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的共同特征

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的共同特征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德国视职业教育为发展经济的秘密武器,在立法、财政等各个方面赋予中等职业教育较高的地位。依法治教,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重要特征之一。同时,德国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每个青年就业前必须接受职业教育,从而在法律上保障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供给。发达国家的中等职业教育,之所以得到社会高度认可,主要是其拥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

德国、美国、日本、瑞士、英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发展历程各异,劳动就业制度各不相同,中等职业教育也各具特色。但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成功典范,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思想观念的认可和重视

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之所以蓬勃发展,首先得益于思想观念上的重视和认可。在发达国家,劳动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本能要求,而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劳动技能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形式一样,没有是高低、贵贱、轻重之分,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们的青睐。例如,德国视职业教育为发展经济的秘密武器,在立法、财政等各个方面赋予中等职业教育较高的地位。日本将职业教育视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石、国家富强和民族兴旺的基础,曾经一度把职业教育和军队建设视为国家强盛的两个车轮。围绕职业教育,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瑞士人更是十分重视、偏爱职业教育,认为一个健全的人必须掌握一技之长,并获得一份工作;为了让小孩从小树立职业观念,瑞士政府设立了儿子节(女儿节),让孩子有机会进入家长的工作区,零距离接触父母的职业。瑞士人以选择职业教育为荣,没有人会因为选择职业教育而感觉低人一等,职业教育更不是“后进生”的归宿,而是国家经济链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士最受欢迎的职业教育项目前10位分别是:公司职员、售货员、健康护理、厨师、电工、机械工程师、社会工作者、美发师、IT技术员、细木工等看似十分普通的工作。可见,在发达国家,劳动是光荣的,掌握劳动技能是必须的,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对职业教育是高度认可(甚至偏爱),从而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

依法治教,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重要特征之一。以日本为例,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所颁布的与职业教育有关的法令达到100多种,在学校设置、师资管理、经费来源等各个方面,都有相应的法律文件规范,保障了日本中等职业教育在完善的法律环境中运行;作为世界上法律制度最为完善的美国,在充分利用政府行政的力量,通过立法手段,为不同时期美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措施,并以法律的形式予以公布,使职业技术教育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拥有坚实的法律保障;联邦政府颁布了《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条例》三个基本的法律,还颁布了《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教师资格条例》,以及各州政府所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学校管理法等法律、规章、制度,保证了职业教育行为有法可依、依法运行。同时,德国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每个青年就业前必须接受职业教育,从而在法律上保障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供给。

三、有效的财政资金支持

财政资金支持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表现。例如,德国以法律形式,明确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共同分担职业教育经费,并明确了经费的具体用途。政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很大,占德国GNP的比重超过2%。瑞士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明显超过普通教育:以2010年为例,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均经费支出是普通高中的1.8倍;2011年,瑞士职业教育就获得了12.4亿瑞士法郎的联邦拨款,其中7.45亿被用于中等职业教育。早在19世纪末,日本就制定了《实业教育国库补助法》,明确了国库支持职业教育的责任;20世纪中期,又分别制定了《产业教育振兴法》,明确了对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财政支持办法;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投入,《莫雷尔法案》、《地方重新开发法》、《2000年目标法案》等,都对政府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规定。

四、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功于社会各方力量的广泛参与。首先是企业的参与,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就是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此外,瑞士企业也以为中等职业学生提供学徒岗位为荣。发达国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深度的,不仅仅停留于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或岗位),还承担了学生实习实训的全部费用,并为学生支付薪酬;其次是家长的参与,如瑞士政府设立了“儿子节”(或“女儿节”),美国将每年4月22日确定为“带孩子上班日”,让儿女有机会进入父母所在的工作场所,实现与劳动力市场的“零距离”接触;再次是社团组织的参与,如德国职业介绍所在帮助学生寻找学徒岗位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日本、瑞士也成立了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负责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五、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和有效的教育衔接

教育层次的多级化、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培训专业的多种化、培训渠道的多元化、培训时间的灵活化、培训对象的广泛化,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空间,也活跃了职业教育事业,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普遍具有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如联邦德国提供了包括全日制、部分时间制、夜校、函授等多种学制的职业教育形式,招生条件各异,满足了各种水平学生的培训培训要求;美国职业教育以提供大量的选修课程而著称,由于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因而深受社会欢迎。与多样化的办学模式相对应,发达国家大多建立了有效的教育衔接机制。德国通过“学分”制度,实现将小学、初中、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的衔接,以及企业、学校与社会的交融;美国通过“学分互认及转换系统”,将散布于单轨制教育体系中的不同职业课程(项目)串联成统一的整体;英国通过“资格证书”和“教学单元”的衔接,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形式的贯通;瑞士中等职业学生在获得“职业教育与技术文凭”后,也可以很容易地“注册”成为高职学生,或通过会考进入应用科学大学、州立大学、联邦理工大学等高校深造。总之,多样化的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同时,有效的教育衔接机制,使得中等职业教育不再是“终极教育”,而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和有效的教育衔接机制,增加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六、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

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中等职业教育获得较高的社会认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发达国家的中等职业教育,之所以得到社会高度认可,主要是其拥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首先,为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发达国家大多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如德国、瑞士的中等职业学生,平均每周有3~4天是在企业度过,美国中等职业学生1/3的时间是在企业实习;为突出就业能力的培养,发达国家无论学校、专业设置,还是课程建设、技艺传授等,都是从市场需要出发,紧密联系社会实践;为突出个性化教学,发达国家大多提供了多样化的专业、丰富的课程,供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选择;其次,在师资质量保障方面,发达国家大多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如日本曾经大量聘请外国人执教,大量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并通过立法、薪酬等支持政策,建立了庞大的职业教育队伍;德国获得中等职业教师资格者,试用合格后可以获得政府终身雇用,并享受公务员待遇;美国职业学校的专职教师一般要求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或是某一领域的专家、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才,等等;再次,在教学质量考核方面,发达国家普遍重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学生只有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资格证书,大多具有多功能性,不仅可以作为升学的凭证,还可以作为就业的依据,这极大地增强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吸引力,促进了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之,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尽管国情各异,各国都是结合本国的基本国情,采取灵活多样的招生措施,实施稳定务实的职业教育政策。但各国在职业教育实践探索中,存在一些共同特征,也积累了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如何扩大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也是化解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困境的必然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