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专业道德制度建设生态化

教师专业道德制度建设生态化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是,这样以“硬成绩”取代“软师德”的制度执行过程,会造成制度之间的内在矛盾,挫伤教师在师德方面的努力,使其转而追求显性的可量化的成绩,从而造成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现实困境。

教师专业道德制度建设生态化,是指在教师专业道德制度建设中,要自觉运用教育生态学的观念,将教师专业道德制度建设放在整个教育制度系统中,动态地、联系地、全面地加以考虑,实现教师专业道德制度与其他教育制度之间的和谐统一,使教师专业道德制度在这种和谐的制度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也就是说,要确立制度生态意识,通过对制度系统的整合,使教师专业道德制度与其他制度形成正向的合力,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斥力,从而实现制度系统价值和效益的最大化。

一、清理并正视与其他制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努力实现制度系统的和谐统一

(一)在制定和执行教师专业道德制度的过程中,避免与其他制度的矛盾和冲突

首先,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努力避免制度在教育价值取向上的矛盾和冲突。例如,一方面强调加强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在师德评价制度中却以应试成绩为唯一参照指标,这样在价值取向上自相矛盾的制度会造成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冲突和混乱,造成教育行为上的扭曲。

其次,在教育制度执行中对各种制度要一视同仁,不能有软有硬,有轻有重。在教育实践中,由于考试制度等制度量化程度高,而且与各方面的利益相关,所以就得到强有力的贯彻和执行,而对于教师的道德评价制度由于比较“软”,而在事实上难以得到真正、全面的贯彻和执行。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一些师德并不好而考试成绩好的教师不会受到应有的谴责和惩罚,而一些师德高尚,在考试成绩上不是很突出的教师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奖赏。对教师考试成绩的评价与对教师师德的评价遵循的是不同的内在标准,两种评价不能相互替代或等同。可是,这样以“硬成绩”取代“软师德”的制度执行过程,会造成制度之间的内在矛盾,挫伤教师在师德方面的努力,使其转而追求显性的可量化的成绩,从而造成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现实困境。所以,要按照教师道德内在的专业性对其进行制度建设和执行,保证教师专业道德制度在现实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修改或取消对教师专业道德建设造成负面影响的制度

在具体分析各种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对于那些对教师专业道德建设造成负面影响的制度,要进行相应的修改甚至取消,以保证制度之间的内在统一和和谐。

二、完善各种相关制度,形成良好的制度生态系统

如果对教师的师德失范问题追根溯源,除了一部分是由于教师个人道德方面的问题,很多是制度性原因所导致的。因此,教师专业道德制度建设不能孤立地强调教师的个体原因,也不能单独强调教师专业道德制度的完善,而是需要综合地考虑到教师的师德会受到更为基本,或更为重要的制度的影响。这就需要对各种基础性的、全局性的制度对师德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如果属于体制性的制度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教师专业道德制度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土壤。

【注释】

[1]颜卫青著,《制度伦理的边界、功能涵涉及其意义》,载于《求实》,2004(9),36~38。

[2]饶涛,卢亮著,《制度•制度伦理•伦理制度化》,载于《武陵学刊(社会科学)》,1999(3),15~17。

[3]杨深坑主编,《各国教师组织与专业权发展》,(台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序。

[4]谢文峰著,《论教师的权利保护与法律救助》,载于《江西教育科研》,2006(7),55~57。

[5]龚会莲著,《论制度设计的伦理关怀》,载于《陕西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1),39~41。

[6]李江源,胡斌武著,《论教育制度的伦理道德之维》,载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18~22。

[7]袁小平著,《制度伦理:师德建设的新路径》,载于《教学与管理》,2005(4),16~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