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育中国家文化

培育中国家文化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孝道,是中华家文化的灵魂或基础。家文化就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根系”,如若受损,整个中华文化就难以生机勃勃。家庭,是社区的细胞,家庭文化是社区文化的重要基础,社区文化建设要研究新形势下的家庭文化,要研究学校与家庭教育互动,建设“家长学校”,借鉴我国传统齐家之道建设和谐家庭。是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于自己文化及其传统的认同、自觉、自尊与自信。

2015年4月23日

孝道,是中华家文化的灵魂或基础。自4000年前舜帝“孝感天下”,孝子可接班称帝,就有了“家国情怀”,“家国天下”,“修齐治平”,“家国同构”的中华文化。家文化就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根系”,如若受损,整个中华文化就难以生机勃勃。孝道,是在血缘、亲情的关系中不断生成与发展,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孔子把“孝悌”视作“人禽之别”,儒家的《孝经》,唐代的“举孝廉”,宋代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民间的“二十四孝”,直到当今的“常回家看看”,世世代代“家训”、“家规”、“家道”、“家教”无不以“孝道”为核心。“家国同构”的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本质特色,它有别于“神人同构”的外来文化,这两种文化,各有其存在的根据和自身的传统,不应彼此否定和取代。

近代以来,从美国兴起的“母亲节”,感恩母亲的思潮渐渐形成,至今已知至少有四十多个国家都有了自己的母亲节,其中多数不是从“孝道”建设家文化,以致“家国同构”建设整体民族文化的视角所为。然而,近些年的中国人从美国引进的“母亲节”,却从“孝道”和建构“家文化”的视角进行实践,这就是一种“包容”“互鉴”“中国化”。于是,从2006年起,“两会”代表年年“提案”,呼吁建设“中华母亲节”。民间成立了“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以孟母为形象代表,以他生孟子成为母亲这一天,即孟子的诞辰——农历四月初二为中华母亲节。九年来,年年这一天,在“中华美德教育实验研究”的地区与学校,开展“母爱、爱母、母教、孝母”的教育活动,从学校扩展到社区、企业、市县、城市,至今已有上百个城市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大家一个共同的心愿是“中国人要过自己的母亲节”!

家庭,是社区的细胞,家庭文化是社区文化的重要基础,社区文化建设要研究新形势下的家庭文化,要研究学校与家庭教育互动,建设“家长学校”,借鉴我国传统齐家之道建设和谐家庭。可以把过好“中华母亲节”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与长期研究项目。

建设中华母亲节 强化文化自信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外来文化铺天盖地,过“洋节”开始风行。

其中“母亲节”定在每年5月第二个周日的“日历”上。多数善良的中国人借此孝敬母亲,不为过。

美国的母亲节,有其历史文化背景,有其积极的合理性、合法性,属于善举,不必否定。但它不是“国际母亲节”。世界上有近百个国家有自己的母亲节。

2004年,李汉秋等学者开始蕴酿“中国母亲节”。

2006年9月,“凫村”定农历四月初二,10月河南新乡“倡议”,12月邹城“择邻山庄”成立“中华母亲节”促进会。

2007年,四月初二在曲阜凫村“首届”中华母亲节。

2008年,第二届在山东泗水

2009年,第三届在山东乳山

2010年,第四届在山东青岛。

2011年,第五届在河南周口。

2012年,第六届在山西太谷

2013年,第七届在江苏常州。

2014年,第八届在北京地坛。

2015年,第九届在北京、德州、上海、山西。

前后有近百个城市,数千所中小学,年年过中华母亲节!

创建中华母亲节,是中国人开始挺直自己文化脊梁,对中华文化自觉、自尊和自信的一种行动!

