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品质职教的践行者

品质职教的践行者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一位市领导的话来说,俞毅校长一手打造的“品质职教”达到了三个“颠覆”的效果:“颠覆了孩子们对职业学校的一种排斥,颠覆了社会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颠覆了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的印象。”俞毅13年的职业教育生涯,正体现了“创业、创新、创一流”的宁波精神。俞毅认为,职业教育在提供教育产品时,应考虑学生和家庭需求的多样性。

人物名片

俞毅,男,宁波外事学校校长,全国学校文化管理示范校长,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宁波市名校长,北京师范大学特级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宁波市首批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富有事业激情和人文情怀,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基于“人本、多样、开放、共享”的“品质职教”理念。2000年,俞毅被调到宁波外事学校担任校长,从此俞毅这个名字就和外事学校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俞校长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宁波外事学校在这13年里,取得了数不清的傲人成绩,“品质职教”也被愈来愈多的人接受。2013年7月,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做出重要批示:“俞毅同志十几年如一日,孜孜以求,探索创新‘品质职教’,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忠诚教育、勇于追梦、创新实干的可贵品质,是践行群众路线、带头‘三思三创’的典范,值得全市党员、干部和职工学习。”

2000年,俞毅刚刚担任宁波外事学校的校长时,社会上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家长担心把孩子送到中职以后会变坏,职业学校都在忙着培养学生的技能。俞毅当时邀请了企业家代表召开座谈会,没想到大家最关注的不是学生的技能,而是学生的素养,比如忠诚、勤奋、学习的能力。这引发了俞毅的深思: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职业教育应该是怎么样的?

俞毅在学校嘉年华活动上发言

从那时开始,他对职业教育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有吸引力的职业教育应该是对下一代负责的教育,它的核心是“人”。在他看来,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才,而是培养人;不是用来成功,而是用来成就幸福。有品质的职业教育中,每个孩子都是不可替代的,他们不应被简单地定性为操作工人,不能轻易地为机器所取代,他们应有广泛的职业阅历和幸福的人生期待。职业教育要关注和服务于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重视人的品格养成和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它应回归育人本质,满足多元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是让政府、社会、师生都满意的教育。

在宁波外事学校,62.8%的新生中考分达到宁波城区普高分数线,艺术高考本科率高达80%,学生就业率为100%。用一位市领导的话来说,俞毅校长一手打造的“品质职教”达到了三个“颠覆”的效果:“颠覆了孩子们对职业学校的一种排斥,颠覆了社会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颠覆了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的印象。”俞毅13年的职业教育生涯,正体现了“创业、创新、创一流”的宁波精神。

“先成人,后成才”作为俞校长办学的核心理念,被宁波外事学校坚守着,十几年来毫不动摇。而“人本、多样、开放、共享”的教育理念更是贯穿整个学校,是高扬在全体外事人心中的旌幡。

熟悉俞毅的人如果留心观察,可以发现一个细节,他总喜欢称呼自己的“学生”为“孩子”。每每提到“孩子”两个字,俞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在他看来,“孩子”是他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生的追求所在。

我们的孩子考不上普通高中就被视为失败,而这种失败仅仅是来自于中考的几张试卷,他们就被世俗观定为二、三流的人。我要改变这些,我希望这些孩子,通过三年的外事学校学习,拥有优秀的品质、美好的情感、文明的行为、良好的教养和健康的身心。

在俞毅看来,育人必须“先成人,后成才”,这也是外事学校倡导的“心向善、志高远”的校训的要求所在。

“在校园中,心向善、志高远这六个字随处可见,作为校训,它是这个校园内所有人都要坚持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俞毅说。

在外事学校,如果问学生在校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绝大多数学生会脱口而出“快乐”两个字。

学生快乐,俞毅则感到更加快乐。俞毅说,很多人以为家长和孩子选择职业学校就是来学一技之长的,就是为找工作准备的,这是一种认识误区。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加注重对生命品质的追求,他们不会满足于一个仅仅定位在“学手艺”、“找饭碗”上的教育了,他们有权利要求享受到有品质的教育。

于是,宁波外事学校取消了课间操,取而代之的是校园华尔兹。每天上午9时45分,悠扬的乐声响起,身着欧式校服的同学们从教学楼整齐有序地来到太阳广场,在蓝天白云下,在绿草茵茵中,伴随着《蓝色多瑙河》的乐曲,男女成双结对翩然起舞,成为学校的一道靓丽景观。

还有学校的各种“节日”更是同学们展示个性、共享快乐的舞台。特别是FAS嘉年华,当校长俞毅宣布“这个星期的主题是HAPPY”后,这场遍及校园每个角落、每个人的欢乐大餐开始集体享用。在这一周中,所有的师生没有上课,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没有训练,只有共同的欢乐、共同的享受。体操、戏曲、情景剧、歌剧、话剧、书画展、茶艺表演、街舞、达人秀……50多个活动项目高潮迭起,被邀请的众多家长也和师生们共享快乐。

