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今世界上有些国家重视教育,尊重教师,教师就为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而感到自豪,有幸福感与尊严感,教师就易于形成专业自尊。这旷古绝伦的壮举感动了全中国的教师,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是来自国家和社会对教师职业受人尊重的认可。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从根本上讲,尊师在于尊重教师的社会贡献和劳动价值。

要使整个社会的人们知道:我们的民族要发展,我们的国家要昌盛,我们的事业要兴旺发达,就不能没有教育。唯有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有高质量的人才。因此,教师这一职业是伟大的,它是支撑共和国大厦的基石。

柯云路在《新星》中曾这样写道:“在我们这个社会,老师是最应该受到尊重的,因为一切应该受尊重的人都是他们培养出来的。”教师的命运与教育事业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教师的工作,影响每个孩子的生命成长,引领社会的精神风气,关系民族国家的未来。所以,我们怎么对待教师,就是怎么对待我们祖国的明天。可以说,教师职业是否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群体是否享有必要的尊严,学校教育是否维系着斯文的风气,往往标示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然而,“在一个充满不敬的文化中,教育遭受的命运最为可悲——会变得日益平庸。当什么都不再神圣,不值得尊敬时,我们最多只能达至平庸。”[7]

自尊的社会学模式假设,自尊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而社会的尊师重教对提高教师专业自尊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实,每一个健康的个体都需要两种类型的关心——社会的关心和个人的关心。影响教师入职动机的因素包括社会激励因素,如国家政策、社会舆论的激励等因素。当今世界上有些国家重视教育,尊重教师,教师就为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而感到自豪,有幸福感与尊严感,教师就易于形成专业自尊。

1985年9月9日上午那一伟大的历史时刻成了人们永久的记忆: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第一个教师节庆祝大会,校园里鲜花盛开,彩旗招展,4名男生高高举起“教师万岁”的牌子。这旷古绝伦的壮举感动了全中国的教师,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是来自国家和社会对教师职业受人尊重的认可。

1.深刻认识教师职业的重要性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大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古之荀子指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裒,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法度坏,法度坏则人心快。”他把能否尊师提高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学记》中也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见是否尊师重教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什么职业对社会贡献最大?美国教育委员会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57%的美国人认为是教师,25%认为是医生,1%认为是律师。[8]

尊师与重教密不可分。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当前,我国教育正处在从数量发展到质量提高的转折点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的迫切任务。完成这个任务要靠全社会的支持,更要靠全体教师的努力。

从根本上讲,尊师在于尊重教师的社会贡献和劳动价值。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塑造青少年的灵魂上,像一个工程师设计一部精密的机器或者一座宏伟的桥梁一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又像一个辛勤的园丁,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培育着祖国的下一代,一直从幼苗到绿树成荫、开花结果。许多人把教师称为手执金钥匙打开儿童心灵大门的人,这充分说明了教师在培育祖国新人的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赵朴初在其《金缕曲》中写道:“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

纵观人类历史,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都很重视教育和尊重教师。在社会繁盛及统治者开明的时期,教师这一职业也会获得社会上人们较高的评价。有一副歌颂教师的对联是:“一支粉笔,积淀千秋智慧;三尺讲台,寄托万世文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工作的伟大意义。因此,许多伟大的领袖人物都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新中国老一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对教育、教师和教师工作都是高度重视的。

(1)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尊师精神

毛泽东虽然是政治伟人,但也有着浓重的师生情。1937年1月30日,毛泽东在写给徐特立的信中深情地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其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黎锦熙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和平解放后,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进北京城。刚刚住下不久,毛泽东从中共北京市委有关同志那里得悉,黎锦熙等知名学者都在北京,就立即驱车到和平门北师大看望。上午10时许,毛泽东一行到达北师大宿舍区,他一下车就直奔黎锦熙而去。一声“黎老师”出口,他的眼眶湿润了,黎锦熙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天中午,毛泽东掏钱让工作人员摆上两桌酒席,款待老师和几位知名教授,席间他紧挨黎先生就座,亲切话旧,直到日落才依依不舍而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日理万机,抽不开身去看望黎锦熙,就派秘书代为看望。1953年的一天,毛泽东派人给黎锦熙送去礼物,其中有人参果一包,阿胶四块,红参一盒,冰糖一块,麝香两支,贝母一包,虫草半斤。来人还转告了毛泽东的问候,望他多多进补,保重身体。[9]

邓小平有着深刻的重教思想。在学习邓小平有关教育问题的论述时,我们深感尊师重教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10]他认为教育事业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大问题,而是否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直接决定着我国教育事业能否得到健康而长足的发展。他指出:“我们的科学家、教师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就是对国家的贡献。”他还指出:“搞教育是很光荣的,要鼓励大家热心教育事业。”“人民教师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园丁。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应该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11]邓小平正是从这样的战略高度来考虑、关心和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尊师重教。

