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支气管炎诊治经验

支气管炎诊治经验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支气管发生痉挛,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气促,半胸骨后发紧感。张老指出,中医治疗本病当先表后里,以疏风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为基本治则。由此可见,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主要与六淫、饮食有关,病位主要在肺,可涉及脾、肾等脏。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张老经验认为,慢支辨证重在肺、脾、肾三脏,由肺而脾而肾,表示病情渐次加重。张老认为,慢支为病,常与外邪侵袭、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支气管炎在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主要症状有咳嗽和咳痰,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本病起病较急,常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发热,38℃左右,多于3~5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先为干咳或少量黏液性痰,随后可转为黏液脓性或脓性,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可痰中带血,咳嗽可延续2~3周才消失,如迁延不愈,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如支气管发生痉挛,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气促,半胸骨后发紧感。本病属中医“外感咳嗽”“喘证”等病的范畴。

张老指出,中医治疗本病当先表后里,以疏风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为基本治则。风寒袭肺,咳嗽声重气急,痰白清稀,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常用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止嗽散(《医学心悟》)加减;风热犯肺,咳嗽气粗,痰黏或黄稠,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可用桑菊饮(《温病条辨》)加减;风燥伤肺,喉痒呛咳,痰少而黏,宜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以桑杏汤(《温病条辨》)加减。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每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朱批点睛

《医学心悟》云: “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由此可见,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主要与六淫、饮食有关,病位主要在肺,可涉及脾、肾等脏。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临床出现连续2年以上,每次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本病属中医学“咳嗽”“喘证”“痰饮”的范畴。张老经验认为,慢支辨证重在肺、脾、肾三脏,由肺而脾而肾,表示病情渐次加重。肺为气之主,为贮痰之器,肺失治节,在肺则以咳嗽为主;脾为生痰之源,在脾则为咳痰为主;肾为气之根,生痰之本,在肾以气喘为主。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喘促。本病标在肺,制在脾,本在肾。

张老认为,慢支为病,常与外邪侵袭、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对慢支的治疗要抓住脏腑、虚实、痰瘀等病机关键,全身调理,辨证论治。实证哮喘,其病在肺,宣肺、化痰、降逆最易平息。虚证哮喘,病久肺病累肾,且痰饮内伏,宿根难除,治疗颇为棘手。盖久病哮喘,本虚标实,虚则肺肾俱虚,实则夹痰伏饮,因而缠绵难已。近年来,西医常用激素之类平喘,初则效如桴鼓,久则失效。且依赖激素而难以停药。另激素用久,莫不伤肾,病人常有背寒畏冷、颜面虚浮之特征,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治虚证哮喘,必须标本兼顾,肺肾同治。

朱批点睛

《素问·咳论》指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等治疗咳喘的有效方剂,一直沿用至今。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咳嗽篇》中说: “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内伤多虚证,故宜标本兼顾,肺肾同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