中华母亲节 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内涵

1.以孟母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意义重大。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之一孟子(孟轲),他的名言、智慧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四端、四无、四非、四德——仁义礼智——中国人的共同价值观

他的母亲仉氏,古今有名。西汉刘向的《列女传》有详实的记载。八百年前南宋王应麟的《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两句话,脍炙人口,懿范永传。孟母在生下儿子孟轲后仅仅三年,丈夫孟激去世,她茹苦含辛地教育孩子,倍受人们尊敬。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孟母带着孩子离开坟地、闹市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搬到有利于对孩子培养的学宫之旁。她又用一种孩子想象不到的断机举动,震动孩子的心灵,向他耐心讲述学习不能中断的道理。从子女成长的外部环境到孩子学习的内部规律都有了。小孟轲在这样正确的教育下,端正态度,奋发努力,终成大器。

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千古,它表明母爱重在母教,说明一代母亲的素质关系着一代国人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生长在家境贫寒、单亲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中的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亚圣”,归功母教,就这一点,至今仍然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母爱”是一种亲情天性,“母教”是一种社会天职。

母亲节这一天,应是“母教日”。每位母亲都可以回顾教育子女的经验与教训,调整新一年的教育计划。如此年复一年,母亲的素质,母教的水平就会不断得以提升,新一代的素质教育就会得以落实!

2.将生孟子日定为中华母亲节意义深远。

中华母亲节,界定在孟母生孟子的这一天,也就是孟子诞辰这一天,具有特殊意义。如果国人认同这个概念的内涵,并且把这个界定加以延伸,“我的生日,就是我的母亲节”。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有两个亮点:第一,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二,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母亲节;第二,13亿人每人都把自己的生日,作为自己的母亲节。果能如此,13亿人的中国,每一天不知有几百万人在给自己的母亲过节,成千成万的人都在给母亲过节,这就是文化,这就是新习俗。

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日那一天,首先要想到母难、母爱,反省自己的“孝道”实践,为母亲过节。同事、朋友之间祝贺生日,要为他的母亲祝贺节日。当今的孩子过生日,要妈妈给买东西,要蛋糕,“吹灯拔蜡”,这不是中国的文化传统,要让他们爱母、感恩,为母亲过节。如此新习俗,若能广泛开展起来,定会成为教育人们行孝道的新平台。如果能够扎扎实实,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化民成俗,坚持数年,中华母亲节的意义定能彰显!

我们这一代炎黄子孙,有责任为历史留下一个代代相传的中华母亲节!

历史、理论、价值

1.有人认为,这几年每到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大家都过母亲节,不必再另设一个中华母亲节。这涉及研究世界各国母亲节的发展历史,才能予以回答。这是中国人和世界华人的一种选择!是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于自己文化及其传统的认同、自觉、自尊与自信。

在当今中国不断走向强盛的背景之下,中国人应该挺直自己文化之脊梁。在面对多元文化之间对话与冲突并存的时局,我们既有促进世界和谐的责任,更要不断强化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并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其大发展、大繁荣。

从国外传过来的各种节日,都要有一个被当地人所认识、选择和接纳的过程。选择,是我们的自由和权利。外来的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何等精华,也需要有一个克服水土不服和本土化的过程,它如果不扎根在当地的文化沃土之上,就永远不能够在这块土地上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各个国家过母亲节是一种文明的象征,近些年美国的母亲节引进了中国,是一件好事,每年5月第二个周日都过美国的母亲节。我们的任务是使其融入中华文化的基因,不断实现中国化,成为中国人的、世界华人的中华母亲节。

因此,要听听一些学者的提醒,不要见到祠堂就进香,拜了半天,不知是哪家的祖宗。

2.有人认为,单独设立母亲节,不设父亲节,会导致性别的不平等,加重母亲的家庭负担,回到围着锅台转的时候。

此种社会学理论能够成为不设母亲节的依据吗?此种逻辑若能成立,妇联也不宜存在,因为至今还没有“夫联”,甚至三八国际妇女节,也需质疑。

3.有人认为,孟母是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代表,不宜作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

这种认识,一是不知道中国封建社会何时开始,二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欠缺分析。

4.有人提出,为何不从现代母亲代表中选择“形象代表”?

