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倾听花开的声音

倾听花开的声音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需求,深化绿色课堂的文化内涵,我们组建了由教学校长和10名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绿色课堂走访团”,通过下发调查问卷、深度采访,对全校2000多名学生,分三个阶段进行了调查,得到了最宝贵的研究资料。同时,也欣喜地看到“绿色课堂”实质变化。

为了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需求,深化绿色课堂的文化内涵,我们组建了由教学校长和10名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绿色课堂走访团”,通过下发调查问卷、深度采访,对全校2000多名学生,分三个阶段进行了调查,得到了最宝贵的研究资料。同时,也欣喜地看到“绿色课堂”实质变化。

(1)孩子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

在这个维度上,孩子针对我们的提问:“你喜欢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上课呢?”他们通过描述一个个生动的课堂例子,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课堂上我们喜欢做游戏、听老师讲故事、和老师一起动手做。”

三年级的一个小女生兴致勃勃地讲到:“我们英语老师在课堂上最喜欢让我们玩游戏了,学习句型时总是让我们分组做抢红旗、摘桃子、小猴爬藤的游戏,同学们学得可高兴了。有一节课,学习水果单词banana,grapes,oranges,watermelons,apple时,王老师让我们结合语文课上的“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把这几个单词创编成故事给同学来表演,我第一个走到前面给同学们讲故事。‘一只可爱的小猴子下山去摘东西吃,走着走着,他看到了一个又红又大的(watermelon)大西瓜,于是抱起(watermelon)就向前走去。走着走着,又看见了黄灿灿的(banana)香蕉,于是他扔掉(watermelon),捡起(banana)又向前走去。就这样,小猴子一路走,一路丢,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下课了,同学们还争先恐后地要讲故事……”

说到英语课,旁边的一个五年级的小男孩也抢着说:“刘老师在课堂上经常领我们玩拼图游戏,让我们一边玩一边学。在讲实物单词时,先将一幅图片剪成几小块,让大家动手去拼,当我们对拼出的图片感兴趣时,老师再教单词,我们就会记得很深刻。在学习句型时也玩拼图的游戏,老师让几个学生拿不同单词去组合几种不同形式句型,亲身去体验句型的特点。先让四个学生拿着it,is,a,dog的单词卡片,当老师出示句号时,同学们自己排列顺序为It isa dog.是陈述句;当老师出示问号时,同学们调换顺序变为Isita dog?是一般疑问句。这样,同学们很快区分开了两种句型。”

一年级奥数班的一个学生说:“我喜欢姚老师领我们做的‘手指游戏’。学习‘奇数+奇数=偶数’时,老师和我们一起伸手做游戏。大家一起说‘伸出左手和右手,5和5是奇数,俩俩朋友去散步,大拇哥是一对,手挽手来一起走,没有剩余是偶数。”有了这样的手指游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犹如“天书”的奥数题就掌握了。另一个孩子说:“最喜欢可以做游戏的课。我上过一堂课,老师让我们充当建筑物,让我们扮演司机去辨别方位,同学们学会了怎么看物体。”

除了游戏之外,同学们还喜欢老师给他们讲故事。一个五年级的女生说:“我特别喜欢分析课文时,老师给我们讲相关的故事。学习《马背上的小红军》后,老师给我们讲了草地夜行、金色的鱼钩的故事,非常感人。学习了《赤壁之战》后,老师让我们看《三国演义》,每天找一名同学到前面讲故事,让我们学到了书本外的很多知识。”

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孩子们所谓的游戏并非是单纯的娱乐,是老师们基于学生的天性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让孩子们在绿色课堂上“学习并快乐着。”下面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断,是我校教师参加全国数学教学大赛《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的游戏导入,趣味十足而又不失思维的活跃,为新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前教师目测身高相近的两名学生(一男一女)

师:同学们,你们好!课前咱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首先请两名同学上前来配合一下,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指预先挑好的两名同学走到前面。

师:请男同学站在最右边,女同学站在最左边。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一比这两个同学谁的个子高?

生1:男同学。

生2:女同学。

师:大家再好好观察一下!

学生再次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马上就比较出两个人的身高呢?

学生们思考:

生1:可以让两个人靠得近一些。

师:两位同学向中间各走五步,靠近一些。再比一比。

学生们观察后,摇头还是不好比较。

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生2:让两个人背靠背挨在一起。

师:两位同学背靠背挨在一起。

两位同学刚站好,学生们就异口同声地喊出:女生高。

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两个人背靠背紧紧挨在一起,就能很快地比较出两个人的身高。好,游戏玩到这,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

(2)孩子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

在这个维度上,孩子针对我们的提问:“你喜欢什么样的学习?在你喜欢的课堂上,你是怎样学习的?”孩子们的回答如下。

“课堂上我们喜欢亲自体验、小组讨论、在做中学。”

