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纺出人生真知

纺出人生真知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言宏元,男,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职业鉴定中心主任,产业用纺织品研究所所长,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全国纺织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作为一位纺织专业的先驱,在3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为宁波的教育事业编织了一幅美丽的图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们能有机会去采访一位杰出的宁波教育工作者。宁波的职业教育,甚至是中国的职业教育,都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人物名片

言宏元,男,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职业鉴定中心主任,产业用纺织品研究所所长,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全国纺织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从事纺织职业教育30余年来,一直坚守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第一线,尽职尽责、敬业奉献。他主编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非织造工艺学》,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多项成果,但是他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丝毫没有提及自己的荣誉。他用渊博的学识、先进的理念、高尚的师德影响着一届又一届学生。作为一位纺织专业的先驱,在3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为宁波的教育事业编织了一幅美丽的图景。

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们能有机会去采访一位杰出的宁波教育工作者。我们顺利地预约了言宏元教授,也顺利地进行了采访。但给我的感受,职业教育这条道路其实并不这么顺利。宁波的职业教育,甚至是中国的职业教育,都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作为“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当时已在纺织厂工作五年的言宏元,考入了华东纺织工学院。在和我们的采访过程中,他这样述说着自己的故事:我小时候正好遇上“文化大革命”,不读书。但是我参加工作比较早,我当时在纺织厂当工人。一直在纺织厂工作了五年后才上的大学。和一般的高中毕业考大学有点不一样,当时的大学不是考试入学,而是推荐入学的,而且是内部推荐,我连续三年都没有被推荐上。直到1977年国家正式恢复高考第一次招生,于是我和几个年轻伙伴跃跃欲试,就突击复习。当时我是在纺织厂工作的,每天上班干活很忙,在这个情况下抽出时间复习,是很紧张的。先是县里预考,再去参加省里统考。填志愿时,我是在纺织厂工作的,我喜欢纺织,就填了纺织专业。当时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全都填的县纺织院校。结果后来录取的是华东纺织工学院,现在叫东华大学。

“进了大学,在当时的同学里面,有年纪比我大的,‘文革’前老三届的高中毕业生,他们的孩子都已经读书了;有比我小的,刚刚毕业的应届生也有。年纪小的十几岁的和年纪大的三十多的都有。那时候充满理想,觉得四个现代化要实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言宏元在谈及自己的大学经历时,饶有兴致地和我们聊开了。他看了看天花板,似乎是在回忆那段美好的求学经历,接着又给我们讲述那段时光里的故事。“在这四年里,同学们因为不是一个年龄层的,差异非常大。大多数都经历过农村、工矿、部队的磨炼,各个地方的人都有,混合在一起。但有个特点就是大家都非常用功,那时我们学习的热情是现在不能比的。我们那个时候读书,几乎每天晚上都去图书馆抢位子。每天晚上都抓得很紧,没有一天是放松的,‘惜时如金’这也是我们1977级大学生特有的现象。虽然当时的工作是分配的,不用找,但是我们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改变命运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想着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当时大道理是这么讲的。对于我而言,既然我喜欢纺织,那我就钻研下去。在纺织方面,做出一些成就。”

在问及当时读大学时候有什么难忘经历时,言宏元并没有过多的讲述,因为当时的大学,同学不仅年龄差别大,也不像现在这么活跃。“校园里面没有找对象谈恋爱的。像我们班里一对男女恋爱的都没有过。而且,那个时候大学里面的人都比较独立,自己学自己的。有一部电影《高考1977》看得我也比较感动,真的是这样的。我觉得在大学里,真的就是读书,全班的风气也都是读书读书。然后现在回头看看,同学们确实都很有成就。有的成了香港理工大学著名专家,也有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当教授的,还有的已经当上了厅级领导干部或企业家。我只能算是中下游水平了,但我的自我感觉很充实,正所谓梦在心中,路在脚下。”

“当时我真没想到我自己我会当一名老师。”在被问道大学期间的梦想时,言宏元笑着跟我们说:“我读的不是师范院校,我学纺织工程,最后居然当了老师,这是我真的没有想到的。刚刚毕业后,浙江省要办一所纺织工业学校,当时一起上大学的四个浙江同学被召回来工作,三个在这学校,还有一个是因为家人身体状况的问题,必须要有人在身边照顾,所以没去,要是没有这个原因,那么四个人全都在这个学校里面。这是国家分配的工作,要是不服从分配,按当时政策,五年内不得安排工作,所以我就去那里报到了。当时在姚江那边,挺荒凉的,在学校吃得很简单,住得也很简陋。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学校有两个校名:浙江省纺织工业学校、浙江工学院宁波分校。

1982年10月,言宏元(左三)指导学生实习

说着言宏元拿出自己早些时候的照片,照片中两块牌匾是一起放着的。“我就是感觉,当时一进来,我跟学生的年纪也差不了多少,他们高中毕业,我也刚大学毕业,我就比他们多读了几年书。专业老师紧缺,那我就带学生去厂里面去实习。”

