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的一个贫苦家庭。李四光冒着被国民党扣留送往台湾的危险,排除万难,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实现了他为祖国效力的愿望。解放后,李四光对我国的能源、地震、矿产资源等方面都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推动了我国地质工作的开展。李四光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错误论断,为中国人民找到了大油田。由于当时中国没有钢铁不能造船,李四光又转赴英国,学习采矿。

●榜样人物

李四光(1889—1971),字仲揆,湖北黄冈人。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创立了“构造体系”的基本理论,他用此理论分析中国东部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大面积储油层。在地震地质工作方面,他主张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观测地应力的变化,为实现地震预报指明了方向。著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和《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榜样故事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的一个贫苦家庭。他从小勤奋好学,13岁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城武昌高等学校。离开家乡坐船去武昌上学时,李四光看见帝国主义军舰在长江里横冲直撞,激起的大浪掀翻了中国的小木船,非常气愤,发誓一定要学造船,造出大军舰,把洋人赶出长江,赶出中国。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创建同盟会,16岁的李四光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孙中山勉励他说:“努力向学,蔚为国用。”后来李四光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被保送去日本学习造船。可是,造船需要钢铁,钢铁又要矿石作原料。于是,李四光又远渡重洋,去英国考上了伯明翰大学预科学采矿。学了两年后,他想中国地大物博,矿藏一定很丰富。因此,第一重要的是要找到铁矿、煤矿、石油,而要掌握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就得学地质学,于是他进了地质系学习地质,同时还兼学物理系的课程。这期间,他获得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1948年,李四光接受国际地质学会的邀请来到英国伦敦,在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学大会上作了《新华夏海之起源》的学术报告,博得与会者的一致赞誉。一天清晨,李四光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12月2日沈阳解放,……”新中国就要诞生了!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在剑桥大学中国留学生举行的年会上,他激动地说:“我虽然60岁了,身体一直不好,但我一定要回到祖国去,把自己的余生奉献给新中国!”国民党驻英国大使馆秘书找到李四光,掏出了一张5000美金的支票,说:“你向世界发表个公开声明,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威胁说:“你如果不肯,我们将采取必要措施,将你扣留在国外。”李四光听罢气愤至极,当即严厉斥责:“我归国之心能用金钱收买吗?我要回国,不要美金!”李四光冒着被国民党扣留送往台湾的危险,排除万难,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实现了他为祖国效力的愿望。

解放后,李四光对我国的能源、地震、矿产资源等方面都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推动了我国地质工作的开展。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考察,李四光认为不论是海相地层还是陆相地层,只要具备了生油的条件和储油的地质构造,就能找到大油田。李四光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错误论断,为中国人民找到了大油田。在他的考察和研究下,陆续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

●妙语点睛

李四光少年有志,为了要造出“第一流兵舰”,赶走洋人,不再受帝国主义的欺侮,15岁东渡日本,学习造船专业。由于当时中国没有钢铁不能造船,李四光又转赴英国,学习采矿。可他觉得采矿离不开找矿、勘探,还需要掌握地质学的专门知识,于是,他选择了地质专业。他最终达到了报效祖国的目的,向深爱的祖国奉献出了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