俞毅认为,教育还需要心对心的滋润。他要求每一个老师用心去拥抱每一位学生的心。在外事学校,老师们对早晨迟到的同学要先问一下有无吃早餐,如果没吃,要让学生先到食堂就餐,然后再回来上课。事后,再按照制度执行批评和处罚。“孩子正是在长身体的时候,因为一个错误而让孩子的健康也受到惩罚,就变成了两个更严重的错误。”俞毅说,珍惜和爱护健康也是学生要培养的品质。

俞毅在宁波市教育管理名家论坛上阐述自己的办学理念

学校还对教师规定“首问负责制”。当一位教师首先发现生病、受伤或者出现其他困难的学生时,该教师必须尽力帮助解决,并自始至终负责到底。家访制度,要求班主任必须坚持对本班的学生进行家访,了解每一位学生及其家庭情况,并把班级所有困难或者问题学生分解给本班的任课老师,共同来关心和帮助这些学生。

“这些规定都是刚性的,但是意涵却是温馨的,它让每一位教师都把自己的责任落实到关爱学生的实际行动之中。学生的成长也许是缓慢的,但是教育必须坚持,坚持就会有结果。”俞毅坚定地说。

“每一个进入外事学校的孩子都是一颗美丽的星。我们的职责就是要让他们寻找到自己的人生天空,在那里自信地展示自己特有的灿烂,从而体会到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俞毅坚持的职业教育“星伦理”,他认为,“要给孩子们希望和期待,给孩子们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俞毅初入职教界时,传统的中职培养模式受到了产业结构转型的极大冲击。如何破解中职生源、中职教育吸引力日益下滑的趋势,成了一个重要问题。他开始意识到,传统中职专业体系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受教育年限和教育品质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此,在10多年前,这个有着强烈人本性和前瞻性的校长就提出了后来外事学校始终贯彻的专业设计原则——“满足多样化的成长需要”。俞毅认为,职业教育在提供教育产品时,应考虑学生和家庭需求的多样性。回应真实的多元需求,构建一个人才发展立交桥,才是有吸引力的职业教育。现在的外事学校横向有三大专业群——外经外贸、艺术、学前教育,在此平台上,俞毅又纵向思考设计了就业、升学、出国深造等多个通道。

这一集就业、升学、出国于一体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元选择,也为当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个优秀的现实范本。宁波外事学校62.8%的新生中考分数达到宁波城区普高录取分数线,达到城区省一级重点普高录取分数线的也不在少数,个别甚至达到了宁波最好的普高的分数线,这些数据从实践层面验证了俞毅全新建构的生涯发展立交桥是适应民众需求,也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的。

“立足国际视野,培育国际化人才”,源于俞毅对中职教育开放特质的思考。而10年前,俞毅提出这一办学宗旨时,很多人是不以为然的——“培养国际化人才那是高水平大学的事情!”俞毅不这样认为,他敢想也敢做,“职业学校,一样的重任在肩,一样的胸怀天下,一样能够培养出国际化人才”,全国首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拥有7种外语教学能力的中职学校——宁波外事学校就此诞生。

“我们更倾向于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国际化办学的价值。要让中职学校的孩子们也能够学会包容、尊重别国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风俗和宗教信仰,与别的民族合作交流、和谐共处,并能与新的年轻一代共同携手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俞毅强调,“这才是我们的真正追求。”

在这个学校13年的国际化办学历程中,从基于多语种基础上的专业构建的起步阶段,到海外课程标准引进和姊妹学校建立的发展阶段,再到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以宁波TAFE学院为标志的国际化深入发展阶段,在俞毅的认识中,国际化从来不是简单的几张证书、几个国外合作院校的数字展示,更多的是这样一种态度、一种认知、一种胸怀和一种文化。

如今的宁波外事学校通过22个国外合作院校为学生提供海外学习的通道,共有200多名毕业生留学深造,其中不乏考入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学生。宁波市“十二五”期间重要的教育国际合作项目、浙江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宁波TAFE学院五年制项目,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际知名的优质职教资源;同时实现了中高职教育的无缝对接,在全国职业教育体制创新和职业技术国际化人才培养上提供了又一范本。

除了对现代职教新模式的丰富,俞毅更看重的是,TAFE五年制项目所带来的“对传统的冲击”。教材不再是衡量对错的绝对权威,而仅仅是一种参考;答案不再是唯一和标准化的,敢于质疑和提出见解会得到充分的鼓励;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课堂,而是师生互动分享的天地;讨论的议题不仅仅是专业上的问题,还有绿色环保、国际争端等“窗外事”;对成绩的评价变成了对学生成长的评估,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好习惯的养成,关注能力的提升过程。所以有学生会说:“我曾经就向往这样的教学课堂和学习方式,向往这样的校园生活。我觉得我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作为外事人,我感到很自豪”,“这里很有家的感觉”,“校长带给了我们正能量,我们会把这种正能量和关爱传递给学生”,宁波外事学校的许多教师会这样发自内心地表达。

