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廉洁操守不佳

廉洁操守不佳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廉洁从教,这是对教师职业操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的道德底线。当教师利用当下的师生关系为自己获利时,其代价是失去了教师专业自尊,失去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畏。因此,当前教师的伦理制度亟待重建,由教师职业底线要求向专业的师德要求发展,由抽象化师德向实践化师德发展。如果一个教师连最基本的师德底线都不遵守,那就勿言专业自尊了。陶行知、闻一多堪称廉洁从教的光辉典范。

廉洁从教,这是对教师职业操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的道德底线。天真无邪的学生更喜欢那些思想健康、心地美好、情操高尚的教师。在一个正常而清明的社会里,人们也更尊重那些廉洁从教、乐于奉献、道德纯洁的教师。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少数教师由于受社会上金钱至上、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的影响,经不住物质的诱惑,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差,出现了以教谋私、见利忘义的不廉洁现象,其职业操守丧失,在学校与社会上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1.为“创收”对学生厚此薄彼

近年来一些教师在特殊关照学生、调配座位、评优秀等方面滥用自己的职权谋取私利,作为“创收”的一种资源,有的学生经常被老师关怀备至,有的学生却被老师不屑一顾。这种现象严重地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削弱了育人的效果。当教师利用当下的师生关系为自己获利时,其代价是失去了教师专业自尊,失去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畏。

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使命是育人,培育的是课堂里所有的人而不是个别的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这种爱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偏爱”和“特殊照顾”。本来,爱的理解是师生双方价值升华的一个因素,但正如有人所指出的那样,实现它的途径如今似乎已不是教育,因为现行有的教育恰恰阻碍了爱的交流。有一位学者曾说:“在诸多不良的教育做法中,不公正、不平等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最深,对他们认识社会、人生都会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在课堂里,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们的老师在做事时是公平的。促进教育公平,首先必须保证课堂公平,课堂公平是学生内心公平的支点。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关注的目光均衡地分配给每个学生,公平地“让鲜花和小草都享有阳光”,其所作所为要对得起课堂里的所有学生。

2.课内外言行不一

自古以来,道德形象被视为教师最基本的形象。教师作为成人世界的代表,其道德和行为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然而近年来有的教师行为不端,课内外判若两人,给学生留下了极坏的印象。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对15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2%的人认为当前中小学教师走穴现象普遍,其中27.3%的人觉得非常普遍。受访者中47.4%的人参加过校外补课。调查显示,97.1%的人认为中小学教师走穴会产生负面效应,65.9%的人觉得走穴会影响教师本职工作,53.5%的人表示这会加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64.9%的人担心走穴现象盛行会让学生变得功利化,63.4%的人担心会影响义务教育质量,57.3%的人觉得走穴有损教师形象。[30]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力量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敬重。人活着是需要尊严的。可是,现在教师的这种尊严却被践踏着,而践踏这种尊严的既有别人,也有教师自己。当教师在地震中置学生于不顾自己逃生时,当教师学术行为不端甚至剽窃论文时,他们既无法赢得学生的尊重,也会遭到整个社会的批评甚至唾弃。孟子说:“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师德沦丧,教师没有自尊,又何来“师道尊严”?

3.教师伦理亟待重建

“教师道德最终是需要教师在教育职场践行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东西。因此,它并不是抽象的、外在于教师工作的指令,更不是冷冰冰的,试图束缚、控制教师的工具。相反,它是帮助教师完成本职工作、获得个人职业尊严的精神武器。”教师职业操守的沦丧是一个使许多有识之士忧心如焚的现实问题。一旦教育活动在教育者那里变成赤裸裸的功利时,在教育者自己心目中的那份神圣感自然也没有了。由此,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也减少了,社会对教育的敬畏感也没有了。[31]

当今社会,新旧体制转换带来了价值观的碰撞和体制规范的失衡,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严重地妨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损害着教师的职业尊严。有的教师连基本的道德底线也没有,做出一些伤害学生和他人、与教师专业伦理完全相违背的事,其行为严重玷污了灵魂工程师的美誉和教育整体形象。因此,当前教师的伦理制度亟待重建,由教师职业底线要求向专业的师德要求发展,由抽象化师德向实践化师德发展。如果一个教师连最基本的师德底线都不遵守,那就勿言专业自尊了。

专业自尊是一种精神上的美好境界,如果没有道德,精神上不幸福,难以产生自尊感。从主观角度看,幸福是人美好的心理感受,这种心理感受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反映。若想获得幸福,必须具备道德品性。

