首页 理论教育 糖尿病血糖在多少不用打胰岛素

糖尿病血糖在多少不用打胰岛素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型糖尿病多因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胰岛炎而破坏细胞,故胰岛素严重缺乏。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或超重患者,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糖利用,有利于控制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在上述基础上视病情需要选择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和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胰岛素是体内使血糖降低的重要激素,当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时则引起糖尿病。在分娩后对胰岛素需要量迅速减少。

糖尿病是一组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引起血糖增高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目前国际上将糖尿病主要分为4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简称GDM)。1型糖尿病多因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胰岛炎而破坏细胞,故胰岛素严重缺乏。多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起病急且病情重,血中可测到不同种类的针对胰岛的自身抗体,有酮症酸中毒倾向,需注射胰岛素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群体中占大多数(约95%),其发病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其病理生理改变可从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不足到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不等,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通常多见于成年人,尤以40岁后起病较多。多数发病缓慢,症状相对较轻,约50%无症状,一些患者因慢性并发症、伴发病或仅于健康检查时发现。多数患者不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非胰岛素依赖型),但在疾病某些阶段,可能需用胰岛素控制代谢紊乱。特殊类型糖尿病共有8个类型数十种疾病,包括因某些基因变异引起胰岛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以及各种继发性糖尿病等。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而且糖尿病的发病趋向低龄化,其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升高。糖尿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对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必须积极治疗。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充分明了,缺乏针对病因的治疗。目前强调早期治疗、长期治疗和综合治疗的原则。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了糖尿病现代治疗的5个要点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健康教育。对1型糖尿病患者,在合适的总热量、食物成分、规则的餐饮安排等措施基础上,提供足够、合理的营养,终身应用胰岛素治疗,有利于控制高血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保证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或超重患者,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糖利用,有利于控制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血压。在上述基础上视病情需要选择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和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按作用机制,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又分下列几类:①磺酰脲类:主要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上应用的品种有,第一代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第二代的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②双胍类降血糖药:我国使用的有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③α糖苷酶抑制药:其竞争性抑制多糖、双糖向单糖的水解,延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使饭后血糖不至于升得很高,目前用于临床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糖尿病是慢性病,在长期随访中,需定期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及其他生化指标,还需要个体化用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双胍类降血糖药有降体重作用,不易发生低血糖,较安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下者可首选双胍类,但其口服后胃肠反应较多,宜在饭后服用;磺酰脲类药物用量过大能出现低血糖,需控制使用,宜在饭前20~30min服用;高脂2型糖尿病患者考虑使用格列齐特;肾功能差的或老年患者选用格列喹酮较为合适。

1.胰岛素

146.胰岛素

胰岛素是体内使血糖降低的重要激素,当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时则引起糖尿病。胰岛素分子量约6 000,由两条多肽链组成,A链含21个氨基酸,B链含30个氨基酸。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胰岛素根据起效作用快慢和持续作用时间可分为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简称PLI)。为了满足某些患者混合使用短、中效胰岛素的需要,市场上还有一系列的预混胰岛素制剂供选用,例如最常用的是混合30%短效和70%中效的制剂,其他还有预混10/90,20/80,40/60,50/50胰岛素制剂。最近还研制出一些胰岛素类似物,快速的胰岛素类似物有赖脯胰岛素和万冬胰岛素;长效的有甘精胰岛素。

胰岛素和对其敏感的组织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胰岛素受体)相结合后,可以引起一系列生理效应,如增加葡萄糖的跨膜转运,促进靶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促进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和利用;抑制肝糖原分解,促进糖原合成,抑制肝葡萄糖输出;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合成;抑制酮体的生成等。此外,与生长激素有协同作用,促进生长,促进钾向细胞内转移,并有水、钠潴留作用。

胰岛素主要用于下列疾病:①1型糖尿病因胰岛素绝对缺乏,应长期应用胰岛素维持生命。②2型糖尿病合并下列情况时:a.有急性并发症时,如创伤、手术、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综合征等。b.不能耐受口服降糖药或用口服降糖药一段时期后疗效减弱,宜用胰岛素以改善血糖控制,减轻高血糖对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敏感性的有害作用,经2~3个月或以后再用口服降糖药可使疗效改善。2型糖尿病,用口服降糖药一个阶段后效果渐差,可合用胰岛素或改用胰岛素。③糖尿病合并妊娠。④其他病因引起的糖尿病,如继发于胰腺疾病、内分泌疾病、伴糖代谢异常的一些遗传性疾病的糖尿病。

