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维解读的深度思考

多维解读的深度思考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灵动教育”充分实践着使师生身心和智慧都获得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本质,呈现出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情境:在教育心态上,教师爱教,学生爱学,生命互通;在教育状态上,教师会教,学生会学,智慧相长;在教育情态上,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生命灵动。所以,我感慨良多,教育是面对鲜活生命的神圣使命,灵动教育就是要对生命发展负责。尊重生命,于灵动教育而言,首先便是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尊重生命生而平等的神圣。

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独特、不可取代的生命体,都有其与众不同的潜质和优势,一旦其潜质和优势被发掘,其生命将会闪耀灵动的光芒。在当今时代,一个人只有积极主动地寻找发展,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质和优势,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的变化,迈向幸福的人生。

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尊重生命,呵护个性,艺术地唤醒生命的潜力,激发生命的活力,引导其身心健康的成长,使其最终成为一个焕发灵动生命力和智慧创造力的时代新人。尤其,来自普通民众家庭的学子,更需要我们的教育契合教育本质和时代对人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掘他们的生命潜质和优势,使他们获取阳光心性和幸福生活的能力。

为此,灵动教育主张从教育的内在本质和人的发展的时代要求出发,重新检视教育生活所需要的完满性、交互性主体性、自足性、自我实现性等特征,以教育幸福为师生生活之旨归,以生命灵动为师生发展之表征,在教育本质与教育主体精神的张力下,整合教育目的的生命价值、教育生活的自我实现价值,在现实的教育生活方式中敞开教育过程的生命内涵,追求师生的共同心理解放自我完善,展开一种真切可能的教育幸福生活。

也就是说,“灵动教育”充分实践着使师生身心和智慧都获得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本质,呈现出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情境:在教育心态上,教师爱教,学生爱学,生命互通;在教育状态上,教师会教,学生会学,智慧相长;在教育情态上,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生命灵动。

(一)灵动的本质在于尊重生命

真的教育,首先应该体现为对生命的尊重。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位男士在海边散步,注意到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被困的小鱼尽管近在海边,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然而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小鱼就会因干涸而死。这时,他突然发现海边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从浅水洼里捡起小鱼,扔回大海。

他禁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回大海。

其实,这个故事恰好对应了泰戈尔的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

因此,真的教育从尊重生命开始。真的教育是触动人的灵魂的教育,而绝非单纯的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单纯追求知识的传递,以分数高低为终极考量的教育,是伪教育。当分数的价值重过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人文观照,教育尊重并成就生命之一久远而宏大的终极旨趣便已荡然无存。

所以,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这种情怀就是那个在乎沙滩上每一条小鱼的生命的男孩儿所拥有的情怀。

我的先生是一名医生,有一次跟他通电话,他情绪低落地说:“真可惜,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走了。尽管我熬了一个通宵,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她的生命,刚出生的孩子没了妈妈,我的心情非常难过。”一个医生,因为没能保住病人的生命而伤心难过,尽管他已竭尽全力。

这番话触动了我,我问自己:“作为老师的我们,会因为没能医治孩子心灵上的疾病而倍加自责吗?”我们每天都会面对性格不同、能力水平迥异的孩子,尤其是对智力水平低下或行为习惯怪异的孩子,我们能否用医生抢救病人的那种竭尽全力来拯救孩子?我们有否因为没能将孩子的不良习惯纠正而伤心难过呢?医生要医治病人身上无论严重与否的疾病,让每一个生命都拥有健康,竭尽全力挽救挣扎在死亡线边缘的生命。我们作为老师要帮助孩子们改掉他们身上存在的影响他们终身发展的坏习惯、坏毛病,让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具有完整人格的健全人。

又有一次我问先生:“敌人来到医院你们也会救吗?”先生说:“在医生面前只有生命,没有好人坏人之分。治病救人是我们的责任,其他的由法律和道德来进行评判。”这是何等高尚的道德操守。学校是一片充满阳光的净土,作为教育者的老师是这片净土上的耕耘者,学生没有好坏之分,没有优劣之别,只有百花齐放、多元发展。

所以,我感慨良多,教育是面对鲜活生命的神圣使命,灵动教育就是要对生命发展负责。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提出了尊重生命的三重理解:首先,是认识生命研究生命,探寻和发现生命成长中的秘密、信息和规律;其次,尊重生命的自然样态,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最有价值的教育;最后,是尊重教师的生命奉献,以教师的发展作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基础。

那么,教育如何来“尊重生命”呢?

