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学─辅导”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

“自学─辅导”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学—辅导”模式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自学─辅导”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组织的关键点,应该落在指导学生自学,依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学生进行辅导上,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一些教师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概括“自学─辅导”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按照五个步骤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启发—阅读—练习—检查—小结。

“自学—辅导”模式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目标的达成要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但不能把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技能的习得、应试能力的提高取代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自学─辅导”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组织的关键点,应该落在指导学生自学,依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学生进行辅导上,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些教师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概括“自学─辅导”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按照五个步骤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启发(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学需要)—阅读(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督促、指导下自学)—练习(学生按教师要求独立进行练习)—检查(检查练习完成情况)—小结(教师概要讲解,整理知识系统,答疑、纠错,规范解答)。还有一些教师提出的“自主学习”模式通过“学生课外预习—课堂讨论、展示、反馈”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为了指导学生自学,采用教师编写的学案(导学案、讲学稿)发给学生自学和课内讨论、练习使用。按这种教学程序展开的课堂教学,着眼点不应该只关注知识点的掌握、解答书面练习和试题能力的训练;教学的评价也不能只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提高为依据。

(1) 自学指导的设计组织。

为了观察学生的自学状况,对学生进行指导或答疑,自学要尽量安排在课内进行,不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把自学的指导意见,编写成简明的书面自学指导提纲(资料),印发给学生(也可用讲演文稿在课堂上通过投影显示),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使用,学生也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使用指导意见,可以节省教师进行口头自学指导的时间。

自学指导提纲(资料)要简明扼要,能真正发挥指导学生自学的作用。例如,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教材自学、把握学习的核心内容、检查自学效果、发现疑难问题。自学指导提纲(资料)不应当只是学习目标的罗列,教材知识点、技能点的提示,更不能变成课内练习题、测试题的汇集。自学指导提纲(资料)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自学效果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对教学目标认识的准确与否,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的程度,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和指导能力,直接决定了自学指导提纲(资料)的质量,需要同年段教师群体共同研究、协作完成;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揣摩、修改、充实提高。

[案例7-6]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6章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两套自学指导提纲的比较

[自学导航]

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饱和溶液指的是__________;不饱和溶液指的是__________。

3.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现有下列方法: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加入熟石篼,④增加水,⑤蒸发水,能用来将熟石篼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问题解析]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 非常浓的溶液

B. 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C. 很稀的溶液

D. 比该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浓

分析:饱和溶液与浓溶液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同一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浓。故答案应该选D。

[自学评价]

1. 下列因素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是( )。

A. 溶质的性质 B. 溶液的质量

C. 溶剂的性质 D. 温度

2. 下列措施不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 蒸发溶剂 B. 增加溶质

C. 改变温度 D. 加速搅拌

3. 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00g,能使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和( )。

A. 蒸发掉20g水后,保持温度为20℃

B. 温度不变,加入20g水

C. 降低温度到10℃

D. 升高温度到30℃

4. 要使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加水 B. 升高温度

C. 降低温度 D. 将溶液倒出一部分

5. 在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的晶体,则( )。

A. 晶体质量减小 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 晶体质量不变 D. 溶质的质量增大

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改变条件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 硝酸钾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时,不能再溶解硝酸钾

D. 一定温度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拓展探究]

1. 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下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 从右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2) 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右图中________区域(选填“Ⅰ”“Ⅱ”“Ⅲ”或“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

[自我检查]

学习“物质的溶解性”需要有下列知识基础,你掌握了吗?

(1) 物质在水中溶解有什么现象发生?

(2) 溶液由什么成分组成?溶液的质量怎么计算?

(3) 把20g食盐投入3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否一定是50g?为什么?

[自学提纲]

阅读课本,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 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溶解性)受到哪些因素影响?除了教材所写的例子外,请举出其他例子加以说明。

(2) 按教材“活动与探究”的指导,用实验桌上的仪器药品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3) 一定温度下,把某种物质溶解在一定量溶剂里,可以得到饱和溶液,也可以得到不饱和溶液,这说明什么?怎样把一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怎样把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4) 要定量地表示或比较不同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要对哪些条件作规定?为什么?

(5) 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6) 完成教材“观察与思考”中关于溶解度曲线的5个问题。

(7) 怎样利用溶解度曲线来确定在40℃的50g水中,要溶解多少克硝酸钠,才能得到硝酸钠的饱和溶液?