“体验“这个词出自一个四年级孩子之口。当老师问他“什么样的学习给他最深刻的印象时,他想了一会说:”应该实际去体验一下,有一次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学种豆子,因为我的豆子迟迟没有发芽,我想让它早点发芽,所以每天去给它浇水,结果把它浇死了。后来我明白种子发芽并不是水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这个学习过程让我印象很深刻。”他的同桌也说:“我喜欢上科学课,因为可以做实验,而且还可以让我们在大自然中学习,比方说上“花”那一课,就可以到操场上观察花朵。”

一年级的小同学说:“我最喜欢数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吃饼干”,老师说用你们白白的小牙齿把手里不同形状的饼干,加工成我们今天学过的图形。音乐响了,同学们就笑着开始咬饼干,一会儿,将长方形咬成正方形、三角形,将正方形咬成长方形……让我们一边玩,一边学,很开心。”

在交流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喜欢在课堂上参加讨论,如“我喜欢上课的时候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学习,然后请一个代表回答,这样如果其中一个人不会的话,其他同学可以帮助他,老师也不会批评他”;“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思考的时间,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先提出来,然后小组一起讨论,不会的老师再讲给我们听。学习《电脑“管家”》一课时,老师利用实物投影向我们展示一台电脑,问大家有什么疑问,有的说,在我的印象中管家是人,我想知道电脑怎么当管家呢?它是怎样管家的?有的说,我想知道电脑有哪些功能?有的说我想知道为什么说电脑是忠实可靠的管家?同学们积极性很高。老师说,下面请大家带着疑问,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学习,于是,我们就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以上谈到的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我们看到,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是绿色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这一变革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

(4)孩子喜欢这样的课堂氛围

当问到“在课堂上,你和老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时,大多数同学毫不犹豫地说是“朋友、平等、尊重”,更有的同学说,课堂就像家一样,亲切、温暖、和谐。

交流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学习《找规律》一课时:教师在屏幕上出现一幅图画。商店门口挂了很多灯笼,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地排列着。其中一部分被一辆停在商店门口的汽车给遮住了。

师:你能知道被汽车挡住的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吗?

生:只要把汽车开走就知道了。

师:笑了笑,你很聪明。对啊!只要把汽车开走,不就都清楚了吗?但在汽车还没开走之前,我们也能看出来吗?大家互相说一说。

生:开始小声讨论起来。

课上,教师和学生真心交流,教师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童真,在对话中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喜欢呢?

在调查中,有这样一节课,听后叫人非常感动。在一年级的美术课上,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画着小鱼和大海,突然有个小朋友叫了起来:“老师,你看他的大海是黑色的。老师走过去一看,果然看到那位同学的画纸上一片漆黑。老师刚想批评他,忽然想到可能有他自己的想法。于是心平气和地问道:“小明同学,海洋应该是蓝色的,你怎么涂成黑色的了?”他小心翼翼地说:“老师,我上次看到电视里的鱼碰到敌人的时候会把海水变成黑色来保护自己,他们也遇到敌人了呀,所以……”哦,原来是这样啊,那是乌贼碰到敌人的时候才会喷墨来保护自己,你的想法很好。看到孩子们认真地听着,老师首先表扬了他,然后跟他们讲了乌贼的故事,让他们在画画的同时也学到了关于乌贼的一些常识。

课堂上教师对于有创造性想法的孩子,应采取鼓励和表扬的方式,使学生艺术思维逐渐发展起来。我们相信,这个孩子在绘画上肯定会有所成绩。绿色课堂就是这样为每个个性不同的孩子提供广阔的天地。

(5)孩子喜欢这样的学习内容

在这一方面,很多孩子表示,他们喜欢在课堂上学习一些课外知识,喜欢学习的内容和平时自己的生活相联系,许多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一个孩子说:“学习认识人民币时,老师让我们带来真实的人民币,在课堂上通过表演公交车上买票、超市买东西兑换人民币,就像生活中的那样,让我们每个人都充分认识了人民币,体验了人民币的用处,知道了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我特别喜欢雪,但是写雪的作文却是我很头疼的事情。有一次,在张老师的作文课上,老师带领我们到操场上观察雪,一起堆雪人、打雪仗,一起回忆打雪仗时小伙伴的面目表情、动作方式、语言表达,这样一句句地理顺了,说清了,作文写起来非常得心应手,我也不再觉得写雪的作文有多难了。”

六年级的一位同学说:“学习《北京》这篇课文,老师事先让我们搜集大量与北京有关的风景名胜图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有的还找到了DVD光碟,在电脑上把北京自然的、人文的景观加以放映,当时很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说:“哇,北京真美!我们的祖国首都真了不起!”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一位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单刀直入开始了知识的学习。

师:“有4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

“啪——啪”学生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了问题。

师:“有2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

“啪”,一下。

老师不紧不慢地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

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右手心,“半个”。

生: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半个”。

熟悉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说:“半个。”

师:“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小朋友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画图、写汉字。

老师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

在这里,老师借助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引出分数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予枯燥以趣味,使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新颖的设计,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