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音乐诠释教育爱

用音乐诠释教育爱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学会了用音乐去诠释爱,在爱中分享音乐的美好,或许过程中有过波折,但“音”为有爱,成全了我研究生生涯中最美丽的一场“意外”……但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高溪小学并没有配备专职音乐老师,音乐课都是其他科目的老师兼职在授课。期盼自己将来能为孩子们带去更好的音乐课、更丰富的音乐盛宴。学校的老师们每位都是身兼数科,还要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现在想来,老师们真是伟大,毫不夸张。

刘海阳

从前,“支教”只是一个词语,出现在书本的字里行间或遥不可及的新闻报道里。想不到,有一天这个词会出现在我的字典中,并且扎根于我的生命里。

从新鲜感到责任感,从感性到理性,每一点每一滴都是支教活动给予我最宝贵的成长与收获。也许我们的教学并不完美,但孩子们的笑容让我们想努力变成最完美的自己。我们学会了用音乐去诠释爱,在爱中分享音乐的美好,或许过程中有过波折,但“音”为有爱,成全了我研究生生涯中最美丽的一场“意外”……

从得知要去高溪小学支教开始,我的内心就充满了好奇。想象着那边的风景与孩子们的模样,想象着课堂中可能会发生的种种。今天,高溪小学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出现在我眼前。

虽然高溪村地处偏远,但那里的天空湛蓝,榕树参天;虽然高溪小学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但孩子们的眼神清澈、澄净,写满了兴奋与对我们的好奇。令我们惊讶与欣喜的是,孩子们竟然还会主动地问声“老师好”,这一声声“老师”让我们的心都柔软了。幸好我还是很认真地备了课,不然会愧对孩子们这一声“老师”。

我分到的授课年级是三年级。按照教学的进度,他们应该已经是认识好几种音符与节奏型的孩子了。但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高溪小学并没有配备专职音乐老师,音乐课都是其他科目的老师兼职在授课。考虑到孩子们很可能没有音乐基础,我本节课的重点选择了“×”“××”“× -”这三种基础节奏型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主要从姓名游戏、拍唱节奏与节奏创编这三个方面展开。之前在备课时,对各种方案筛筛选选,想象了各种情景,也模拟了发生意外情况时怎样应对。可真到了课堂上却是脑子一片空白,好在之前考虑得比较全面,即使只有“潜意识”,也比较顺利地进行了教学。

令我兴奋的是,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整体氛围很活跃。不论是拍唱节奏,还是节奏创编,他们都踊跃参与,并且接受吸收得非常快。让我尤其感动的是,坐在讲台附近的一个孩子,明显可以看出来他的座位是另外加出来的“专座”,可是在对待我的提问时,他第一时间将手举得又高又直,当我听到他的声音时,我才发现这个孩子其实在语言上是有些“不方便”的,可他的神情却那么专注、那么认真,回答问题还那么积极,让我在心疼的同时内心泛起了一圈圈感动的涟漪。后来从班主任那里得知,这个孩子虽然是“折翼的天使”,可是他的接受能力很好,学习成绩也不错,这让我心里的心疼和感动又多了一分。

虽然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和我都很快乐,但是我可以明显感觉到问题所在。之前没有想到孩子们的接受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课程内容安排得不够丰富,延伸面不够广,层次不够深。孩子们在短时间内将节奏型都学会了,我却反而有些慌乱。这是值得我思考、改进的地方,下次备课我也会更加注意知识面的拓展与延伸。

尽管只是一节课的时间,但我感觉我已经爱上了三年级(1)班的孩子们,就算是路程奔波劳累,为了他们,也都是值得的。期盼自己将来能为孩子们带去更好的音乐课、更丰富的音乐盛宴。同时我在心里更加感谢郭老师、王老师给我这次支教的机会,我会好好努力的。

第二趟支教出行,没有了第一次的慌乱。尽管时间正好赶上早班高峰,中途有好几次没挤进车厢,换乘的四班地铁我基本上都是被动地随着人潮涌入涌出,但是当经过将近三个小时的奔波到达高溪小学,踏上那方宁静的土地,看到孩子们高兴的面容时,我顿时感觉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我发现,石海虽然只给二年级上了两堂课,但是孩子们对她已经十分熟悉。每次她都是下课就去了教室,然后总会有一群孩子围着她,在她身边叽叽喳喳,可热闹了。连我这个旁观者都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孩子们对她的喜爱。相比之下,我与三年级的孩子们似乎就没有这么亲密了。总结下来,我觉得还是自己的原因。

因为三年级是上午第四节上课,也就是说我刚到学校不久就要开始上课。当时只觉得头昏昏的,感觉还在车上晃,休息不够就上课了,错过了提前去教室的机会。而下课又是每个孩子期待的放学、吃饭时间,所以一到下课往往按捺不住回家的情绪,导致我与他们除了课堂的四十分钟外并没有额外的交流机会,这是我的疏忽。所以,我暗自下定决心,就算刚到学校不久,也要提早进教室,与孩子们多一分交流就多一分熟悉。

用了将近半节课的时间复习、加深对节奏“×”“××”“× -”的掌握,发现孩子们对九宫格的节奏游戏甚是热情,似乎不知疲倦,而且反应越来越快,拍唱出的节奏越来越准。第一次接触简谱的三年级孩子们都棒棒的,才几十分钟的工夫,就能比画着手势用稚嫩的声音唱出“3(mi)”“5(sol)”“6(la)”了,虽然音准还是有瑕疵的,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一直很高。

请孩子们回答问题时,我有意记下他们的名字。今天我又认识了三个孩子:害羞认真的江永铟,聪明积极的江惠瑜,还有活跃大胆的江家炜。看到孩子们高举的双手我才发现,原来孩子们是那样地渴望被我认识、被我记住,他们甚至把这个当成一种夸赞。惭愧我这狭小的记忆容量,希望我能更快地认识孩子们,记住他们每个人的名字,让他们在音乐课上更有主人翁的感觉。

从一位老师的口中得知,高溪小学的二、三、四年级虽然各年级只有一个班,却是人数最多、教室最拥挤的三个班,所以让孩子们在教室当中活动开来、开展律动活动的想法实践起来很有困难,同时,上课时要尽力兼顾到每一个孩子,让所有人都能听得清楚,一节课下来还是挺辛苦的。学校的老师们每位都是身兼数科,还要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现在想来,老师们真是伟大,毫不夸张。

第三次去高溪小学,路边的树木与风景都已变得不再陌生,开始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坐在驶向目的地的公交车上,微风从车窗飘入,徐徐吹来,拂在我们一行人意气风发的脸上。不知道是谁哼起了一句:“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就这样开始唱了起来,车上的乘客们投来了惊异的目光。我觉得,这应该就是“青春”吧。在这个年纪的我们,能唱着欢快的歌儿,一起奔去同一个地方挥洒汗水,有一种年轻的味道。

这次到达的时间是最早的,但是我的神经始终没有放松。吸取了前两次课的经验,我特意在下课时间就去了教室。孩子们果然都兴奋不已,环绕在我身边一直叽叽喳喳。这时候,人群中伸出了一双稚嫩的小手,手里拿着一张画,我一抬头,一个小女孩低着头,有点害羞地对我说:“老师,送给你!”我摸摸她的头,笑着跟她说了“谢谢”。这是我在三年级(1)班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我想要亲近孩子们的心思受到了无形的肯定,路途奔波的劳累瞬间被一扫而空。

前两节课在学习节奏时,我发现孩子们总会不自觉地把“×”延长,然后和“× -”有点傻傻分不清楚的意思。这节课我贴近生活,从动物的叫声入手,介绍了“××”就像小狗的叫声“汪汪”,“×”就像小猫的叫声“喵”,“× -”就像小牛的叫声“哞”,孩子们又跟着我拍了几遍节奏,终于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和“× -”,甚至还能辨出我拍的几条节奏。

上节课孩子们已经初步接触了“3(mi)”、“5(sol)”、“6(la)””这三个音,进入这节课的复习环节前,我问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三个音呀?”第一个举手的孩子很大声地说出了“3”“5”“6”(数字),我又问“那在音乐里是怎么唱的呢”,想不到她居然懵懂地看着我,慢慢地摇了摇头。我并没有责备她,又陆续请了几位同学回答,结果令我出乎意料,有说“do”“re”“mi”的,也有说“mi”“fa”“sol”的,但就是没有人说“mi”“sol”“la”。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只想说:幸亏我有心理准备,不然当时就要晕倒了!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丰富的音响材料,这节课我特意提前准备了小乐器——音条。很明显,乐器一出场孩子们的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氛围也顿时活跃了起来。虽然到最后有点快要控制不住的倾向,但是令我惊喜的是,孩子们居然基本能唱准“3(mi)”、“5(sol)”、“6(la)”这三个音了。而且,还能连贯地唱出由这三个音编成的歌曲《左手和右手》的简谱。

就这样,在支教的过程中我一直在不断摸索与学习,我希望能够给三年级(1)班孩子带去最好的音乐享受。

几次下来,我们摸清了去高溪小学的最佳交通线路,基本能固定在比较好的时间内到达学校。这样既不会十分匆忙,还有时间稍做休整,以更好的精神面貌面对孩子们。

几周过去,孩子们对我们渐渐熟悉也渐渐习惯了,没有了最初的好奇心与新鲜感,我们的支教生涯似乎才真正开始……

每次去学校,我都迫不及待地去教室里看望孩子们,而三年级(1)班的孩子好像每节课都能带给我惊喜。在讲台上围着我打转的大部分都是女生,她们像丛林中的小麻雀,嘴里一直叽叽喳喳、欢快地说着什么。孩子们对我带去的小手鼓很感兴趣,看着她们眼中发出的光芒,我笑着将鼓交到一个孩子手里:“你可以用手拍,还可以用手指弹,瞧,音色是不是完全不一样了?很好玩对不对?而且边缘也是可以拍响的。”她试过之后,又将鼓传给其他的同学。看到人群中一双双小手伸出来拍鼓,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与渴望。这时候,我突然听见一个训练有素的声音“×× ××××× ×……”回头看到徐文欣同学居然用两支铅笔在鼓面上敲击出速度平稳且有规律的节奏,举手投足还很有一股“小乐手”的架势呢!我惊诧地向她询问,才知道原来高溪小学有一支鼓号队,她还是一名小鼓手呢!而且,我们三年级(1)班有好几名学生都是鼓号队的成员。我还了解到这支队伍是由英语老师曾老师培训出来的,她不光兼职教音乐课,还为学校培养出了这么一支好队伍,高溪小学还真是卧虎藏龙啊!后来,从梁主任的口中得知,鼓号队一直都是高溪小学的优良传统和品牌,还参加过比赛呢!

遗憾的是,有时候有的孩子会用粤语同我交流,我却只好抱歉地说自己听不明白,希望她用普通话再说一遍。我觉得成为老师之后,总会不自觉地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全能。就像如果我会粤语,孩子们一定会感到更加亲切与亲近。

午休时间过去,我们迎来了中心小学一位非常美丽的音乐老师,也是我们已经毕业的师姐——龙琴。原来我们之所以能够来到高溪小学支教,全靠她牵线搭桥呢!难怪一看到她的微笑就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当看到龙琴师姐与王朝霞老师拥抱时,我心想:将来我成为真正的音乐老师,多年后会不会也有学生成为音乐老师然后再与我重逢呢?想到这里,心里又是一阵感动。我想,为人师者,求的不正是如此么?

