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科教育有效教学七项原则的内涵

本科教育有效教学七项原则的内涵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科教育有效教学七项原则看起来是简单的几条原则和解释,实际上蕴含了丰富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观点。它们一经提出,很快就被美国及其他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美国本科教育有效教学七项原则是把学生参与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这一点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致的。本科教育有效教学的第七项原则中强调的尊重各类人才不同的学习方式,就是指尊重不同个体的独立性,尊重人在社会组织中的独立性。

本科教育有效教学七项原则看起来是简单的几条原则和解释,实际上蕴含了丰富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观点。它们一经提出,很快就被美国及其他国家教育部门认可。

(一)学生参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七项原则里的前三项都反映了学生参与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美国本科教育有效教学七项原则是把学生参与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这一点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致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是根据已有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既然知识是主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凭借自己先前的经验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二)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关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在美国本科教育有效教学七项原则中,后四项都涉及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应该为有不同需求的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机会,帮助所有学生在智力、社交、身体、个性等方面获得发展,包括对所有学生都抱有期望,并相信他们能从事高水平的学习;理解一般学习和具体学习是如何产生的;能细心对待所有学生,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表现采取措施;理解学校内外环境因素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与学生的家庭合作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等等。

教师对学生给予尊重、关心、鼓励和期望,对学生的主动学习、作业、作文、课堂发言、课外活动等方面情况及时有效地给予反馈和适当中肯的评价,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努力程度与收获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本科教育有效教学七项原则中的第一项和第二项,即不论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联系,还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都突出了校园中个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首先,师生在课内外的接触、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对学习的投入;教师的关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并不断进步;与教师的结识与交流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投入并激励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未来。

其次,学习不是孤立的行为。学习和工作一样,具有社会性、合作性等特点。作为学生,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可以进一步促进自己对学习的投入;介绍自己的观点并回应别人的见解,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也会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更敏锐。[67]

最后,校园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大学校园是一个“小社会”,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习“小社会”中的生存之道。个体需要与教师、学生群体进行交流和沟通,学会生存,学会做事,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将来在大社会中也才能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作贡献。

(四)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所谓主动性,是人的主体性的集中表现。学生主动性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性。人既有共同性,也有独特性。毕竟,每个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特的思想思维、个性特征和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本科教育有效教学的第七项原则中强调的尊重各类人才不同的学习方式,就是指尊重不同个体的独立性,尊重人在社会组织中的独立性。

2.选择性。在第三项原则里,教师鼓励学生主动选择、灵活运用适合自己的口头和语言表达的学习方式,就是学生拥有选择自由的体现。间接地说,这也可称为“因材施教”的模式了。

3.创造性。七项原则里的第二、第五、第七项都体现了一个重要概念:创造。教师为学生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方式的主动预设、过程完善以及方法实施中时时处处都体现出创造性。

4.自我认知能力。学习的主体是人,而人是一种有理性的动物,拥有自我认知的能力,这是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学习理论很多是建立在人的自我认知基础之上的。人只有科学、客观地对自我进行认知,才能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的目的。

(五)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需要

七项原则中的后六项都集中强调了一点:课堂教学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发展历程中,课堂教学的主体逐渐发生了转移和变化,由教转向学,即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教材为主体,之后又发展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与当今世界各国和各民族所追求的理念是一致的。

本科教育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能建立良好的学习团体,使学生能够承担责任、参与决策,既能互相合作又能自主学习;

第二,能合理组织分配和管理各种资源,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来;

第三,能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能开发出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有效策略;

第四,能感知不同学生的独特文化背景,打造多元文化的课堂;

第五,能营造积极探索、互助合作的良好课堂气氛;

第六,能利用学校和社区的共同资源来培养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