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战略及科技支撑体系研究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战略及科技支撑体系研究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信息服务业是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水平已成为决定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突出。研究制订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我国信息服务业无疑已成当务之急。目前,国内外对信息服务业的界定和分类众多,尚未形成统一共识。

信息服务业具有高增长、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等特点,是现代服务业中发展最快、最活跃、最基础的行业,不仅是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为现代服务业的其他领域提供重要的支撑。同时,信息服务业是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水平已成为决定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其作为参与国际经济角逐的制高点给予支持和发展。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2007年3月19日)。近年来,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突出。然而,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未来现代服务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更高要求,面对与国外主要信息服务业大国的差距,我国信息服务业面临若不加速发展就有随时落后的危险。研究制订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我国信息服务业无疑已成当务之急。

8.1 信息服务业界定及其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对信息服务业的界定和分类众多,尚未形成统一共识。确定信息服务业分类,大力推动信息服务业特别是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8.1.1 信息服务业界定及分类

一般认为,信息服务业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生成、收集、处理加工、存储、检索和利用,为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专门行业的集合体(郑艳玲、石宝军、高建山.河北省信息服务业现状分析研究.情报杂志,2007(11):105)(李朝鲜.理论与量化: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07)。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信息服务业是指服务者以独特的策略和内容帮助信息用户解决问题的社会经济行为,从劳动者的劳动性质看,这样的行为包括生产行为、管理行为和服务行为(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我国信息服务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信息界,2003(11):3)。

信息服务业分为传统信息服务业和现代信息服务业。传统信息服务业主要包括传统的档案、新闻报道、图书出版、图书馆、文献情报、邮政电信等。现代信息服务业包括信息提供业、信息处理业、软件开发与处理业、系统集成服务业、IT咨询服务业等。

1.国内外有关信息服务业的分类

信息服务业分类众多,常见的有:北美产业分类、OECD产业分类、联合国产业分类、国家统计局分类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表述。

(1)北美产业分类:《北美产业分类系统》(简称NAICS)将信息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2002年,NAICS把主要的内容生产活动和机构重新归入信息产业类别。NAICS分类既包括了传统传播方式的出版、发行业,又包括了现代传输方式的广播、电视和通信业,还包括了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服务管理的信息和数据服务业。

(2)OECD产业分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计算机和通信政策委员会认为,对于服务业的定义应遵循的原则是:备选行业的活动必须是有意识地通过电子手段满足信息处理和通信的功能。该原则将服务业限定为现代服务业,即通过电子手段的服务业,从而同传统的信息服务业如活字印刷术等区别开来。根据该原则所确定的服务业包括机械、设备和物资的批发,办公机器和设备的出租,电信,计算机和有关的活动(方宽、杨小刚.对信息产业统计界定的思考.统计研究,2001(11))。OECD所确定的服务业不包括NAICS分类中的出版、电影和音像、广播电视制作、新闻机构、图书馆、档案馆等服务。

(3)联合国产业分类:2002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以NAICS和OECD的分类为基础,制定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简称ISIC/Rev3),ISIC/Rev3制定了“信息业”和“信息与通信技术”两个相关分类。“信息业”分类包括:录制媒体的出版、印刷和复制;邮政和电信,计算机和有关活动,娱乐文化和体育活动。“信息与通信技术”分类包括邮政和电信,计算机和有关活动,无接线员机器和设备及个人和家庭用品的租赁。其所界定的“信息业”其实为信息服务业的内容,而“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定义中也包含了信息服务业的内容。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表述:该纲要提出了若干要发展的领域,包括邮政业务、电信基础和增值业务、互联网产业、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基础数据资源和数字内容产业等。

(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表述: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业,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

(6)国家统计局的界定及分类: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信息服务业分类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其他信息相关服务。电子信息传输服务包括电信、互联网信息服务、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和卫星传输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包括计算机服务和软件服务。其他信息相关服务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新闻出版业,图书馆与档案馆。

