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书育人,无私奉献

教书育人,无私奉献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秦玉教授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她始终认为“教书育人是高等学校教师的天职”,她在教书育人中体现着奉献的价值,享受着学生成长给她带来的欢乐。刘秦玉教授始终认为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也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且将这一工作贯穿在教学和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刘秦玉教授在教学工作中的突出贡献,她本人获山东省首批优秀博士生指导教师光荣称号。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

刘秦玉教授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她始终认为“教书育人是高等学校教师的天职”,她在教书育人中体现着奉献的价值,享受着学生成长给她带来的欢乐。

刘秦玉教授把当高校教师能有机会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发现并解决自然现象中的科学问题,并将自己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经验教给学生作为最幸福的事情。她常说:“在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学习新东西,发现新问题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教会学生做科学研究是自己学术生命的延续”。她坚信“身教胜于言教”在工作中她不禁严格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更是“苛刻”,70岁的她还能保持每天到学校工作6小时以上。因患癌症在2006年12月和2008年2月她连着2次住院动手术,住院期间在病床上坚持工作。手术后,研究生到她家里去看望她,她把她的客厅变成了学术讨论的小会议室,与学生讨论研究中的问题。学校搬到新的崂山校区后,她坚持每天乘车到学校,她常说“教师如果不和学生在一起,失去了做教师的意义。”

刘秦玉教授一直坚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为了给国家培养“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需要的人才,已经超过60岁的她为本科生新开设了“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并编写了相应教材,该教材在高教出版社出版后。将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向学生介绍,并与学生展开讨论。她踊跃投身教学改革实践,更新教育观念,提出了“问题带动学生入境”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不仅解决了学生被动听课的现状,也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她将传统的“答卷”考试形式改成“命题小论文”的考试形式,使学生通过老师精心准备的“命题”指导下在写小论文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学过的理论,学会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发现新的问题;有许多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确定了自己本科论文的题目,其中已经有十几篇本科论文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极大的提高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刘秦玉教授始终认为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也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且将这一工作贯穿在教学和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课堂上,她循循善诱,课堂下她悉心指导;生活上,她热情关心,捐钱给生活困难的本科生还贷款,给住院的学生生活补助。她常为学生庆祝生日,庆祝研究生入学和毕业,借机与研究生交流对人生和科学研究的认识;她和她的研究生通过生活和研究上的长期交流成为了知心朋友。她会通过科学报告讲述科学发现和有关的科学家的研究故事,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同时也启发某些学生建立揭示海洋,大气中奥秘的梦想。她经常主动与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座谈会,针对他们成长中的苦恼和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研究生课堂教学中,刘秦玉教授提出了研究性学习模式。该模式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贯穿在教案准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作业评价与反馈的各个环节。其中,“与学生针对科学问题的辨论”成为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该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教师的提问与引领犹如湖中击石,使得到响应的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角。他们在寻求答案过程中不断得到肯定与指点,自信心和兴趣得到保持,自然就会以饱满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学完这门课程。在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她呕心沥血,严格要求。除了经常与研究生研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外,她坚持每周都与研究生进行学术讨论半天,自1992年来年来从未中断。对于研究生做出的成果,她都要反复检查和论证。她常对团队成员和学生说:“我们的科学研究代表我们国家的水平,容不得丝毫懈怠。”她对自己和学生的严格要求,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赞誉。她指导的研究生论文绝大部分都在国际地学一流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获山东省优秀论文奖。她指导的研究生现在已成为我国海洋和大气研究和业务关键岗位上学术带头人和骨干。

由于刘秦玉教授在教学工作中的突出贡献,她本人获山东省首批优秀博士生指导教师光荣称号。她带领的教学团队2008年和2009年分别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和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她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