其中一张照片里面,言宏元带着学生去工厂里面实践操作,他指着照片和我们说:“当时感觉蛮好的,老师带着学生一起下工厂去实践。我们那个时候工作服上全是机油,我工作服一穿就工作一天,晚上下班的时候把工作服一挂,然后走了,第二天和学生一起继续。所以我感觉,教授,就应该是手上有机油,身上有技能,我是这么总结的。可现在的教授不像是以前的教授,学校里面招的老师也都是通过考试进来的,缺少的是工厂经验和实践环节。如果职业学校的教授不实践,手上没有‘机油’,像教书先生一样,那是永远教不好的,学生也不会欢迎的。”

言宏元将这种风格保持到现在的教学实践中,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企业真实的产品为载体,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边学边做,先“手把手”教学生进行纺织产品简单的模仿设计,再让学生进行改进设计,直到“放开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创新设计,培养学生原料分析、工艺设计、产品创新设计的技能。让专业跟着产业走、教学跟着生产走,职业教育就应该这么干。

言宏元进纺校后担任了中专1982级棉纺专业的班主任,当时他当班主任后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班上有学生失踪了。他和班干部找了一天一夜也没找到,据判断可能回老家了;第二天,他和班长赶到她老家,终于找到了刚刚回到家里的女生,此时她已骑车骑了100公里。

他并不像其他优秀的人才培养者一样,有那么多先进教育方法。但他会抓住学生的心,是一个“纺出人生真知、织进学生心坎”的老师。

“但我现在也不能用当时的方法教现在的学生,那学生也不干的。单纯让他们换上工作服去厂里工作,谁去做呀!时代在变,企业在变,学生也在变,只有我们老师去适应这种变化,不可能让他们来适应我们。现在的学生需要我们去用心研究,对待现在的学生,首先要抓住他们的心,而不只是管管纪律就好了。要他们内心里面服你,才是最好的教育。现在的学生,他的个性,你也要尊重。高考一档一档下来,像我们职业院校是最后一批,如果不扩招的话,有些学生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上大学。对于这样的学生,不能按部就班地教学,不能把他们关在门外。对于这样的学生,怎样把他们教好,我特别关注。最关键的,还是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抓住他们的心。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他们的价值需要教师用心去发掘、去打磨。首先你要给他鼓劲,打消他的自卑感,让他自信。不要总是说他们那里不好这里不好。要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你,这是特别重要的。”

在谈及教育方面,言宏元很热忱地和我们聊起来。谈话时他总是微笑着,是很自然又很自信的一种笑。让我感觉是一个成功教育家的经验之谈。

“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如果不了解他们,反而会起反作用。首先,让学生没有自卑感,那么老师也就必须不能有自卑感。不能想到说,我这个职业教育比起人家的普通教育,好像普通教育的老师风光一点。我这方面的思想还是比较少的。职业教育要做好,不比普通教育来得容易,甚至更难。我的同学在国内一些著名大学里面当老师,但我从来没有感觉因为自己是职业教育的老师而低人一等。我自己这样想的话,我就会给学生鼓劲,也容易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学生一进纺织专业,想到以后会做什么工作,他们的父母大都对此也了解不多。作为纺织职业教育老师的我,自然要给他们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感到我这个专业,是在解决人们的穿衣问题,这个工作本身是很高尚的,我们现代纺织业的发展成果是很辉煌的。就这么一点一点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个专业,激发对未来职业生涯和生活的热爱。所以我觉得如果要让学生喜欢这个专业,教师首先自己必须喜欢学生这个专业。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这么能让学生去喜欢。”

可能是聊到了言宏元十分感兴趣的话题,言老师在聊天时,还时不时地做起手势。从言老师的眼神中,有一种肯定,一种坚持。

“要做到一个班级里人人成才,个个出彩。职教不比普教,普教要有几个拔尖人才,有考清华北大,或是读研考博的。但是职教有一个特点,就是人人成才,个个出彩。比如衣服设计得好、纱纺得好、布织得好,这都是出彩的机会。例如,我校学生优秀作品,有的就在企业直接投产,进入了市场。在职教这个舞台上,学生一定要有成才、出彩的地方,不能处处被别人压着。老师也要发现他们的潜能。进入企业里面,他们都是技能人才,搞工艺、搞设备、做营销的,没有人进去是直接当厂长的。从职教出来的,一开始都是一样的。好些学生,已在企业就业了,还不断地给我打来电话,有成功的,也有挫败的。作为教师,我见证了职教学生的成长。而在帮助他们追逐梦想的时候,我真切地感觉到,那其实也构成了我的‘育人梦’。”