(7)本报告关于信息服务业的界定:纵观国内外对信息服务业的分类,我们认为,国家统计局在《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中所确定的信息服务业吸取了国外有关信息服务业的精华,并充分参考了联合国ISIC/Rev 3.1制定的“信息业”和“信息与通信技术”两个相关分类,是信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以外,信息服务业还包括信息内容产业。因此,我们认为信息服务业应包括三大部分:信息传输服务业(通信服务业和广播电视服务业等)、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信息内容产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业、IT咨询业和数据库产业等)。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与其他服务业报告相互衔接的问题,本报告所指的信息服务业仅指现代信息服务业,着重强调的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服务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具体包括通信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和IT咨询服务业。通信服务业包括固定电信服务业、移动电信服务和其他电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业包括计算机服务和软件服务。IT咨询服务业包括IT培训服务、IT认证服务、IT测试服务和IT规划服务等。

8.1.2 信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服务业具有高度创新性、高度渗透性、高度倍增性、高度带动性,具有服务无形性和高需求收入弹性。发展信息服务业对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吸纳劳动就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服务业转型、参与国际竞争等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信息服务业是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

信息服务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信息服务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已成为高科技产品及其服务实现增值的主要因素之一。信息服务业的不断拓展,软件等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服务成为各行各业实施创新与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和手段,缩短技术创新周期,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社会生活的转型。对一个经济体来说,即使对它的投入不做任何增加,只要对其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那么它的产出也能够大幅增长。信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能够充当这种“催化剂”作用。以电信服务业为例,根据测算,国民经济发展对电信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弹性效应,发达国家弹性系数在1.5左右,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弹性系数可达到3.5左右(马思宇等.发展中国家电信收入占GDp比重逾4%.中国电子报,2006年5月25日)。

2.信息服务业是促进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的重要支撑点

信息服务业的服务作用体现在其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和支持上。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是实现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对传统工业部门来说,发展信息服务业能够提高其新产品开发的效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对IT制造业来说,大力发展研发和售后服务等信息服务是其业务增值的重要举措。此外,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不仅能够优化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附加值水平,而且能够更新传统服务业的服务方式和手段。

3.信息服务业是促进服务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有利于推动整个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信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发展信息服务业是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手段。现代信息服务业与传统服务行业的相互融合,有助于物流、交通、商贸、旅游等传统服务行业的改造提升,催生出电子金融、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现代物流、虚拟旅游等新的业务形态。

4.信息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

信息服务业能够吸纳大量的不同层次的人员就业。发展信息服务业对扩大就业有重要影响。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加速,其吸纳就业的能力开始下降,服务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行业。如日本1973年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为5万人,而到2006年达到84万人(胡崑山.中日信息服务业由试探磨合转向战略协作.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11月7日)。

5.信息服务业是缓解能源短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

信息服务业不仅自身发展能耗低,还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综合能耗的下降。发展信息服务业,可以改变传统工业经济模式中能源、资源等的“硬性消耗”,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广东获得全国GDp最高和单位能耗最低的“双冠军”,信息服务业起到了重要的节能降耗增效作用(邹生.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4)。

8.2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差距分析

近年来,我国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但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8.2.1 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已出台与信息服务业直接相关的政策达250个左右,有力促进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2007年,信息服务业市场规模达到19320亿元,比2006年增长21.9%(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年鉴2008.北京:《中国信息年鉴》期刊社,2008:363)。目前,信息服务业的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形成了互联网增值服务、软件与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网络化信息内容服务等新的增长点。

1.通信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通信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2007年通信业务收入完成8051.6亿元,同比增长11.8%。2008年通信业务收入完成8139.9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2008年12月通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07年,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91273.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0.0%。2007年,全国网民数新增7300万人,达到2.1亿人,居世界第二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6.0%。已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到98.9%。

通信业务收入结构进一步改变。2007年1-11月,移动通信收入和固定数据通信收入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7.9%和46.6%,在电信业务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了2.99和2.02个百分点。

2.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

软件业保持高速增长。2007年软件业务收入完成5800.1亿元,同比增长 20.8%(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全国共认定软件企业1.88万家,累计登记备案软件产品5万余个,其中2007年新认定的软件企业3087家,新登记备案软件产品1.08万个(中国信息协会等.中国信息年鉴2008.北京:《中国信息年鉴》期刊社,2009)。2007年,软件出口达到102.4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70.7%。软件外包服务收入140.6亿元,同比2006年增长34.9%,占软件技术服务的比重为10.2%。

