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前作业实现贯穿学习过程,以探索学生预习的策略

课前作业实现贯穿学习过程,以探索学生预习的策略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在完成课前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教师进行课前作业设计,可以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助推器”,帮助学生自学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通过课前作业,我们足以“预约”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在这期间,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通过教师合理进行课前作业设计,使得学生完成课前作业的过程就是其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要“运用自己的心力,去尝试了解”新的学习对象。

学生在完成课前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此时,学生对于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已经心中有数。这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加强听课的目的性。这样,在完成课前作业时弄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

教师进行课前作业设计,可以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助推器”,帮助学生自学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通过层层递进的任务设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辨,帮助学生在课中、课后迅速快捷地掌握学习内容,促使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语文课程的学习任务。通过课前作业,我们足以“预约”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同时,它也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习的素质得到相应提高。学生在完成课前作业后,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在这期间,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

日常预习,常常是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多读课文,并通过“圈、点、钩、画”来积累词句,提出问题。虽然教师一再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可学生的自觉性不高,没有长期有效的方法指引与监督,预习难免流于形式。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前作业却为预习提供了一个“有形”的载体,因为它可以利用题目练习的形式将预习集中落实到笔端,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读·查·画·填·问”等预习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