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快速阅读教学的杰出倡导者

快速阅读教学的杰出倡导者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的志公先生,为了改变“效率太低”的我国语文教学,于1981年率先正式提出:要“重视”学生快速阅读的训练;要“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志公先生“快速阅读教学”的主张,在我国提出的时间最早,影响最大,留给我们的启示最丰,他不愧为我国中学语文快速阅读教学的杰出倡导者。

蜚声国际语坛的张志公先生,带着对我国语文教学“效率太低”的遗憾,走了。

作为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的志公先生,为了改变“效率太低”的我国语文教学,于1981年率先正式提出:要“重视”学生快速阅读的训练;要“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志公先生“快速阅读教学”的主张,在我国提出的时间最早,影响最大,留给我们的启示最丰,他不愧为我国中学语文快速阅读教学的杰出倡导者。这里,仅就个人学习、实践志公先生速读教学思想的体会,谈些肤浅的认识,以图就教同道并携手合作,把志公先生倡导的速读教学,再向前推进一大步。

“效率太低”这个多年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语文教育界。这种局面,怎样才可能得到“突破性”的改变呢?志公先生生前一直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现代化上面。1977年,他在《语文训练问题需要加紧研究》一文中提出,“语文教学要科学化”;1981年,又专门著文谈《语文学科的现代化问题》;1994年,还亲自筹备成立了“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并当选为首任会长。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现代化,其核心是科学化,他说:“教学的科学化,是提高效率的最有效的办法。说得明白一些,就是用科学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占语文课时70%的阅读教学,就其功能讲,它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龙头”;就其现状看,它却成了语文教改向前发展的“瓶颈”。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国阅读教学的观念太旧,效率“太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我们读书的千古祖训;“赏析文章,借鉴写法”,是我国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咬文嚼字,慢咀细咽”,是我国语文的传统教法。这种观念陈旧、远离时代之需的低效率的阅读教学,当然亟待改革,否则,必然会束缚整个语文教改的发展。因此,志公先生站在时代的高度,高瞻远瞩,并根据遇事抓主要矛盾的哲学理念,格外重视阅读教学,以求从阅读教学入手,取得突破,借以推动中语教学的整体改革。为此,他1991年积极倡导成立了“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并担任名誉会长。

怎样用“科学的办法”,去改变少、慢、差、费的阅读教学,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志公先生1981年在《语文学科的现代化问题》一文中提出了两个“注意”:即“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注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关于前者,先生提出:“智力的主要内容是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以及突破性。”他说,“一个人能够迅速、准确地接受外界的刺激、信息,并经过分析、选择、判断,做出迅速的反应”,这就叫其准确性与敏捷性。如果,“他还能在已知的知识、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地有根有据地设想出未知的东西,把它交付实验加以检查、证实或修改,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明、有所发现,这就是创造力,即思维的突破性”。关于后者,先生指出:现代社会“需要有科学化的读书能力,读得快、抓得准、记得牢”,这就是志公先生所说的“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快速阅读能力。1981年2月,他在《语文学科的现代化问题》一文中指出:“现在具备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能力已经不再是神童才子的事,而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速读的能力”。1982年,他在《要重视阅读教育和阅读教育研究》一文中又指出:“国外在研究如何速读……我们也要研究这个问题。有些书详读、细读,有些书完全可以略读、跳着读。”1984年,他在《汉语文教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文中还进一步强调说:“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出版物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多到使人目不暇接,必须具备更科学更快捷的读书能力才能应付。”直至1996年,志公先生在中语会第六届年会的书面发言《应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问题》一文中还在强调:“总的来看,大中学生普遍缺乏的是速读能力。所以我主张培养学生速读的能力,要让学生多读一些书。古人说的‘一目十行’无非是读得快;‘过目成诵’是说既读得快,又吸收得好。现在的青年学生需要‘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能力。”志公先生为什么会这样不厌其烦地、反反复复地强调速读呢?他回答说,“在现代,知识增长得非常快,出版物越来越多,现在一年出版的书抵得上历史上几百年、上千年出的书的总和,每个人需要读的东西很多,简直有点读不过来,不具备足够的阅读能力,日子就很不好过,在文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就会落伍。”

综上所述,志公先生认为:在现代社会重要的是培养两种能力,即“科学化”的思维能力与读书能力。前者9个字:准确性、敏捷性、创造性;后者9个字:读得快、抓得准、记得牢。有了这18个字,我们的阅读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效率还会“太低”吗?答案只会是否定的。所以,志公先生说:“做到这些,不仅使语文学科带有较多的现代化气息,有利于今后的发展,同时也正是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的途径。”

