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维训练的最佳方法

思维训练的最佳方法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各种思维训练中,对于如何处理好观察的正确位置,很多人都心存疑虑。但学校使用的最佳方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依据,这同时也是美国芝加哥大学一直倡导的方法。人们对故事的结果未知,而且其结果也有众多可能性。相比而言,这两者的不同之处非常显著。变化要能够引发足够的刺激,才能进一步引发深入的观察。不过,科学的观察无法替代以享受本身为目标的观察。

在各种思维训练中,对于如何处理好观察的正确位置,很多人都心存疑虑。但学校使用的最佳方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依据,这同时也是美国芝加哥大学一直倡导的方法。

(1)推出各种假设,将观察变成一种主动的过程

众所周知,观察就是研究,是为了获取某种答案而对未知事物所做的研究。这种研究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

观察与已经熟悉的感知有所不同,它所探究的是未知的领域,目的是获得新的知识。

事实上,对于已知的某些事物的研究,能够促进探索的提升,但这个过程比较被动和机械。而观察则不同,它要求人们头脑清晰、思想集中,努力去探知未知的范围。认识应用于已经掌握的事物,而观察是用来探知未知的事物。

有人说,感觉就像是在白纸上写字或者将图形拍摄在照片底板上。而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这些人无法分辨出机械认识与生动观察的区别。

(2)如果想要对事物观察得更加精确,就要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然后才能产生观察的兴趣

因此,人们可以从电影或者故事中得到很多启示。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只要达到“情节兴趣”,观察的敏感性就能达到最高值,原因是“情节兴趣”将陈旧的和崭新的、熟悉的和陌生的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

通常,人们之所以会对一些故事情节听得入迷,关键还是因为其中暗藏着悬念的成分。人们对故事的结果未知,而且其结果也有众多可能性。因此,人们就会充满好奇心,想知道最后到底会怎样。于是就会不断地询问接下来会怎样,结局又如何。

对于故事的一切明显的特征,孩子都能够快速感应到,但对于那些静止的、刻板的事物,他们的感受就变得很费力,观察也变得很不透彻,对一些故事情节,也无法提出相应的问题,更无法暗示出几种可能的结果。相比而言,这两者的不同之处非常显著。

当一个人做一些在事先并不知道结果的、习惯性的事情时,也同样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一些事情能够被感知到,但却无法断定;对于情节的发展脉络非常清楚,但时间和方式却不是很确定。所以,手工方面的作业,会引发孩子对于工作条件和结果的敏感而又紧张的观察。

对于那些较少触及人事的主题,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一原则。

通常,运动着的事物总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可如果它处于静止状态,就容易被人们忽视。但若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的话,就如同使学校的观察材料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使观察沦落为死板的笨拙的形式。

不过,仅有单纯的变化还是不够的。变化要能够引发足够的刺激,才能进一步引发深入的观察。但若只是刺激观察,就无法引发思考。

变化必须发生在某种逐增的顺序中,每一次变化都要能让人回想起事物之前的状态,并让对发生变化之后的形态产生浓厚的兴趣。若是某种变化可以被理想地安排出来,那么,人们实行逻辑性的思考就会得到很大的帮助。

其实,有关动物、植物、生物构造和功能的观测,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这种双重的要求。

何处有成长,何处就会有变动。变化和过程拥有变化顺序方面的排序,其中,变化引发思考,过程组织思维。

大多数孩子对于播种和植物生长过程的各个阶段都非常感兴趣,因为事实会在他们面前显示出趣味性的一幕。而且,成长的每一个环节对于植物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孩子们都非常重视对它们的观察。

近几年,关于动植物方面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主要表现是,人们不再将动植物看作死的标本,而是鲜活的、有生命的东西;人们也不再机械性地将它们当作静止的东西,而是分别加以编目、命名。

毕竟,一味地将动植物看作没有生命力的东西会阻碍观察的进行,从而导致错误的分析。

不过,这也不能说明观察事物静止状态的性质就毫无用处。事实上,观察事物静止状态的性质同样有很大的用处。只是,如果将第一兴趣点放在事物能做些什么或者事物会如何发生作用的功效上,那么,我们对事物构造的观察也就具备了更加详细的研究动机。

尽管关注一项活动的乐趣会无意识地转移到重视活动进行的过程上而有关行为的兴趣,也会转换到实行这个动作的器官上去,但在初始阶段便依照解剖学形态学的要求,强调事物各个部分的大小、色彩、形态等特征,就会使教材变得非常混乱,使教材丧失其重要的价值,逐渐变成毫无生机的无趣物。

学生们知晓了动物的呼吸依靠的是肺的作用以后,便会很自然地去寻找气孔。但若在学习的时候,他们一直被限制在对于事物构造的种种细节中,而不去思考它们所含有的动作和用途的见解,那么,这样的学习无异于浪费时间。

(3)刚开始的观察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得到结果,或者是喜欢看、喜欢听,想获得听觉、视觉的满足。但我们要做的是,指引这种观察达到一定的理智的目的

学生学习观察的目的很明确:一是对自己看到的难以理解的事物特征做出推测,并提出一些假设性的说明;二是解决自己面临的疑难问题;三是证明所暗藏的观点。

观察必须要在科学的主导下进行,甚至可以说,观察所要遵循的是广阔与细微之间的有规律的变化。只有吸取广阔而又松散的相关事实,并摘取少量的事实进行缜密的研究,通过两者之间的不断替换,才能将问题显现出来,并作出有效的分析。

宽广而不太紧密的观察是必需的,因为它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研究的事物,意识到事物的各种关系和可能性,使学生的大脑接纳能够将想象变成暗示的各种资料。详细的探索也是必需的,它能够限制问题的本质,让人便于掌握实验的检验条件。细致的研究因为过度的特殊性和独立性而无法刺激理智的提升,而广泛的观察则因为太过浅显和分散而控制不住理智的变化。

生物科学、野外观察和研究都是在自然环境中了解各种物体,因此可以用显微镜和实验室的观察交换进行。

在物理科学中,对于自然界的电、水、光、空气等现象,最好在实验调控的情况下,从中选择一些事实,作为精确研究的前提。如此,学生就能够学到更多有关发现与检验专门的科学方法的优势,并且还能够感觉到实验室与野外的观察模式之间有许多共同性,而不至于认为只有实验室才能得到很多有益的资料。

不过,科学的观察无法替代以享受本身为目标的观察。因为后者不仅能够磨炼人的才智,而且对人的艺术才能的提高也大有益处,能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观察者。而那些乐于看和听的人,就是最优秀的观察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