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人的一生可以分成很多个阶段,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特征。而作为儿童阶段,人处在生命成长的快速发展期。作为教育者,我们更要对这一阶段的他们做到谨慎、细致。儿童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对儿童不同阶段的过渡期,教育必须将他们的智力、情感、能力、心理等的特点与发展状况结合起来。每一个阶段的生命特征,都要让他们得到充足的发展,如果不能得到充足的发展,那么儿童身上那些专属于儿童的内在品质就永远也不可能回来了。儿童生活成年化,儿童品质成年化,这些都将对儿童的整个人生成长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为此,福禄培尔特别强调:“幼儿、少年,除了在某一发展阶段上完全地实现各该阶段提出的要求,不应该有另外的奋斗目标。”就像大自然的果树一样,它们有发芽期、长叶期、含苞期、开花期、结果期、成熟期,每一个阶段只有充分地生长了,才能推动和引起每一个后续阶段充分和完满的发展。如果我们在它们自身固有的发展阶段提出另外的奋斗目标,其结出来的果实要么充满杂质,要么变形,要么青涩,要么过早地枯萎,进而消失。自然生命是如此,人的生命也是如此。人的生命和自然生命的成长并无二致。尊重生命,于灵动教育而言,首先便是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

尊重生命生而平等的神圣。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程度的差异、克服朴素的遗传决定论、对人人平等观念作价值性追问是教育者确立生命平等理念之必需。中国式教育是不折不扣的标签教育,通过学生成绩的高低、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在学校和课堂遵守纪律的表现来给学生下判断,以成人的标准人为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一个班的学生,肯定会有第一名,也有最后一名,这是现实;但这并不能改变每一个生命都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不可替代的事实。因此,尊重生命,就应该在教与学的相处上要平等互动,在师与生的对话中要平等交流,在问题的处理上要平等协商,在学习的机会上要平等提供。

尊重生命的个性与差异。在以分数为唯一评价尺度的应试的导向下,教育对于共性的认同与追求到了无以复加的疯狂和迷恋。千校一面,万生相同,结果是生命个性丧失之下学生创造力、创新意识的集体缺失。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与思考,尊重儿童贪玩的天性,以艺术灵动的方式和途径来面对学生间的个性与差异是教育最朴素的因子。让小草给大地一片绿色,让大树给大地一片阴凉,尊重差异,引导个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适合个体生命健康成长需要的教育才是最好的。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存在的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教育的对象是有思维、有个性、有丰富内心情感的活生生的人,这就使得教育既有生动性,又有艺术性。

(二)灵动的目标在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灵动教育的根是尊重生命,那么实施灵动教育之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我认为,灵动教育的目标是办有灵魂的学校,塑有灵慧的教师,育有灵气的学生。

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三位一体才能有教育的发展。因此,一种教育理念或是教育思想的建构、解构与实践,必须从学生、教师、学校这三个维度去展开。

灵动教育,释放学生发展的潜力。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潜力,都可以发展自己。灵动教育要做的,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各种方法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给他们以发展个性的时间和空间,激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成为“阳光、自强、智慧、创新”的灵气之人。教育不仅是知识性的生存方式,更是一种智慧化的生活方式。“灵动教育”要做的,就是以人的智慧发展为基本目的和价值取向,让“智慧统帅知识”,使教材知识成为研究和思考的材料,并通过它去激活思维,发展智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巧于创新。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

灵动教育,释放教师专业发展的实力。有人认为,教师为人师表,就应该稳重老成、不苟言笑,就要循规蹈矩、刻板教条。其实不然,生性活泼可爱的学生们对一个墨守成规、缺乏灵性,或勤奋有余、灵动不足的老师是很难亲近起来的,当然也就难以“亲其师信其道了”。同时,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仅有兢兢业业的“老黄牛精神”只能停留在“敬业”的层次,而有了灵慧与悟性,才能更加专业、赏业、建业。所以,教师一定要让自己灵慧起来,用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灵性感染学生,让他们乐于亲近聆听,也让教师在事业的征途上,很早就在“教书匠”和“名师”之间做好选择。

灵动教育要做的,是让教师充满“慧根”与“灵感”,让教师平时广泛涉猎众多领域的文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升华,奠定坚实的基础,产生灵慧与悟性,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好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讲得神采飞扬,让学生听得眉飞色舞。当然,学校领导应多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让他们体会到一种职业尊重感与成就感,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力,相信自己的教学水平,相信自己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灵动教育,充分释放学校文化熏陶的魅力。学校发展的理想状态是文化的重建。文化与教育,互为依存,同生共长。当前我国社会处于重大转型的关键节点,文化治教、文化育人开始主导教育语境,这是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回归。