结束了一天的支教生活,我们大家一齐坐上了回程的地铁。车厢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香——是我们手中的百合,这是龙琴师姐送给我们的花,她说:“希望你们就像百合一样灿烂地盛开”,我也希望我们可以在高溪小学灌溉出一片最美丽的花田。

不知不觉半个学期过去了,冬天就这样悄然而至。以前早听过有的地方为了祈祷顺利度过寒冬而设宴,没想到在高溪也有这样的传统。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不仅有美味可口的冬日宴,更重要的是,敬爱的郭老师终于抽空与我们一同来到了美丽的高溪村。虽然郭老师说只是来给大家加油鼓劲的,但是,面对郭老师随时有可能到来的课堂,说不紧张肯定是假的。确实,当看到郭老师出现在门口时,我一时紧张得都忘记了下面要上的内容,幸亏有备教案。我不知道这是否与经验有关,至少经验丰富的老师不会因为紧张而断片吧?其实,紧张并不是因为害怕郭老师看出缺点,而是害怕郭老师对我的课堂感到失望。从第一次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我就心存感激,感谢郭老师能让我有这么好的机会来到这里支教,每一次的备课、上课、反思我都十分重视、十分认真。虽然郭老师公务繁忙,一直抽不出身陪我们支教团队伍一同前来,可每周他都在群里提醒我们大家注意行路安全,还十分关注我们的支教生活,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他都非常乐意与大家多多交流分享。我明白,就算郭老师没有与我们一起来,他始终心系我们,他的心一直与我们同行。所以,我自己也能感到一种使命感,铆足了劲想要做好这份工作,才能不辜负郭老师辛苦帮我们争取来的机会以及他心中殷殷的期望。

然而,一天下来,郭老师的眉头却锁紧了。村口那条静静流淌的溪流倒映着我们师生一行人的倒影,郭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我发现你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出在似乎围绕着知识点展开课堂,而孩子们期待的其实是开口唱。你们没给够他们唱的机会,那他们自然容易吵闹起来,课堂纪律就不太好管了……其实要我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说得越多的课学生反而越不想听,你自己也越觉得累,费力往往不讨好,何苦呢……这样的课堂你们累吗?为什么不能和孩子们一起唱歌,放手让他们享受音乐呢?”一席话字字箴言,让我恍如醍醐灌顶。的确,我秉承着对孩子们负责的心理,一心想让他们学到更多音乐知识,反而忽略了让孩子们以歌唱的形式参与到课堂中的环节,孩子们可能唱得不尽兴,而我说的内容又不够有吸引力,以至于课堂效果并不能像想象的那样好。我很少关注自己累不累,可能潜意识里觉得只要为了孩子,一切累都值得。却没想过,也许这些“累”其实是不必要的,这提醒我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

怎样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快乐起来,让自己在课堂上变得轻松起来?这是引我深省的两个问题,感谢郭老师的陪伴与点拨。

这周来支教,我的背包里多了一样特殊的宝贝:郭老师上周来看过我们的课堂后,体谅我们用嗓辛苦,便给每人送了一个“小蜜蜂”。还记得上周在高溪村的小溪边,郭老师对我们多半是训教,但这其实是源自于他对我们的一种高期待,才会对我们有高要求。虽然表面上认为我们的教学不尽如人意,但是,晚上郭老师在群里说要送我们每人一个“小蜜蜂”时,我能感到郭老师心里还是很疼我们的。因此,这周来到高溪小学我便有一种特殊的使命感。不仅仅是高溪小学校长的期望,也不仅仅是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更让我铭记于心的是郭老师的谆谆教诲。

上周郭老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其中有一点便是我们太过侧重于音乐知识的教授,却没能让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唱得尽兴,故而,在这节课备课时我特意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歌唱环节。

因为没有经过专业音乐老师上课,孩子们无论唱什么歌都是大声喊唱,虽然他们的积极让我感动,但是他们在歌唱过程中却感受不到每首歌不同的情绪,无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音乐情感,这种歌唱的状态着实是一个大难题。我想,要让孩子们用不同的声音歌唱,首先要体会、了解音乐的不同。考虑到孩子们容易兴奋却没有聆听的习惯,我选择了让他们体验音乐中的强弱。

郭老师说得很对:音乐中的问题还得放到音乐中解决,同时还鼓励我们将一些课本外的、适合孩子们演唱的歌曲带入课堂。因此,这周我特意选择了需要静下心聆听才能唱好的《摇篮曲》。《摇篮曲》的曲调优美动听,歌词贴近生活,旋律起伏不大,适合孩子们演唱。果不其然,他们一听便喜欢上了这首温柔的歌曲,主动提出“再听一遍”。几遍下来,他们便很自然地学会了轻声演唱。之后,我又将歌曲《是谁在敲》引入课堂,孩子们竟然能唱出同一首歌曲中不同强弱的乐句了。后来我们还一起学唱了《小铃铛》,课堂内容丰富充实,孩子们很容易便理解了音乐中的强弱,不仅唱得尽兴,还能唱出越来越美的声音了。

的确,之前备课我忽略了要将每个环节都与音乐紧紧相扣,设计好的节奏游戏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却忘了将这些带入动听的音乐之中,反而将这些音乐要素独立出来,使课堂差点变成了乐理课。多亏郭老师一直提醒着我们要创新和突破,要注意音乐课中的歌声。音乐课上最吸引孩子们不应该是游戏,也不应该是老师的讲解,而应该是音乐本身。我期待着孩子们以后能拥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去体会音乐的美好。

听说北方已经是冰雪世界,广州却依旧是艳阳高照、鲜花盛放,用朋友的话来说就是“广州还在过夏天哩”。是啊,因为季节一直没有变换,所以似乎也觉察不到时光的流逝了。要不是偶然听思淇提起来,我都没发现本周已经是去高溪小学的第七周了。

第七周又是值得纪念的一周。因为,高溪小学的合唱队正式开嗓啦!

合唱队的人选初步决定在四、五、六年级这三个年级中筛选,孩子们听到要组建合唱队,都跃跃欲试,报名的人数直线上升。虽然校长说理想人数是60名,但是考虑到孩子们平常鲜有参加课外活动的机会,进行选拔可能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加上可能有一部分孩子会中途退出,因此,校长采纳了王老师的建议:只要报了名的孩子,都能参加合唱队训练。

下午四点,放学的铃声响起,孩子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生活,陆陆续续向校门口的家长奔去。他们奔跑着的小小身影在一片淡蓝天空的落日余晖的衬托下,勾起人想要疼惜的欲望。转过身,我把电钢琴搬到教室里,和石海开始了四年级合唱队的课后训练。

四年级(1)班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出现了故障,所以四年级的孩子们享受不到运用多媒体的课堂,乐器的声音于他们而言似乎也新鲜得很。因为并非对应的授课老师,所以对他们来说,我和石海都显得比较陌生。但是,当歌声、琴声响起,他们似乎很快就进入了音乐的世界,一个个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从最基础的腹式吸气法到小乐句的发声练习,再到简单的歌曲演唱,孩子们都认真无比,生怕错过了老师的任何一个细节、一个动作。对比他们平时出了名的闹腾课堂来说,合唱队的培训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天堂”了。因此,我不得不赞叹“兴趣”的力量,真正是老师的千言万语也抵不过“热爱”二字啊。原本以为缺少专业培训的孩子可能会有比较严重的音准问题,但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的音准并没有偏离多远,石海在课堂中也连连夸奖孩子们接受能力很好。即使有的孩子用腹部呼吸时会有点耸肩,但是这恰恰代表了他们很认真地在按照老师的方法训练,在很用心地进行演唱。令我们更加惊喜的是,孩子们对于指挥动作一点就通,开唱、渐强、渐弱,随着老师的手势,歌声就像乘着翅膀任意飞翔,时高、时低、时强、时弱,整个过程都很快乐。

比音准更重要的是感受力,宁可声音有瑕疵,也要做到情感上的全部投入,这样的声音才是立体的、有生命力的。我似乎能听到,未来,在高溪小学的上空盘旋着的,来自孩子们的美妙动听的音乐声。

经过一排排葱郁的绿树,我们又到了阔别一周的高溪小学,依旧是一年级的孩子们在操场上体育课,不同的是他们统一穿着上周发的新校服,给我一种他们成为真正的小学生的感觉。下车时遇到了我所教的三年级(1)班的班主任朱老师,她问我:“我们班抽测的事情你知道了吗?”我懵懂地摇着头,她接着说:“那回头跟你说吧。”刚到了二楼办公室,三年级(1)班音乐课任课老师曾老师急急忙忙赶了过来,并带给我一张纸质文件。

原来,从2014年起,花都区教育部门为了检测区教学水平质量,对全区任意学校、任意年级的任意科目进行抽测,抽测结果出来后还会进行全区的学校排名。这个学期,高溪小学的三年级(1)班就被抽测到了英语和音乐两门课程。说来也巧,三年级(1)班这两门课程都是由曾老师任课的,她是忙得两头兼顾不上,并且时间上又非常紧凑,后天(周四)就要抽测了,于是她只得求助于我。看着她微皱的眉头和焦急的表情,我能明白她心中充满了急切与焦虑。但是,这对于我也是一桩难事,毕竟在这方面我是毫无经验可言,不清楚抽测范围,也不清楚题型。从她的语气中,我感觉到了她的无助以及对我的信赖,我慢慢镇定下来,仔细看着手中的文件。

这次抽测总分100分,音乐题(听力)30分,笔试70分。因为笔试部分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所以曾老师希望我能从笔试题入手。我当即上网查询有关的题目,然后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点归纳出可能会考的内容,大致分为音高、音的走向、节奏、节拍等九个方面。因为时间仓促,这次的音乐课无奈地成为“音乐补习课”。

一进课堂,曾老师就赶紧让孩子们坐好,表情较平时而言更加严肃,语气也更加急促:“都知道你们班被抽测到了哪两门课吗?”“知道!英语和音乐。”“所以你们这节课一定要认真听,刘老师讲的内容都是考试要考的。”我立即感觉到了与平时课堂不一样的氛围,似乎孩子们都转换到了另一个模式,像是语文或者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模式,不仅课堂纪律保持得很好,也会认真地做笔记。因为时间不够,还在放学后又专门延长了一个小时进行“补习”。放学后,曾老师一再对孩子们强调“回去要背英语和音乐,听到了吗?”

