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只和自己作比较

只和自己作比较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的答案是,比是一定要比的,但应该是自己和自己比,别人和别人比。我们无须追求完美,也无须超越别人,只要能不断超越自己,就是在追求卓越。所以,当自己与自己比,别人与别人比时,孩子就会拥有正面的情绪、态度,这种比就会创造成功和充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跟自己比。

有的父母会说,我们的环境中充满了比较,孩子们未来的环境中也将充满比较,就算我们不跟别人比,也会被别人拿来比较啊!如果孩子事事比不过,自信心又如何能建立呢?

我的答案是,比是一定要比的,但应该是自己和自己比,别人和别人比。打个比方,孩子昨天考了60分,今天考65分,那么即便考65分依然比别人分数低,父母也不用介意,因为孩子在进步,在超越昨天的自己,这就值得嘉许。

我们应该明白,达成一件事并不仅仅是能力的问题,还跟资源有关。我们无须追求完美,也无须超越别人,只要能不断超越自己,就是在追求卓越。昨天60分,今天70分,就会很开心,继续努力。到了80分,就更加嘉许自己了。到最后,只要比过去做得好,快乐就一直在。

别人跟别人比是什么意思呢?假设一下,小红妈妈带女儿去小方家,小方弹琴很好,小红妈妈如果说:“你看人家弹得多好,你却什么都不会。”这就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正确的做法是,询问对方,什么时候开始学的,每天练多久,怎么可以弹得这么好。小方妈妈一定会回答说孩子怎样怎样每天坚持练习。那么你可以对自己的孩子说:“你暑假里每天都坚持练习游泳,这很好;如果能像学游泳一样每天坚持练钢琴的话,几年之后也会很好。”

这种比较法把别人的努力和进步呈现出来,实际上展现了别人超越自我的过程——能给孩子树立一个正向的信念:他只要努力,也能成功,从而激发他去努力。所以,比较不是光拿结果来比较,而是把结果和努力的过程分离,通过这种比较,让孩子建立正面的思想,结出正确的果实。

用这样的方式:自己和自己比,别人和别人比,孩子就不会在看到别人做得比自己好时生起嫉妒心,而是好奇心:他是如何达成的呢?这样,他所拥有的就是一种学习的态度,生起的将是欢喜心,自己又有了学习的目标和参考的动力。当孩子抱着好奇心去探索对方成功的要素时,他们就会收获更多的喜悦,并把这份要素用在自己的实践中。当通过实践不断进步时,孩子内在的力量也会越来越强。这样,孩子的人生态度会形成一种正向的循环,每当看到比他们好、比他们强的人,就会主动去亲近他、了解他、学习他,掌握其成功要素,从而自己也越来越成功。这样,孩子周围的人群就是越来越成功、越来越优秀的人。这也就是我们老祖宗所说的,见贤思齐。

我的一个学员是非常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在班上成绩一向不错。有时候,当别的同学比儿子考得更好时,她会让儿子把优秀的学生请到家里,帮助孩子去学习这些同学的学习方法、策略,等孩子到了下次考试时,往往就超越了这些被她请来的孩子。

我的老师,潜能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曾说过:“当我发现学校里有谁人际关系特别好时,我就去亲近他,向他学习,看他如何与人去沟通,后来,我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所以,当自己与自己比,别人与别人比时,孩子就会拥有正面的情绪、态度,这种比就会创造成功和充实。这里有欣赏别人的成分在,有相信自己的成分在,这等于是在告诉自己:别人做得到,他也做得到。我们应该拥有这份信心,因为我们要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获得成功快乐所需要的资源。

孩子的自信从哪里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跟自己比。当他不断进步时,他就会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找到方法去实现。打击孩子自信的最好的方法也是比,是让孩子去与他做不到的事情比,与比他优秀很多的孩子去比。

“接受你不能改变的,改变你能改变的,然后用智慧去区分这二者。”这是李开复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当我们的孩子在自我比较或横向学习中产生挫折感时,就要及时教导他理解这句话的精髓。

少说“不”,多说“对”,

“比”字应用需智慧。

“不”打击,“对”鼓励,

“比”是成长进步梯。

“不”混乱,“对”明确,

“比”对就会更清晰。

不不不,对对对,

自己要和自己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