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家庭情况调查父母职业

小学生家庭情况调查父母职业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显示,92.2%的小学生知道“职业”的意思,且随年级升高理解越强。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生对职业品质的排序中,非智力因素占据显著位置,比重占到85%以上,而智力性因素和学习因素不到15%。调查显示,教师、科学家、医生、公司白领、警察等传统职业依然在小学生职业梦想中占比较大,超过四成。

课题组

为了更好地编写适合校情的课程教材,学校还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从数据分析中得出科学的结论,为职业启蒙教育校本化课程内容提供依据,并夯实基础。

本调查覆盖全校一至五年级,共发放问卷428份。其中,一年级102份(占23.8%)、二年级123份(占28.7%)、三年级51份(占11.9%)、四年级80份(占18.7%)和五年级72份(占16.8%);男生有效问卷205份(占49.0%),女生有效问卷213份(占51.0%),平均年龄9.42±1.45岁;上海户籍学生占74.4%,非上海户籍生占25.6%;父母均在职工作的有76.4%,父母均无业的为5.0%,另有22.6%的为父母一方有工作(具体见表1)。

表1 有效调查样本[1]基本情况分布(人数,百分比

[2]“外籍”因人数有限,在分类统计中不做分析。

1.对“职业”概念的理解

调查显示,92.2%的小学生知道“职业”的意思,且随年级升高理解越强。自一年级至五年级,小学生对“职业”概念表示“知道”的比例逐渐增加(x2=20.325,p<0.01)从81.6%提高至98.6%(见图1)。

图1 不同年级小学生对“职业”概念的知晓率(%)

另外,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父亲学历对于学生“职业”概念的理解有显著影响(F=2.843,p<0.05),父亲的学历越高,孩子对“职业”概念的知晓度越高。父亲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学生组,98.7%的孩子表示“知道”职业这一概念;而父亲学历在高中或以下的学生组中,该相应比例为90.8%。

2.对“父母职业”的了解

分别有99.1%和98.8%的学生知道父亲和母亲是否有工作,在确定父亲有工作的学生中,70.3%的知道父亲的工作,且其中的61.2%(占“知道”者的87.1%)能具体写出,诸如:老板、设计师、理发师、警察、绿化工、外交官、清洁工、卖肉的、电脑工程师、做西餐的、司机、物业经理、销售员、教师、医生等等;同时,在确定母亲有工作的学生中,77.7%的知道母亲的工作,且有63.8%(占“知道”者的82.1%)的能具体写出,诸如:清洁员、保育员、教师、设计师、工程师、工厂经理、护士、会计、家政、警察、卖菜的、美甲师等等(见表2)。

表2 小学生对父母职业的知晓率(%)

进一步分析显示,随年级升高,学生对父亲的工作了解更多(x2=6.068,p<0.05)。三年级及以上学生中,七成以上“知道”父亲的工作;而一、二年级学生中,该比例为60%左右。而对于母亲工作的了解,各年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母亲与孩子的相处较多,彼此更多了解有关(见图2)。

图2 不同年级小学生对父母职业的知晓率(%)

3.对职业素质的认识

首先,就“职业品质”而言,小学生认为要做好一份工作,最重要的品质依次是:能吃苦(20.5%)、不怕失败(16.6%)、热爱工作(14.9%)、能坚持(11.3%)、诚实可靠(11.2%)、有合作精神(10.8%)、有头脑(8.5%)、不断学习(6.0%)及其他(0.2%)。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生对职业品质的排序中,非智力因素占据显著位置,比重占到85%以上,而智力性因素和学习因素不到15%。而且,一至五年级,尽管在前三项品质的选择上略有不同,但总体趋于一致(见表3)。

其次,就成为“成功人士”而言,小学生认为最需要以下三大条件:有智慧(35.1%)、很努力(35.0%)和学历高(14.3%),这三项合计占到84.3%。其他一些辅助条件,还包括诸如:工作环境好(5.7%)、运气好(4.7%)、有人帮助(3.4%)和其他(1.8%)等。有趣的是,尽管从一年级至五年级,小学生普遍将“有智慧”、“很努力”和“学历高”作为成功人士必备的条件。但随着年级升高,小学生对“很努力”的赋权越来越大,从一年级占比24.7%提高至五年级的47.7%;相反对于“有智慧”给予的权重逐年下降,从一年级的40.9%下降至五年级的26.4%(见图3)。