我想,这是让我感受特别鲜明的一天。对于考试这件事,我似乎又有了另一个角度的深刻体验。考试已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扎根。作为学校的支教老师,我可以明显感觉到:在前七周的课堂中,孩子们或认真或活跃,氛围都是轻松而愉悦的。一旦与考试挂上钩,孩子们的表情都变得凝重了,或许有关部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孩子们心中却已经有了一种莫名的紧张,这种紧张是名叫“考试”的东西带给他们的。考试就在他们这样小小的年纪里,占有了一席之地,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伴随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他们带来影响。

学校对常规课堂与备考课堂的重视程度不可同日而语,甚至是天差地别。从我们第一次来到高溪小学,校长、主任和老师们就对我们很客气,但我姑且先将之判定为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那么这一次我就能明显感觉到被“重视”的滋味。曾老师基本上每节课都会过来询问情况,并且反复说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甚至还开玩笑说:“你干脆别走啦!明天把语文、数学课统统挪给你教音乐。”虽然我知道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前常听说音乐课被用来上语文、数学课,头一回听到这种说法,夸张点说还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哩。

考核手段对学校教育既有弊也有利。到了下午,中心小学的音乐教师——龙琴师姐又来了,这可是我的及时雨呀!想不到中心小学的三年级音乐课也在抽测队列,于是乎龙琴师姐给了一套他们学校的模拟题,并且告诉我可能会出现的题型。从前,我一直有失偏颇地以为,考试就是压迫学生天性、让学生不得不死记硬背的罪魁祸首,但是今天,我有了全新的视角,这个视角来自于龙琴师姐说的一件事。去年,中心小学招聘了一名美术老师,但入学后让他去教授语文。恰巧后来碰上了美术科目的抽测,抽测结果是末名,于是乎那名老师被调回了美术老师的岗位。之前的我从未想过,一次抽测还有可能“挽救”孩子们的艺术课。一方面,我收获了一个看待考试的全新角度;另一方面,我也能从实际教学中感受到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并且已经开始落实到各个地方。

去之前我没想到这周的支教任务会是最繁重的一次。忙碌一整天,对孩子们也是一次“大爆炸”。我惊喜地发现其中居然有部分孩子能跟上我的进度,虽然不能说“临时抱佛脚”有错,但是,这点醒我要注重每一节课的累积,要踏踏实实教学,以不变应万变。

好久没看到广州下雨,今天去高溪小学就碰上了雨天,还是太阳雨呢,就好像我这次去支教的心情一样,有晴有雨。

远远就看到班主任曾老师的笑脸,招呼着我过去,原来是告诉我上周抽测的情况。音乐科目抽测了镇上两所小学:高溪小学和大东小学。可喜的是,全镇最高分92分出自我们班,80分以上的孩子也有8人,这样的成绩令我欣喜不已。可惜平均分不高,真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呀!曾老师告诉我,大东小学的音乐在镇上一直是名列前茅的,所以我们的孩子这样的表现她也知足了。

巧合的是,在今天郭老师的课堂上正好也听到了一些有关于艺术测评的信息。国务院和教育部下达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对中小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可是,测什么?怎么测?对于这个问题现在还处于探索实验阶段,目前在全国100多个地方进行试点。很多人担心测评会加重中小学生的负担,可能会导致艺术教育偏离初衷和方向。但国家的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农村很多学校没有或不愿意开设艺术课程,那么就只有一个办法:考试,只要变成需考试的科目,学校就重视了。只要一抽测,学校就重视了。但是我们不希望音乐学科是靠这样一种方式来受重视,而且这样一种方式不行……但是现在确实就是慢慢地把艺术纳入到中考成绩当中去,有的省艺术占50分,音乐、美术学科各占25分。那么很自然的,到了初中,至少初三,音乐课肯定就变成了考试补习班,根本不是为了享受音乐,而是学习应试技能。我们不能够眼巴巴地看着中小学教育中仅有的一两门有可能让学生比较放松的课变成加重学生负担的课,一旦音乐学科真的像其他学科一样去考试,那学生真的是受伤害了。郭老师一席话令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究竟要怎样对学生的音乐学科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才既合适又有效呢?

其实课堂中的教学评价也是一样,我想了想昨天的课堂,因为一直想着12月29日需要展示班级节目,太心急,给予孩子们的鼓励便少了一些。虽然我花了一整周的时间策划三年级的节目,可是我不得不说,昨天的课堂真的差强人意。以为孩子们听到要表演肯定会很兴奋,然而却有好几个孩子突然喊出“我不想表演”的话,我顿时有点措手不及,不知道说什么,急着想让他们试一试几个方案,好赶紧确定演出的节目。结果,整堂课却闹哄哄的,孩子们根本就不听指挥,我的方案换了一个又一个,最终还是失望。回来之后,我进行了自我反省。原因之一是准备不够充分,因为有一个节目是打算让孩子们跟着乐曲一起拍节奏和做其他动作,但是多媒体的播放音量却出奇的小,别说孩子们了,我自己都听得不太真切。原因之二是我没有顾及孩子们的想法,因为一心想着三节课就要把节目排出来,忽略了孩子们的心理。其实展示的目的是给孩子们一次表演的机会,意义在于孩子们能体验音乐表演的快乐,远非节目本身啊。结果我一心急便没吃到“热豆腐”。原因之三是我的教学经验不足,当孩子们喊出“我不想表演”时,我感觉自己几乎懵了,可是我却只顾着继续尝试节目方案。现在想想,当时真应该停下来,好好询问他们这样说的原因,也许课堂教学也会进行得更顺利。

展示的意义是为了让孩子们经历与体验,如果一味为了将节目排得精彩和突出,舍本逐末,收效也不会大。这一周的酸甜令我反思,剩下的时间我会做更多的准备,并且调整方案。孩子们,期待下周见到你们。

随着广州第五次入冬成功,2015年的日历已被翻到了最后一页,距离高溪小学的音乐教学展示日期(12月29日)也越来越近了,大家都铆足了劲儿紧锣密鼓地开展着学习与排练。虽然是一次很小的教学公开展示,甚至连“会演”都称不上,高溪小学的江校长也一直强调说“不用刻意排练,平时课堂中学了什么就上什么”,但是,每一个孩子都要公开亮相,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已经不是一件小事了。于是乎,孩子们的期待、激动与我们的紧张一起交织成了这一周的支教课堂。

回想起上一周孩子们的“脱缰”情况,我还心有余悸,梳理了一遍调整之后的内容,我鼓足勇气迈向了讲台。

《菠菜进行曲》是一首用《康康舞曲》曲调填词而成的歌曲,节奏轻快,歌词简单,我想孩子们一定会很喜欢。我用摇铃充当“魔法棒”,告诉孩子们挥一挥“魔法棒”就能将全班同学都变成他们想变的东西。果然,孩子们的反应很热烈,都争先恐后想要用“魔法棒”,有的同学想变成小狗、小猫,有的想变成草莓和菠萝,甚至还有变成无厘头的僵尸,我在其中也不自主地跟着笑出声来,一遍又一遍地唱起这条旋律:“来来,我们都是菠菜,菜菜菜菜菜菜……”

热闹过后,我又推出了新内容——歌曲《明天会更好》。有部分孩子之前已经会唱了,还有部分孩子很自然地被歌曲优美的旋律所吸引了。当他们欣赏歌曲的同时,我将事先准备好的、打印出来的歌词分发给每一个孩子,这样,即使是看不清幻灯片投影,他们也能清楚地知道歌词了。也许孩子们现在还无法明白歌词蕴含着的深刻含义,但这首歌包含了我对孩子们的未来、高溪小学的未来的祝福与期盼,他们的嗓音干净而充满骄傲,唱得专心而认真,甚至还小心地拿着歌词生怕弄坏了、弄丢了,又反复抚摸着纸面,甚是珍惜,让我看得既心疼又欣慰。

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位特别嘉宾——来自湖南的市级教研员洪老师。洪老师气质高贵、谈吐优雅,一看就是音乐老师。看过我的课堂后,洪老师提出了一条弥足珍贵的建议:在课堂中,很多情况下不便说出来的话,要善于“用眼神说出来”,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学常规,让孩子们懂得我们每一个眼神。看着洪老师眼波流转时,我真是恍若醍醐灌顶呀!在之后的课堂上,我现学现用,发现这一招真是“用得容易”,不论我在对他们微笑,抑或是小提醒,抑或是满怀期待的鼓励,孩子们居然真的能懂!惊喜,这真是一招教学必杀技呀!

和孩子们一起用心准备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会不自觉投入进去就忘了时间,上了地铁才感到一天的疲惫袭来。想一想孩子们发光的眼神,想一想合唱队的孩子唱“do”“mi”“sol”的音准已经很好,心里又是一阵欣慰,这或许就是属于教师的独有的小幸福。闭上眼,随着地铁的节奏摇晃……

车窗外的景物在不停地移动,孩子们的脸却久久地印在我心上。那些曾经陌生的风景,现在变得熟悉起来,这条路上有种草莓的棚子,下个路口会有卖甘蔗的三轮车小贩,转个弯就能看到那条种满了芭蕉树的路……短短10周的时间,却已经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回忆。

每次来到高溪小学,第一件事情就是悄悄跑到三年级(1)班后门,偷偷看孩子们上其他课的表现。有时候会被几个孩子发现,他们转过头笑着跟我打招呼,我会冲他们招招手,努努嘴让他们认真听课,然后转身离开。

短短10周,我不知道他们对我了解多少,可是我对他们却已相当熟悉了。备课时,某个环节孩子们可能会有哪种反应,我都能估计到八九不离十。现在,只要我在琴键上弹奏出“do' sol mi do”下行的四个音,孩子们就知道是“安静”的意思。安排新座位后,离讲台最近的小男孩有点顽皮,上课时,他似乎并不在意你在讲什么内容,总是一个人游离于课堂节奏之外。唱歌时,带头喊叫;老师开讲,他也“开讲”;有时候安静两分钟,又管不住自己开始到处乱动了,上次唱《摇篮曲》,就是他带头吼着自己不是“小宝贝”所以拒绝开口唱歌,甚至还用手捂住耳朵。几番周折,真是让我头疼、焦急,却没辙。但是,当小乐器出场时,他的眼睛“唰”的一下就点亮了,拍节奏也认真了不少,我仔细观察了几段,发现他节奏感很好,便邀请他上讲台一起演奏。想不到,他还真是争气,整节课一直用心地打拍子,配合得让我刮目相看啊。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或许,他们都怕成为隐没在云彩后的星星,所以才一直在老师面前闪呀闪,渴望被发现、被点亮、被关爱吧。

一到操场上,我们班的孩子都兴奋得呼喊出声,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甚至还跳了起来。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唱歌、拍手、做动作,我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目光闪耀着雀跃的光芒,忘记了羞怯,忘记了吵闹,认真地挥动着小手,亮出稚嫩的噪音。我突然悟出了这次会演的意义:重点不在于孩子们的表演有多精彩,而在于给他们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农村,除非是镇上有活动,否则,学校基本上是不会安排专门的艺术表演活动的,更不用说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这的确是太难了。而这次会演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不论他们最终表现得精彩与否,对他们自身都意义重大。也许多年后,他们可能会回忆起2015年12月29日在高溪小学的会演,这场让他们在人生中第一次登上舞台的表演;更也许,他们心灵中的某个角落突然被点亮了,那扇名为“音乐”的大门就此敞开,与他们结下一生的情缘。

每次都觉得心里想说的其实远远多于实际说出来的,可能情感真的很难通过语言完全表达出来。还记得郭老师那周对我们说的:“让孩子们快乐吧!”我现在真正感受到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了,让孩子们体验音乐,从内心中感受到音乐所赋予他们的自由,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飞翔吧,孩子们,只要你们用心,你们就是最出色的!