上述“科学的办法”是怎样变低效率为高效率的呢?我们又怎样才可能用好上述“科学的办法”,改变其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志公先生回答极其明了:开发学生大脑的潜力。他说:“人类大脑的能力平均只运用了5%。换言之,还有95%的能力可以开发。”对这部分潜在的能力,我们只要“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就会更迅速、更有效地把智力宝藏开发出来,供人类自己使用。”他还说,“开发智力就是推动大脑使它活动,从而在使用中把脑内潜在智力开发出来”。而快速阅读的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开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迅速扩大其知识面。这样一来,“就会形成随着知识不断丰富,智力水平不断提高,智力越发达,获得的知识越多这样一种良性循环”,其教学效率必然会高。正如一位速读教学实验班的教师所说:“学生学习好比摘果实,站着摘,使出的是常能;跳起摘,使用的是潜能。以前的一般阅读,属站摘;现在的快速阅读,则是跳摘。学生由于学会了速读,阅读能力普遍增强,阅读量大大增加,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扩充了他们的知识面……速读训练,对学生潜能的开掘,效果极佳。”为此,笔者在课题实验中才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快速阅读+大语文观=如虎添翼。”

快速阅读“读得快,抓得准,记得牢”,其高效率是怎样产生的呢?除了观念的更新、时效观念的增强等因素外,主要来自以下四方面:一、来自眼脑的巨大潜力。据专家研究、验证,经过训练,发挥出眼、脑的巨大潜力,人们的阅读便可迅速由点式(以字、词为认知单位)变为线式(以句或句群为认知单位),甚而面式(以几行或页幅为认知单位),最终形成眼脑直映,犹如看图画、看影视画面一般,其效率当然高。二、来自阅读方式的改变。一般的阅读属合成式(逐字感知,再连字成词成句,再理解句意),属间接理解(先经嘴的发音,再经耳的监听,然后才传至大脑理解其义);快速阅读则大不相同,它属整体式,属直接阅读,勿需口耳中介,勿需逐步合成。它属一种“一目了然,一览便知”的整体认读,因而产生“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高效率,也就理所当然了。三、来自科学的阅读方法。快速阅读只要求“观其大略,粗知大意”,保持70%左右的理解率,因而有着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一旦熟练地掌握了速读的有关技能技巧,其效率必然会高。正如速读实验班学生所说,大有“如虎添翼”的感觉,“神奇”的效果简直连自己也不敢相信。四、来自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一旦有了强烈的欲望,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强大的动力,就能保持高昂的情绪、旺盛的精力以及坚韧的毅力。正如有的学生所说:“速读使人极度兴奋,使人忘记疲倦,甚至病痛。”这样的阅读,效率自然大不一样。志公先生也曾这样说:“要读得快,同时就要求理解得快,并且理解得准确,能够很快地从所读的东西中得到所需要的主要的东西,而没有重要的遗漏,没有错解或理解得太不够的地方。读得快,也要求记得快,要在几秒钟、几分钟,总之很短的时间之内,把理解了的需要的东西输入到脑子里去。因此,快速阅读的能力包含着快速理解和快速记忆的能力……阅读教学必须从这样的角度考虑,设计办法。”瑏瑡可见,“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速读能力,是以具有巨大潜能的智力为其主要依托的。志公先生这里所说“这样的角度”,即指“要读得快,同时就要求理解得快”,“也要求记得快”。所谓“必须”,就是非如此不可,不由“理解、记忆、速度三个方面构成阅读能力的整体”,就出不了高效率。只要根据上述角度去“设计办法”,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创造性培养了起来,再加上其他训练,快速阅读就一定能做到“读得快,抓得准,记得牢”,就一定能做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这样的阅读,自然也就会是高效率的阅读了。

由上观之,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称“速读,是语文教育的高科技,是开发精神生产力的智能源”瑏瑢;也正因为这样,快速阅读实验班的师生才称颂:“语文搞速读,各科都受益”,“速读,是我们成才的阶梯,奋飞的羽翼”。四川绵阳市速读实验班的学生陈星,近日被保送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实验班就读,她曾写过一篇论文《开发潜力的好帮手——速读》。她在文中写道:“我现在每拿到一本书,看起来总是得心应手,能更深更快地领悟到更多的知识……速读,可以帮助我们开发自己的潜能,使我们又在不久的将来去开发祖国的潜能,实现经济和科学的腾飞。”为此,志公先生才说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满堂灌、死记硬背都不仅是方法不得当的问题,而是不能适应今天和今后需要的问题。”瑏瑣可见,志公先生倡导的开发智力、培养速读能力,确属高屋建瓴,抓住了关键,抓住了要害。只要我们遵照志公先生的教诲去设计、去实践、去探索,我们的语文教改,定会获得志公先生所期待的那种令人向往的“突破性”的进展。