邓小平在尊师实践上也是光辉的典范。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拨乱反正中,他亲自抓教育,在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成效卓越的工作。当时他明确地指出:“现在小学教员的工资太低。一个好的小学教员,他付出的劳动是相当繁重的,要提高他们的工资。将来,有些教得很好的小学教员,工资可以评为特级。”正是在他当任的期间,我国成立了教师节,特级教师评审也正式进入实施程序,教师的待遇得到很大的改善,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整个社会对教育要有敬畏感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要下决心,采取重大政策和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努力使教师成为最受人尊重的职业。”

在我们民族的记忆中,教师是神圣的符号。教育文化的提升,社会文明的改善,民族精神的重振,都呼唤着一批“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的“斯文教师”的涌现。而这样的教师的涌现,首先需要整个社会对教育有一种敬畏感,对教师有一种尊重感。尊师重教本是我国儒家的传统思想,虽然在历史上几经波折,但仍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儒家一贯提倡尊师,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孔子门下学生三千,高足七十二人,有不少堪称尊师的典范。颜回就曾说过:“子在,回何敢死?”表达了对孔子的极端尊敬。孟子曾引证《尚书·泰誓》中“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的说法,将君师并提。古代“天地君亲师”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广为流传,虽然大多数教师的地位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高,但也反映出教育的神圣。荀子特别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更明确地提出:“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这便是天地君亲师之说的来源。他将教师与天地、祖宗并列,认为师与君皆是管治的根本,认为师是礼法或礼义的化身,从而确立了中华社会以尊师为尚的价值观,使天地君亲师的观念深入人心。他认为教师讲课“是天大的事”,就是天子来了也让教师免行为臣之礼,以示尊师:“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12]韩愈《师说》中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经典名言,也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熠熠闪光的瑰宝。清朝武训的行乞为教,在中华尊师重教的史册上增添了浓重的一笔。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把它与现代的尊师重教等同,但他若不是对教育的敬畏,不是把教育看得那么神圣,断不会做出那般惊天动地的义举。

如果社会对教育有一分敬畏感,就不会把知识、教育和文凭当作可以买卖的商品;如果公权力对教育有敬畏感,就不会对教育本身的规律视之不见而对教师随意地指手画脚,做出不利于教学工作开展的“领导指示”;如果学生对教育有一分敬畏感,他们就会把接受教育看成生命的神圣,看成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的“人”的必由之路,甚至可以把接受教育看成一种洗礼,而不只是看成今后谋生的手段,这时他们的学习就会上升到自由自觉的层面,不仅能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而且能明白人生的真谛。

当然这种敬畏感也包括教师自己。如果教师对教育有一分敬畏感,自然会把教育学生看成是对生命的培育,会对生命由衷地礼赞,真正地“以学生为本”,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也会把教育的过程视为自己灵魂超越的过程。当教师开启学生灵魂与智慧之门的时候,其崇高与神圣感即在其中了,自己的灵魂也不断得到升华。

敬畏应该缘于对教育崇高和神圣的认同。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元帅毛奇有句名言:“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这句话足以让我们看到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极其重要性。“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能重拾对教育的敬畏感,中华崛起可能永远只是一个梦。”

可是当下,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社会和学校里的某些人,包括某些领导者与管理者、某些学生与家长,以及某些教师自身,对教育的敬畏感正在逐步削弱甚至丧失。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在学校悄然蔓延,严重地侵蚀着教育的肌体。一些教育管理者也缺乏教育的神圣感,行政权力或公权力不太顾忌地挤压教育与学术权力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教师不再有当初作为教师的崇高感,整个教育那份崇高与神圣自然被动摇了。[13]

2.确立教师是专业人员的思想

早在1977年8月,邓小平在《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就讲过:“应当肯定,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劳动更辛苦。”显然,在邓小平的讲话中教师毫无疑问地属于知识分子之列。[14]1980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在湖北武汉出差时,和劳动人事部的一位干部聊起邓小平提出的“知识分子待遇太低”的问题,这位干部忽然说:“小学教师怎么能算是知识分子?”顾明远说:“小学教师是教书的,有知识的人,怎么就不是知识分子呢?”在当今社会,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创新性日益凸显,无论是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还是大学教师,都需要有较高的学历、丰富的知识与精湛的教学技能,都需要有良好的专业品质,因此都是知识分子,都应该成为正在走向专业化的专业人员。整个社会牢固确立教师是知识分子、专业人员的思想,对于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促进教师专业自尊的形成是有重大意义的。

优秀的教师对高品质教育至关重要。发掘并留住他们并不单是薪水高低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被当作有价值的专业人员,而不是教育大机器中的一个技术人员来对待。“换句话说,如果把教师都看成不过是行伍里面的一个个兵卒,他们就只会把自己看成是打工的一员,按照规定动作完成要求,也就算是尽了责任。他们被迫要面对的,就是学校的领导和学校的评估机制,而不是学生。因为他们只是兵。相反,如果把每一位教师尊重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他们就会把学生的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使命,把为学生准备未来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从而发挥自己的能力,运用自己的智慧,充分利用周围的条件和空间,务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高质量的学习经历。因为他们得到学校和上级的信任,他们是将军。”[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