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化语文作业设计的依据

生活化语文作业设计的依据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做到以点及面,通过一个科学知识的学习,巧妙联系相关生活知识,从而将知识体系进行有效地补充和扩展。语文作业的设计从学科走向生活,体现了教师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走向生活的作业设计意味着让语文教学更加凸显“以人为本”的育人观,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生活,张扬个性,发展能力。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需通过生活进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要考虑生活的需要[10]。”这就说明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考虑学生的生活需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作业化为学生生活中自然而为的一种习惯。

语文学科中的语言和文字本身就来源于生活,也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能生生不息,茁壮成长。语文作业是对语言文字的一次运用过程,而运用得是否有效只有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才能做出唯一的判断,语文作业的设计必须与学生的生活产生共鸣,甚至要超越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的未来或者可能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认为,学生学习的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事物。即知识不仅是抽象的,而且还是具体的。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学生实践知识的掌握,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11]

基于此,小学语文作业的内容应不仅有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有日常生活中的知识;不仅有陈述性知识,还要有程序性知识。书本知识只是科学知识的一部分,书本知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果把尊重书本当成尊重科学,甚至当成尊重生活,书本至上,本本主义,那不仅是与生活世界背道而驰,也是与科学世界背道而驰。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做到以点及面,通过一个科学知识的学习,巧妙联系相关生活知识,从而将知识体系进行有效地补充和扩展。

(三)儿童的身心特点

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处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必须借助具体事物的支持,而这种支持就来源于教师对儿童生活经验的有效把握和利用。儿童的年龄特征也决定了他们对重复、单调、机械的事情容易感到厌烦,而对新鲜、奇特、富有变化的事情充满好奇和向往。心理学研究表明,倾向于用肯定愉悦的情感评价事物者,对事物美好一面的感受力很强,乐观热情,信心十足;反之则较易感受事物的灰暗面,牢骚满腹,烦恼忧虑。

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能够唤起自身生活经验的丰富多彩的作业才能带给他们新鲜愉悦的感受,从而增加学习兴趣,提高作业完成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多采用积极肯定的语言,用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语言,恰当把握语文作业的难度,灵活编排不同类型的题目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任务,而不是将语文作业视为学习的负担。

(四)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即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课程,更是来源于生活,连接于生活,并最终走向生活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要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知识”[12],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语文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教师传递生活化的语文知识的巧妙方式,更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生活化的语文进行实践的重要途径。语文作业的设计从学科走向生活,体现了教师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学生是鲜活而又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的解读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创造性。走向生活的作业设计意味着让语文教学更加凸显“以人为本”的育人观,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生活,张扬个性,发展能力。

语文教学重在打好基础,贵在日积月累,旨在学以致用。丰富多彩的语文作业,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有效载体,也是儿童的生活经验在学科中的重要体现。语文作业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实现知识与生活相融,赋予新颖独特的语文学习趣味,学生才能愿做、乐做,从而扎实地巩固字、词、句、篇等语文基础知识,灵活地运用听、说、读、写等基本语文技能,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学修养、实用的语文本领,发展学生的个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