胰岛素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①低血糖反应。用药过程中应经常注意低血糖反应,发生后必须迅速口服葡萄糖或静脉注射葡萄糖使血糖恢复正常。②过敏反应:用胰岛素治疗者可产生对胰岛素的IgE和IgG抗体,但严重过敏反应少见。首次用胰岛素应从小量开始,要注意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有无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③胰岛素抵抗:指患者每日需要胰岛素量在200U以上,也有认为100U以上就可定为胰岛素抵抗。④注射部位脂肪萎缩:多见于年轻妇女,为胰岛素制剂不纯所引起的脂肪溶解反应。⑤注射部位的脂肪增生:为胰岛素所致的脂肪生成反应,于不同部位轮流注射可减少此种反应。

应用胰岛素时应注意以下情况:①孕妇,特别在妊娠中期及后期,对胰岛素需要量增加。在分娩后对胰岛素需要量迅速减少。②患者伴有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异常,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和垂体功能低下可能引起低血糖,其他易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尚有腹泻、胃麻痹、肠梗阻、呕吐及其他引起食物吸收延迟的因素,上述情况下胰岛素需减量。③患者伴有下列情况,胰岛素需要量增加:a.高热;b.甲状腺功能亢进;c.肢端肥大症;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严重感染或外伤;f.重大手术。④青春期前儿童对胰岛素敏感性较青春期儿童高,因此,较易发生低血糖,需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青春期儿童需适当增加胰岛素用量(20%~50%),青春期过后再逐渐减少。⑤老年人易发生低血糖,需特别注意,应注意饮食、适当的体力活动与胰岛素量的配合。⑥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尿糖、尿常规、血糖、肾功能、视力、眼底视网膜血管、血压及心电图等,以了解病情及糖尿病并发症情况。⑦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如需换用胰岛素可直接改用,但口服降糖药停用后其作用仍会持续一段时间,尤其是如长效制剂氯磺丙脲,因此,换药后一段时间内需密切监测血糖,调整药物剂量。

胰岛素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导致胰岛素血药浓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病人血糖的浓度。其中能升高血糖的药物主要有:糖皮质类固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雌激素、口服避孕药、甲状腺素、钙通道阻滞药、可乐定、达那唑、二氮嗪、生长激素、肝素、H2受体拮抗药、大麻吗啡、尼古丁、磺吡酮、肾上腺素、噻嗪类利尿药、苯乙丙胺、苯妥英钠等可升高血糖浓度,合用时应调整这些药或胰岛素的剂量。能降低血糖的药物主要有:同化类固醇、雄激素、单胺氧化酶抑制药、抗凝血药、水杨酸盐、磺胺类药及抗肿瘤药甲氨蝶呤、非甾体消炎镇痛药、β受体阻滞药、氯喹、奎尼丁、奎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奥曲肽。

146.1正规胰岛素Regular Insulin

本品为短效、速效猪胰岛素制剂,不含可延缓胰岛素吸收的物质。

(1)药理作用:①药效学:参阅胰岛素概述。②药动学:本品皮下注射后吸收较迅速,0.5~1h开始生效,2.5~4h作用达高峰,维持时间5~7h。剂量愈大,作用时间愈长。

(2)用途:本品尤适用于以下情况:①1型糖尿病,每日注射3~4次,做强化治疗;②2型糖尿病,发生感染、创伤、手术、合并妊娠等以及口服降血糖药继发性失效患者;③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血糖性高渗性昏迷等。

(3)用法及用量

①皮下注射,一般每日3次,餐前15~30min注射,必要时睡前加注一次小量。剂量根据病情、血糖、尿糖由小剂量(视体重等因素一次2~4U)开始,逐步调整。1型糖尿病患者每日胰岛素需用总量为每千克体重0.5~1U,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需用总量变化较大,在无急性并发症情况下,敏感者每日仅需5~10U,一般约20U,肥胖、对胰岛素敏感性较差者需要量可明显增加。在有急性并发症(感染、创伤、手术等)情况下,对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应每4~6h注射1次,剂量根据病情变化及血糖监测结果调整。

