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胆道蛔虫合并感染验案一则

胆道蛔虫合并感染验案一则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已服颠茄片等治疗未愈。故以灵茵退黄方清热通降,利胆退黄;并以乌梅酸味安蛔,川楝根皮苦味以驱虫下蛔,细辛味辛以伏之;佐以龙胆草清肝降火,金银花、蒲公英清解热毒,以控制感染;延胡索理气止痛。症状完全消退后,继续服中药1周,以清除胆道残余感染、虫尸,防止结石形成。

杨某,男,40岁,1984年5月17日初诊。

胃脘部阵发性绞痛3天,黄疸发热1天。纳呆,脘痛乍止,痛则汗出,拒按。痛甚则吐,呕吐蛔虫1条。目睛微黄、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苔黄腻、脉滑数。已服颠茄片等治疗未愈。现发热38.5℃,查肝功能示:黄疸指数略升高,余正常。

中医诊断:阳黄(湿热内蕴),胃脘痛(虫居胆道)。

西医诊断:胆道蛔虫合并感染。

治则:清热利胆、驱蛔缓痛。

处方:威灵仙15g,茵陈蒿20g,大黄(后下)9g,龙胆草9g,金银花20g,蒲公英20g,苦楝根皮12g,延胡索10g,乌梅30g,细辛3g,每日1剂,水煎服内服。

进上方3剂后黄疸已退、痛失、热平、神爽、大便调。唯纳差、脘痞,再予和中理气之剂,调补中州而愈。

证治评析:患者蛔体滞阻于胆道,出现蛔滞期发展为郁久发热的表现,脘痛,拒按,伴有发热,黄疸,大便干结,苔黄腻、脉滑数,证属蛔热型。故以灵茵退黄方清热通降,利胆退黄;并以乌梅酸味安蛔,川楝根皮苦味以驱虫下蛔,细辛味辛以伏之;佐以龙胆草清肝降火,金银花、蒲公英清解热毒,以控制感染;延胡索理气止痛。药简力宏,切中病机,故取效颇佳。

按:张老指出,胆道蛔虫病合并感染,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腹痛发作频率及程度;要随时检查腹部体征变化;定期复查体温、血常规变化。症状完全消退后,继续服中药1周,以清除胆道残余感染、虫尸,防止结石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