能够选得出来吗?能够找到像孟母那样,至少从南宋王应麟(1228-1296)撰写《三字经》开始,至今九百余年的历史,代代相传,家喻户晓的母亲形象吗?只有被历史承认,世世代代国人认同,世界华人接受,世人公认的形象代表,才能立得住。

5.有人提出孟母教子的事迹,在当今还有价值吗?

孟母教子的故事,一直是中国人重视家教所效法的典范。就其单亲家庭、独生子女,家境贫寒,却能教育儿子成为伟大的思想家——亚圣来说,对于两千年之后今天的家教不无价值。他代表了中国人“母爱”与“母教”合一的优良传统,也表明一代母亲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新一代国民的成长与发展。

6.有人提出,中华母亲节有何特点?

据不完全的统计,有四十余个国家有自己的母亲节,各有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特点。中华母亲节所倡导的是“母爱,爱母”。母爱要与母教相统一,母爱是一种天性,母教是一种责任。爱母要与敬母相一致,爱母是情感,敬母是理性,是人性与人格的体现。

7.有人提出,当今设立中华母亲节有何意义?

所有人都有母亲!也都有爱母之心、敬母之意,创设一个节日,让所有的人在这一天尽情地表达出来!让所有母亲都感到欣慰,并总结和规划自己教育子女的责任!这种全民性的“孝亲敬老”,倡导家教与家庭建设的节日活动,若能年年、处处、家家举行,若能从上到下,各行各业,从老到少,不分男女都参与其中,是最具实效的中华美德教育行动,对于提升社会道德风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积极价值。

8.有人提出,现在每年的各种节日不少了,中华母亲节能够得到国家认可吗?

2006年以来,李汉秋、凌孜、张庆伟等全国两会代表连续十年有提案,力争成为一个法定节日,哪怕不放假。但也有一种意见认为,全国有那么多地方已经做过十年了,只要在民间逐步推动,总会有一天水到渠成。外来的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等均非法定,却每年都印制在日历上,而且有些时段还过得很“火”。中华母亲节,何须急于祈求“恩赐”?至少,是否也可以堂堂正正地印制在中国的日历上呢?

民事民办

给母亲一个节日,让母亲活得欣慰、尊严、幸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具体标志。此成世风,定能化民成俗,润物细无声,孝亲敬老之风必将盛行,道德建设就有了根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接了地气,落到了实处。

当下,对于道德建设的呼唤,已是普天之下的共同心声。中央提出,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立德树人。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或者活得更加幸福,就要形成一种“天下共识”——“天下之道,在明明德”!如何实现这种共识?就从普天之下,都过母亲节做起!一个爱自己的母亲的人,不会高举屠刀去杀害别人的母亲!否则,就从人类的文明社会又退回到了动物的野蛮世界!

中华母亲节,是体现和弘扬母亲无私、无怨、无悔,伟大奉献精神的节日,“奉献”是中华母亲节的灵魂。这个节日的一切活动,都应当展示“奉献”,一切以“功利”为宗旨的行为,应当有所检点。

中华母亲节,是一个倡导奉献的节日,是一个展现良心的节日!

每个人都有母亲,给母亲过节,是每个人的心愿,越是出于每一个人内心的行为,越是真诚的、有生命力与历史同行的。

过中华母亲节,人人应该做,也能够做,要倡导大家都来做,做的更加自觉、更有真情实感、更有水平、更有实效。这就是当今一种实实在在的“社会建设”,最能体现社会建设的全民行动!

人民政府,各个单位,机关学校、民间社团、社会贤达,大家都来倡导和推动中华母亲节,这是一种光荣的历史责任。

中华母亲节促进会是个民间团体,是文化部所属民间文艺家协会节庆委员会下面的“中华母亲节促进会”。是一批文化人自动发起,在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学校的支持下逐步活动起来的。它本身是“手空空,无一物”,无一个编制、无一间办公室、无一分钱的经费。靠的是一大批热心人士的参与和奉献。相信这个队伍愈来愈大,欢迎诸位参与其中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