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灾难后人群一般会出现的身心反应

灾难后人群一般会出现的身心反应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灾难是指自然发生或人为产生的、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具有危害性后果的事件与现象,如地震、洪灾、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交通事故等。由于灾难事件的不可预知性、不可抗拒性及其所造成的毁灭性后果,对人的心理冲击不仅表现为急性的心理反应——急性应激障碍,还可能造成长期的心理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但是,所有这些在灾难后出现的反应都是正常的,是人对于非正常的灾难的正常反应,大多数人在灾难后数月之内都会自己缓解。

灾难是指自然发生或人为产生的、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具有危害性后果的事件与现象,如地震、洪灾、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交通事故等。世界卫生组织将灾难定义为:“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健康状况恶化的事件,如其规模已超出事件发生社区的承受能力而不得不向外部寻求专门援助时应可称其为灾难。”

灾难事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①突然发生、异乎寻常;②危及生命或身体;③让人感到强烈的恐慌和孤立无援。

由于灾难事件的不可预知性、不可抗拒性及其所造成的毁灭性后果,对人的心理冲击不仅表现为急性的心理反应——急性应激障碍(ASD),还可能造成长期的心理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由于个体的认知评价、个性心理特征、个体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受灾程度、灾害经历、知识能力、教育程度以及灾害事件中所处角色等因素的不同,个体所承受的心理创伤的程度是不同的。但是,所有这些在灾难后出现的反应都是正常的,是人对于非正常的灾难的正常反应,大多数人在灾难后数月之内都会自己缓解。

1.灾难后一般人群会出现的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以下几方面。

(1)心理反应:恐惧和担心,很担心灾难会再次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2)无助感:觉得自己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

(3)悲伤感:这是最常见的情绪,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伤;大多数人会以大声嚎哭或不断啜泣来宣泄或疏解;少数人则表现得麻木、冷漠无表情。

(4)内疚感: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自己,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来避免亲人的死亡

(5)愤怒:觉得上天怎么可以这么不公平;别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需要,不理解自己的痛苦。

(6)冷漠: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而对外界刺激和信息表现出麻木、冷漠的态度。

(7)强迫性重复回忆: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灾难的画面在脑海中反复出现,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最恐惧、最悲伤的画面。

(8)失望和思念: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一种爱的失落感;对死亡亲人的怀念常有心如针扎般的感受。

(9)过度反应:对与灾难相关的声音、图像、气味等感觉过敏,反应过度;感到没有安全感,易焦虑;失眠,做噩梦,易从噩梦中惊醒。

(10)身体症状:易疲倦、失眠、做噩梦、发抖或抽筋、呼吸困难、喉咙及胸部感觉梗死、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子宫痉挛、月经失调、晕眩、头昏眼花、心搏突然加速、恶心、腹泻。

2.如何应对灾难后出现的身心异常反应呢?个人自我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如下。

诉说——向他人倾诉。

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参加活动——积极参加社区或救灾方组织的各种活动。

饮食调节——饮食多样化。

搜集信息——搜集有关引起心理创伤事件的各方面信息。

积极暗示——把事件向积极的方面考虑。

放松——利用放松训练让自己身体、情绪稳定下来。

生活规律——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作息有条不紊。

咨询——求助心理学工作者提供专业帮助。

3.个人在经历灾难后出现身心异常反应后不应该采取的方法:拒绝活动、闭门不与人交往、染上恶习、过度工作、易冲动、责备自己和别人、暴饮暴食或不思饮食、长时间看电视或上网、做冒险的事、回避事件本身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