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种新型的农村教育办学模式

一种新型的农村教育办学模式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北省作为中部地区,也纳入了国家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范围。寄宿制学校建设是中小学布局调整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为农村教育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业化、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建筑质量是工程实施的关键。

一、建设寄宿制学校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必然选择,是农村教育办学模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于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受小农经济和传统办学思想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学生数量少、校点分散等状况,基本上形成了村村办学校的局面。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受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农村中小学生源减少,大量校舍闲置,使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更为突出,导致了教育资源浪费、设备利用率低、办学整体效益差。

针对上述情况,全国各地开展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制定规划,撤并学校,使办学规模扩大,教育资源得到重新整合,学校分散、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得到明显改观。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学校规模大了,服务半径大了,覆盖人口多了,但学生上学路途也远了,给就读带来了很大困难,以致出现一些新的辍学现象。要实现既能使学校规模扩大,又能避免学生辍学,建设寄宿制学校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寄宿制学校建设所需资金问题基本有了保证。可以说,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为进一步优化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解决制约农村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瓶颈”问题,保证到2007年西部地区实现“两基”目标,中央决定实施“农村寄宿制建设工程”,即从2004年起,用4年左右的时间,中央财政投入资金100亿元,主要帮助西部地区,同时兼顾中部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以农村初中为主的寄宿制学校,使确需寄宿的学生能进入具备基本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学习。项目学校必须是由政府部门举办的、在布局调整规划中要保留的、单独设置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含县镇)学校(含职业初级中学和特殊教育学校)。河北省作为中部地区,也纳入了国家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范围。2004年中央给河北省下达专项资金1.6亿元,用于172所项目学校建设,目前工程项目已基本竣工。与此同时,我省各地根据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需要,自筹资金建设了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

寄宿制学校建设是中小学布局调整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为农村教育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较好地解决了扩大学校规模与学生上学不便的矛盾,能够有效地防止学生辍学,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它大大改善了农村的办学条件,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教育的差别,稳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提高学生自强自立、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它有利于提高办学的整体效益,提高教学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二、实施农村寄宿制建设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从长计议,合理规划,充分发挥项目学校的综合功能

1.坚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制定学校建设的长远规划。目前,我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村人口逐渐减少,而城镇人口逐年增加。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工业化、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因此,在制定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城镇化建设、移民建镇、人口增长与流动、学龄人口变化的影响等因素,为流动人口提供上学的机会,使其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适应当地义务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

2.坚持因地制宜,对项目学校进行合理布局。要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在县域内打破原有乡镇行政区域的界限,按照学区的要求合理规划寄宿制学校的布局。根据地形地貌、学龄人口、学校现状及未来发展等多种因素,结合财力情况,对项目学校选址、服务范围、学生规模等进行合理规划,做到因地制宜、符合实际,既不要规模过大,给学生就读带来不便,造成新的辍学现象;又不能规模太小,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要根据学生数量变化的趋势、教育发展对教学的要求等,在校舍建筑面积、占用土地等方面,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余地。学校一般应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城镇或乡镇,做到交通方便,辐射力强。要做好项目学校的校园规划,合理划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配置学生活动室等各项附属设施与必要设备,做到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以更好地发挥寄宿制学校的功能。

3.实行多种优惠政策,降低学校建设成本。与一般学校相比,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成本较高。应在满足学校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以减轻资金投入的压力。其关键就是由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尽量减免各项建设收费。新建、改扩建校舍等教育用地使用国有建设用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项目学校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均应予以免收;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在服务双方协商的基础上,提倡各有关单位从支持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适当予以减收或免收;鼓励企业以提供免费服务的形式,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寄宿制工程”进行捐赠,这部分捐赠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此外,在建设寄宿制学校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可能少布新点。

4.严格施工程序,确保工程建筑质量。建筑质量是工程实施的关键。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按照“全方位监管,全过程指导”的思路,对寄宿制学校建设要严格管理,科学组织,规范实施。要坚持先勘探、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禁搞“无勘探设计,无规范标准,无施工资质”的“三无工程”;要量财办事,量力而行,严禁搞脱离当地实际的“形象工程”;要建立和完善招投标制度,实行阳光作业,严禁搞“条子工程”;要坚持集中投入,建设一所,使用一所,不留资金缺口,严禁搞“胡子工程”;要强化施工管理,全面落实工程监理责任制,严禁“豆腐渣工程”。总之,要抓好各个环节,严把各个关口,确保新建校舍使用寿命达到50年以上,使寄宿制工程项目学校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