至于怎样才能用好上述“科学的办法”,改变我们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呢?志公先生的回答仍然极其明了: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志公先生1981年2月指出:“在语文教学问题上,我们尤其不应忘记,源远流长的旧传统还在影响着我们,遏制着我们的思路,障蔽着我们的视野。”瑏瑤1983年12月他又说:“语文教学中陈陈相因的东西太多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语文教学至今还基本上停留在低效率的境界的重要原因之一。”瑏瑥1984年7月,他更感慨道:“传统实在太深厚了,举人、进士们和‘迁客骚人’们的幽灵依旧不时地出现,在我们周围游荡着,影响着我们的精神,甚至左右我们的思考”瑏瑦。直至1991年7月,他都还在不胜忧虑地写道:“现在,我们的语文学科自觉或不自觉地可以说是变动不大,或者说没有实质性的变动,沿用了几百年、上千年以来的做法。”瑏瑧时代大变,观念不变,做法不变,怎么可能使我们的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去适应高速度、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需要呢?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章熊先生1993年曾撰文说:“现代社会,节奏加快,观念也要更新。阅读的观念,应该跳出‘文章赏析’的藩篱,注重信息的获取与整理,而且还要注重效率。这样,我们所习惯的教学思想,如果不加以改造,不能有所突破,就会束缚语文教学改革。”瑏瑨

怎样更新观念、改造我们已成习惯的教学思想呢?还是志公先生说得好,搞教学工作不能不往前看,“脑子里不能没有个未来,——未来的生活,未来的社会,未来的世界,未来的需要。无论如何,有一条是肯定无疑的:今天的和十几二十年后的年轻人所需要的语文能力和当年的秀才们、举人们、进士们、状元们所需要的语文能力大大不同了!这是我们探讨语文教学改革的时候必须时刻在念的!”瑏瑩为此,志公先生还激情满怀地设问设答道:我们的下一代“将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呢?他们普遍需要的将是如历史上描写智力超常的‘才子’们那种‘出口成章’的能力,因为他们要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处理工作,指挥机器干活;那种‘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阅读能力,因为他们需要读的东西太多了;那种‘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因为他们的时间很珍贵,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写出他们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写的东西。”瑐瑠——这就叫崭新的观念;这就叫科学化、现代化;这就叫脑子里时刻装着个未来!有了这样的观念,我们语文教学的效率还会“太低”吗?有了这样的观念,我们的语文教学还会是少、慢、差、费的吗?

在我国,志公先生“快速阅读教学”的主张,不仅提出的时间最早、影响最大,而且还留给了我们颇丰的启示。

有关速读教学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必有大的受益。这些启示,归纳起来至少有如下要点:一、为什么要重视速读教学?适应时代的需要;提高学生素质与教学效率的需要。二、什么叫速读?即“读得快、抓得准、记得牢”的一种科学化的读书方法。三、怎样培养、提高学生的速读能力?转变观念,摆脱旧传统的束缚;提高对速读的认识,引起重视;理解、记忆、读速一起抓,提高其科学性;辩证地处理好精读与速读的关系:精读不可无,速读不可少,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提供广泛、充足的读物,留给充裕的阅读时间,并给予指导。

在志公先生的热情倡导、教诲与敦促下,我国的快速阅读教学于80年代中期始,逐渐燃起了星星之火。当时,有的翻译引进,有的宣传介绍,有的开讲座搞培训。随着形势的发展,速读的研究与实验,也应运而生,并初步产生了一些成果。1984年,河南成立了快速阅读研究会;1985年,杨春华、王靖元先生翻译出版了苏联奥·库兹涅佐夫等编著的《快速阅读法》,北京铁路二中程汉杰先生率先在该校高二文科班开展了速读训练;1986年,北京外语学院鲁元宝先生在《语文教学通讯》上开始举办速读系列讲座,笔者也在开展速读研究的同时,在四川绵阳师专中文系,开始了速读专题教学;1987年,河南吕缜毅先生等在辽宁办起了“三快函授班”;1988年,程汉杰先生的专著《高效阅读能力训练》出版了,上海师大附中潘意敏先生的《速读方法与技巧》一书也出版了;1989年,张定远、程汉杰先生不仅主编出版了《中学语文课本高效阅读教程》,而且还在北京发起成立了覆盖二十余省市的“中学语文高效阅读研究中心”。除上所述,这段时间在各语文教学刊物上,还陆续发表了不少速读专论或旁及速读教学的论文。

