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向科学家学习

向科学家学习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向在科技嘉年华系列活动中获奖的同学、老师和班级表示祝贺,没有获奖的同学也不用遗憾。对,她就是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她发现的青蒿素,将中医学推向世界,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科学家凭借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我们应该从科学家身上学习些什么?

首先,向在科技嘉年华系列活动中获奖的同学、老师和班级表示祝贺,没有获奖的同学也不用遗憾。我们参与其中,也收获了体验和感悟,这是我们成长的足迹。

孩子们,在我们学校举行科技嘉年华活动的同时,有一位85岁高龄的老奶奶在瑞典发表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她是谁?有知道的吗? 对,她就是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她发现的青蒿素,将中医学推向世界,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科学家凭借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为什么屠呦呦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大有作为呢?

或许我们可以从她说过的一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1967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开始了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没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可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明显,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成功,是在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和她的团队又用了21年的时间发明出双氢青蒿素。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的辉煌。探寻辉煌背后的故事,更让我们感受到每一项科学成果都来之不易,更令我们感动的是老一辈科学家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守和执着! 是安守清贫、默默耕耘、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宝贵品质! 是造福全人类的无言大爱!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照片。这是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诺贝尔大厅用中文发表的演讲。然而,在演讲现场有一幕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场景:演讲会的主持人,诺贝尔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安德森教授在屠呦呦演讲全程中,一直跪在地上,一只手从后面扶着屠呦呦,另一只手为屠呦呦拿着话筒,30分钟一动未动。安德森教授这种“跪扶”是对科学的尊重,是对终生不渝耕耘在科学道路上的科学家的尊重,堪称史上“最美跪姿”!

屠呦呦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屠呦呦那样获得这么高的荣誉,可她坚持不懈,遇到失败和困难勇敢面对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对照自己,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和压力时,有的同学就叫苦不迭,轻言放弃。严寒的冬天来临,我们能不能按时到校、坚持锻炼? 在紧张忙碌的复习中,我们在学习上有没有尽力? 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我们的选择是挑战还是退缩?我们应该从科学家身上学习些什么? 这些问题留给孩子们回到班级讨论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