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口述实录“西五”浓缩百年教育沧桑

口述实录“西五”浓缩百年教育沧桑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百年前,在今天西五马路通顺街交会处相继建立了长春基督教会礼拜堂、长春市妇产医院、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三家隶属于英国中华基督教会的单位。1948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春,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并于1949年春正式恢复上课,西五小学改名为“长春市第三区西五马路小学”。1995年12月26日,学校易名为“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

本报记者张贤达

★ ★ ★ ★ ★

长春晚报11版·老长春

2008年4月14日

讲述人:

王德英(左二),女,83岁;唐巧兰(左一),女,81岁;两人都曾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就读于该校。

田桂兰,女,82岁,上世纪50年代任该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

王志文,男,该校1960年毕业生。

百年前,在今天西五马路通顺街交会处相继建立了长春基督教会礼拜堂、长春市妇产医院、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创办时,名为“萃文女子学校”)三家隶属于英国中华基督教会的单位。百年来,中华民族由弱而强,当我们把焦距定格在“西五小学”身上,去触摸这段伟大的复兴之路时,可以感受到长春教育百年间所经历的那滚烫的痕迹。

一叹峥嵘岁月体味成长之艰辛

1886年,英国传教士傅多玛受英国爱尔兰基督教长老会的派遣,漂洋过海,几经辗转来到长春这个当时相对还封闭的地方。随后,其他英国传教士相继而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1909年,这个隶属于英国的中华基督教会在长春创办了一所教会学校——萃文女子学校。创办初期为初级小学,学制五年。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国元年(1912年)学校开始设高小,学制改为“四·二制”。1919年,在“五四”运动推动下,教会组织学生积极投身爱国运动,联合当时的女校、女中及高等小学等15所学校学生,成立纠察部、演讲队、国货推销部,进行反帝爱国示威游行等活动。1932年12月,全校师生又为在关外与日寇浴血奋战、衣食两缺的抗日义军进行募捐。1933年学校改为“萃文女子中学”,直到九·一八事变,学校仍由基督教会承办。

由于年头过于久远,无论是档案馆,还是西五小学筹办百年校庆的老师们,都难以查找到记载当时更多的资料或者当事人来讲述那段过往的岁月。

该校老校舍只能在记忆中回味

让记者真而切的感受到这所学校的历史,是从采访82岁的王德英老人开始的。她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期就读于这所学校。“我是1941年由外地转到这所学校的,那时候学校的名字还是‘新京特别市私立萃文国民学校’,到了1943年伪满政府接管学校,学校易名为‘新京市第二女子国民高等学校’。”

“二女高有游泳池,冬天可以滑冰,夏天可以游泳。还有一个室内大礼堂。”在王德英的记忆中,这所被很多人简称为“二女高”的学校有着很不错的设施,但也是一所门槛很高的学校。“没有钱,是根本上不起这所学校的。学校的校服是仿当时海军服样式的,在衣服左上角有一个翻盖的兜,我们离开学校后把名签都掖在里面,生怕让男生看见,就连上下学都尽量挑胡同子走。”

说到这里,王德英的同学唐巧兰插话:“那时候,学校推行的是奴化教育,学日语,讲日语,让年少的我们根本没有自己是中国人的概念。”老人说着说着表情越来越凝重,显得很愤恨。“我们也‘琢磨’日本老师,给老师起个外号什么的,也是常有的,有个老师下巴短,我们背地里就管他叫‘哈巴狗’,这可能就是最朴素的爱国情怀吧!”

在中国学生的仇恨和偶尔的戏耍中,日本老师们连同他们所承载的奴化教育一起滚回了日本。抗战胜利了,国民党政府接收了学校,校名改为“长春特别市西五马路国民学校”。

二忆鎏金岁月往事真情绕心间

1948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春,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并于1949年春正式恢复上课,西五小学改名为“长春市第三区西五马路小学”。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焕发出蓬勃生机。

解放初期,这所学校的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田桂兰,今年已经82岁了。“这所学校的底子好,老师们也负责任,每周都要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还有董亚珍、张逸超两位6年级把关的老师,是区里面很好的学校。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解放初期这所学校的学生以基督教教徒子弟为主。”

“我们的少先队活动做得非常好,每周一次主题中队会,进行主线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强化组织纪律性教育。针对纪律混乱等情况,我们就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号召大家向解放军学习。后来非常知名的少先队辅导员曹魁珍那时候就在这上班。常常有很多学校上我们这来学习,参观。”

1957年校名改为“长春市南关区西五马路小学”。“我们一班在2楼上课,班主任是赵承兰,每到冬天,教室内取暖用的都是烧煤的炉子,同学们都得自带木柈子起大早来生炉子。”该校1960届毕业生王志文饱含深情地回忆着,“1958年,学校办起了勤工俭学,我们这些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校的印刷厂、五金厂、木工厂的课后劳动。”

三思蹉跎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

1966年,在神州大地上揭开了“文革”的序幕,在这场政治浩劫中学校成为重灾区。教学受到冲击,设施遭到破坏,在思想、文化、组织等各方面也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先后由革委会、工宣队以及工人阶级代表共同掌管。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仅给全校师生带来了喜悦和希望,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得到了恢复和建立。这也为下一步地发展积蓄了深厚的底蕴。

四念发展岁月百年名校踏歌行

1988年后,学校开始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张淑华任校长。同时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初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并承担了“吉林省小学数学电化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多次被评为吉林省电化教育示范校、吉林省健康教育示范校、吉林省艺术教育示范校,被区、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1995年12月26日,学校易名为“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

1998年12月,丁国君任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校长。她带领全校教师抢抓机遇,勇于创新。2001年3月,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绿色教育、构建绿色课堂”的全新教育理念,以“关爱生命注重发展彰显内涵”为绿色教育核心,被誉为“全国绿色教育第一校”。学校同多个国家签订了友好交流协议,实现了师生间国际互访交流。

2002年10月,西五小学接收了南关区六马路小学,创办长春市第一家校办幼儿园;2004年7月,接收南关区西长小学,设立西五小学西长校区。

2007年7月,校长丁国君同时担任四十一中学校长。在长春市中小学中率先实现了一个校长,两套班子,四个校区,五个牌子的办学格局,形成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多元化办学规模。

记者走进坐落在西五马路附近的西五小学,如今学校总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拥有六十二个教学班,2000余名学生,200余名教师,5个多媒体网络教室、4个琴房、2个舞蹈室,还有阅览室、弦乐室、乒乓球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班班有电脑、电视,全方位网络化管理,彻底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完美整合,达到了“无纸化”办公和全方位的网络化教学。

在绿色教育“4691——111”工程进程中,西五小学还铸就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现有各级骨干教师46名,省市区优秀教师81人,省市科研名师、十佳教师、教学新秀28人,也涌现出了全国十佳少年孙岩等优秀学生代表。

百年的回眸,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一段历史,更重要的是为了下一个百年的兴旺。

★ ★ ★ ★ ★

长春晚报3版·本地/社会

2008年4月25日

为纪念百年校庆,西五小学校歌《百年荣光》应运而生。歌中唱道:“这是我的家,一个很大很大的家,爸爸说这是你思想的家,走到哪里也不能忘记它……”表达了西五小学对孩子思想的启蒙,“这是我的家,一个大爱浩荡的家,爱上她就甘愿为她,哪怕是青丝染白发……”表达出每个教师对学校的奉献精神及校园人文情怀。近日,西五小学举办第一届校歌合唱比赛,孩子们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对学校的热爱。校歌的传唱进一步落实了“八荣八耻”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升了学生爱校、爱国的情感。图为校歌比赛现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