表3 不同年级小学生对优秀“职业品质”的认同(%)

图3 不同年级小学生对成为“成功人士”的条件认识(%)

总之,就“职业素质”而言,小学生普遍更看重非智力性因素。也就是说,小学生认为良好的职业素质更多体现为优秀的非智力因素,诸如:韧性(能吃苦、不怕失败、能坚持等)、投入(热爱工作、努力等)、诚信(诚实可靠)等;而且,随年级升高,对这些品质的认同越高。

4.职业期望

首先,就“何时开始工作”而言,68.9%的小学生选择取得较高学历后工作。其中,41.3%的小学生选择大学毕业后工作,27.6%的选择研究生毕业后;仅11.8%的小学生选择在高中毕业后之前工作。另有15.8%的小学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2.6%的希望“越晚越好”,0.9%的“不想工作”。各年级情况近似,彼此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其次,就“好职业”而言,小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应依次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对社会有重大贡献(23.9%)、挣钱多(20.3%)和有时间照顾家人(19.0%)。这三个条件在“好职业”的比重中占到63.2%,其他诸如“受尊重”(8.8%)、“同事关系好”(6.5%)、“轻松的”(6.1%)等也是比较重要的条件。概括而言,小学生认为一份好的职业最重要的是:应能体现社会价值、经济效益和兼顾家庭角色。年级比较发现,高低年级之间有所差别,三年级以上的高年级更注重职业的社会价值,均将“对社会有重大贡献”做为“好职业”的首要条件,而且对“受尊重”的需要也在增强;而一、二低年级相对更看重职业的经济回报,或者说更看重职业对个人生活的回馈,都将“挣钱多”放在了首要条件(见表4)。

表4 不同年级小学生对“好职业”的认同(%)

注:“红色”是第一选择,“绿色”为“第二”选择,“黄色”为第三选择。

第三,就“职业梦想”而言,具有两大特点:

(1)传统优势职业依然有影响力。调查显示,教师(20.8%)、科学家(11.8%)、医生(9.0%)、公司白领(6.6%)、警察(5.0%)等传统职业依然在小学生职业梦想中占比较大,超过四成。

(2)具有独创性、自由度的新型职业受欢迎。比如,除了网络游戏玩家(7.1%)、“自己当老板”(9.0%)等给出的新型职业有一定比重外,15.3%的小学生选择了自己填写,涉及的职业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诸如:F1赛车手、编程师、服装设计师、海盗船船长、化妆师、机器人工程师、心理学家、特种兵、太空员、模特、特警、软件工程师、歌星、模特、蛋糕师、珠宝设计师、宇航员、音乐家等。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个别学生选择做传统意义上的“低端”职业,诸如:保安、快递员、出租车司机等。这一方面反映出当前成人领域职业多样化对小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小学生职业梦想的差异性与幻想性,更多停留在新奇与想象阶段,尚未进入与自我兴趣、能力和环境条件综合考虑的职业探索阶段。

1.家庭影响

(1)近半数父母很少对孩子进行职业启蒙。调查显示,43.2%的父母在家很少说工作上的事情,54.5%的父母很少和孩子聊未来的职业或工作梦想。但随着儿童年级的升高,父母会更多谈及工作上的事情以及和孩子聊未来的职业梦想。比如,一年级学生中,57.4%的父母都很少在家谈工作上的事情,70.3%的父母都很少和孩子聊未来的职业梦想;但到了三年级,相应比例分别降至22.0%和47.1%。换言之,三年级的父母中,78.0%的在家会聊工作上的事情,52.9%的会和孩子聊聊未来的职业梦想(见图4)。

图4 不同年级亲子之间的职业交流(%)

(2)母亲相对父亲对小学生的职业期待更多。调查显示,就父母双方而言,在孩子印象中,母亲会更多谈及未来的职业。16.7%的孩子认为,母亲通常比父亲更多和自己聊未来的职业,即“长大后,做……”;而仅6.9%的孩子认为父亲在这方面更多。相对而言,在谈及自己工作方面,父亲相对母亲略微显多,前后比例分别占到12.1%和10.9%(见表5)。这一父母之间的差异在各年级间一致,无显著年级差异。且随着年级升高,父母双方都会不同程度的增加与孩子交流职业话题。母亲之所以对孩子的职业期待更多,分析原因可能有二:一方面,母亲与孩子相处时间更多,这在很多研究中都证实。所以母亲有更多机会与孩子交流,其间不乏工作主题。另一方面,母亲对孩子的关注通常超过父亲,所以养育焦虑相对更高,对孩子的未来也就操心更多。