软件业内涵不断提升。2006年,软件服务和系统集成的比重约为45%。2007年,软件产业构成情况是:软件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894亿元,所占份额为32.46%;软件技术服务收入为1374亿元,占总额的23.55%;系统集成收入为1158亿元,所占份额为19.85%;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为1215亿元,所占份额为20.83%;集成电路设计软件收入为194亿元,所占份额为3.33%(中国信息协会等.中国信息年鉴2008.北京:《中国信息年鉴》期刊社,2009)。

3.IT咨询服务业快速崛起

由于信息化建设需求的拉动,IT咨询服务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据统计,2006年我国IT咨询服务业市场规模约为1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6%。IBM、埃森哲、惠普处于产业领先地位。随着各行业信息化的深入,信息安全咨询将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行业应用方面,电信和金融依然是IT咨询服务的重点行业,分别占到了27.9%和32.3%的市场份额。

市场竞合趋势明显。一是咨询公司与IT技术公司联盟,以期达到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增强技术优势和咨询水平。二是IT公司开始兼并和收购传统咨询公司。这种强强联手的方式提高了咨询机构的实力,更容易发挥信息化咨询的优势。

8.2.2 我国与先进国家的比较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在全球服务业加快转移的背景下还有被进一步拉大的危险。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服务业产值占GNp 的比重超过3%,其中美国已经达6%,而我国仅占全球信息服务业份额的2%,人均信息资源占有率与发达国家相差2~3个数量级(李剑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战略.中国信息界,2007:18)。由于起步晚,受外部环境与自身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的企业数量虽然众多,但是规模小,整体实力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公司仍很缺乏。

1.通信服务业企业竞争力较弱

我国通信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1)电信基础设施总体比较落后,地区差异大。2008年,东部地区固定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37.5%和68.0%,其中一些发达城市的电话普及率已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然而,西部地区的固定和移动普及率仅为18.1%和36.7%。

(2)互联网发展状况仍处于初级阶段。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①相对于居民收入而言,互联网资费较高,互联网资费占GNI的比重是发达国家的11.7%~25.8%;②每百人互联网国际带宽低,只有发达国家的0.1%~3%;③宽带上网普及率较低,每百人宽带用户数为发达国家的1.8%~10.5%;④每百人中互联网人口仅为发达国家的8.3%~14.6%。

2.信息技术服务业在低层次价值链徘徊

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在企业规模、市场开拓经验、外包水平、人才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1)软件企业规模与先进国家相差甚远。我国软件企业多数是1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各自为营,出口量不大,利润较薄。最大的软件企业只有3000多人。而印度全国规模较大的软件公司有很多,如TATA、INFOSYS等。

(2)企业缺乏开拓欧美市场的经验和渠道。我国软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迟滞,使得欧美企业对中国软件企业的开发能力还缺乏了解。同时,欧美企业对外包服务商的商业信誉和客户基础相当重视。交流能力差造成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偏差等。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我国软件企业的成长。

(3)在外包业务低层次徘徊。我国软件外包大多为低端外包出口,不参与需求分析,很少参与系统设计,发包方对程序的编写方法做出明确规定,企业只需按要求进行编码工作。而印度企业早就开始提供系统集成、方案执行、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承接金融服务、电信设备和制造业的全系列软件工程服务。

(4)高端软件人才严重缺乏。我国当前16万的软件从业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年增长35%的软件产业的发展需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至少存在20万软件人才的缺口(李朝鲜.理论与量化: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22)。尤其是,与印度相比,我国缺少对国外市场熟悉的需求分析人员和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员,更缺少熟悉技术、能做大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设计人员,也缺乏既懂外语又精通软件开发的“双语”软件人才。

3.IT咨询服务业亟待急起直追

IT咨询服务业与国外同行相比,在体制、组织、经费、人员、设备、服务范围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1)资金、规模和知识积累等差距较大。我国的咨询服务公司现在是良莠不齐,如同一项目的竞标中,报价可从10万到100万不等。有一定实力和知名度的只有200家左右。