14点30分,高溪小学元旦会演正式开始了。在学校升国旗的操场上,所有班级都在各班班主任带领下按照次序整齐地坐着,孩子们都穿着校服,胸前飘扬着红领巾,红扑扑的脸蛋上写满了兴奋与紧张,还有一些家长们也到场观看。场地不大,却井然有序;气温不高,却没有一个人喊冷。

我带领的三年级(1)班是第二个上场表演的班级,幸亏第一个节目还没开始多久我们班就开始排队候场了,孩子们紧张得都忘记自己的站队位置,懵懂地瞪着一双双的大眼睛望着我和班主任,急得老师们当场整列队伍。没多久就轮到我们上场了,我深吸一口气,和孩子们一起走向前。不到那一刻我不会知道自己居然也那么紧张,我突然发现,以前都是我一个人在台上独奏或者伴奏,这是我第一次和自己的学生一起登台展示,而且还是四十多个那么可爱的孩子。不过,孩子们比我更紧张,一个个好像被施了咒语,像木桩子一样反应慢半拍,在台下无比熟悉的表演流程都忘记了,于是我拼命在前面带动着他们。不得不说,这确实是我没有想到的情况,所以节目结束后我也忘了礼仪,匆匆忙忙领着孩子们退场了。

节目一个紧接着一个,很快就到了合唱队的节目了。因为三年级的合唱队和四年级的合唱队的人数都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并在一起又人数太多不方便训练,所以平日都是分开训练的,但是要单独出节目又不成规模,因此,三、四年级的合唱队这次同唱一首歌。歌曲当中有一段二声部演唱,因为时间问题,只好三年级的孩子唱高声部,四年级的孩子唱低声部,并且要由原本的老师指挥,这样就能将歌曲完整地唱下来,否则孩子们唱着唱着,旋律就乱了。于是乎,就出现了一支队伍前有两个指挥的情况,也幸亏这样,节目很顺利地完成了。并且,合唱队的孩子们是第二次上台了,平时练习的时间也很多,所以表现得很好。

之后还有我们支教团队自己的节目,虽然被音响设备影响了效果,但我相信我们的祝福他们都收到了。最后,当校园各个角落都响彻着《新年好》的旋律时,我感觉到不只我们支教团队,还有学校的所有师生、家长们都成为一家人,We are family!

当我环顾空空的校舍,发现我们的回忆已经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12周,代表12堂音乐课。对于孩子们这半年来说,并不多。可是,他们已经从一开始喊着唱歌,到现在能上台走一遭,虽然还有很多瑕疵,可是他们的成长是巨大的,至少,他们下次上台肯定就不会像这次这么紧张,我自己也一样。这次的活动对于我而言是一次难得的体验,也为这个学期的支教活动画上了暂时性的句点。也许这次的表演存在着许多瑕疵,但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出色,等到下个学期会演时,他们肯定能展现出惊人的成长与收获。

2016年在前方等着我,我也给自己暗暗鼓劲,来年要和孩子们一起变得更加优秀!

2016年第一次踏上这条熟悉的路程,一路上我们像群叽喳的鸟儿,既兴奋又激动。一进校门就听到了孩子们的欢呼声,在校园里打扫着的孩子甚至举起了手中的扫帚,看到这场面,我不由得笑出声来,立马就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情。

这是开年的第一堂课,我决定展开一堂以“猴”为主题的音乐课。坐在办公室,看着墙上的钟摆,时间一点一滴过去,离上课的时间越来越近,我心里竟然紧张了起来。上课铃一响,我深吸口气,走向三年级(1)班的教室。

一进教室就听到孩子们雀跃的声音,看着一张张兴奋的脸庞,我感觉到他们似乎有许多话想说。于是,我请了几位同学上台说了说自己是怎样过年的,想不到台下的“观众”们都特别愿意听,连讲小声话的都没有。我一看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了,赶紧进入到课堂主题。果然,一提到猴子孩子直接就联想到了孙悟空这个神话角色,紧接着一首《猴哥》立即点亮了孩子们眼中的光!那一刻教室里很安静,孩子们的眼睛紧盯着屏幕上的歌词,嘴上时不时地跟着唱出会唱的部分。一曲毕,我抬起手臂并将手掌变成屋顶的形状拦住眉毛问道:“这是什么姿势?”孩子们立马争先恐后地喊着“孙悟空!”我顺势请几名同学上台学一学美猴王的动作,用《猴哥》当背景音乐,“看看谁的动作做得最好,谁就是真正的美猴王!”我一眼就发现了一个动作特别灵活的男生,不光动作非常有范儿,关键是眼神灵动,简直就是活灵活现,活脱脱一只美猴王呀!台上台下的孩子们都热火朝天地学着动作,我们还如数家珍般地说出了大圣最厉害的本领,比如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等,之后,还唱了《一个师傅仨徒弟》《通天大道宽又阔》《敢问路在何方》这些歌曲,孩子们在课堂上自由自在,想坐便坐,想动便动,时而学学美猴王耍金箍棒,时而唱唱“猴哥!猴哥!”时而随着音乐蹦出一句“俺老孙来也!”场面热闹得很。

这一堂课,我看到了孩子们释放天性的一面,他们从害羞不敢做动作,只是跟着音乐一起演唱,到后来跟着音乐一起唱、一起动、一起演,看到了他们舍不得坐下、目不转睛的样子,看到了他们自编自创的动作,看到了他们全身心投入地唱歌。虽然没有足够的场地,孩子们只能站在座位上活动,但是他们浑然未觉,仿佛忘记了周遭的一切。看着孩子们,我觉得自己找到了来到这里的意义,就是为了带给他们不一样的音乐体验,让音乐解放他们的天性。孩子们,我希望每一节课都能看到你们专注而自在、投入而自由的样子。

这个学期的支教时间改到了下午,我们就不用再挤地铁早高峰啦!想起上个学期的出行状况,换乘站人满为患,甚至要交通管制限量通行,小伙伴们还经常走散,同一班车要等好几趟才能挤上去,大家出门前打扮好的花容月貌等下了地铁全都成了“黄花菜”。有时候我们互相看着看着就会笑出声来:“你是不是没梳头发?”“没有啊!(惊愕,一摸才知道)哎呀!刚刚在车上挤乱了啦!”

虽然当时很艰难,但是我们都熬过来了,现在想起来还可以互相调笑调笑呢。我想,这就是团队的力量,也是支教行动本身对大家的吸引,才能够让我们坚持下来。对比之下,这个学期的安排真是轻松多了,关键是我们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来面对高溪小学的孩子们,太棒啦!

因为要搬琴,所以我特地提前几分钟来到了三年级(1)班的教室,听到孩子们快乐地喊着:“哇!刘老师好!”我也不由自主地笑起来。这时候,我注意到有一个小女孩拿着一个红色塑料袋,一只手在袋子里掏着什么,脸上的表情有一点害羞。我惊奇地看着她,没想到她从袋子里拿出了一支粉色的玫瑰花,我当时太惊讶以至于没有迅速地把花接过来。她将花举到我面前,用她那可爱而充满稚嫩的童声说道:“老师,昨天是您的节日,您没有来……祝您节日快乐!”这时候别的孩子也异口同声地说道:“老师,节日快乐!”……我突然反应过来昨天是三月八日,没想到我不在孩子身边时,他们居然也能想到我,心里的感动真是无以言表,恨不得给孩子们一个大大的拥抱。现在想起来真是遗憾,虽然我们平时不习惯用比较热情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孩子们需要的正是我们最真实、最直接的表达。以后,我一定要多抱抱孩子们,在用言语的同时不忘用肢体去表达对他们的关怀和喜爱。

本学期四年级的课程由我和石海一起负责。四年级的孩子虽然年龄不大,可是在行为控制方面明显成熟许多,也能更好地遵守纪律。上学期带过四年级的合唱队,孩子们还给我们俩起了个“石榴(刘)组合”的名头,而且是喊得不亦乐乎,看到我头上冒出了几根黑线他们反而更兴奋,根本停不下来。令我们没想到的是,一提到“讲故事”教室里便突然安静到针落有声,一个个“唰”地聚焦过来。哈哈,老师都把你们的脉门给摸清啦,最有吸引力的就是“讲故事”和“做游戏”这两招对不对?只要注意力集中,一切都好办啦,一节课下来纪律好,歌曲也唱得好。

与孩子们交流得越多,就越了解他们,越了解他们就越喜欢他们。感谢这么可爱的孩子们,是他们让我觉得支教是既有意义又快乐无比的事情。

因为之前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的研,所以我有过在小学教学的经历。不论是那时的工作,还是现在的支教,我始终能感觉到有一座大山压在我的头顶上,那就是:音乐教材。虽然教材是由国内权威的专家教授精心编著,内容经典、丰富又饱含教育意义,但是并不能获得孩子们的青睐。从年龄上看,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青春期,性格活泼好动,他们的音乐喜好会自然偏向节奏感强的流行歌曲。而偏偏教材上的流行歌曲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是“经典派”而非“时尚派”。所以,当我初初接触常规音乐课堂教学时,就感觉到孩子们对教材上的音乐兴趣不大,甚至有的孩子还会直言“好难听”。当时的我真是又尴尬,又无奈,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头痛不已。但是,这两周在高溪小学,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如今正值青葱三月,三年级下册的课本第一课是《春天来了》,我觉得很应景,歌曲也很好听,于是我决定就从这首歌开始教。上周,我从歌曲当中运用的“重复”与“对比”的写作手法入手,让孩子们熟悉这首歌。为了更好地训练孩子们具有“音乐的耳朵”,我没有告诉他们这是什么歌,直接在琴上演奏了第一句旋律,然后玩了一个游戏:听到这句旋律就趴在桌子上,如果听到的是不同的旋律(歌曲的另一句)则赶紧起来做动作。结果孩子们玩得特别起劲,全都安静地听琴声,而且仔细地辨别是否是相同的旋律。很快,这两句旋律孩子们都听熟了,也能哼唱出来了。我将歌曲的排列还原,孩子们哼唱了出来,甚至还理解学会了ABA的曲式结构,最后我才告诉他们这是课本上的歌曲,才将歌词套着唱出来。

整堂课下来孩子们都十分认真,这比一开始就告诉他们这是课本上哪首歌的效果要好得多!于是乎,在返程的地铁上,我很兴奋地说了这个情况。想不到这周就听到了好消息!

石海所教的二年级一直存在课堂太活跃无法控制的问题,她本打算这节课好好抓一抓纪律,没想到却因为一个小小的改变而有大大的收获。她将课本上的歌曲重新填词,以“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节目”的方式唱出来,歌词的意思大概是“小朋友们真可爱”云云,结果孩子们也不吵闹了,学得特别认真。之后,加上“强弱”的音乐元素让孩子们感受乐句之间的变化,连以前最吵的孩子都能判断出哪一句弹得强、哪一句弹得弱,真是让她“受宠若惊”!最后她将课程光盘上的歌曲放给孩子们听,他们都惊讶地说道:“咦?!老师,这不正是你刚刚唱的歌曲吗?”

