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宁夏博物馆征集的察合台汗国钱币说起

从宁夏博物馆征集的察合台汗国钱币说起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宁夏博物馆征集的察合台汗国钱币说起李海东 丁延辉2004年,宁夏博物馆从民间征集到四枚钱币,其中银币一枚,钱径26毫米,厚1毫米;其余三枚为铜币,大致呈不规则圆形,直径18.4毫米~21毫米,厚1.3毫米~1.5毫米。笔者经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到这是四枚察合台汗国时期的钱币。历史上把秃黑鲁帖木儿统治的地区称为东察合台汗国。说明这些钱币是在察合台汗国辖境内流通使用。其中察合台汗国银币占绝大多数,有1364枚。
从宁夏博物馆征集的察合台汗国钱币说起_文博耕耘录

从宁夏博物馆征集的察合台汗国钱币说起

李海东 丁延辉

2004年,宁夏博物馆从民间征集到四枚钱币,其中银币一枚,钱径26毫米,厚1毫米;其余三枚为铜币,大致呈不规则圆形,直径18.4毫米~21毫米,厚1.3毫米~1.5毫米。四枚钱币均为打制,正反两面都有阿拉伯文字,有磨损及刮痕。笔者经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到这是四枚察合台汗国时期的钱币。草撰此文,囿于见识,有不当及失误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斧正。

察合台汗国,公元1224年前后由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与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又称“伊尔汗国”)同为蒙古四大汗国之一。汗国初建时,其地包括天山南北的西部及中亚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地区(又称“河中”地区),即西辽旧地,初建都于阿力麻里(今新疆伊犁霍城县境内)。察合台汗国在其强盛时期,占有天山南北,西到阿姆河,几乎包括整个中亚地区。1314年,原本让位与自己哥哥也先不花的察合台汗怯伯复位,把国都从阿力麻里迁至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在河中地区提倡农业,实行改革,而也先不花汗则坚持游牧传统,汗国开始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以阿力麻里为中心,包括喀什、吐鲁番一带;西部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统治河中地区。今新疆绝大部分地区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也先不花为东部汗,怯伯为西部汗。也先不花、怯伯死后,西域蒙古各部各自为政,互相攻杀。1347年,统治天山南路的杜格拉特部权臣布拉吉找到一个18岁的贵族秃黑鲁帖木儿,宣布他是也先不花的儿子,并在阿克苏拥立为汗。历史上把秃黑鲁帖木儿统治的地区称为东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术儿是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大汗,他用强制手段迫使天山以北16万蒙古人改信伊斯兰教。1370年,蒙古贵族帖木儿灭西察合台汗国,自立为埃米尔,定都撒马尔罕,建立帖木儿汗国。1363年,秃黑鲁帖木儿死,东察合台汗国发生内乱,布拉吉之弟卡玛鲁丁夺取了政权。1389年,秃黑鲁帖木儿的幼子黑的儿火者即汗位,建都于别失八里(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内);1418年,黑的儿火者之孙歪思汗,又把国都迁到亦力把里(今新疆伊宁市),所以东察合台汗国也称“别失八里国”和“亦力把里国”。东察合台汗国从1348年建立,历经8代、15位汗主政,到1514年被叶尔羌汗国取代,这之后虽然汗王继续传承,但汗国已名存实亡。到1680年,察合台末代汗王伊思玛业勒(又译作“伊斯迈尔”)被噶尔丹囚禁于伊犁,察合台汗国的历史活动长达450余年。

img90

察合台汗国银币

img91

察合台汗国铜币

在1950年前发现的察合台汗国的钱币不多,斯坦因于库车得到察合台汗国银币3枚;黄文弼1934年在吐鲁番获得4枚。1950年以后则发现了大量察合台汗国的金、银、铜币。1958年~1959年在阿力麻里发现10枚钱币;1977年在昌吉古城遗址出土一陶罐,内装1370枚钱币,绝大多数为银币;1987年在博乐市东南27公里的达勒特古城旁出土金币36枚,在此前后还出土银币23枚,铜币50枚;1990年又在达勒特古城出土察合台汗国铜币1649枚,总重3.95公斤。另外还在阜康出土近20枚金币;而银币则还在库车发现近百枚,奇台百余枚,木垒数枚。由此可见,察合台汗国时期,在今新疆及中亚地区打制了大量的金属货币,有金、银、铜三种。据已故新疆钱币著名专家蒋其祥先生1996年初步统计,新疆和中亚地区共出土察合台钱币至少3400枚。近几年来,新疆霍城县、疏附县等地相继出土察合台钱币共约2700枚。总算下来,迄今在新疆和中亚地区出土察合台钱币至少6100枚,其中金币至少80枚,银币至少2500枚,铜币至少3520枚。

从察合台钱币的出土地点看,主要有新疆霍城县、博乐市、昌吉市、阜康市、奇台县、木垒县、疏附县、库车县以及吐鲁番、和田、塔城等地区。从打制地点看,主要有阿力麻里、普剌(又译作“布拉特”)、喀什噶尔、布哈拉、撒马尔罕、肯者特、塔拉斯、忽毡等地。说明这些钱币是在察合台汗国辖境内流通使用。其中阿力麻里打制的钱币版式多达几十种,出土数量在2000枚以上,是最具代表性的打制地点之一。这与阿力麻里曾长期是察合台汗国的统治中心有关,于是也长期成为了汗国的铸币中心。