(2)人才素质相对不高。西方发达国家对咨询机构的从业人员要求十分严格。国内咨询公司中虽然不乏大学教授等人才但主体素质相对较低。

(3)运作模式比较粗糙。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咨询公司中30%没有机构简介,30%的机构没有业务发展计划,超过40%的机构没有人员培训计划。粗糙的管理运作模式和行业规范性的缺乏使得大部分信息咨询公司停留在信息咨询的范畴,无法触及咨询市场利润最丰厚的高端市场,如管理咨询和战略咨询。

8.3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扩大社会就业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是建设和管理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实现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同步增强的战略选择。

8.3.1 发展思路与指导原则

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发展,围绕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把握世界信息服务业加速发展与转移的机遇,实施“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战略,完善体制机制,改善发展环境,着力自主创新,强化公共支撑,突出人才建设,扩大对外合作,创新发展模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努力实现信息服务业强国目标。

为确保信息服务业按照以上思路快速发展,应坚持如下指导原则。

(1)提供适度的政策环境。信息服务业的一些关键领域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尤其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财政投入,加速产业发展。采取有力举措,为信息服务业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加快制订和完善行业服务标准和行为技术规范,加强市场监管,改善市场环境,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调整政策的使用范围。利用现有优惠政策,将信息服务业纳入支持范畴。信息服务业发展不仅仅是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问题,还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全局。随着信息服务业内容的日趋细化,现行政策应适当扩大,达到政策层面鼓励和支持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效果。

(3)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服务业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大力促进信息互通。鼓励信息消费,培育信息服务市场,增强信息服务的有效供给。引导信息服务业贴近人民、贴近企业、贴近社会,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4)进一步推进信息服务业领域的开放。在新一轮服务业对外开放中,引导外商投资重点投向信息服务业。推进信息服务业管理体制创新,加快改革步伐,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和标准,努力创新服务产品。不断扩展合作领域,努力打造以信息服务业骨干龙头企业,推动企业“走出去”。

8.3.2 发展目标

到201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服务业产业链和产业布局。初步建成以北京、上海、广东等主要地区为依托的信息服务基地,在广大城乡建立与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信息服务体系。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国际接轨的信息服务业体系,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信息服务业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到2020年,信息服务业在我国现代服务业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服务业和一、二产业的提升改造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1)通信服务业赶超发达国家水平。到2010年,在通信能力方面,形成高速大容量骨干传送平台、窄宽带相结合、固定和移动方式灵活接入、信息资源丰富的电信网络。在服务水平方面,具备在任何时间、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域、与具有通信终端的任何人进行通信或接入信息资源网络的能力。到2020年,我国电信业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起较成熟、完善的监管体系,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电信服务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水平进一步缩小,电信业务应用、服务质量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在农村地区基本达到家家通电话、村村能上网的目标;在城市地区基本达到户户多媒体,服务移动化,服务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届时水平的目标;为政府和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优质、安全、可靠的信息服务。

(2)信息技术服务业有力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2010年,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规模达到1.61万亿元,其中软件服务业为1.37万亿元。届时,形成若干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软件骨干企业,培育更多软件著名品牌。软件业出口额达到125亿美元。国产基础软件关键产品和核心技术得到突破,与国产支撑软件、国际主流支撑软件相匹配,并实现一定的产业价值和规模。到2020年,实现信息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8.76万亿元,其中软件服务业为7.44万亿元。

(3)IT咨询服务业形成一批世界著名品牌。在业务收入方面,2010年IT咨询服务业收入达到244亿元。到2015年,IT咨询服务业收入达到600亿元。到2020年,IT咨询服务业收入达到1200亿元。在业务能力方面,到2010年,形成若干著名的年销售收入过亿的咨询服务品牌。初步具备为金融保险、政府机构等提供中高端IT咨询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实现IT咨询服务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高端咨询服务的要求,使我国IT咨询服务机构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与主要跨国咨询公司相抗衡的实力。

8.3.3 发展重点

要重点推动通信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和IT咨询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1.优化提升通信服务业

