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证过程可以灵活变化,均需层次清楚,以深化中心论点为最终目标

论证过程可以灵活变化,均需层次清楚,以深化中心论点为最终目标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前所述,在论说文中,论证就是分析说理,论证过程就是分析说理的过程,但论说文中的论证不应是僵化和单一的模板形式,而应该是灵活多变,说理过程也要层次清楚,均以深化中心论点为最终目标。正如材料中所述,第三个渔民之所以收入颇丰,关键是他掌握好系在鱼鹰脖子上水草的松紧“度”,企业管理同样要在竞争和发展中掌握好“度”,即分寸感。材料中的三个渔民,因为对用水草系鱼鹰脖子的松紧度不同,各自捕鱼的收入也大相径庭。

如前所述,在论说文中,论证就是分析说理,论证过程就是分析说理的过程,但论说文中的论证不应是僵化和单一的模板形式,而应该是灵活多变,说理过程也要层次清楚,均以深化中心论点为最终目标。请试读两篇题目相似的模考范文:

模考试题:根据下述材料,联系企业管理,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大海边住着捕鱼为生的渔民,其中三户各养着数十只鱼鹰,他们各自驾着船利用鱼鹰捕鱼,每天早出晚归。

鱼鹰的喉咙下面有一个天生的皮囊,可以储存捕捉到的鱼,为了不让捕捉到的鱼直接进入鱼鹰的胃里,渔民通常在鱼鹰皮囊的下端用一种比较结实的水草扎上。

第一个渔民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松松垮垮,结果无论大鱼、小鱼,几乎都被贪吃的鱼鹰给私吞了,能从鱼鹰嘴里抢下来的鱼少得可怜。就这样,风里雨里、辛辛苦苦,几个月过去了,贫穷依旧。

第二个渔民,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严严实实,不论刮风还是下雨,总是出海捕鱼,但是鱼鹰因为吃不饱,饿死了不少,结果比第一个渔民还惨。

第三个渔民,长期在风波浪涛中劳作,在多次捕鱼的实践中摸索总结,他终于找到了窍门,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不松不紧,晴天、雨天、天热、天冷,水草捆扎鱼鹰脖子的松紧度也各有不同,鱼鹰抓到小鱼,可以直接吞下,抓到大鱼,只好被渔民拿下来放进鱼舱。结果,这个渔民每天都有可观数量的鲜鱼卖到集市上去,收入就比较稳定和有把握,生活也越来越富足了。

模考范文一

小议企业竞争与发展中的“度”

正如材料中所述,第三个渔民之所以收入颇丰,关键是他掌握好系在鱼鹰脖子上水草的松紧“度”,企业管理同样要在竞争和发展中掌握好“度”,即分寸感。

企业在市场竞争与发展中是需要给员工一定的压力,若没有一定的压力,如同第一个渔民,把鱼鹰脖子上的水草系得松松垮垮,捕不到鱼,只能贫困依旧。如果员工有了压力,就会关注企业在竞争和发展中的问题,激发员工努力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效益。中国许多企业在打破“大锅饭”模式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员工有了压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永葆青春的活力。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压力的“度”的把握非常重要。如果给员工的压力太大,例如永远无法完成的指标,好像第二个渔民将水草结结实实系在鱼鹰脖子上,超过了鱼鹰维持生命、维护实力的“度”,其结果是导致鱼鹰陆续饿死,渔民一无所得的悲惨下场。钢铁大王曾说:“过分的竞争压力非但不能成为策动员工与企业共进退的动力来源,反而会导致企业的破产灭亡。”

成功的企业,在制定其竞争和发展的规划时必须考虑到实际情况及客观条件,不能自视过高,也不能妄自菲薄,有一定的“度”,让企业员工发挥潜力,与企业共同发展,就像第三个渔民那样,水草系得不松不紧,既让鱼鹰能吃到小鱼,又让渔民得到鱼鹰捕获的大鱼。现在流行的股权激励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当然,对这个“度”的把握,不是轻而易举的,简而言之,渔民捕鱼,企业发展、竞争要掌握的“度”,那是需要积累经验、洞察市场规律、对企业员工的管理艺术等智慧。即使是第三个渔民也需要在运用经验和智慧中把握“度”,何况更复杂的企业管理?

企业如何掌握好在竞争和发展中的“度”,我们不是可以从鱼鹰捕鱼的材料中得到一些启发吗?!

模考范文二

浅议企业竞争与“度”

读罢材料,颇受启发。材料中的三个渔民,因为对用水草系鱼鹰脖子的松紧度不同,各自捕鱼的收入也大相径庭。由此我联想到,企业在竞争、发展中,更应该把握一定的“度”,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什么企业在竞争和发展中把握一定的“度”是关键呢?

一个企业如果不能适当地把握“度”,在竞争环境中必将像材料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渔民一样,或者是因为“度”太松,鱼被鱼鹰私吞,渔民收获不到鱼;或者是“度”太紧,饿死了鱼鹰,结果以失败告终。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的例子。巨人集团的史玉柱,在成功后,没有掌握好企业竞争发展的“度”,盲目扩展,结果让企业破产。对每个企业来说,只有像第三个渔民那样,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用经验和智慧把握用水草系鱼鹰脖子的“度”,不松不紧,才能有效地使企业稳步发展,实现双赢:“鱼鹰”能够健康地捕鱼,“渔民”才能够收获颇丰。

那么如何才能在竞争发展中适当地把握好“度”呢?首先,企业必须认真地进行市场调研,才能制定合理适度的计划,才不至于太松或者太紧的竞争决策,耽误了发展的机遇,或者拔高了企业发展的目标,从而陷入困境或绝境,像材料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渔民一样。

其次,企业要把握市场竞争的“度”,还要合理地分配各种支出,如果对发展企业的主力军,员工太精于计算,如材料中的第二个渔民一样,让鱼鹰陆续饿死,那么企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像第三个渔民那样,把握竞争中的“度”,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否则必将如材料中的第一个、第二个渔民一样,无法生存和发展。

两篇模考试卷,中心论点都审对了,也能紧扣关键词,但其论证思路、论证重心、论证方法都各有特点。

模考范文《小型企业竞争中的“度”》,紧扣中心论点“度”,却是从企业员工的“压力”切入,联系鱼鹰,层层分析,最后以把握“度”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还要善于运用智慧去总结,企业才能掌握好在竞争发展中的“度”来结束论证。

模考范文《浅议企业竞争与“度”》,论证的思路是首先提出“为什么企业在竞争和发展中把握一定的‘度’是关键呢?”,以此入题,之后提出“如何才能在竞争发展中适当地把握好‘度’呢?”,将论证推进一层,从而将对企业中的“度”的论证,与三个用鱼鹰捕鱼的渔民,出现三个不同结果的论证联系起来分析说理,都紧扣中心论点“度”,层层剥笋,一目了然,与模考范文一收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