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学得又快又好,石海真是既惊讶又开心。

我突然悟出来:其实孩子们很容易被优美的音乐打动,我们不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教材上,而应该从音乐本体出发,注重孩子们的音乐感受。也就是说,教材本身并不是“山”,关键是我们将“山”看做添负的重压,还是看做丰富的资源。

多媒体一开始盛行,似乎就成为老师们每节课的必备工具,而我也经常使用它来进行教学。在每一周支教的间隔时间内,除了备课,我基本上都会准备一些相关的音频、视频或者图片等以备上课用。

但是,本周三年级(1)班的多媒体设备似乎出了故障,一会没声音,一会没图像,准备好的课件和光碟完全无法使用了。即便如此,我还是用电子琴顺利进行了教学,孩子们也十分投入、认真。

正因为如此,我在高溪小学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孩子们对于现场表演的兴趣似乎远胜于对多媒体文件的兴趣。比如,我用琴声演奏课本曲目《春天来了》,并让孩子们配合律动或者游戏时,他们简直乐在其中,但是我一打开教学光碟播放这首歌,甚至刚打开光碟,班上讲小话的声音就越来越大,还夹杂着“唉!又是这个”的声音。

上个学期王朝霞老师来高溪小学给五年级的孩子上过课,当她范唱了《歌声与微笑》后,立马有学生直言“老师你的声音真美啊!我都陶醉了!”可能是因为整体环境的缘故,孩子们平时很少直白地表达心中的感受,那一刻他们似乎没有思索,而是自然而然就说出了这样一番话,令我们在惊讶之余更多的是喜悦与欣慰。

我从高溪小学的老师那儿了解到,之前他们的音乐课一般就是放放光碟,让孩子们跟着碟一起唱,碰到课本上的专业知识基本上直接跳过,所以孩子们会唱的歌也不少,但是水平并不高。由此,我想,孩子们不爱聆听的习惯可能也是这样造成的,因为没有老师教,直接跟光碟唱,唱得不准确也不会被指出。长期下来,一听到音频,孩子们自然就很难静下心来听了,基本上一打开音频他们就要跟着开口一起唱。更糟糕的是,他们似乎已经厌倦了这种跟着音频学音乐的方式。

虽然多媒体如今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这仍然只是一种工具,不能成为左右课堂进行的关键。如果说日后演变成没有多媒体就没法上课的情况,那真的是一种悲哀。我认为,真正的好老师即使脱离多媒体也一样能上出精彩的课。关于有效的课前准备,我需要更多的思考。

高溪小学三年级(1)班的黑板旁贴着一张大大的“加分表”,班上每一个同学的名字都在上面,每一排都贴着或多或少的星星。每当我打开讲桌下的抽屉,就能看到最上层放着的五颜六色的星星贴纸,似乎还闪烁着熠熠光彩惹人喜爱。这时候,孩子们的眼神总会在上面停留几秒,像是看着什么稀世的珍宝,想要,却从来不乱动。看着他们心动的眼神,想着他们平日并不丰富的资源,我开始自行为他们准备贴纸,下课时贴在表现好的孩子们的音乐书上。

上周,当我走进三年级(1)班教室时,发现有个孩子的座位紧贴着讲桌前的黑板,这个孩子我认得,平时上课很难管住自己,也曾让我很头疼。很明显,这个座位的安排带有警告和惩罚的意味。本来想安慰、劝诫他几句,又怕伤了他自尊,最终还是作罢。然而,刚上课不久,他就开始有点坐不住了,看来即使坐在离老师最近的“专座”上,也无法压抑住他内心的“热情”呀!为了不打扰全班同学,我赶紧给他使了个眼色,还趁大家听音乐的时间,偷偷潜过去摸了摸他的脑袋跟他说了几句话。慢慢地,他和大家一起听得很认真,后来居然还回答对了我的问题!看到他表现这么好,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并且还在他的音乐书上贴了一张小贴纸……

今天,当我再次走进三年级(1)班教室时,很意外地发现他还坐在老座位上,下课时也没出去玩,而是一个人坐在那里,手里拿着一本书,头埋得低低的,看不到神情,但小小的身躯却透露着一种落寞,令我心疼。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原来是他!

上个学期我们的支教计划是上午到达高溪小学,中午留在那里用餐。记得有一次吃完午餐后,经过三年级(1)班教室时,全班的凳子都整齐地放在桌子上,大家都回家吃中饭了,只有他一个人坐在角落的座位里安静地看书。我走过去,发现他看的是《鲁滨孙漂流记》。聊天中我得知他的父母都是打工一族,中午爷爷送餐到学校给他吃,下午放学再一个人走回家。我问他是不是很喜欢看书,他说是,我问他看过的书多不多,他指着角落的图书角略带自豪感地跟我说里面很多书他都看过。我笑着摸摸他的脑袋,心情复杂地离开了教室。

想到这里,我内心变得柔软起来,眼神也温柔了几分。

这周我向孩子们介绍了交响乐团,因此多媒体设备用得较多,看着他瘦小的身躯歪坐着,脖子伸得老长,只为了看黑板另一头的投影仪屏幕,我突然被感动了。看着他很认真地模仿我教大家的小提琴的演奏姿势,还带着一副被音乐感动的表情,我当时真是既开心又满足。

也许他在课堂上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学生”,也许曾经的我也用不正确的方式理解和对待过他,但是,现在的我知道,爱与鼓励比批评、惩罚来得更加重要也更加有效。我也知道,在那张“加分表”上总会有星星多和星星少的区别,但我从来不去看那张名单,也不会试着去了解孩子们在别的课堂上表现如何,因为在我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小星星,他们在我心里也许有着不一样的形状,却同样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我们班的孩子超可爱,今天下课还给我送了他自己做的小卡片,上面写着‘音乐老师我爱你’呢!”“我们班今天有两个孩子一直在吵,怎么说都不听,唉……”“今天我们班纪律一直很好哦!”……

每次支教结束后,在回来的路上,我们都会在路上不停地说着自己班的孩子发生了什么事、表现得好不好云云,俨然有了正式老师的架势。听着听着,对孩子的了解越来越全面;听着听着,似乎发现了孩子们的特别之处——每一个年级的孩子都有不同于其他年级的、最独有的特征,所以在课堂管理方面需要的对策也完全不一样。

先说说最小的一年级。一年级的孩子就像清晨第一滴露水挣扎着想跳到地面上,似乎对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与希望,他们的世界充满童真与想象力,对他们而言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思淇第一次去班上就被孩子们称为“月亮姐姐”,要是让高年级的孩子们这么叫老师可能还会害羞得别扭呢!教他们的老师肯定会经常听到他们奇怪而可爱的想法,每天都能开怀大笑吧。只是,孩子们刚从幼儿园升上来,还没有明显的小学生的样子呢,所以听到思淇苦恼课堂纪律的问题时,大家总有点忍俊不禁。

三、四年级是我和石海合管的,所以了解得会更清楚。两个人三堂课,看起来任务轻松,但教了才发现孩子们真的是一级一个样,想要用同样的方法搞定他们所有人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就拿课堂管理来说,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只要老师时不时夸一夸全班“小朋友们表现得真好”“小朋友们真聪明”等,孩子们就能兴高采烈地集中精神听你讲课了。但到了三年级,这一招基本就不管用了,得一个个孩子挨个来表扬:“老师看到王雅锶坐得很好”“王倚琦也坐好了”“徐文欣也坐好了”……如此一来,多米诺效应立即就展开了。到了四年级,孩子们已经能听懂老师讲道理了,可以进入半哄半讲道理的模式了,着实省事了不少呀。

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懂事,只要稍稍提醒就能保持好纪律,所以很少听到郭然说纪律问题。记得上个学期去听过五年级的课,郭然正带着孩子们站立着练声,可能站的时间有点长,后排有的孩子都有点东倒西歪了,但即使这样,一到唱歌的时候,他们一下子就认真地投入进去了。很明显已经开始自律了,真是可爱得很呀!

六年级的孩子们不愧是学校里的大哥大姐,思想、行为方面都要成熟不少,几乎没有纪律问题,还会主动找老师聊天呢。雅芸说过年那会,孩子们老在群里缠着她发红包,她都被这群小朋友们“缠怕了”呢,哈哈!

虽然不是每节课都能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孩子们吵吵闹闹的课堂中,也羡慕过教高年级的,可是,与他们相处得越久,就越能预想到孩子们的反应,也更能理解、体谅孩子们偶尔会吵闹的原因。感觉给他们上课上得越久,反而是我学到得越多、成长得越多,这也许正是当初郭老师主张我们来这里支教的原因吧。时间很有限,我却越来越感觉到了对孩子的牵挂与不舍,但愿余下的时光里能创造无限的美好回忆。

有人说:音乐是送给孩子最好的人格礼物,我希望每一周都能给高溪小学的孩子们带去最好的礼物,在这段共同的时光里陪伴他们成长、欢乐。

每次来到高溪小学我都能感受到孩子们对音乐的渴望,因此我在课堂上也想办法让孩子们能体验到更丰富的音乐活动。首先,孩子们通过乐器感受到了音的长短,也认识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并且通过拍、唱、念等不同方式都能够较准确地把握时值。之后,我将全班三个组分成了大鼓组、小鼓组和镲组,分别演奏一种音符的时值,然后进行合奏。刚开始时有点乱,于是我请了三名同学上台带领不同的乐器组,效果立马就出来了!听着孩子们初有成效的合奏声,我别提有多高兴了!设计乐器合奏的目的是将其运用到歌曲的伴奏中,结果却因为我没有准确把握课堂时间,导致最后合奏配合音乐的时间根本不够,只将就着粗略地合了一遍。

课后,王朝霞老师对我说,“你应该早点让音乐出来,可以每种节奏都配上音乐来一遍,最后再合奏配音乐,这样孩子们对音乐早就熟悉了,你那样上课,虽然说节奏也是音乐中的要素,但是你好好思考一下,脱离了音乐声的课堂是否是真正的音乐课呢?”

这些话“嗡”的一声在我脑海中炸开,本来还有点沾沾自喜的我突然被炸清醒了。是啊,我光顾着让合奏成功进行,却忽略了音乐课最重要的旋律。即使孩子们将节奏进行得很好,可是扪心自问:音乐课音乐课,没有音乐声的课堂怎能叫音乐课呢?我暗自惭愧的同时,也将这次的教训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这周我便准备了三首不同的音乐,每个环节都注重了音乐的旋律性。果然,孩子们在律动的同时感受到了音乐的节拍,还能自己想出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节拍规律。尤其是在学习指挥手势的时候,一个个认真得不得了,都摆出了小小指挥家的架势呢!

由郭老师发起的支教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周学院的领导们也来到了高溪小学,并为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奥尔夫打击乐器。孩子们拿到乐器的那一瞬间,心中的音乐火苗“唰”的一下就被点燃了,课堂上的吵闹都不见了,只有一个个跟着音乐认真挥舞着手中乐器的孩子。从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的喜悦与满足。

回到办公室,有老师问我“你们在这里上课累吗?”