信息传输服务业是信息服务业的基础性产业。要优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完善现代信息基础设施。

大力发展固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无所不在的宽带网络。整合各方资源,促进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互联网服务的发展。鼓励运营企业提高服务业水平和质量的同时,合理降低宽带互联网接入资费。加大对农村和边远山区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推进电信普遍服务,推动宽带网络在农村地区和边远山区的普及应用。

抓住3G网络建设机遇,加快推动TD\|SCDMA网络在全国的覆盖。协助推动运营商加大基站共用和选址等工作力度,提升TD\|SCDMA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覆盖质量。促进TD\|SCDMA在公交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深入应用,拓展行业用户市场。大力发展手机电视、移动电子商务、交互式游戏、移动办公室等新兴3G业务,积极占领3G产业链的制高点。

加快建设无线城市,推动在全国的试点示范。总结北京、上海等无线城市建设的经验,研究探索无线城市服务和运营模式,鼓励无线宽带接入服务、无线视频服务、智能交通服务和智能楼宇服务、应急公共服务等的广泛应用,支持开展环境监测、公交电子站牌、安防监控系统、多媒体信息播报等城市信息管理业务。

突出发展增值通信服务。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大力开发面向大众和企业的增值业务。积极推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与媒体、增值电信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电信新业务、新服务发展,使传统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企业转变。突出发展互联网增值服务、移动通信增值服务,吸引国外优秀的增值业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落户中国,促进网络增值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强对移动信息收费、服务内容、统一Sp代码等治理,规范移动增值服务市场。

2.做大做强信息技术服务业

信息技术服务业是信息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系统集成业务和软件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信息服务业。

继续推动系统集成业务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系统集成企业。加强系统集成资质认证管理,培育和规范系统集成市场,促进系统集成健康发展。搭建系统集成企业推介服务平台,构建系统集成服务评估与监督体系,提高系统集成企业的服务能力。

扶持软件产业做大做强。实施针对软件产业的特惠政策,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支持国产软件的发展。采取税费减免、融资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间并购重组,扶持发展一批龙头企业。通过示范、奖励等方式,鼓励企业推行开发过程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推广应用软件构件和复用技术,提高企业工程化管理能力。支持和鼓励国产软件企业组成产业联盟,提高国产软件的整体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

鼓励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鼓励我国企业为外国及港澳台公司、其他经济组织提供以系统和应用的设计、开发、运营、维护为主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大力拓展金融、电信、物流、医疗、法律、教育等领域所从事的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处理及分析、客户服务等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加快推进数据分析、研究用户化解决方案的知识处理外包服务。支持并资助服务外包企业申请国际资质认证,鼓励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和水平。

3.大力发展高端IT咨询服务业

采取有力举措,推动我国IT咨询服务业从中低端进入高端市场,即要大力发展我国自己的高端IT咨询服务业。

推动国内IT咨询企业的业务不断从以市场为中心的研究和咨询工作延伸到为企业(集团)提供的管理战略咨询。鼓励IT咨询企业为用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推进IT项目咨询、IT审计监理、IT培训等高端、新兴信息服务业态发展。鼓励IT信息咨询企业建立面向各行业的知识库,形成一批面向领域的信息咨询服务应用业务规范。完善IT信息咨询人才培育体系,加强优秀信息咨询人才引进机制,为高端IT咨询服务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推动国内IT咨询企业和国际咨询与调查机构的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咨询理念和管理方法、规范的运作流程、严格的质量控制等。

推动国内IT咨询企业做大做强,进军高端IT咨询服务业。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帮助和引导国内IT咨询企业做大做强,进军高端IT咨询服务市场。可以采取下列措施:①由政府对非营利咨询机构予以资助,在一定期限(如5年)内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助。②鼓励咨询机构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形成大型的咨询集团,对各小型专业化咨询公司联合咨询的综合性项目,减免一部分税收,以鼓励公司之间的合作。③引导咨询机构做好业务定位,充分整合和发挥自有专长,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

8.4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的确定应该以发展目标为导向,以现实的发展情况为基础,结合国际经验和趋势,综合考虑行业发展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对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发展进行合理的安排,以达到适合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要求。