②静脉注射:主要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昏迷的治疗。可静脉持续滴入,每小时成年人4~6U,小儿0.1U/kg,根据血糖变化调整剂量;也可首次静内注射10U加肌内注射4~6U,以后每小时肌注4~6U,根据血糖变化调整。病情较重者,可先静脉注射10U,继之以静脉滴注,当血糖下降到13.9mmol/L(250mg/100ml)以下时,胰岛素剂量及注射频率随之减少。与用胰岛素的同时,还应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并注意机体对热量的需要。不能进食的糖尿病患者,在静脉输含葡萄糖液的同时应滴注胰岛素。

(4)不良反应:参阅胰岛素概述。

(5)注意事项:参阅胰岛素概述。

(6)制剂及规格。注射剂:10ml:400U。

146.2中性正规胰岛素Neutral Regular Insulin

本品为高纯度猪或牛胰岛素中性溶液,为短效、速效制剂。与酸性可溶性胰岛素相比较,本品较稳定,注射部位局部刺激反应较少。

(1)药理作用:①药效学:参阅胰岛素概述;②药动学:见正规胰岛素。

(2)用途:同正规胰岛素。

(3)用法及用量:同正规胰岛素。

(4)不良反应:参阅胰岛素概述。

(5)注意事项:参阅胰岛素概述。

(6)制剂及规格。注射剂:10ml:400U。

146.3人正规胰岛素Human Regular Insulin

本品为基因工程合成的人胰岛素中性溶液,为短效制剂。本品的免疫原性较低,引起注射部位脂肪萎缩、局部过敏反应及胰岛素抵抗(由胰岛素抗体引起)等不良反应较动物源性胰岛素为少。

(1)药理作用①药效学:参阅胰岛素概述。②药动学:与动物(猪、牛)正规胰岛素相比较,人正规胰岛素作用达峰时间略早一些,持续时间较短一些。皮下注射后0.5h起效,2~4h达峰,持续3~6h。

(2)用途:同正规胰岛素。对于儿童、打算妊娠者及孕妇,2型糖尿病因急性并发症(感染、手术等)在一段时间内需用胰岛素者,以及对动物胰岛素过敏或出现抗体而疗效不佳者宜采用人胰岛素。

(3)用法及用量:同正规胰岛素。由动物胰岛素换用人胰岛素时,开始阶段宜将原用每日剂量减少20%,以后再按血糖监测结果逐步调整剂量。

(4)不良反应:参阅胰岛素概述。

(5)注意事项:参阅胰岛素概述。

(6)制剂及规格。①注射剂:10ml:400U;②注射用笔芯:3ml:300U。

146.4人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eutral Protamine Hagedorn(NPH)Insulin

本品简称NPH胰岛素(Hagedorn为创制此类胰岛素的化学家),又称Iso-phane胰岛素,意为同比胰岛素,指其中人胰岛素与鱼精蛋白的比例适当,无多余的鱼精蛋白。本品为中效胰岛素制剂,为中性混悬液。

(1)药理作用:①药效学,参阅胰岛素概述;②药动学:本品皮下注射后,缓慢均匀吸收,注射后2~4h开始生效,6~12h达峰,作用持续时间18~28h。

(2)用途:本品尤适用于以下情况①作为1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每天早、晚餐前各注射1次,为加强对餐后高血糖的控制,可与正规胰岛素混合使用;②2型糖尿病,用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或一度有效后又继发失效,尤其是体重不超重,血胰岛素不高者;③2型糖尿病口服降血糖药(单独或联合应用)效果不够满意,空腹血糖较高者,可联合应用胰岛素,睡前注射本品1次,小剂量。

(3)用法及用量:每日早餐前30~60min皮下注射1次,一般由4~8U开始,按血糖、尿糖变化调整剂量。有时需晚餐前再注射1次,剂量开始可为早上剂量的1/2,以后按需调整。需要时本品可与正规胰岛素混合使用,两者比例开始可为2∶1,以后视血糖监测结果调整。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胰岛素总量参阅正规胰岛素中用法与用量所述。

