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术教学的优劣势是什么

武术教学的优劣势是什么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是我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的第七年。他告诉我,学校准备开设校本课程,并鼓励我参与进来。那时,我尚未接触过校本课程,也不知道需要具体做些什么,只是听主任说可以发挥我的武术特长,我就已经很感兴趣了,因为它可以为我圆一个梦。这种由武术引发的强烈的自尊感,激励着我在高中校本课程的实践中努力前行。甚至由于急于求成,而忽视了教学规律,校本课程的实际教学效率也有所降低。

柳鑫

今年是我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的第七年。人们常说“七年之痒”,可我尚在“蜜月”之中。回顾这七年的经历,有许多收获,也有许多困惑,把“获”与“惑”的感受都记录下来,聊以自勉。

★ 始于自尊

2009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偶遇教科室主任。他告诉我,学校准备开设校本课程,并鼓励我参与进来。那时,我尚未接触过校本课程,也不知道需要具体做些什么,只是听主任说可以发挥我的武术特长,我就已经很感兴趣了,因为它可以为我圆一个梦。

我自幼酷爱武术,大学期间更是选择了“武术教学与训练”作为自己的教学专项。专项习武两年,一边勤奋训练,一边收集教学资料。毕业后成为一名武术教练员,这是我最大的梦想。然而事与愿违,最终我成为了一名高中体育教师。尽管入职后,我先后取得了省级、国家级武术奖项,但是在教育工作岗位上,我一直无用“武”之地。看着一起入职的教师逐渐在教学中崭露头角,心里分不清是什么滋味。

凭着对武术执着地热爱,我一直坚信我会通过武术取得事业的成功。冉乃彦教授说:“自尊就是要捍卫自己的价值追求标准。”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必当有所作为。

这种由武术引发的强烈的自尊感,激励着我在高中校本课程的实践中努力前行。七年间,我先后开发了“武警实战擒敌拳”、“时尚双节棍”、“散打”、“太极拳”等八门武术课程,并形成“武术健身系列校本课程”,创编教材三本,录制教学视频六十余部,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教学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

★ 行于自诚

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评说《曾国藩家训》言道:“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也曾为一身浮夸的毛病烦恼,他在他的家书和日记里也并不讳言,坦诚地向自己的孩子、也向世人展示了自己年轻时荒唐的一面……这种坦诚,曾国藩称之为‘血诚’……正是因为敢于面对自己身上的缺点和毛病,曾国藩才超越了大多数人,也超越了自己,最终改掉了这些毛病。”我想,一个人要不断完善自身修养,没有这种“血诚”的精神是不行的。

在我所获得的奖项中,最有价值的是中国教育学会课题阶段报告论文一等奖。然而,教学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久,我进入了教学研究的瓶颈阶段。我苦心撰写三个月的自我教育论文,在2013年的课题报告会上竟然没有取得任何奖项。并且,在其他的教学比赛中,也未取得满意的成绩。甚至由于急于求成,而忽视了教学规律,校本课程的实际教学效率也有所降低。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回顾许多一等奖的文章和优质课的教学设计,我才发现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有些内容自己看着都觉得脸红。我还发现,反思一些未曾获奖的作品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而反思失败比成功更容易使我进步。终于我艰难地度过了瓶颈阶段,之后让我最满意的是在开发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中,我脱稿完成了教学演讲,并以一名体育教师的身份在包括文理科教师参加的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我想,帮助我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动力,就是这种“血诚”的精神。

★ 敢于自立

冉乃彦教授说;“自立体现了务实的作风和做事的能力,而不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自立又是指一种独立工作的能力和敢于负责的态度,而不是那种处处依赖别人,毫无创建,喜欢随大流的心态。”

自立需要我们能务实、敢负责。凭借自我教育的课题研究,我接触到了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实事求是,敢说真话。回想他们目光炯炯、敢于坚持真理的情景,我就觉得全身充满了力量,他们是我的榜样。

在河北省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中,我质疑一堂省级武术教学示范课腿法教学与跆拳道动作相同,名称混淆的问题,提出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正确传播的建议。在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我也曾质疑一堂国家级篮球优质课是“作秀”还是教学的问题,提出引导高中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体会课程内容自身的魅力。

我认为,“自立精神”是深入进行教学研究的根本。为了让教学成果真正地得以落地,为了使教学更有实效,我们必须坚持这种不盲从,求实求是的自立精神。

★ 善于自得

张志和在《启功谈艺录》一书中提到:“先生说:‘学书切记苦练。临池写字如同打台球、下棋一样,是要有兴趣去玩。学问是玩出来的,如当作什么重大的事情来做就坏了’。”我想,从事教学研究也应如此。短期的教学研究,需要一些热情和一个健康的身体,而长期的教学研究,就需要有一个自得其乐的心态,一个愿意玩下去的心态。

在多年的校本课教学实践中,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不管看到什么书总能联系到我的校本教研上来,并且还经常能小有收获,乐此不疲。前几天在读《曾国藩家训》中,我看到曾国藩的老师教给他两个比较实用的自律方法:一个是写日记,一个是守静。而守静的方法比写日记更加切实可行。这第一种方法我在管理田径训练队中用过,但只有一半的队员能够认真写日记,而另一半则总是穷于应付。所以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转换了一下思路,我尝试用静的方法来提升队员的自律能力——练习太极拳。让这些好动的孩子们一下子静下来,还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当很多队员愁眉苦脸地向我抱怨时,我总是回应他们一个风轻云淡的微笑。于是,太极拳的教学就在这两种状态的对抗中开展起来,终于这种方法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他们也如期改掉了许多浮躁的毛病。回想当时的教学情景,它带给我许多乐趣。

为了做教学研究,为了参与各种教学比赛,我熬过很多夜,也看过很多书,有时要看教学视频,有时要向前辈请教,时而欣喜若狂,时而冥思苦想。对此很多人不理解,一种说法是贪功利,一种说法是冒傻气,这都让我苦恼。

一次偶然,我看到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在《醉文明》一书中点评了一个清康熙时期的五彩鱼藻文盘。他重点提到了这盘子的底款不是我们常见署款“大清康熙”或“大清乾隆”,而是写了四个字“在川知乐”,它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篇。说的是庄子与惠子两个人出游,游于濠河的桥梁之上。庄子看见一条白鱼,在水中游得从容快乐,就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而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意思是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而庄子又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在川知乐”表达了庄子超然豁达的态度。“在川知乐”也是我想追求的一种自我修养的境界。不必苦恼于别人怎么看,也不必患得患失,在教学研究中能够保持自得其乐,就会得到几分真学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