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行舍藏,中庸之道

用行舍藏,中庸之道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27],“用之则行,舍之则藏[28]。”孟子对孔子的“见隐”“行藏”取向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同时,这也正是士人处世的“中庸之道”。“中”指切中、合宜仁礼之意。“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中礼,谓之逆”“夫礼所制中也”[30],强调的正是恰到好处,合乎礼制之意。显然,儒士“中庸”追求的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31]及“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穷达主义,指的是儒士在面对“穷”“达”两种境遇时,采取的两种对立统一的处世态度。孔子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27],“用之则行,舍之则藏[28]。”孟子对孔子的“见隐”“行藏”取向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孟子主张:“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9]然而,纵使有“学而优则仕”的通途,也并非人人皆能如愿以偿、一展抱负。因此,“穷则独善其身”实是士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自我调适,或为入世之前的坚忍蛰伏,以实现“内圣外王”的有机统一。同时,这也正是士人处世的“中庸之道”。“中”指切中、合宜仁礼之意。“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中礼,谓之逆”“夫礼所制中也”[30],强调的正是恰到好处,合乎礼制之意。显然,儒士“中庸”追求的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31]及“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孔子曾言:“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32] 这充分表现出古之士人处世之坦然与从容。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则准确地表露了士人面对失意与挫折时的坚韧和积极乐观的入世态度。综上所述,“穷达”主义,实质蕴含了士人出世与入世对立统一的修身处世哲学,即暂时的“出世”是为了更好地“入世”,积极“入世”而不得时,则反求诸已,回归到“独善其身”的修行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