(4)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可出现红斑、结节或疼痛;偶有过敏反应,甚而引起休克,应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并按休克抢救。其他参阅胰岛素概述。

(5)注意事项:①本品不可静脉注射。②用药过量或注后未按时进餐,可发生低血糖。本品引起的低血糖多在药效高峰时出现,较正规胰岛素引起者为迟,应注意此特点。③使用时应先滚动药并使混匀,但不可用力摇动,以免产生气泡。④如与正规胰岛素混合使用,应在注射前先抽取正规胰岛素,后抽取本品。⑤其他参阅胰岛素概述。

(6)制剂及规格。①注射剂:10ml:400U;②注射用笔芯:3ml:300U。

146.5预混人胰岛素Pro-mixed Human Insulin

本品为中效人胰岛素与人正规胰岛素的混合制剂,按短效与中效的比例可分为30R(30%短效70%中效);50R(短效中效各50%);70R(70%短效30%中效)等剂型,其作用相当于短效及中效胰岛素的叠加。

(1)药理作用:①药效学:参阅胰岛素概述;②药动学:呈双峰的特征,皮下注射后,0.5h起效,2~8h达最大效应,作用持续达24h。

(2)用途:①1型糖尿病的常规疗法;②2型糖尿病,对口服降血糖药效果不佳或继发性失效,尤其是不超重,血浆胰岛素不高者。

(3)用法及用量:每天早餐前30min皮下注射1次,一般由4~8U开始,根据血糖、尿糖调整剂量,需要时晚餐前再注射1次,起始可用早晨剂量的1/2,以后按需调整。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胰岛素总量参阅正规胰岛素用法与用量所述。

(4)不良反应:参阅胰岛素概述。

(5)注意事项:①本品不可静脉注射;②使用时先滚动药并使混匀,不可用力摇动,以免产生气泡;③其他参阅胰岛素概述。

(6)制剂及规格。①注射剂:10ml:400U;②注射用笔芯:3ml:300U。

146.6精蛋白锌胰岛素Protamine Zine Insulin(PZI)

本品为含有过量鱼精蛋白的含锌胰岛素灭菌混悬液。皮下注射后,在注射部位经酶的作用使之分解,逐渐释放出游离胰岛素而被吸收,为长效胰岛素制剂。

(1)药理作用:①药效学:见胰岛素概述;②药动学:皮下注射吸收缓慢而均匀,注射后3~4h开始生效,12~24h达峰,持续时间24~36h。

(2)用途:用于治疗轻、中度糖尿病,较重者须与正规胰岛素合用,以利于减少每日胰岛素注射次数,控制夜间高血糖。

(3)用法及用量:于早餐前30~60min皮下注射1次,一般由4~8U开始,按血糖、尿糖变化调整剂量。有时需于晚餐前再注射1次,剂量根据病情而定,一般每日总量10~20U。

(4)不良反应:参阅胰岛素概述。

(5)注意事项:①本品作用缓慢,不能用于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糖高渗性昏迷患者;②不能用于静脉注射;③用前须滚动药瓶,使胰岛素混匀,但不要用力摇动以免产生气泡;④要注意本品与正规胰岛素混合将有部分正规胰岛素转为长效胰岛素的作用,开始时正规胰岛素与本品混合用的剂量比例可为2∶1,以后根据病情而调整,使用时应先抽取正规胰岛素,后抽取本品;⑤出现低血糖症状时,用糖量应较正规胰岛素引起者多,特别要防止夜间低血糖。

(6)制剂及规格。注射剂:10ml:400U。

2.口服降血糖药

147.二甲双胍Metformin

(1)药理作用:本品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高血糖,HbA1c可下降1%~2%,其降血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①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②增加非胰岛素依赖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如脑、血细胞、肾髓质、肠道、皮肤等;③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降低肝糖输出;④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⑤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储存,降低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与胰岛素作用不同,本品无促进脂肪合成作用,对正常人无明显降血糖作用,对2型糖尿病单独应用时一般不引起低血糖。

(2)用途: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不但有降血糖作用,还可减轻体重和高胰岛素血症。对某些磺酰脲类药效差的病例可奏效,与磺酰脲类合用,有协同作用。