8.4.1 信息服务业发展模式类型

从国际上看,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许欢等.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战略模型.情报科学,2005,23(6):933)主要有两种。

1.自由发展模式

自由发展模式的特点是:以市场需求决定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政府不干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或者适当做一些策略性的引导。采用自由发展模式的主要有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自由发展模式的优点在于信息服务业的根基扎实,产业部门体系完备,产业发展的风险小,不会走弯路;适用条件主要包括有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和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信息市场运转顺畅,居民和企业的信息消费意识强烈,没有外来干扰或者外来干扰很小。

2.政府干预模式

政府干预模式的特点是: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以政府指令为导向,政府处于支配性的地位。政府的行政行为将决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方向。采用政府干预模式的主要有韩国、印度、新加坡和爱尔兰等。

政府干预模式的优点在于快速突破,能够在短时间、投入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实现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部门产业部门实现快速增长。其缺点是产业发展的风险大,发展后劲不足;适用条件主要有本国信息市场基础差,居民和企业的信息消费意识弱,存在外来的干扰因素,需要快速发展信息服务业。

8.4.2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模式选择

一般认为:在市场发展成熟、机制完善的情况下,采用自由发展模式配合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式是适合的;而在市场不够成熟,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直接作用于行业的针对性强的产业政策效果较好。

当前我国的国情是:市场经济体系已经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但信息服务市场发展滞后,居民和企业的信息流通和信息消费意识还很淡薄;国内信息服务产业体系不完善,部分产业部门(如IT咨询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服务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市场竞争比较混乱;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在受益于国外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和先进的管理水平同时,又受到跨国公司带来的巨大冲击;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能力很强,国家可以较好地实施宏观管理,对信息服务业以政策、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以立法手段进行规范。

由于我国政府对经济有强大的政策影响力,而信息服务业市场的发展相对还不够成熟,所以在战略的起始阶段应该由政府进行积极的引导,采取倾斜政策,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主导产业获得较快发展。在信息服务市场逐渐成熟、信息服务企业发展壮大以后,应该适时的减弱政府的角色,转而充分利用市场调节的作用来调配资源促进发展,政府主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和立法来保障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合理竞争,通过经济杠杆和政府需求刺激市场发展,推动信息服务业的结构调整,最终走向成熟,实现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目标。

因此,在当前,“政府干预模式”最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模式。当然,对于一些发展比较成熟的产业部门也可放开手脚,适当放松政府干预的力度。

8.4.3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模式考虑

当前,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应从以下五个方面重点考虑。

1.完善信息服务业产业链条

优化产业链结构是通过完善产业链、转变价值链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措施来增强我国信息服务业的自主性。①整合资源,完善产业链。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促进“三网合一”,促进信息服务业特别是通信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拓展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②推动产业价值链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延伸。推动优化软件产业、软件外包、IT咨询服务业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中的价值链。③推动技术含量从一般技术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移。从技术层面考虑,应通过增加技术和知识投入,提高产业发展的技术、知识贡献度来提高信息服务业的竞争力。

2.明确信息服务业发展重点

影响信息服务业长远发展的技术瓶颈包括通信服务业技术、软件服务业技术和IT咨询业技术,其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是软件和集成电路。在软件领域,从保障信息服务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实施软件产业化工程,努力建成我国软件业体系。重点支持自主、安全的操作系统软件开发,支持技术开发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文处理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等支撑软件的开发与生产,大力推广软件复用技术,加快以中文环境为平台的各类应用软件、基础软件及中间件等软件产品的发展。在集成电路领域,要以加强集成电路设计为突破口。

3.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资源

一是要完善国内资本市场。随着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间接融资远远不能满足其庞大的资金需求,直接融资成为完善信息服务业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既要发挥证券市场的支持作用,也要把风险投资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二是设立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专项资金的支持,提高信息服务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解决产品生产和产业链中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三是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信息服务业。积极采用上市、组建有限责任公司、个人参股以及风险投资等形式大力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利用外资,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信息服务业投资力度。制订优惠政策,吸引资金支持重大信息服务业建设项目及中西部地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4.完善信息服务业技术创新体系