我一愣,发现自己当时压根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想起刚刚上课时孩子们的笑脸,我摇摇头,“不累!小朋友们有了小乐器都特别认真呢!”孩子们的魅力就是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付出,并且不计回报地投入,最终收获到精神上的充实与满足。

我发现,去高溪小学的次数越多,似乎就越有底气。就好像一个瘪气球,慢慢地被充实,越来越大,等着去迎接更大的风浪。

带着喜悦与期待,我又踏上了这趟通往花都的地铁,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变短,似乎连路程也变短了。

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的变化,也刷新了我的心情,从最初的忐忑、紧张,到现在的期待,都是最美好的记忆。回想起刚开始教节奏时,孩子们还是懵懂而好奇的样子,慢慢地,他们居然能完成二八节奏、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的节奏创编,甚至连练耳都不在话下。后来从“mi”“sol”“la”三个音开始接触音的高低,短短几节课就攻克了这三个音的音准问题,还将课本上的相关歌曲《左手右手》唱得滚瓜烂熟。在教学中,他们带给了我不止一次的惊喜,甚至让我在设计新的教学计划时考虑是不是应该再提高一点难度。从实践中,我也不止一次感受到,真正的好课堂,一节课下来老师根本不累,或者说精神上的兴奋会战胜身体的疲惫,因为好的课堂一定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并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自由,只有让孩子享受了课堂,老师才能享受课堂。

在某一次课后,刚打下课铃,班主任就走进来跟我说她要提前做课前准备,只听得她寥寥数语(可惜我听不懂粤语),班上的同学们便迅速搬动了桌椅,短短几分钟就变成了6至8人一组的小组课堂,惊异的我正准备问几句时,却看到外面走来了几位摄像师傅,看来应该是要录课,见班主任也忙着布置,便先离开了。事后我想起来,正好我还没在高溪小学分小组给孩子们上过课,我猜采用这种方式他们一定会很兴奋,又会带给我一次惊喜。

于是,这次我特意带足了乐器,满心欢喜地走进了课堂。可是,当孩子们听到按小组移动时,却没有我想象中的欢呼,反而是在大声喊叫,动作也拖拖拉拉,半天不动,连我都没忍住上前帮忙。这与我印象中的情景真是不一样,上次看到他们明明是效率很高的呀!在心中大觉失策之时,我开始正式上课了。估计是很少这样上课,孩子们兴奋得有点收不住心,组员们老是小话不断,于是我便说:“哪一组表现最好,就能最先拿到小乐器。”果然,课堂马上安静了下来,我也尽快在这段时间内将乐器分发到了每个组。拿到乐器的孩子都很兴奋,跟着我配合所学的音乐一起进行着四四拍的伴奏。而这节课让我想到要分组的初衷是:每一组的孩子们创编一条体现四四拍的节奏,并用小乐器演奏,为新学的歌曲伴奏。凭借以往的经验,我觉得孩子们的表现一定会很出色,可这次的结果竟有些不尽人意。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首先,上课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虽然位置按小组形式排成了,可是因为教室小、人数多,所以空间变得更加拥挤,连我都不能随意在下面走动。其次,孩子们比较兴奋,挑选出来的新组长却不能很好地管理好组员们,导致有部分同学在课堂上捣乱。最重要的一点是我没有将每一样乐器介绍透彻,也许是他们经常带给我惊喜,让我有点“偷懒”,觉得孩子们就算没有我的指引也能顺利完成任务。

通过这堂课,我深刻地感受到,不论课堂形式怎样翻转,教师始终要充当向导的身份,我们在带着爱与期待的同时,更要带着理智,做万全的准备,这样才不负孩子们那充满期望的眼神。

“言传身教”一词一直用来形容教师既要用言语来教导,又要用行动来示范,在教学当中担起模范的作用。懵懂如当年学生时代的我们,并不了解这个词语对于一名教师的真正含义,如今,却在成长与实践当中,对这个词语产生了越发深刻的体验与复杂的感情。

这还得从本周高溪小学的合唱队排练说起。为了迎接下半年的合唱比赛,排练开始以训练比赛曲目《四季的问候》为主。不得不说,这对于孩子们目前的水平而言是很有挑战性的,但是时间不等人,为了能尽快拿下这首曲子,我们拼了!

一个小时下来,虽然孩子们已经大致学会了整首歌的旋律,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孩子们似乎很难投入进去,声音缺少了轻盈和充满灵性的感觉。作为教学者的我们也十分疲倦,感到自己似乎是在“硬教”。正当我们有点沮丧,并头疼不已时,王朝霞老师一语惊醒了梦中人:“你们想要用音乐打动他们,首先要用音乐打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身体去带动他们。”说着,王老师自己便轻哼起旋律开始打起指挥,随着音乐的抑扬顿挫变换着动作幅度,同时,提醒我们要配合歌曲的处理认真准备指挥的动作。

哪个指挥大师站在台上时不是精神抖擞、动作丰富的?可回想起刚才,我们似乎一直在“赶进度”,注意力全放在孩子们有没有唱会旋律上,没注意自己的表现,指挥动作变化不大、停留在挥基本拍的动作上,这样的效果当然不会很好。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上个学期出的一个小洋相:在课堂上,我带领孩子们随着音乐指挥时,他们都很积极,就是动作有点奇怪,是用手腕在指挥,手掌却是放松着乱甩的状态。由于时间问题,当时我虽然暗自诧异却没有深究,可下课后我才从石海那儿知道,并不是孩子们故意那样做,而是我这个做示范的老师居然在带头甩手腕!她一面说还一面学着,笑得都直不起腰来了,我却一脸的不可思议,心里惭愧。后来,我回去在镜子面前练过,之后在课堂中也一直很注意指挥时手掌的用力,便再没见过孩子们有这样的问题。

想到这里,我突然醒悟:学生真的就像镜子一样,能反映出我们所进行的教学是不是有效、是不是有意思,更能反映出我们的指导或者示范是不是标准的,而我以前居然不知道这会产生如此直观的效果。

显然,我们必须在指挥上下更多功夫,才能带动孩子们以更好的状态去唱歌,但“身教”远远不止这一面。上课时,我们带领孩子们做动作时是不是还见过其他奇怪的现象,有没有可能是自己出了问题?我想,这就是我对“身教”的理解和感悟。可它绝不会仅仅体现在这一方面,不论是我们做示范、讲解,还是引导孩子们活动时,我们所表现出的肢体动作乃至表情和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表现。

说到这里,我想还是赶紧去镜子前矫正矫正自己的动作吧!

本周的支教活动格外热闹,因为我们亲爱的郭老师特意来到了高溪小学,虽然郭老师说是来见证我们成长的成果,但上个学期郭老师对我们的教学提出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于是乎,上课的紧张不自觉地就多过了兴奋与期待。这个学期郭老师更是与长沙各个区的教研员交流密切,还经常听优秀教师们的公开课,不由得让我的压力感又多了一层。因此,我只有铆足了干劲备课才能将最好的课堂状态展示给郭老师,不让他失望。

本周的教学主要围绕歌曲《下雨啦》来设计。这首歌用生动的象声词形容了小雨、大雨、暴雨以及打雷闪电的声音,旋律配合不同的雨声有顿音和连音的处理,场景贴近生活且很有画面感,我觉得孩子们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同时,模仿雨声的沙锤、模仿打雷闪电的镲和鼓学校都配备,所以我便信心满满地带着小乐器走进了课堂。可惜,天不遂我愿。为了让所有的孩子们能掌握雨声的节奏,我请他们拿出两支笔模仿鼓槌跟着我的节奏敲击,孩子们很快便掌握了。因为乐器数量有限,每次只能有一个组的学生使用沙锤,于是,我便让另外两个组的学生继续用笔代替沙锤。可是,这样一来,就只有拿到了沙锤的孩子们很投入,而其他两组的孩子却完全不听指挥了。正在这时候,郭老师走了进来,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上课。当第二组的学生将乐器递交给第一组的同学时,居然还有了争抢的现象,导致课堂一时有点乱糟糟的感觉。当时我最大的感想就是找个地洞钻进去就好了。

相比之下,之后四年级的课堂却明显有条不紊多了。这几周,四年级的课都是由我、石海以及新成员谭莎一起共同完成的,也就是说每人负责一堂课中的某个环节。很明显这样上课让我感觉轻松很多,首先,三位不同的老师上课更有新鲜感,同时,缩短了每位老师上课的单位时间,也减缓了孩子们视觉上的疲劳,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分声部教学时,合作式上课简直是利器。比如说,一位老师带领几个组歌唱,另一位老师带领几个组进行器乐伴奏,更容易达到良好的效果。说到这里,我突然又想到上个学期末的合唱队演出。三、四年级共唱一首《乃哟乃》,三年级唱高声部,四年级唱低声部。刚合声部时,我继续指挥三年级,四年级由另一位老师指挥,二声部的合唱部分很容易就合上了。可是,当指挥缩减成一个时,却怎么也无法成功了。由于时间紧促,所以最后还是两位指挥同时上场了。

当然,多人合作式教学的展开很考验老师之间的默契度,尤其是思维的一致性,否则在人员转换时孩子们的思绪很容易“出来”。这就要求老师们事先互相沟通并花费大量的时间确认教学流程。在支教中,我第一次尝试了这种教学模式,这种经历带给了我全新的体验。感谢郭老师,因为没有他就没有这次支教。

这次,我在去高溪小学的路程中一直感觉到股无形的压力。音乐老师虽然因没有考试压力而被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可音乐老师同时也有着他们不曾面临的重大任务:各大节日、比赛的节目基本上都是由音乐老师负责的。

上个学期末,我们支教团队每个人都和所教班级的孩子们一齐进行了元旦会演,当时除了全校师生,还有不少学生家长也到场观看了演出。我至今仍然记得自己那紧张的心情,真是比自己登台表演要紧张得多。尤其是,孩子们在台下明明排练得很好,上台后一个个小霸王却变成了一只只小呆猴的时候,我的内心简直是崩溃的。这始料未及的状况以一种极其霸道的姿态留在我的脑海里,以至于前不久高溪小学的校长与我们进行关于本学期的表演的沟通时,我就已经暗自紧张了。六月下旬,六年级的学生将要毕业提前离校,因此,校方希望我们能将期末会演提前至“六一”儿童节。我翻开日历一看,离演出时间仅剩三堂课了……

当我告诉三年级的孩子们这一消息时,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却又立马热闹起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在说些什么,可是,他们兴奋的目光早已将内心的期待与渴望表露无遗。接下来的排练中,只要他们开始嘈杂,我便故意吓他们:“你们想成为全校最差的节目吗?”他们就会齐刷刷地摇头:“不想!”然后齐齐坐端正,安安静静地听我指挥。

四年级的孩子们对于演出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我告诉他们可以自己排练节目,如果质量好就有机会在全校师生前表演。这周举手要展示节目的学生就有好几组,虽然水平并不见得很高,但是我肯定了他们的认真,并且打算在最后一节课时开班级联欢会,到时候他们可以来表演。一听到有表演的机会,他们兴奋地笑了。

小小的孩子们却怀抱着大大的骄傲,不管水平如何,我能感觉到他们的自尊心,为了做更好的自己,他们身体里的小宇宙准备了满满的能量。那一瞬,我突然有种莫名的感动。我想,当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懂事时,可能也是这种感觉吧?当他们整齐的歌声划过天空中,我才猛然发觉,孩子们真的进步了,他们发出的不再是我当初刚来到这儿时听到的喊叫声,而是令人觉得动听的声音了。刹那间,之前的压力全部消失了,取代的是无比的欣慰与自豪。

我想,不管最后在台上呈现的表演是怎样的,我都已经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这就足够了。至于表演,我们的初衷不就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上台体验的机会吗?想到这里,我心中轻松了许多,抿着的嘴角也终于上扬了。能与孩子们一同成长实是我之幸,不敢去想最后的别离,只希望我在这段珍贵的日子里不留遗憾……

今天,我刚跨入高溪小学三年级(1)班的教室,一群孩子就跟在我周围,表情陶醉地唱着:“且听风吟在茂密森林,用春的节拍宣告它来临……”这是合唱队最近学的新歌——《四季的问候》。