进入90年代,我国的速读教学及其研究,则以更加坚实的步伐向着纵深方向发展,其重点由以宣传介绍为主转到了以系统研究、实验推广为主。发展态势,十分喜人。

1990年,笔者始创于1986年的“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研究,掀开了新的一页,由系统研究、多方试用转入立项实验。潘意敏先生也从今年始,在自己所教的高中二年级开展速读对比实验。1991年,在志公先生热情鼓励与亲切关怀下,“中国阅读学研究会”终于诞生于重庆市。同年,还在湖南新邵一中召开了“双快”实验论证会,在河北承德召开了“三快”研讨会。1992年,浙江乐连珠先生编著出版了《小学速读教学》一书,与此同时《语文教学通讯》开始了连载程汉杰先生有关“快速精读”的系列文章,由笔者主编的《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也正式出版。另外,由笔者主持的“将速读训练正式纳入中语教学轨道”的“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实验,作为“四川省教委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也正深入扎实地向前发展。尤其令人兴奋的是,就在这一年,国家教委新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及其配套教材,在志公先生的大力倡导下,第一次将速读训练“正式纳入”了中学语文教学轨道。这样一来,中学语文速读训练既有了“法定”地位,又有了统一要求(从速读的目标与要求,到速读训练的材料、方法、方式与具体安排),因而为我国中学语文速读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93年,齐齐哈尔的王学贤先生,开办了“全脑速读记忆法”培训,并引起了热烈反响,越办越红火。1993年7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在四川眉山召开了“全国读写双快研讨会”,并于同年12月,在四川绵阳师专挂牌成立了“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快速阅读研究中心”。1994年6月,“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实验通过了四川省教科所主持的专家组结题验收并定型为“速读四台阶模式”。专家组在其《鉴定意见》中,一致给予高度评价。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原会长董味甘先生写道:“放眼国内,像这样意义重大的应用研究,只有北京铁路中学程汉杰倡导实验的‘实用快速阅读法’差可比肩并列,都是勇于开拓的前驱。然而,‘速读训练法’精心设计的‘四级台阶’,却是一个崭新的创造,自辟蹊径,前所未有”,“不愧为国内阅读学应用研究的最新硕果”。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钱梦龙先生写道:“实验的课题不仅有现实意义,而且有长远的战略意义”,“速读的实验,绵阳师专不是‘独一家’,但从理论的完备,设计的合理,计划的周密以及实验的规模和效果看,本实验处于同类实验中领先的地位。”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审顾振彪先生写道:“这项实验的推广,必将对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现代化产生深远的影响。”1996年,山东德州教育学院王继坤先生出版了专著《益智高效读写双快法》,并取得了在中学开展“读写双快”实验的初步成果。

以上,大体勾勒出了在志公先生引导下,我国快速阅读教学前10年的发展轨迹。这个发展,不仅主要在中学开展,而且,大约可分为两个阶段:一、宣传介绍阶段,主要在80年代后5年;二、研究实验阶段,主要在90年代前5年。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在这10年中,还有另外一支十分重要的队伍——各高校的阅读学专家、学者。他们在构建阅读学这门学科并推动它向前发展的同时,对快速阅读这个阅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重视,在其专著中,一般都设专章、专节予以论述。他们对我国中学语文速读教学的发展,寄予了极大的希望,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与推动作用。诸如:高瑞卿先生1987年主编的《阅读学概论》;董味甘先生1989年主编的《阅读学》;王继坤先生1991年编著的《现代阅读学》;曾祥芹、韩雪屏先生1992年主编的《阅读学丛书》。

今后,大约再有10年、20年、30年,志公先生倡导的中学语文快速阅读教学,便有望在全国范围内获得更大的发展。据推测,在这第2个、3个、4个10年中,随着研究的深化与实验的推广,其发展轨迹,仍需两个阶段:一、逐步推广阶段,主要在21世纪到来的前后几年,而且大有“快读快写,主动结合,比翼双飞”的发展趋势;二、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全面普及阶段,主要在21世纪的前半段或稍后一些。届时,我国的“速读热”,有望出现在神州大地;届时,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速读热”,就很有可能呈现在已经崛起的中国!

本文开始曾说,志公先生带着对我国语文教学“效率太低”的遗憾,已经走了。我们,作为后继者,有责任携起手来,在“狠抓速读的学校普及与社会推广”问题上,开展更大范围、更为密切的合作。以此,让志公先生寄予厚望的快速阅读教学,在我国尽快呈现出燎原之势;以此,纪念我国快速阅读教学的杰出倡导者——张志公先生。

(本文作于1997年6月)

注释:

①1992年,张志公与《光明日报·语言文字》专刊编辑张巨龄的谈话。

②引自《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改革》。

③-同上。

曾祥芹《对“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实验的鉴定意见》。

引自《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改革》。

同上。

《语文教学论坛》1991年第6期。

《语文学习》1993年第1期。

引自《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