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提供思想到促进思想

从提供思想到促进思想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久, 从卧室里跑来一位小姑娘, 急不可耐地拍着妈妈的肩膀, 睁着疑惑的大眼睛问: “妈妈, 蝴蝶飞为什么没有声音, 蜜蜂飞为什么有声音?”“蝴蝶飞没有声音是因为翅膀振动的慢, 蜜蜂飞有声音是因为翅膀振动得快。”这样就可以把给孩子提供答案变成引导她自己思考, 把提供思想变成促进思想。

泾源县教体局教研室 洪晓玲

元旦放假去一位同事家串门, 在门口就清晰地听见房间里的埋怨、 争吵声。 进去才知道原来是同事和几位朋友在家打扑克牌。 我便在同事的召唤下坐在了他们的旁边。 不久, 从卧室里跑来一位小姑娘, 急不可耐地拍着妈妈的肩膀, 睁着疑惑的大眼睛问: “妈妈, 蝴蝶飞为什么没有声音, 蜜蜂飞为什么有声音?” “蝴蝶飞没有声音是因为翅膀振动的慢, 蜜蜂飞有声音是因为翅膀振动得快。” 妈妈边玩边说, 孩子不知听明白了没有转身走了……

晚上回到家, 那个问题始终在我脑海里回荡。 我想, 为什么经济越贫困、地方越偏僻、 教育越落后, 家长的育儿意识越差呢? 像我的这位同事, 能陪着别人玩却不能陪着自己的孩子玩耍、 做游戏, 引导孩子学习一些她想知道的东西。 在“国培” 计划宁夏“2014” 的培训中,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谢延龙老师在《幼教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中讲道: “教师一定要为孩子提供机会, 促进思想。” 可我们好多家长、 老师, 都习惯将自己的思想、 答案直接告诉孩子, 代替孩子思考问题, 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方式找准确答案。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使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 在家长、 老师的带领下, 按规定完成自己的活动任务, 但是这种按照家长、 老师提供的思想去做事的方法, 很不利于孩子思维力、 判断力、 动手操作能力、 理解交流能力、 受挫能力的协调发展,更不利于孩子自信心、 荣誉感、 成就感的培养与锻炼。 今天同事孩子的问题,家长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直接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告诉孩子。 这种做法虽然满足了孩子一时的愿望, 但容易养成依赖心理, 孩子没有学会对自己的问题承担思考的责任, 以后遇到问题还会跑来问家长或老师, 这是家长经常代替孩子思考问题, 提供答案给她带来的不良习惯。 今天, 如果同事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 而是从思想提供者的角色转变成思想促进者, 为孩子设计一个问题情境, 提供一些学习资源, 组织一个学习活动, 让她在动起来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索、 去尝试、 去体验、 去发现, 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如可以问她:“那你注意了没有, 蜜蜂停下来的时候有没有声音呢?” 等孩子回答后, 家长再拿出一张纸, 让她听有没有声音, 然后轻轻地抖一抖听有没有声音, 再使劲地抖一抖, 比较声音的大小。 这样, 孩子就会彻底地把问题搞明白。 在这个过程中, 家长再及时引导孩子思考声音与什么有关系并给孩子一张纸让她亲手操作, 体验运动和声音之间的关系。 这样就可以把给孩子提供答案变成引导她自己思考, 把提供思想变成促进思想。 渐渐地孩子就会养成自己提出问题、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