喜欢看宫崎骏的动画的人,对这首由久石让作曲、来自于动画作品《魔女宅急便》的旋律应该不会感到陌生。著名演员姜文曾这样评价久石让的音乐:“他的曲风像天山的画面一样空灵,听起来仿如洞穿心底的一缕情绪。”因此,很多人都喜欢久石让的音乐作品,孩子们也一样。看着他们在我面前唱得如痴如醉的样子,我就知道这首合唱曲目是选对了。

为了迎接今年下半年的合唱比赛,高溪小学特意请了一位外援吴老师来指导合唱队。吴老师与我们相约好:每周三的排练由支教团队负责,每周五由她亲自指导合唱队进行排练。

说来惭愧,我们一行研究生同学并没有合唱指挥专业的,虽然本科时或多或少进行过合唱指挥的训练,但在教学上,我们都是新手,只能在摸索中寻找出路。合唱队是上个学期的下半期才组建的,每周又只有一次排练机会,所以孩子们的累计练习时间并不长。当吴老师第一次来看合唱队日常排练时,我们都有点紧张与忐忑。好在之后吴老师对合唱队表现出了认可及放心的态度,还表示“孩子们的音准已经没有大问题了”,让我们感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心中稍微踏实了一点。但是,当吴老师决定好比赛曲目并把谱子给我们时,我心里还是不由得“咯噔”了一下。《四季的问候》是一首旋律十分美妙的歌曲,改编成合唱曲后,需要合唱队有干净而空灵的声音,才能完全表现出音乐内在的情绪情感。听一听音频中合唱队的声音,再听一听我们的孩子合唱出的声音,大家一时眉头紧锁……可是,既然曲目已经决定好,相信吴老师肯定有她的道理,所以大家也都愿意尝试一番。

因为曲目难度颇高,之中还带有变化音,加之时间有限,于是我们采取了最原始的方法: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刚开始并不顺利,甚至有一种“拖不动”学生的感觉,让我们很有挫败感。但随着孩子们水平的进步、接受能力的提高,一两周的时间竟然就把这首歌唱下来了。而且,想不到孩子们在课后也会主动唱,边唱还边摆头呢。

从排练中我能感受到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也很喜欢这首歌,所以学得十分认真。我突然想到,有效课堂的一种表现是当孩子们遇到挑战时能迎难而上。他们这次表现出的潜力令我们惊讶,尽管他们的声音离达到要求也许还很远,可是,已足够令我们为自己之前的担忧感到惭愧不已。对于比赛本身,我并没有特别期待,可是,我不得不说,对于孩子们的表演最后会呈现出怎样的音乐效果,我却着实期待不已呢。

时光匆匆溜走,转眼就快到热闹的六月了。

记得小时候除了过生日和过大年,最喜欢的节日就是“六一”儿童节了。我上小学那会,儿童节还不是法定假日,但印象中学校也不会安排我们上课,一般是全校师生都坐在操场上看文艺会演。童年时的我似乎每一次“六一”儿童节都是在台上度过的,得到的是大家的笑颜与掌声,我想,那大概就是我学习音乐的动力之一吧。进入高中后,就与“六一”儿童节正式告别了,每天都深埋在厚厚的书堆当中,叛逆时代最不甘于安静,也静不下心来练琴,那时候觉得生活真是枯燥到了极点。本科时,就在自己以为这辈子已经和“六一”儿童节绝缘的时候,音乐教师的工作再一次让“六一”儿童节成了我生命中的重要节日。只不过,我从台上的人变成为了台下的人。

高溪小学的校长告诉我们,6月中下旬六年级的孩子们就毕业了,将要离开这个曾经充满了他们欢声笑语的校园。因此,我们一致决定将期末举行的表演节目挪到5月31日(因为6月1日是孩子们的法定节假日),提前一天与全校师生共庆“六一”儿童节。

如果说每个人的生日都是“母难日”,那么,只有当了音乐老师后才知道“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狂欢节,却是音乐老师的“忙碌日”。本着“让每个高溪小学的孩子都能上台”的想法,我们放弃了“精挑”孩子来进行表演,而是以每个班集体为单位,排练全班同学都能参与的节目。应该很容易理解,在同等条件下,学生的数量越多越难管理,排练的难度也越大,并且时间非常有限,仅仅四节课的时间,折算一下就也是160分钟,我们就要排出一个能上台的节目。这不,一说到排练节目,孩子们一下就兴奋了起来,激动地在座位上跟身边的小伙伴说话,就全然没把我放在眼里了。更让我觉得无奈的是,孩子们说的还是粤语,我压根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真是急得我直跳脚。看到他们这样的表现,我特意为三年级选了一首粤语歌曲《落雨大》。这首歌曲的演唱难度并不大,孩子们正好也都会唱,因此我加入了配动作念歌词的环节,将形式变得多样化。经过这一年的上课,孩子们已经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来唱歌,可是,一听到要排节目立马“回到解放前”,只见他们一个个(尤其是男生)扯着嗓子在唱:“落雨大,水浸街……”还停都停不下来,我真是一个头两个大。孩子们真是一兴奋就管理不住自己啦,最后我好说歹说才把节目按流程走了一遍。考虑到三年级的孩子节奏感很好,我特意以“雨”为主题,选了另一首歌《下雨啦》,想加入一个环节:用沙蛋来模仿和表现小雨、大雨、暴雨的声音,结果石海提醒我这样的创意在条件有限的台上可能无法发挥出效果,于是我便放弃了这一想法。

下一周就要演出了,可是孩子们都还没站队也还没熟悉演出流程,时间紧迫,我只好请班主任朱老师来协调帮助我进行排练。想不到朱老师一到,孩子们就像脱胎换骨一般,一点也不闹,安静地听指挥,效率简直是“蹭蹭蹭”地往上飙呀!早知道就应该早点请朱老师“出山”,可能节目早就排好了,想到这里,不由得心中懊悔。可是,我又发现了一个现象:孩子们虽然不吵了,可是却也“不唱”了。曾经喊着唱的《落雨大》居然变成蚊子声,整个班的声音还不及我一个人的声音大。当时我急着把节目排出来,却忘了感受孩子们的变化。此刻,我突然想到,孩子们去年也是这样,在台下排练得都很好,可是一上台却成了“木头人”。很显然,孩子们会在某些对象面前羞于表现,我突然领悟到自己给予孩子们的关心与鼓励还不够。于是,我打定主意下周去高溪小学,只要节目能按流程排下来,就要不断地鼓励孩子们,让他们能够没有负担地上台,只是不知道我的领悟会不会来得太晚。

回想起孩子们认真演唱时的歌声,我突然发现自己某些执着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安排表演活动不正是为了让孩子们“快乐地表现自己”吗?也许他们的表现并不是那么完美,可是,只要他们在活动中收获了快乐,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

今天孩子们就要进行“六一”儿童节会演了。来的路上一直在心里默背节目内容,怕自己紧张得把动作忘记。小伙伴们都塞着耳机,还在听准备集体演唱的《青春修炼手册》。

阳光有点烈,我正在为三年级的孩子们佩戴“小雨宝贝”的标志——一条蓝色的、闪闪发光的彩条腕带,孩子们站在大大的杧果树树荫里,唯独我暴露在烈日下,被晒疼了,却没空理会。“唰”!一股清凉突然向我的手臂袭来,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叶燕华师妹来了,手里还拿着一瓶防晒喷雾。当她有点腼腆地笑着说:“师姐,脸我不敢喷,怕喷到你眼睛里……”我突然觉得刚刚那阵凉意似清泉般沁入了心田。虽然我们跟研一的师妹很少有交集,平时话也不多,但是大家彼此还是很关心对方的,进入音乐教育专业的都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那一刹,我身上凉凉的,心头暖暖的。

一上台,三年级的孩子们果然如我所料没有将台下的正常水平发挥出来,反倒是一年级的孩子们个个落落大方,可爱至极。但是,这是第一次我没有站在他们正前方领队,看着他们有点笨拙地切换着动作,我仿佛才是那个最开心的人。一扭头,看到有位家长拿着手机在二楼拍摄,她淡淡的笑容透露出了无限的温柔与母爱。不得不说,这一次的支教带给我太多的美好回忆了。

记得小时候过“六一”儿童节,基本上都在学校表演节目,妈妈从不缺席,总是跟在我身后拿服装道具,喂我喝水,像一个合格的“经纪人”。记忆中的妈妈总是那样,有着淡淡的微笑,用最温柔的目光看我。曾几何时,我离开了家,大学的每一次登台,都找不到她在台下的影子;曾几何时,我回到家,妈妈的两鬓却悄悄染上了白霜。有一句煽情的话好像是这么说的:“妈妈是个大美人,岁月你别伤害她。”

那时候排节目的音乐老师总是台上最忙的人,感觉哪里都少不了她,平时怕她凶我们,到了演出那天,想见她却很难见着了。小时候的我不懂,最怕老师“凶”我,总觉得那样代表自己很差劲,代表老师不喜欢我。长大后,这些幼稚的想法让我不禁笑出声来。想不到有一天我自己会以老师的身份来面对一些也许以后会忘记我的学生。我也“凶”过他们,在他们做得不对的时候批评过他们,可是我从来不曾讨厌过他们,恰恰是最调皮的学生,我反而记得最深切。读研后,郭老师向来对别人都是和颜悦色,唯独对我们这些学生很是“挑剔”,说话也很不客气,但所说的内容都是为我们好。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我突然想当时郭老师、王老师都在场该多好,那么热闹的场景,他们的微笑一定会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节目一个接一个,给孩子们排列整队、发放道具,我们忙得不可开交却不亦乐乎。有问题找李婷老师解决,翻乐谱、摆话筒有燕华师妹,收放道具有心瑜Partner,该放音乐了就给谭莎美女比一个“OK”的手势,更有几位师妹全程无休地给我们当传声筒。看着那一个个匆忙的背影,我觉得我们好像是彼此的亲姐妹,互帮互助不计付出、不求回报。想想看每年春晚都有不少人吐槽,但是没有人会想到那背后有多少人默默付出,他们又是多么辛苦、多么不容易。我向她们一个个望去,捎给她们最真挚的笑容:“谢谢你们!”

感谢生命中有你,我的妈妈、老师、伙伴们,因为有你们,我的生命才会如此精彩!

