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专门用途英语为中国大学英语的发展趋势

专门用途英语为中国大学英语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社会发展和语言教学规律来看,我们有理由认为,随着中小学英语水平的提高和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主体应是ESP,国外ESP的现状就是未来中国ESP教学的发展方向。专门用途英语经历了语域分析、修辞或语篇分析、目标情境分析、技巧与策略分析四个阶段,目前以学习为中心的阶段充分体现了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ESP的终结,而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的真正目的。

一、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2l世纪,对外交流深入到政治、经济、医学、体育、法律等各个领域,各行业对既懂专业又精通外语的“双精”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于英语人才的能力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和专业化。 英语是国际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要应用语言,其“国际通用语言”的身份已是不争的事实。 国际上85%以上的学术论文是用英语写作或宣读的,各学科的主要学术期刊也都以英语为主。 在国际政治、经济商贸、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的交往活动中,专门用途英语(ESP)更是被广泛使用,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现实却是很多非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英语薄弱,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又知之甚少。 如何将英语知识的运用和专业学科知识挂钩,培养出能够在不同场景下熟练运用英语交流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换而言之,高校作为各领域人才的输出基地,如果不能造就出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便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这就意味着大学阶段“基础英语教学的重点将由高校转向中学,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将逐步向专门用途英语转移”。2007年的教育部高教司1号文件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王守仁,2010:6)认为,“一般用途英语是基础,没有基础英语的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是难以进行的;有了一般用途英语打下的基础之后,应该考虑发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蔡基刚,2012)。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是继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之后,国家相关职能部门首次就这一议题发布官方文件,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连接东亚和欧洲经济圈,涉及超过50个沿线国家和18个国内省市区。“一带一路”战略可以简单地用“一个核心理念”(和平、合作、发展、共赢)、“五个合作重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来表达。 无论是哪方面的合作、发展和沟通都迫切需要具备国际视野的“英语+相关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来满足社会需求。

二、目前的大学基础英语教学已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在“英语教学费时低效”“英语退出高考”“英语退出高校必修课”等舆论和呼声的引导下,大学英语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绝大部分高校在大学英语学分配置、课时安排及师资规模上都做了大幅度的削减,有的高校从16个学分减为12个学分,有的减为6个学分,有的高校允许新生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即可以免修大学英语。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的偏差,基础英语导致目标不清、导致应试教学、导致内容重复、导致学生懈怠、导致费时低效(蔡基刚,2012)。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今后学习指的一般是本科后几年的学习、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或出国学习,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都需要满足如下三个需求:专业上的双语课程或全英语课程、查阅专业文献和参加学科领域的国际研讨会等。 而这三种需求需要的是学术英语而非通用英语。 学生今后的工作如果需要用到英语,一般的听说读写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和专业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而非普通英语。

一方面是教学目标的模糊性和不可及性,另一方面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乃至评价体系都是围绕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就很自然地把大学英语学习的目标定位在通过四级考试,把学到的综合应用能力用去对付各种英语水平考试上,先是考四级,后是考六级、考口译、考研、考托福、考GRE。 不论我们承认与否,英语学习对我国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就是为了考试(蔡基刚,2012)。

中国学生从小学(一般是小学三年级)、中学、大学、甚至到研究生进行的都是基础英语学习,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重复不可避免,学的都是基本的语法和词汇,这种长期的同一内容,除了考试而没有实际应用的学习使他们越来越懈怠。 有人比喻大学英语是一壶永远烧不开的水。 这期间跨度至少10年,多达14年,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费时低效已饱受诟病。

刘润清(1996)认为,“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l世纪的英语教学主流。”刘法公(2003)指出,“只有把基础英语教学拓展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我们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章振邦(2003)更明确指出,“需要对我国外语教育作战略性的调整,要点是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

三、ESP课程为国外很多大学和教育机构中母语非英语者的英语课程主体

研究表明,在国外很多大学和教育机构,ESP课程构成了母语为非英语者的英语课程主体,课程开发趋于丰富和立体化,TESP证书和ESP硕士学位等的设立,都说明ESP本体及其课程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的无可争议的、广为接受的地位,其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 从社会发展和语言教学规律来看,我们有理由认为,随着中小学英语水平的提高和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主体应是ESP,国外ESP的现状就是未来中国ESP教学的发展方向。 刘润清早在1996年就预言“ESP教学将是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 我们在ESP的理论与教学实践方面应主动向国外借鉴经验,学习国外先进的理论成果,努力使ESP课程与国际接轨,使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提高水平(严明,2007)。

专门用途英语经历了语域分析、修辞或语篇分析、目标情境分析、技巧与策略分析四个阶段,目前以学习为中心的阶段充分体现了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ESP的终结,而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的真正目的。 长期以来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往往混淆于专业英语教学或双语教学而受到轻视或忽视,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长足的发展。 在目前的大学基础英语教学已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而ESP课程早已是国外很多大学和教育机构母语非英语者的英语课程主体的环境下,我们有很多借鉴和学习的机会,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大学ESP的改善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