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教师期望效应

什么是教师期望效应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期望效应蕴涵着人本主义的思想。相信学生的潜能是期望效应的前提,也是教师对学生设置期望的起点和依据。1974年教育专家布洛菲和古德对教师期望效应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期望效应产生的过程。其次,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布洛菲和古德认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通过两个途径完成:一是直接途径,教师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料或者不同的练习机会而使学生的成绩发生了变化。

 

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在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对学生未来的行为或学业表现做出的预测。教师期望(或期待)效应又称  “皮格马利翁效应”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期望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教师期望效应是一种情感效应,教师期望能引起  “自我实现预言”  效应,即教师根据对某个学生的认知而形成一定的期望,促使该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最终使预言成为现实,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所产生的影响。

教师期望效应蕴涵着人本主义的思想。按照人本主义的观点,每个学生身上都普遍存在着一种内隐的力量,都有积极向上的要求、自我完善的愿望,只不过这种要求、愿望的强弱程度存在个体差异。学生的这种要求和愿望一旦被教师的期待和爱心所激发,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和优势,都存在发展的潜能。相信学生的潜能是期望效应的前提,也是教师对学生设置期望的起点和依据。

1974年教育专家布洛菲和古德对教师期望效应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期望效应产生的过程。1975年,布劳恩进一步分析了该效应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并于1976年用信息论的观点构建了教师期望结果的模式,见图3-1。

图3-1 教师期望结果的模式

从图3-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个人信息,诸如性别、民族、身体特征、家长职业、社会经济地位、智力水平、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等,作为输入信息会影响教师对学生做出期望,然后教师通过优生和差生的分组、批评与表扬、与学生的交往、强化反馈、启发与暗示等方式把自己对学生的期望表达出来,学生会把教师所传递的信息作为自己的输入信息,在对教师期望的知觉基础上形成对自己的期望并表达出来。这次的输出信息又转变为新的输入信息重新作用于教师,形成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按自己的期望影响学生,而学生也逐步向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步骤得以实现。首先,教师期望会影响教师的行为。其次,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从教师期望影响教师行为方面来看,罗森塔尔曾提出了四因素中介模型,认为教师期望导致教师的四类行为发生了变化,它们分别是:⑴气氛:教师为高期望学生创造了更为温暖的社会情感氛围。⑵反馈:教师给予学生不同的表扬与批评。⑶输入:教师给予高期望学生更多、更难的资料。⑷输出:教师为高期望学生提供更多的反应机会(如给学生更多的回答问题的时间等)。教师的这些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布洛菲和古德认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通过两个途径完成:一是直接途径,教师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料或者不同的练习机会而使学生的成绩发生了变化。二是间接途径,该途径纳入了社会认知中介模型,强调在期望传递中学生的知觉和解释能力。学生首先知觉到教师的差别行为,然后对这些行为进行解释和归因,这些解释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和期望水平,使学生的成绩发生了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