蝉鸣不断,提醒着我夏日的味道越来越浓。盛夏光年,高溪小学的“六一”儿童节的音乐会演就像这盛夏的烈日,燃得正旺,即使过去了,余温仍留在我们心中,并未散尽。

五月底,我特意购买了一批可爱的铅笔、本子,打算“六一”儿童节当天发给孩子们做礼物。谁知道表演的道具挺多的,加上铅笔、本子就更重了。想到学校也会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我就将文具搁在家里打算下次再带去。上周,由于开题事宜,我们没能去成高溪小学,这是一年以来唯一的一次“缺席”,不知道“小别”过后孩子们会不会很想我呢?嘿嘿。我调整坐姿,揣了揣怀里的本子,想象着他们开心的模样,禁不住有点小急切、小得意。

三年级音乐课本下册的第五课“感知音乐节拍”引入了四四拍的新知识,虽然这个知识点我已经上过了,但是,当中有一首歌我却一直没教,那就是《送别》。都说“生离死别”是最不能承受之重,可能我潜意识里就逃避着这首歌所深藏的内容。可是,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眼看支教活动已接近尾声,我想,这首歌的歌词虽然伤感,但旋律动听、意境优美,属经典之作,如果孩子们不会唱太可惜了。于是,我将这首歌定为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心里想着跟孩子们说:“等老师要离开的那一周,你们唱这首歌为我送别好吗?”不想竟未语成谶。

平时,在起立问好时,我都用欢快的“12-34-5”唱出“同学们好”,然后孩子们用下行的“54-32-1”唱出“刘老师你好”,然后半音上行作为一条短的开声练习。可是,一想到快要离开他们,我的声音也欢快不起来了,设计的问好音乐也变成了“1.3-5 i”(同学们好)和“6 i 5-”(老师好)。单声部的《送别》对于孩子而言并不难,关键是把握歌曲中的意境。我以为他们年纪小,还不懂得“离愁别绪”,可我没想到,三年级的孩子年纪不大,却已经知道什么叫“分别”。有的孩子说爸爸妈妈外出工作与自己分别了,有的孩子说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分别过,还有的孩子说与曾经的玩伴分别过,原来这么小的孩子就已经体会过“分别”。似乎有孩子嗅出了离别的气息,有同学说出了:“与老师分别。”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课堂上渐渐有人哭了出来。我走过去拍拍他们的小肩膀,带着微笑说:“老师还会回来看你们的!”看到他们那样认真,我也认真地看向每一个孩子,想记住每一张面孔。

之前,高溪小学的吴主任与我们商量时说支教活动的结束时间可以由我们支教团队决定,孩子们7月初就要考试,所以,我们打算下周去上最后一堂课,我心里还在想着要给孩子们开一个班级联欢会,唱任何他们想唱的歌曲。可是,回程之时,吴主任却说与全体教师商议好了,决定我们的支教活动于本周“正式结束”。消息来得很突然,主任的话语中透着不便多说的意思,我脑海中反射出孩子们整齐的《送别》歌声。是不是这周不唱这首歌就不会分别了?我还特意留着文具想下周带给孩子们呢,还下载了许多他们喜欢听的音乐等着下周放给他们听呢!我想到刚刚放学时,突然黑云压城,暴雨夹杂着狂风来袭,一点没了中午的艳阳光景。家长们穿着雨衣艰难地将孩子们接走,仓促间,来不及说“再见”……

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结束了,在这段不长不短的日子里,酸甜苦辣皆有,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美好的回忆居多。太多的细节已经镶嵌在我的记忆深处,每每回味便让人变得格外的柔软。

会说话的眼睛

印象中,去高溪小学的日子天气都很好,天总是高高的,悬挂着一朵朵白云,途经的马路旁布满了绿植,还能看到玉米、高粱和甘蔗,水果摊上总是摆着新鲜诱人的水果,吸睛得很。离高溪小学越近,越能感受到郊区安宁而平静的氛围。那里民风淳朴,校长、主任、老师们都对我们热情而客气,尽量为我们提供最好的资源。或许语言交流并不多,但从他们的眼中,我能看到尊重与欢迎,每一次与他们的接触也都融洽、愉快。值得纪念的瞬间有很多,但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与孩子们眼神交流的一幕幕。

我仍然记得第一次去高溪小学三年级(1)班时,孩子们一个个伸长脖子、睁大眼睛的模样。他们的眼睛里写满了好奇、兴奋与期待,虽然当时的我有点紧张,但在他们眼里,我是一位真正的老师。那时我们用名字游戏的方式熟悉彼此,以“× × × × ×”的节奏互相问候。印象很深的是一位叫欧阳永辉的小男孩。因为我设计的节奏只考虑到了两个字或三个字的名字,所以当他用“× × × × × ×”的节奏说出“我叫欧阳永辉”时,我完全惊呆了。由于去之前就已经了解到孩子们可能并没有接触过比较正规的音乐教学,也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想不到有孩子能自动变换节奏,与其说是惊呆不如说是惊喜!我相信,那一刻,他也看懂了我的眼神,所以他的眼里立马写满了自豪,连下巴都不由自主地抬高了,看得我直想笑。

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推进,孩子们与我越来越熟悉,我对他们的眼神也越来越熟悉。谁每次看到我都很兴奋,谁看到我有点无所谓,哪个环节吸引了他们,哪个环节他们兴趣不大,我都能从他们的眼里看出来了。虽然每周的课都是固定的,但有的孩子看到我时还是会露出惊喜的神情,甚至还会边鼓掌边欢呼,他们一定不知道这些反应会让我开心好久。但我最想看到的是孩子们被上课内容所吸引时,眼中所亮起的“星星”。记得在教《Do Re Mi》时,我让孩子们自己创编歌词,他们以前可能都没有进行过类似的活动,所以玩起来格外兴奋,我可以感觉到我是每一位孩子眼中的焦点,我也看得到他们发亮的眼睛。毫不夸张地说,孩子们“眼睛都亮了”是对我上课的最高赞美,也是我每次备课的“终极目标”,希望他们眼中的“星星”能一直保持着,照亮他们成长的道路。

最让我忍俊不禁的眼神大多出自于男生。大部分人小时候都会有上课时开小差差点被老师发现的经历吧,所以我当了老师之后,也知道这种情况情有可原,不会责备学生。小时候一直以为自己开小差老师真没发现,自己当了老师后,才发现当所有的学生都坐着,而老师站着时,教室中的一切都尽收老师眼底,哪个学生听课很认真,哪个学生在看课外书,哪两个学生在讲话,其实都一清二楚。记得有一次,中间大组靠后的两名男同学一直埋着头在把玩着什么,我本来想用眼神提醒他们,无奈他们却不抬头呀!我只好边讲边往他们的方向走去,还故意装出很严肃的表情,结果他们抬头时正好与我的眼神相对,那眼神透露出他们受到了不小的惊吓呀!不过他们反应却很快,直接把玩具往桌子里一塞,两臂交叠端端正正地坐好,背挺得特别直,眼睛很认真地盯着黑板。每当这时候我都很想笑,场景有点熟悉,情节有点雷同,真是调皮却可爱。

最让我难忘的眼神是在最后一节课上。原本我只是打算教他们唱会《送别》并体会音乐中的情感,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却看见孩子们一个个眼睛都湿湿的。我以为是他们想起了曾经的别离,却听到有孩子说:“刘老师我舍不得你走。”我慢慢走过去,摸摸她的小脑袋,轻声说:“别哭,老师以后会来看你们的。”就这样,我游走在孩子们的座位旁,安慰他们,随后,我对孩子们说:“我记得你们每一个人的脸,虽然有的同学平时与我交流比较少,但我也一直在默默关注着他。希望你们能将自己最美的声音唱出来,让老师记在心里,好吗?”教室很安静,我带着不舍的心情努力将孩子们的歌声印入脑海,却意外发现那个平时在我课上并不安分的男生居然也两眼红红的。这个孩子每次看到我来了都不太热情,在课堂上也总有点跳脱,还“胆大包天”地跟我说过自己“喜欢踢足球,不喜欢音乐”。就算这样我也不曾责备过他,更不会通过训斥来强迫他,有时候甚至还故意夸奖他两句,希望他能更加认真,可惜他竟然“软硬”不吃,时而安静认真,时而又很不服管,貌似表现全凭心情,让我哭笑不得。总的来说,我心里一直觉得这个孩子是不太喜欢我,或者是不够喜欢我的。所以,当我看到这张平时让我“又气又恼”的脸蛋上也挂着泪珠时,我震惊了,甚至不知道怎样去回应,“算了,小孩子嘛,调皮是难免的,原谅你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于是,我走上前擦擦他的眼泪,轻声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喔。如果舍不得老师就把自己最美的歌声送给老师吧。”说完,想不到平日“天不怕地不怕”的脸上居然露出了害羞的神情。

班上有一名女生,外形、嗓音都很好,第一节课我就认识她了,也很喜欢她。可是渐渐地,我发现她极其爱表现,不论是日常上课,还是合唱队排练,她总喜欢扯着嗓子,用音量盖过其他同学,还喜欢跟同学抢中意的小乐器。起初我的耐心还很好,总是课后私下与她沟通,结果她竟然“屡教不改”,气得我直接在班上提醒她,她还不服气呢!就这样,从她的眼神中我感觉出来她不像最初那样喜欢我了。但是,当我上完最后一节课离开教室时,她却是第一个追出来的孩子。她急匆匆地跑过来,塞了一张纸到我手中。我打开一看,是她画的铅笔画,上面画着一个女孩,旁边写了一行字“音乐老师我爱你”。那一刻,我突然感觉自己快要哭出来了,他们多棒呀,现在唱歌这么好听了,还是一群有情有义的好孩子,教了你们一年,我很自豪……

一只小小鸟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却飞也飞不高……”这首经典的歌,已经听过了无数遍,从前听着这首歌,我想到的可能是自己是一只小小鸟,或是想到现实中的无奈,但是,现在这首歌对我来说有了一种新的意义,那就是高溪小学三年级(1)班。

记得刚去高溪小学的第一堂课,我站在三年级(1)班的讲台上望着一张张可爱却陌生的脸庞,为了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我问他们平时喜欢听什么歌,令我印象很深的是离讲台很近的一个男生立马站起来很陶醉地大声唱起:“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却飞也飞不高……”他一起音,全班同学都跟着唱了起来,正当我惊讶他们居然会唱这么高难度的歌,准备好好欣赏时,歌声戛然而止,他挠着后脑勺讪笑着冲我说道:“后面的不会唱了”,结果全班一阵爆笑。短短的时间就让气氛活跃了起来,所以我还是挺感谢这位同学的,尽管他在日后的表现过于活跃,但我始终记得他第一次闯进我视线时唱歌的认真神态。

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三年级的孩子很喜欢唱流行歌曲,但是他们显然不像城市的孩子那样很容易就能听到那些歌曲,于是,我总会收集他们想听的歌曲,在下课时播放。记得有一次有同学想听《我是一只小小鸟》,站在我的角度,这首歌里的无奈和悲伤是不太适合孩子们的,并且那正是我想要隐藏起来的情绪,思虑过后,我想还是先缓一缓,等把歌词改得更积极、可爱再让孩子们唱过瘾。

可是之后,当我听过班上许多不同的孩子唱“小小鸟”,我才发现,他们唱歌时,并没有那种悲凉,相反是很自豪、很兴奋的状态,我才明白,孩子们其实不太明白这首歌词中的内涵,他们可能觉得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小鸟儿是一件很好玩、很可爱的事情,加上这首歌的旋律熟悉且动听,所以他们那么喜欢唱。我蓦地发现:孩子们这么小,他们的思维与大人完全不一样,他们的世界简单、纯净,没有沾染上世俗的烦恼与忧伤。我这才领悟到对他们的某些保护是非必要的,就像无数中国式父母为孩子所做的那样,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为他们好”。当我发现这一点时,就决定有机会一定要与孩子们一起听这首歌,我也相信,他们是能无忧无虑、飞过青天的小小鸟。

虽然最后没能实现这个愿望,但是我相信,高溪小学的孩子们最终一定会飞向最高、最蓝的天空!

支教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关于教育的学习与成长并不会结束。在高溪小学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他们带给我的触动,以及我收获的所有经验、经历和感悟,都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我不会忘记孩子们的脸,还有他们的眼神与歌声,有机会我一定会回去,去听听他们更美好的歌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