(3)用法及用量:口服,成年人开始一次0.25g,每日2~3次,以后根据疗效逐渐加量,一般每日量1~1.5g,最多每日不超过2g。餐中服药,可减轻胃肠反应。

(4)不良反应:①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泻、口中有金属味;②有时有乏力、疲倦、体重减轻、头晕、皮疹;③也可发生乳酸酸中毒,临床表现为呕吐、腹痛、过度换气、神志障碍,血液中乳酸浓度增加而不能用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或水杨酸中毒解释;④可减少肠道吸收维生素B12,使血红蛋白减少,导致巨幼细胞贫血,也可引起吸收不良。

(5)注意事项:①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用。②1型糖尿病不可单独应用本品(可与胰岛素合用,见下文)。③2型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肝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超过133μmol/L)、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和外伤、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糖尿病合并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静脉肾盂造影或动脉造影前、酗酒、严重心、肺疾病、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缺乏及全身情况较差者(如营养不良、脱水)禁用。④老年人(>65岁)慎用,因肾功能可稍减弱,用药量宜酌减。⑤本品可加强抗凝药(如华法林等)的抗凝血倾向。⑥西咪替丁可增加本品的生物利用度,并减少其肾脏清除率,两者合用时可增加乳酸/丙酮酸比值,故应减少本品剂量。考来烯胺等树脂可减少本品在胃肠道的吸收。

(6)制剂及规格。片剂:0.25g,0.5g(盐酸盐)。

148.格列本脲(优降糖)Glibenclamide

(1)药理作用:①刺激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先决条件是胰岛B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②通过增加肝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使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③也可能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可能主要通过受体后作用),因此,总的作用是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2)用途: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3)用法及用量:口服,开始2.5mg,轻症者1.25mg,早餐前或早餐及午餐前各1次,以后每隔1周按疗效调整用量,一般用量为每日5~10mg,最大用量每日不超过15mg。

(4)不良反应:①可有腹泻、恶心、呕吐、头痛、胃痛或不适;②较少见的有皮疹;③少见而严重的有黄疸、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表现为咽痛、发热、感染)、血小板减少(表现为出血、紫癜)等。

(5)注意事项:①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外伤和重大手术、肝肾功能不全、对磺胺药过敏、白细胞减少者禁用;②本品降血糖作用甚强,易产生低血糖反应,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宜选用其他作用较短的磺酰脲类。

(6)制剂及规格。片剂:2.5mg。

149.格列吡嗪Glipizide

(1)药理作用:可使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1%~2%。主要作用为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但先决条件是胰岛B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其机制是与B细胞膜上的磺酰脲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使K通道关闭,引起膜电位改变,Ca2+通道开启,胞液内Ca2+升高,促使胰岛素分泌。此外,还有胰外效应,包括改善外周组织(如肝脏、肌肉、脂肪)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2)用途: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2~3个月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这类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需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且无急性并发症(如感染、创伤、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不合并妊娠,无严重的慢性并发症。

(3)用法及用量:口服,剂量因人而异。①一般推荐剂量:每日2.5~20mg,早餐前30min服用。日剂量超过15mg,宜在早、中、晚分3次餐前服用。②单用饮食疗法失败者:起始剂量每日2.5~5mg,以后根据血糖和尿糖情况增减剂量,一次增减2.5~5.0mg。每日剂量超过15mg,分2~3次餐前服用。③已使用其他口服磺酰脲类降糖药者:停用其他磺酰脲药3d,复查血糖后开始服用本品。从5mg起逐渐加大剂量,直至产生理想的疗效。最大日剂量不超过30mg。

(4)不良反应:①较常见的为肠胃道症状(如恶心、上腹胀满)、头痛等,减少剂量即可缓解;②个别患者可出现皮肤过敏;③偶见低血糖,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活动过度者、不规则进食、饮酒或肝功能损害者;④亦偶见造血系统可逆性变化的报道。

(5)注意事项:①对磺胺药过敏、已明确诊断的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外伤和重大手术等应激情况、肝肾功能不全、白细胞减少者禁用;②服用本品应避免饮酒;③本品与双香豆素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磺胺类药物、丙磺舒等合用可增加其降血糖作用;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可使其降血糖作用降低。

(6)制剂及规格。片剂:2.5mg,5m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