5.坚持与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相结合,充分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按照学校校舍的使用年限,每年都将有一定数量的危房发生,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同时,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学生人数的变化,还要继续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而且每年对这两项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必须把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与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一是要将几项工程的资金统筹管理,捆绑使用,使资金形成合力,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要使几项工程规划相互衔接。建设寄宿制学校,必须是布局调整规划中保留的、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学校;在寄宿制学校建设中,要首先撤掉规模小、质量低、效益差、危房比例高的学校,有利于消除危房,使寄宿制学校建设与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工程协调开展,相互促进。

三、寄宿制学校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必须转变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学校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校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方法,对于如何管理寄宿制学校缺乏经验。寄宿制学校不仅是多盖了一些房子,使学生由走读改为住宿,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给学校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并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构建新的管理体系,全面管好寄宿制学校。

1.加强学校正常运行的管理。从规模效益来看,寄宿制学校由于规模扩大,生均办学成本会降低;但单从资金数额的投入上看,寄宿制学校增加了宿舍、食堂及卫生等设施,而这些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都需要投入资金、设备和人力,增加了学校建设和运行的成本。这就需要探索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学校日常运行的管理,加强对校舍和其他设施的维护,实行经济核算,注意节约,反对浪费,提高办学整体效益。同时,要强化政府行为,财政部门要拨付专项资金,为寄宿制学校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2.拓展学校的育人功能。学生由走读变为在校住宿,一是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大大增加了,二是生活的环境由家庭改为学校。学校应根据这些新的变化,拓展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综合、立体式培养。第一,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不感到寂寞,而且能够培养兴趣,陶冶情操,锻炼能力,保持活泼、快乐、健康的心态。同时,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寄宿生特别是小学寄宿生离开家庭,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会遇到很多困难。学生的饮食起居、学习活动等主要由学校来承担。这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生活意识,自强自立意识,使其能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第三,加强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要使学生学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确保学生的安全。寄宿学生的安全是学生家长最为担心的,也是关系到能否树立教育良好社会形象的大问题,责任重于泰山。学生的安全涉及到很多方面,如防止食物中毒、煤气中毒和传染病蔓延等事件;防止学生走失和社会闲散人员对学生的伤害;防火防盗;防止汛期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对学生的安全威胁;防止举办大型集体活动时发生拥挤、踩伤事件等。总之,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要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堵塞漏洞,预防事故发生。要建立安全应急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同时要在学生中开展珍爱生命、积极生存、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4.切实做好补助贫困寄宿生住宿和生活费用问题。目前,有不少寄宿制学校的食堂、宿舍的运行支出基本上是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解决的。这些费用包括宿舍与食堂的水电费、相关人员费用、食堂的燃料费、宿舍与食堂的维护费用等。由于没有专门的编制,厨师的工资费用基本上也由学生来负担,实际上增加了学生的生活费和住宿费的开支数额,这给家庭困难的学生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近两年来,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明确对贫困寄宿制学生的生活费要予以补助,中央和省级主要负责“两免”,县级主要负责“一补”。由于大多数县的财力比较薄弱,加之相关规定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使补助贫困寄宿制学生生活费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使食堂、住宿运行费用及厨师的工资等均由财政负担,避免将这些费用转嫁给学生;另一方面要明确责任,制定具体补助标准,足额筹措资金,将国家和省关于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政策落实到位。此外,要按照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有关规定,从2009年开始全部免除寄宿生的住宿费。

5.配备专职管理教师。寄宿制学校需要一定数量的食堂和宿舍管理人员。但目前国家核定的中小学教师编制,并没有考虑这些因素。造成管理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因此,应根据寄宿制学校的实际,对教师编制进行重新测算,按标准配备生活教师,小学低年级寄宿生原则上要配备生活保育员。此外,要加强对这些教师的专门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河北教育》2007年第7期,张益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