“校长不是我们的亲人,却胜似我们的亲人。”今年寒假,石峰老师的母亲要动手术,当时怀疑是恶性肿瘤,正当他手足无措的时候,校长俞毅打电话安慰他也许是巧合,在他母亲动手术期间,校长俞毅还打电话问候,告诉他工作上的事情不用担心。石峰感动地说,本来遇到这样的事情,像天塌下来了一样,但是校长的关心给了他很大的精神力量。“有这样的好校长,就像让我们吃了定心丸,帮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我是怀着感恩的心态在这里工作的。”龙云老师说,去年她女儿不小心从电瓶车上摔下来,摔到了半张脸,给她治疗的宁波医生说孩子摔到了真皮,这半张脸基本上要毁容了。当时她陷入了极度的悲痛,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校长俞毅打电话过来,说学校派车送她女儿去上海第九医院进行急诊,还找好了医生,安慰她别着急。这之后隔一段时间,俞毅校长就会询问她女儿的病情,还问她女儿吃的是什么药,他帮忙去买。龙云感激地说,现在她女儿恢复得很好,医生说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样点点滴滴“爱”的细节实在太多,而这实际上源于俞毅校长对教师的一种独到理解。在宁波外事学校,有着这样一些让老师们引以为豪的“人性化制度”:除去国家法定节假日、双休日外,允许每位教师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情况下,每月有一天带薪的“疲劳假”;允许教师每周有一天上午晚到一个半小时,有一天下午下班早走一个半小时;每天向教师提供中西式自助早餐,早餐时间延续至上午8:30,以保证有早自习的老师也能吃上可口的早餐;专门开辟教师休息区,3~5名教师一个房间,每人配一张床和寝具,供教师午间休息。此外学校还推出了校园洗车服务、校园垂钓活动以及每年一次的FAS欢乐假日行等。学校设置有多个茶歇休闲区和换衣间,在图书馆4楼专设教工休闲阅览区,全天候提供多种咖啡和茶点等。

学校视教师为根本,满足教师的物质、人文、情感和发展需求,“让教师愉快地工作、品质地生活”。在这样深刻的理解和完善的实践基础上,宁波外事学校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学校组织管理形态。它以人的状态优化和组织精神塑造为管理出发点,不同于传统单一的刚性制度管理模式,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打造了一个高效运作、人才荟萃、和谐共享的组织团队。“全力以赴,追求完美”成了这个团队的共识,有共同愿景、有共同目标,视学校利益为重的宁波外事学校老师们呈现出了积极、自信、独特的风貌。用俞毅的话来讲,这些老师们就是“这个学校教书育人的最大支撑和核心动力”。

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司长杨金土对俞毅有这么一段精彩的评价:“这是我接触过唯一一位会去思考教育本源问题的校长,是唯一一位先有理念再实践的校长,是唯一一位思考了并付诸实践的校长;我对这位校长充满了敬佩之情。”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看了宁波外事学校形象片后表示,“喜欢这个学校,喜欢这些学生,喜欢这个校长”;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专程考察外事学校后认为,“学校有亮色,校长有思想”。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文辉说:为什么那么多领导专家来这所学校参观,会用那么多溢美之词?我觉得,其实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教育理想,都有精神追求,这是我们内心的理想和追求的投射和感应,赞美其实是赞美我们内心理想的追求,宁波外事学校慢慢地开出了教育的理想之花,给我们很大惊喜。

俞毅在成都介绍宁波外事学校办学经验

面对这些赞誉,俞毅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是一个普通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老师,我爱这份事业;这份事业若能点燃起青年一代的价值和梦想,那我的价值和梦想也就实现了。”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学生的人生和幸福奠基的事业。教育应该让孩子们更好地走向职场、走向社会,最终走向幸福的人生。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类型一样,全都落脚于此。

现在世界职业教育已经呈现出新的走向。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的主题是:“未来的职业教育,将不再是单纯地为就业作准备,而将成为为人们提供贯穿一生的工作和生活技能的教育。”

因此俞校长认为,在产业转型的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要担负的不仅是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之责,更重要的是培养一大批与之相适应的高素养国民。中国职业教育,应塑造下一代人的良知、道德、价值观和体魄,让他们有能力更有素养去承担并实现“中国梦”。

品质职教概念是全体外事人办一流职教的梦想。这个梦想还没有完全实现。然而俞校长说:“只要心怀理想,充满激情,执着追求,那么中职学校肯定会成为‘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工作’的一流学校,职业教育也必定会成为家长和学生愿意选、乐意选的教育,成为社会认可、政府满意的一流教育。”

这种理想和目标值得人追求,值得期待。

这种理想和目标,总会慢慢实现。

是的,成长是缓慢的,改变需要时间,但教育就是静待花开,慢慢改变,点滴改变,只要去做,总会发生。

文/图:周 聪 张 悦

指导老师:薛丛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