我国信息服务业要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必须加强研发,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环境促动、政府推动的信息服务业技术创新运行机制。重点研发制约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软件和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因特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

5.增强信息服务业企业竞争能力

企业必须要有长远眼光,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立足强化既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以创新为切入点,不断推进企业流程重组,建立动态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不断培养和发展新型的核心竞争力。国家也要做适当的引导,增加研发投入,规范企业管理,进一步增强我国信息服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既要营造创新环境,也要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尤其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力的信息技术和基础技术,政府必须有较大程度的介入。事实上,以国家力量增强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也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普遍的做法。

8.5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需要配套的技术支撑

信息服务业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从信息处理的环节来分,信息技术可以分为六个主要部分(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市信息服务业发展报告(2004).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即:信息采集和校验技术、信息传递和交换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分析技术、信息显示和提供技术、信息安全与保护技术。

1.配套技术选择原则

确定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需要配套的关键技术,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再筛选出信息服务业各主要领域的配套技术。

主要原则包括: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配套技术应对其他技术发展起到先行和导向作用;其应用领域要广泛,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具备潜在的竞争优势;对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保障国家安全起重要作用;最为重要的是未来5—10年可以投入使用并产生产业规模效应。

概括地讲,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配套技术应至少符合下列一项标准:产业化前景良好;对将来形成产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起重要作用;对提升国际竞争力起重要作用;对保障国家信息安全起重要作用。

2.通信服务业技术支撑

重点开发下一代网络产品、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宽带无线接入/数字集群设备、家庭网关、智能终端、智能信息处理和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设备、宽带多媒体网络设备和数字内容产品,关键技术如下。

(1)高性能承载网技术。

在数据承载网演进过程中,应积极跟踪MpLS技术的发展。在MpLS核心网络中,采用合适的技术和措施来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管理性,使其能够成为完全符合业务需求的核心承载网络。在MpLS核心网络完全满足要求前,对于实时性较强、服务质量和网络安全要求较高并且目前已经成功实施的业务,如VoIp、视频会议等业务,继续保持现有的承载方式。在将来网络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将这些业务统一承载在MpLS承载网络上。

(2)移动通信技术。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热点主要有: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IMS(Ip多媒体子系统)、OFDM(多入多出)和MIMO(正交频分复用)相结合。hSDpA技术是WCDMA和TD\|CDMA标准近阶段技术演进的重点。hSDpA支持高速非对称数据服务的引入,可增加网络容量并使运营商投入成本最小化。IMS增强了对基于Ip流的可控和可管理型,代表了网络的发展趋势。OFDM和MIMO相结合可提高无线链路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已成为未来宽带无线领域的关键技术。

(3)宽带网络接入技术。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接入网领域都将呈现多种技术共存互补、竞争发展的基本态势。①光纤接入网(含光接入网技术)。有线接入网在接入网中处于主体地位。全光纤接入网技术即光纤到桌面、光纤到家,将得到不断发展。②综合接入网技术。综合接入网设备同时具备pOTS、ISDN、DDN、Ip等业务的接入功能。③以ATM技术或以太网技术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④无线接入,主要有CDMA系统(19Ghz频段),S\|CDMA系统(1.8Ghz频段),DECT系统及450Mhz模拟系统等,能提供电话、64Kbps数据和ISDN等综合业务的综合接入系统有微波点到多点通信系统等。

(4)光通信技术。

以Ip为代表的数据通信逐渐成为网络业务流量的主流,使得整个光通信技术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①光传送网技术,主要涉及高速长距离大容量传输技术、光子集成技术等。②电分组传送技术,主要是T\|MpLS和pBB\|TE(pBT)。③光接入技术,主要为基于树型拓扑的ApON/BpON,GpON和EpON技术,以及基于星型拓扑的以太网接入技术等。④光交换技术,主要为光路(波长)交换(OCS)、光分组交换(OpS)和光突发交换(OBS)。