每年一年级新生入校时,学校都要举行隆重的开笔礼仪式。因为一年级新生数量较多,而广州的九月还是骄阳似火,出于时间和孩子们耐心等的多重考虑,有同事提议开笔礼就先选一些学生代表来击鼓和点朱砂就可以了,对此,我坚决不同意。开笔礼,对于学生而言,意味着教育启蒙,意味着人生开始由懵懂走向智慧;而对于家长而言,意味着责任与担当。这样的仪式,更多的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浸染与润泽,要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家长都感受到它的神圣。后面通过群策群力,在原定的时间内全部学生和家长都经历了仪式中的全部程序,给了孩子们学校生涯一个非常完美的开端。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成就人,让亿万不同的生命个体都能得到科学的指引,体验成长的幸福。而这仅靠知识的传授与升学考试是无法达成的。因此,在一定的人文观照下,自我的苏醒、自主的探求、自觉的实践再到自我的重构,成为无论是学生、教师抑或学校拔节向上的根本路径。

我们建设有灵魂的学校,必须以文化为指引,从学校自身的实际出发,整合各方资源,在此基础上确定项目选择,再由项目延伸至品牌打造,再由品牌打造回归文化提升。由解构到建构再到解构,由实践到反思再到实践,由文化到特色再到文化,不断前行。学校的灵魂必将因文化内涵的浸染而成为魅力动人的美丽风景。

(三)灵动的价值在于触动灵魂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和新增的不可或缺的实践活动。无论是就人类整体的繁衍而言,还是就个体的生存而言,教育都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但作为教育者,我们便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教育的意义。什么样的教育是对学生最有意义的?

灵动教育认为,只有触动人的灵魂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写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著名教育家张伯岑也说过:“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作为灵动教育而言,它从来不把教育看成塑造“工具人”的手段,与之相反,它所追求的教育境界是一种心灵的滋养和启蒙,尊重人、发现人、成就人,并在人的培育中传承与发展文化。

运用三元思维论来看待灵动教育对于学生灵魂的触动,大体可以分成三种状态:感动、生动、行动。

触动灵魂,首先应该是让学生的灵魂感动。感动是人类的一种崇高的养分,是一个人感情的核心素养。感动是他人的感情故事与本人的感情思想相遇所产生的感情共鸣。感动,是因为你用心地爱着这个世界,爱着你周围的人,心中有爱的人才会感动;感动,就像一颗人性的种子,拥有了它,或许你就拥有了智慧的人性,就学会了诗意的生存。一个人,不管他是怎样玩世不恭,只要他还有感动,就说明他还有良知;只要还有感动,即使他遭遇逆境,也绝不会放弃做人的尊严。拥有感动,就会倍觉人生的温馨和人性的美好。如果离开了感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与价值,而这恰恰是教育的核心诉求。离开了感动,就难以真正领略到生命的绽放、灵感的闪现、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激荡。感动将师生的灵魂紧紧拴在一起。教育者应该用自己的感动来唤醒触动学生的灵魂。当师生在一起,切实因心灵的触动而领略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时,教育的理想境界便会不期而至。

触动灵魂,还表现为让学生的生命生动。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的知识核心论愈演愈烈。知识的传递与掌握成为教育的主要向度,学习的目的只是为掌握知识或者养成掌握知识的能力,人沦落为知识的工具,这是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悖论。灵动教育,它像清晨的阳光照射大地,温柔地唤醒沉睡中的生命,万物顿时生机盎然。它是一种让生命充满阳光的教育。生动的生命状态,生动的灵魂对话,生动的学习氛围,生动的教学关系,生动的德育模式,生动的课程平台……种种生动之下,成长不再囿于知识的束缚,发展不再有标准答案,思想不再有统一的模式,生命以“阳光、自强、智慧、创新”的生动状态自由呼吸,健康成长。

触动灵魂,根本在于让学生将教育外化为行动。魏书生曾经说过: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得到答案。是啊,用热心温暖学生,用真心感动学生,用诚心抚慰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平和的心态接纳学生,你会发现天空格外湛蓝,海面格外广阔!

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曾说:“没有理想的教育,但是得有教育的理想。”他认为,人类发展总是会对自身的目标、生活和精神追求提出不同的需求,纯粹理想的状况如同真理一样只是一个目标,而不是随时都可以存在的状态,所以现实中没有理想的教育是遵循历史和人类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而之所以说要有教育的理想,“那是因为我们应该朝着这个目标进行教育选择,进行教育实践,营造教育氛围,推进教育改革,使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种氛围中得到养护、培养和发展,最后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没有理想的教育,但是得有教育的理想。”我的教育理想是什么呢?我希望办有灵魂的学校,塑有灵慧的老师,育有灵气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焕发灵动的生命力和智慧的创造力,成为充满灵气的时代新人。而灵动教育,则是一叶助我抵达理想彼岸的轻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