表5 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职业启蒙比较(%)

(3)家庭经济状况、孩子的学习成绩等与亲子之间的职业交流有显著关联。多因素分析发现,经济状况中等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会更多聊自己的工作;而经济状况较差或过于富裕的家庭,则父母均较少与孩子谈及职业话题(F=3.015,p<0.05)。比如,自己认为家庭状况“非常穷”的学生中,表示父母中仅25%曾和自己聊过自己的工作;自己认为家庭状况“非常富”的学生中,该比例为37.2%。相比之下,认为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中等”的,包括“比较穷”的中下和“比较富”的中上,则相应比例明显更高,分别为55.6%和61.9%。另外,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其父母与之聊自己工作的事也越多(F=2.405,p<0.05)。较好成绩(包括“中上”和“优良”)的学生中,超过六成表示父母曾和自己聊工作的事情;而较差成绩(包括“中下”和“偏差”)的学生中,该比例为五成左右(见图5)。

图5 不同学习成绩学生的亲子之间的职业交流(%)

2.学校影响

(1)大多数老师都会在课堂上谈及与工作有关的话题。调查显示,72.1%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听到过老师谈及过与工作有关的话题。其中,多数是“偶尔”为之,比例达43.7%;另有24.4%是“有时”,4%是“总是或很多”。这表明,多数教师会结合课程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进行职业启蒙。

(2)语文老师相对会做更多的职业启蒙。就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三门小学生接触最多的课程而言,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谈及工作的话题会更多(p〈0.01)。有14.8%的学生表示,经常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谈过;而该比例,在数学和英语课堂,分别仅为3.8%和5.9%(见表6)。

表6 不同学科老师在课堂上的职业启蒙比较(%)

1.启蒙人:更希望听父母介绍职业

就“更希望听谁”来做一些和职业有关的介绍时,小学生更倾向选择“父母”(t=3.416,p<0.01),比例占到81.9%(包括47.1%的“非常希望”和34.8%的“比较希望”;而对于教师而言,该比例为74.9%(见表7)。

表7 小学生对父母和老师的职业启蒙希望(%)

2.职业兴趣:更希望了解同学父母的职业

就“最想了解的职业”而言,46.3%的学生选择了“同学父母的职业”,其次是“父亲的职业”(26.0%)和“母亲的职业”(21.3%)。另有少量同学(6.4%)选择“其他”,希望了解一些具体的职业,诸如:公司白领、建筑设计师、教师、海盗船船长、心理学家、医生等。各年级总体情况近似,虽在比例分布上略有不同,但彼此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性(见表8)。

表8 小学生的职业兴趣(%)

3.课程方式:最喜欢体验参与式课程

就“最喜欢的上课方式”而言,位列前三的依次是:体验一天的“工作”(42.4%)、模拟职业或扮演角色(23.9%)和请父母进课堂(13.3%)。另外,还有9.5%的选择“参观职业场所”、5.9%的选择“老师讲解”、4.3%的“请职业能人讲座”等。另有0.7%的同学还提出“教职业技巧”、“有奖品”、“在课堂上课”等建议。如果将“体验一天‘工作’”、“模拟职业或角色扮演”、“参观职业场所”等统一为“体验式”学习,而“老师讲解”、“请父母进课堂”和“请职业能人(成功人士)来讲座”等概括为“讲授式”学习,则结果更为明显,二者比例分别为75.8%和23.5%,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这充分表明,小学生更喜欢体验式、参与式的课程,更希望自己能通过体验感受来近距离的了解相关职业。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级之间存在选择上的显著性差异(x2=5.327,p<0.05)。年级越高的学生,越倾向“体验式”。五年级的学生中,79.2%的选择了“体验式”,该比例在一年级中为68.7%(见图6)。

图6 不同年级学生对职业启蒙课程方式的需求(%)

科学调查的数据为学校校本课程教材提供了依据,使我们在对学生兴趣、家长意识,以及职业教育基础和内容,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促进了学校职业启蒙教育的再发展。

注释

[1]“有效调查样本”指“按要求正确填写的调查样本”,剔除了漏填、填写错误等无效样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