人要敬畏某一个人或某一件物,首先在于所敬畏之人和物必须具备超强的力量,这种力量会让敬畏者产生顶礼膜拜之感。这种力量在教师身上应当是“德才兼备,用心育人”,体现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这样的教师才配得上学生的敬畏。教师要具备能够让学生敬畏的力量,就必须“摒弃浮华,潜心向学;外视内省,见贤思齐”。

陶行知、闻一多堪称廉洁从教的光辉典范。陶行知先生一生办了那么多的学校,没有以赚钱营利为目的。他从来不乱收学生一分钱,从来不占用公家一分钱,反而经常把自己的钱慷慨地投在教育事业上。他曾拿出自己的钱筹办晓庄师范;他把母亲去世后的人寿保险金全部用于支持山海工学团;在育才学校,他几乎一人承担了所有学生的衣食、书籍、卫生等费用;为筹集办学经费,他时常四处奔波,并把募捐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学生身上,而他本人的生活却异常俭朴而艰苦。“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是陶行知先生的生动写照。

闻一多在西南联大时,物价飞涨,师生生活困窘。他当时买不起菜,为了维持生活,在教学之余他在路边帮人镌刻图章补贴家用。曾有一位商人提出:“你在我的生意里认一个干股,不用出钱,年末,我给你分红。”可闻一多说:“我怎么能干这种事?”

今天,我们虽然不能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做到像陶行知、闻一多那样伟大,但至少应学习他们的精神,不能冲破教育伦理的“底线”。

丧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个无望的民族。如果教师没有了自尊和专业自尊,就配不上教师的称号。一个民族的品质是由其人民的品质所决定的。詹姆斯·麦迪逊曾经说过:“如果人民没有美德,那么任何政府要确保人民享有自由与幸福,都只是一种空想。”而如果连在学校里教育人的教师都没有美德,我们的民族就会沉沦。如果教师真正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具有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并卓有成效地工作,那么自然会赢得社会的尊重,形成教师专业自尊。

【注释】

[1]叶菊艳,卢乃桂.中国传统社会“尊师”制度的形成[J].教师教育研究,2012(3):54-62.

[2]叶菊艳,卢乃桂.中国传统社会“尊师”制度的形成[J].教师教育研究,2012(3):54-62.

[3]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4]吴振利.教师角色扮演职业倦怠及缓解[J].中国教育学刊,2010(8):67.

[5]徐梓.传统学塾中塾师的辛酸苦痛[J].中国古籍与文化,2004(4):64-70.

[6]刘大棚.退想斋日记[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7]林正范,贾群生.中外师范教育与师资培养途径之比较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2):1-9.

[8]曹军.论我国古代的师道[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3):48-50.

[9]魏佳佳.风雨私塾[J].寻根,2012(2):10-13.

[10]七成老师不愿子女从教[N].楚天金报,2007-09-12.

[11]黄佑生.抓住新教师成长的黄金期[N].中国教育报,2010-10-18.

[12]曹永国.在追寻意义中理解教师专业化[N].中国教育报,2013-06-07.

[13]韩淑萍.从“利益驱动”走向“生命驱动”[N].中国教育报,2010-06-04.

[14]蔡辰梅,刘刚.“教师是一种良心活”——对教师职业认同方式的分析与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10(1):6-11.

[15]熊丙奇.惩治“虐童”教师不能仅靠师德[N].中国教育报,2012-10-28.

[16]石中英.全球化时代的教师同情心及其培育[J].教育研究,2010(9):52-59.

[17]功利化教育伤害教师教师“偏科”比学生更严重[N].文汇报,2011-05-03.

[18]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余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9]张滢.找回教师写作的尊严[N].中国教育报,2010-03-26.

[20]肖克文.教师成长依赖症[N].中国教育报,2010-05-21.

[21]张帮群.好教师是怎样炼成的[J].教师博览,2012(12).

[22]江学勤,刘周岩.理想的教育不会把人改造成工具[N].中国青年报,2014-08-19.

[23]常作印.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N].教育文摘,2011-08-24.

[24]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余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5]马新英,程良宏.试论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虚假认同及其改善[J].教师教育研究,2010(3):32-36.

[26]石勇.理想不死[N].教育文摘周报,2013-11-06.

[27]姚林群.论教师的价值自觉[J].中国教育学刊,2011(5):69-71.

[28]王凌霞,宋兵波.学校变革过程中的理想诉求[J].中国教育学刊,2013(2):43-46.

[29]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90.

[30]调查称63.4%的人担心教师走穴影响义务教育质量[N].中国青年报,2011-03-31.

[31]李培根.对教育要有一点敬畏感[N].教育文摘周报,2010-1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