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本科院校课程建构的目标定位

地方本科院校课程建构的目标定位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确立地方本科院校课程建构目标首先要考虑社会需求。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目标设计需要注重社会取向,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地方本科教育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政府政策导向、地方本科院校改革的趋势,本研究认为,地方本科院校课程建构目标的定位应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三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体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厚基础、宽口径型人才。这类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格外强调大学的学术价值,主张大学从事高深学问研究,培养和造就学术精英,追求卓越,力争一流;二是既重基础又兼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重视学术传承的同时,也注重知识的应用,强调大学教学与服务社会并重,在弘扬文化知识的同时强调满足社会外部的需要,为国家发展和地区经济服务;三是职业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典型代表是职业技术学院,这类高等学校的主要使命是满足社会需求,它更多地关心教育结果,强调知识的应用性,把市场导向作为生存发展的主要向度。

实际上,上述的三种基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划分还过于宽泛,不能完全确定不同类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具体作用;每类大学可以根据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确定更为具体的人才培养规格与要求。此外,三种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不是非此即彼的,三种类型相互区分又相互交融,以此为社会培养各种规格的人才。

2.定位要求

(1)满足地方经济社会需求

确立地方本科院校课程建构目标首先要考虑社会需求。地方本科院校的管理者和投资者主要是地方政府,生源和就业大多也面向当地,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承担起为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职责。而地方社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是摆在第一位的,地方社会生产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意识形态都对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未来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素质要求。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目标设计需要注重社会取向,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只有在不断满足社会各种实际需求的前提下才可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2)遵循政策要求

从实际情况看,地方经济发展对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实际需求的变化基本上在各级政府的教育政策中都能得到反映。教育部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要调整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提出要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把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专门人才”基本定位修改为“实际工作者”,尤其是文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定位的修改。而各省教育行政部门也纷纷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在制定相关的本科教育政策时强调要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符合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

地方本科院校应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贴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紧跟市场需求,并在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学校发展等方面真正办出特色。加州大学校长吉尔曼曾经说过:“我们所依照的摹本既不是柏林大学,也不是纽黑文,它应该是这个州的一所特定大学,它必须适宜于这里的人民,适宜于这里公立和私立的各种学校,适宜于这里的特殊的地理位置,适宜于这里新的社会和这里还未得到开发的资源的需要。”

3.A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目标的调整与分析

(1)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目标的调整

地方本科院校按照课程目标的特征、原则,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对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做出基本定位,其培养目标指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A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目标重新做了调整:培养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品德好和具有创新精神与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专业人才。

(2)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目标的分析

根据我国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地方本科教育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政府政策导向、地方本科院校改革的趋势,本研究认为,地方本科院校课程建构目标的定位应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美国学者斯塔克曾就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查,他把高等学校共同的人才目标分为八类:①掌握该领域的概念或知识;②使个人或社会得到发展;③发展智力;④发展技能;⑤促进价值观的形成;⑥学习伟大的思想;⑦为将来做准备;⑧道德的养成。

就我们的理解而言,所谓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际上是这样一种人才: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各种实际工作的人才。这种人才是沟通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科技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它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良好的政治素质与责任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能自觉地履行工作职责,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乐于为他人服务,并且善于调整自己,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具有较强的创业精神、合作精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事业心,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敬业精神,与他人合作的基本素质。

第二,知识面广、结构合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强调知识的复合,强调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既具有一般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又具有面向职业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第三,能力强、素质高。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由于知识结构比较合理,因而能力与素质结构也比较合理。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能在本学科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内多方位地开展工作,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理解能力、探索和创新精神。

从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角度看,这种人才具有通才的性质,但不是通才;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角度看,这种人才具有专才的性质,但不是专才;它也不只是应用型人才;整体来看,它是介于通才与专才之间的一种人才类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地方本科院校课程目标指向应为: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知识宽、技术精、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社会条件差异很大,地方本科院校应针对本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培养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人才,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