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站在巨人肩头

站在巨人肩头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为经典的当属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到了近、现代,中国教育界的一些知识精英在理论上也颇有建树。我认为,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引领者,一定要研究中国教育发展史,了解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新时期的校长要敢于站在一代代思想巨人的肩头,吸收他们的思想精华,在学习中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走得稳。

在教育实践中,对教育事实和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反思与总结,概括出新的理论、新的观念,是形成校长教育思想的基础。而继承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并在高级形态上吸收、复活,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审视教育,可使校长的教育思想更加深邃而丰满。

中国的教育源远流长,一代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先行者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思想遗产。最为经典的当属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我从教科书中接触到古代的一些教育主张,并在思想深处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一个人自身要有光明的道德,治民要发扬善性,要关爱人民,达到儒家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这就是最高的育人标准。又如“性相近,习相远”,这是最早从人性的角度探讨人的遗传素质及环境对人个性发展的影响的观点;“有教无类”蕴含着公平教育观;“学不可以已”蕴含着终身学习观;“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则体现了尊重学生自主自觉的进取心,重视学生的学习本能、思维本能,开启学生思路,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知识、增长才能及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带给学生民主平等思想的观念;等等。这些教育观念穿越两千年时空,闪耀着永恒的教育哲理的光芒,依然活跃在今日教坛而不衰,是因为这些精辟的论述符合教育规律,蕴含人生哲理,倡导积极向上,它所体现的基本教育价值观通常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或消亡。仔细想想,今天的每位老师,今天的每位校长,谁的教育思想中没有刻下孔子等古代教育家经典思想的烙印?

我在电子科大附小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书“因材施教”四个大字。孔子创造的这个最古老的教育方法,是变化着的教育界中恒久不变的原则,至今仍指导着现代教育的方方面面,焕发着鲜活的生命力。与这条原则相关联的短语,如适合学生的教育、尊重个性、适应差异、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分类指导、特长教育、特色课程、多元人才观等,每一个词语都涉及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重要命题。我常常惊异于大师精神不朽!

到了近、现代,中国教育界的一些知识精英在理论上也颇有建树。前北大校长蔡元培是我国最早提出儿童本位的教育家,他主张以儿童个性为出发点,使其自由发展;提倡学生自动、自助、自学,教师只居于引导与辅助地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鼓励儿童用眼睛看、用耳听、用脑想、动手做、知行合一,注重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强调爱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他提醒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我十分推崇这些先辈并从他们的教育思想中吸取营养,对活跃在当今教坛的一些教育大师如叶澜、魏书生等的著述更是爱不释手。每当遇到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棘手问题时,就从这些教育论著中寻求理论支撑。我认为,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引领者,一定要研究中国教育发展史,了解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没有学习与继承的教育思想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缺乏根基,难以长成枝繁叶茂的理论之树。没有发展与创新的教育思想缺乏活的灵魂,是封闭、僵化、停滞的理论,自然没有生命力。新时期的校长要敢于站在一代代思想巨人的肩头,吸收他们的思想精华,在学习中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走得稳。有自己的教育理论观念和明晰的教育价值观的校长,才称得上理智的学校改革设计师、引领师生实现教育理想的灵魂人物,才称得上“教育家型”的校长,否则只能是一个普通的甚至庸碌的管理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