[疑难问题]提出自学中发现的疑难问题或不理解的内容。

[教材的知识结构]

参照下图思考并和同学讨论:教材论述物质的溶解性,讲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讲的?

当前不少学校的教师把自学指导提纲和课堂教学的教案、学生的练习(包括实验指导)合三为一,编成学案(或讲学稿)。实际上,自学指导提纲、学生课堂学习活动任务清单(也称“工作纸”或“任务单”)、教案三者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使用时间、对象也不同,编写的内容也不会完全相同。把学生的自学提纲、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案)和学生的课内外练习整合起来,编写成学案供学生自学使用,能否达到教和学的融合,需要通过实践更多地研究。

[案例7-7]“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学案举例

[学习目标]

1.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方法。

[学习重点与难点]

饱和溶液的含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 认真阅读教材内容。

2.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预习案]

1. 知识链接

(1) 什么是溶液?

(2) 物质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2. 预习自测

(1)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__________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 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一般有两种方法:观察溶液底部有无固体溶质;溶液底部若无固体溶质,可向该溶液中另加入__________,若__________则溶液饱和。

(3) 20℃时,某硝酸钾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该溶液为__________溶液;将该溶液温度升高到60℃,则60℃时该硝酸钾溶液是__________溶液。(均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4) 在一定温度下,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增加溶剂,⑤减少溶剂,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5)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B. 降低温度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溶液中有固体溶质未溶解,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 当溶质晶体与其溶液稳定共存时,此溶液在该温度饱和

3.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案]

1. 自主学习

(1) 食盐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按教材“活动与探究”进行实验。

(2) 硝酸钾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按教材“活动与探究”进行实验。

请结合上述实验,得出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两个条件:在一定__________下,一定量的__________中。

2. 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 上述实验过程中改变温度、改变溶质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通常有以下转化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上述实验过程中,降低温度,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的过程中析出了溶质晶体(有几何形状的固体),这一过程叫作结晶。除了降低温度可以结晶外,你还知道其他的结晶方法吗?

3. 拓展提升

(1) 在一定温度下,观察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固体溶质存在,如__________,且溶质的量__________,则该溶液就是饱和溶液。若溶液中没有固体溶质存在,则该溶液__________(选填“一定”“可能”或“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你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判断?

(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如何?

[训练案]

1. 当堂检测(略)

2. 课后作业(略)

用学案指导学生自学,关于学案如何编写、如何使用,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如果学案内容比教材更多、更繁、要求更高、更难以理解把握,加入许多练习作业,把原先的课后练习变成课前练习,学生在课前或课中依据学案自学,不可能有精力和时间去阅读理解教材、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只能忙于抄书作答,那么自主学习、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减轻过重学业负担只能是空话。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讲解学案的内容、讲评学案的练习,教师的协同学习作用、课堂教学转型也只能是空话。

(2) 自学辅导的设计组织。

如何依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设计组织辅导工作,是巩固、提升学生自学效果,保证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环节。教师对学生自学状况、自学效果、存在疑难和困惑的了解,是设计辅导工作的前提。因此,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普遍的巡视和对有代表性的学生的个别观察、了解,掌握各层次学生的自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自学辅导的设计在课前做了预设准备,在课上需要依据学情调整、补充、修改,不宜机械地按讲学案(学案、教案)组织教学。

自学辅导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学生自学阶段的交流、讨论和展示中,教师在聆听学生的发言中,可以适时通过简短的插话、对话,做辅导解疑;二是在留给教师进行答疑、补充讲解、学习小结的时间中的辅导。自学辅导不能只重视重点、难点的讲解和强化,也不能只重视课堂练习的评讲。核心内容的剖析、练习的纠错要帮助学生加深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体会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精辟的讲解和答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结构化的知识。

运用“自学—辅导”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可供教师讲解的时间不多。什么该讲、什么不必讲,哪些多讲、哪些少讲,不仅是教学能力的问题,也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习惯有关。用教师讲代替学生学、不讲不放心、力求讲深讲透,是灌输式教学形成的习惯,不下决心是不容易克服的。此外,还要注意杜绝辅导讲解前松后紧、讲到哪里算哪里的弊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