中国梦,尤其是教育梦,言宏元认为职业教育前景是十分美好的。“你看,现在的中等教育,一半是普高生,一半是职高生。再看高等教育,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各占半壁江山,都是一半对一半。但是现在很多人,他们是看不起职业教育的,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有偏见,认为职业技术教育被看作是成绩不好、升学无望者的“二流教育”,造成了职教的生源、地位和普通教育相比,确实相差非常大。但是,社会需要大量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率要大大高于普通高校毕业生就是最好的佐证。一个很简单的事例,在美国,一个机械工人的工资水平与博士生待遇相当。再看我们许多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社会的大潮中成为企业精英、社会骨干和单位的中坚力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说普教和职教,只有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事实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而与此同时,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渐渐成为就业市场的宠儿,许多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就被企业‘预订一空’。尤其是我们纺织服装学院,有着重要的专业,‘衣、食、住、行’的首位就是衣,纺织服装产业直接关系人们的生活幸福。”说到职业教育的社会现象时,言宏元的情绪相比之前有些略微激动,并不是感慨社会的不公以及自己作为职教老师的不公,更多的应该是希望职业教育,可以被世人正视、重视。

“我们身在职教的人,最知道职教的重要性。现在这个职业教育,跟国家的经济关系太密切了。它不是培养宝塔尖端的人才,出来的学生马上就能上手去企业工作。如果这批人没有培养好,就会影响社会发展。我去过德国,他们对于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他们的职业教育模式也是非常先进的。我们一些职业教育上的模式,是参考了他们的经验。记得我当时去德国一家纺织厂的车间,和一个纺织工人交谈,他感到很自豪。他说起工作来头头是道,对自己的职业很崇敬,总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很棒。不像我们这里,一进工厂,认为和公务员相比就一个天一个地。”

职业学校有个特点,有钱有势的,他们是不会让自己的子女读职高的,想尽办法也要让他们读普通高中,这样一来,职高就有些平民化。高考录取时,高职院校也排在后面的批次录取。面对这样的学生,把他们培养好,这就是老师的本事。要是一直说是学生的缘故,这不是理由,为什么有的学生成为优秀人才?为什么有的学生教不好?三十多年来,言宏元感到教育学生是非常有意义的,花的精力比搞科研还要多。当然,作为老师,言宏元的压力也是很大的。“这个学生交给你,你要把他培养好,这个比教一个分数高、会读书的学生要难。”

言宏元在采访时说:“我们做老师基本上还是说好话鼓励为主,但现实还是不可否认的,现在有的大学生,真的像是在混日子。”

“现在的学生,他处的环境就和我们那个时代不一样,当时我们那个时候百废待兴,我们要用功念书;而现在经济发达了,他们想的大多是怎么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而真正为找理想工作努力的,是应该支持的。”

“这几年,我们学校和企业合作,办了很多‘订单班’,早在2003年,我们就和中鑫毛纺集团合办了一个中鑫班。我们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职业教育,为企业‘量身定制’高技能人才。所有实训和毕业设计,都出自中鑫毛纺的几十个课题,真刀真枪的训练。这样出来的学生,能很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找到自己的定位,真正做到了学生技能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大部分学生在企业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和业务骨干。”

“现在毕业了的学生感叹说工作难找,而企业那边又苦恼说招不到人。这不是一个笑话么?针对这个现象,应该鼓励学生学技能,要拿到一个以上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几年我一直在抓这个“双证”模式。学生出去的话,如果没学到多少技能,只有一纸文凭,那还怎么和普通院校大学毕业生竞争?而我刚才说的那个中鑫班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人人都拿到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个班个个成才,已有三个学生目前已成为企业中层以上干部。当然,考证书也不能光搞形式,要真正学到技能、学到本领,这个也是我们职业学校的一个优势。”

言宏元说着拿出自己的一本职业资格证书给我们展示了一下。我们在问及对于未来的看法时,言宏元没有过多的表态。他的回答很淳朴,都是从自身的角度来看待教育,从自身出发来改善教育。

“我从自身教师身份来讲,一是要创新,创新教育,创新研发。要把学生吸引到我的课题里面。二是要强化人人成才的观念。说到人人成才,这不能只是口头讲讲。这个概念我以前是模糊的,一个班级、一个专业的学生交给你,如果轻轻松松混过去,那就过去了。但一想到人人成才这个观念,这个责任就重了。还有就是模式问题,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应该也要改进。而作为一个公民,我更希望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使它能够和普通教育平起平坐,或是更上一层。”

言宏元接受笔者的采访

采访言宏元的时候,我们发现他说的都是很细微的事件,毫不浮夸。机缘巧合,纺织学院的大学生成了一名教师,理想都是用生命去坚持的,职业教育也正是如此。

在采访的尾声,我们希望言宏元能用几个词来对自己做个评价时,他笑着说我不知道,可能这才是最真的言宏元。在采访过程中,他并没有向我们讲述过多自己的梦想,但是他用自己所做的事例以及他对待学生的热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身在职业教育前线的教师形象。现在的职业教育系统是矛盾的,它紧紧关系着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的基层建筑,但这个中流砥柱,却被我们很多人忽视甚至看不起。职业教育的梦想,不仅仅是在宁波,而是在整个国家。筑梦,让我们一起行动!

文/图:林且来

指导老师:王仁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