银币的重量单位称为“的尔汗”,是阿拉伯世界传统的货币单位,它们的实际重量基本上在2克左右,当时察合台汗国的“的尔汗”重量标准是2.1克,银币的直径约1.9厘米~2.6厘米。在这些银币的铭文中,有“公正的最大的”“除了安拉,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王权属于唯一的权威的安拉”“最大的依玛目”“最大的公正的国王”“最大的斡耳朵”“最大的公正的斡耳朵”“最大的伊玛目安纳昔尔里丁拉赫”“王权属于安拉,宇宙属于安拉”等,都使用阿拉伯文。显然与信仰伊斯兰教有关。因为这些铭文都取自《古兰经》,尽管不是《古兰经》上的原文字句,却系取自《古兰经》中的某些意思。尽管打制这些银币时的察合台汗还未信奉伊斯兰教,但各地的当权者却是伊斯兰教信徒,所以钱币上的铭文也都采自《古兰经》,从而可知1347年起秃黑鲁帖木儿汗信仰伊斯兰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察合台汗国钱币采用源于古希腊而流行于中亚地区的打压法制成,无孔无郭,其材料、形制、大小、重量、版式、文字、徽记、纹饰等各有不同,且各个时期特征不一。其早期铸币受喀喇汗王朝钱币影响较深,但发现极少;到汗国中期(1242年~1347年),社会经济相对稳定,钱币得到初步统一。这一时期的钱币出土较多。1977年,建筑工人在昌吉古城内施工时,曾掘出银币1370枚。这批银币数量很大,种类繁多,现大部存于新疆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陈戈先生曾对其进行研究,并著专文公布研究成果。这些银币上面均压印有库法体或普通体阿拉伯文,同时还有各种不同的图框和花纹。根据对银币上铭文和数字的识别,可知这些银币除1枚外,其余均打造于13世纪40年代至14世纪初期间,制造地点为当时中亚的一些主要城市。并根据当时的历史史实,判断出它们分属于当时由成吉思汗建立的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和伊儿汗国。其中察合台汗国银币占绝大多数,有1364枚。通过对这些银币的研究,陈戈先生得出四点结论:

第一,察合台银币保持了原阿拉伯国家的钱币制造传统,在钱币铭文中印有伊斯兰教义和《古兰经》中的词句,有的打印回历年代。这些银币由多处城市打造。各个城市打造的钱币主要流通于本城及附近地区,但在汗国范围内也可流通使用。另外,这批银币中由阿力麻里城和“最大的斡尔朵”打造的最多,这反映了当时作为察合台汗国首都的阿力麻里城和伊犁地区不但是政治中心,而且也是金融中心,其商业活动比较发达。昌吉西距伊犁地区不远,所以那里出现较多的银币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二,在这些银币中有4枚钦察汗国和1枚伊尔汗国的,尽管数量很少,但却反映了这几个汗国间的商业贸易联系以及钱币的互相流通使用。通过银币上纹饰的对比,还看出汗国之间在银币制造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第三,在察合台汗国和钦察汗国的一些银币上出现的人名,可能与当时具体政治斗争形势有关。

第四,这批银币为研究新疆北部宗教情况提供了一些实物资料,并印证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中记载的在公元13世纪后半期,昌吉城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分界线。

1983年在新疆博乐市达勒特古城先后出土了1700余枚铜币。被称为普剌城的达勒特古城,离阿力麻里城不过100多公里,同是丝绸之路北道的重镇,在这里出土的铜币,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多的察合台汗国铜币,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其制造方法均采用中亚地区传统的打压法,圆形无孔,正背面均打压有库法体阿拉伯文,币面上均打压有几何图案、线勾花纹或某种徽记,不见人物和动物图案,这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在这些铜币上的铭文主要是:正面译文为“公正的最大的”,背面译文为“布拉特打制”和正面、背面译文都是“布拉特打制”。这样的铭文占铜币的绝大多数,即不是引于《古兰经》;另有少数铜币铭文与伊斯兰教关系密切,所以币面铭文是“最大的依玛目”,“安拉的宗教保卫者”等。这里的依玛目是伊斯兰教对宗教领袖的尊称。而所称打制地点“布拉特”,即为普剌、不剌、孛罗的同名异译。如《元史·西北地附录》作“普剌”;《元史·耶律楚材传》作“不剌”;常德《西使记》作“孛罗”;法国人鲁布鲁克《东行纪事》作“普拉特”。这些不同译名,皆为一音之转。大批铜币在布拉特城的出土,表明铜币在察合台汗国时期是仅次于银币的主要流通货币。同时这种铜币除在布拉特出土外,还在阿力麻里、昌吉等地也都有出土,天山南路个别地区虽有发现,但数量极少。因而可知,察合台汗国铜币主要流通于天山以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天山北路的商贸繁荣和发达状况,而天山南路及中亚地区则因战乱较多,影响了经济及商贸的发展。

察合台汗国金币的制造方法,也和银、铜币一样,采用打压法,均圆形无孔。由于黄金本身的贵重,所以金币的制造和流通数量,相对来说少于银币和铜币,这在已发现的察合台金币数量不多的事实中,可以得到证明。根据出土的察合台汗国钱币来看,以银币为最多,符合白银是中亚地区传统流通手段的历史事实。而当时金、银、铜币同时在市场上大量流通,反映了在察合台汗国前期生产的发展、贸易的活跃以及社会的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