(5)Ip通信技术。

Ip通信技术主要包括Ip分组交换技术、Ip传送技术和Ip接入技术。Ip通信技术的热点是宽带Ip接入的实现。从目前情况看,今后一段时间将以ADSL接入和FTTX+LAN接入为主要的接入方式,基于同轴电缆的hFC接入方式也会有一定的发展。同时无线宽带接入,包括卫星接入方式也将是接入手段之一。

(6)智能信息处理和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技术。

进行智能信息处理和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技术的研发,重点研究以车载通信(包括汽车、船舶等)为代表的智能信息处理和物与物(M2M)通信技术,解决其中的移动通信与网络、定位、多媒体通信、导航关键技术问题;研究RFID和传感器网络等无处不在的网络技术,研究RFID、传感器网络与信息通信网络的无缝结合和应用;形成一大批有示范效应的应用范例,形成国际一流的产品能力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3.信息技术服务业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服务业技术主要是软件技术。软件技术主要包括基础软件技术、开发及管理工具、应用软件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等,主要关键技术如下。

(1)网络化高可信基础软件。

网络化和高可信是基础软件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研发自主的网络化高可信基础软件,对于保障我国信息安全和国内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点研发方向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中间件等。

(2)高效软件开发工具。

软件技术和软件应用的日益复杂性不但使软件开发工具形成一个可观的市场,更对相关软件产品的推广和应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5—10年,围绕高效软件开发工具开发相应的建模工具、软件过程工具、软件质量及度量工具、软件测量工具、软件配置管理工具、软件资源管理工具,以及集成化的软件工程环境等都成为发展重点。

(3)嵌入式软件新技术。

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成功与否极大地依赖于嵌入式软件的质量优劣。未来5—10年,传统软件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诸如分层抽象控制、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技术、组件化技术、基于模型的设计与分析、设计模式、可重用框架设计、系统结构设计等都将应用于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在嵌入式软件设计、实现和验证等方面形成一批嵌入式软件新技术,以解决因嵌入式软件的各种特征引起的软件复杂性问题。

(4)信息智能处理技术。

信息检索与智能处理正成为新时代人们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途径和方法。在未来5—10年内,开发信息智能处理技术将成为发展重点;信息智能处理将围绕全文检索、内容管理、智能搜索、自动文摘、自动分类、各种文字间相互翻译、手写文字识别、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及语言理解等多领域展开广泛研究。

4.IT咨询服务业技术支撑

IT咨询服务业的主要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存储技术等。

(1)数据库技术。

对数据库技术发展影响较大的技术领域包括磁盘组、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光纤高速传输网、高性能微处理器芯片、人工智能和逻辑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开放系统和标准化等。目前,数据库技术的主要方向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多媒体数据库、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专用数据库系统。

(2)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根据工作过程分为数据的抽取、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展现等关键技术。数据抽取在技术上主要涉及互连、复制、增量、转换、调度和监控等几个方面的处理,未来的技术发展将集中在系统功能集成化方面,以适应数据仓库本身或数据源的变化,使系统更便于管理和维护。在数据仓库的数据存储和管理中需要解决的是如何管理大量的数据、如何并行处理大量的数据、如何优化查询等。数据展现的主要方式有查询、报表、可视化、统计、挖掘等。

(3)数据存储技术。

存储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数据存储的安全性、高效性、可靠性、可管理性以及快速恢复能力和强大的网络特性。目前,存储备份技术、数据复制和同步技术、网络存储技术、虚拟存储技术等成为存储领域的研究热点。存储备份技术并不仅仅指数据的简单备份,还包括内容及备份的管理等多方面。随着数据在地理上越来越分散,在不同的地域之间提供存储数据的复制和同步服务变得至关重要,需要专业的数据复制和同步技术来实现地理上分散的服务器之间的同步。网络正成为主要的信息处理模式,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大大增加。虚拟存储正成为一种智能、有效地管理存储数据的方式,克服了物理存储的局限。

8.6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保障措施

随着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新时期,应该紧密围绕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研究制订进一步扶持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1.建立跨部门跨地区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明确信息服务业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对信息服务业的统一规划与协调管理机制,加强对信息服务业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科技专项和扶持政策等重大问题。研究建立科学、统一、真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水平的信息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以及相关的指标体系。强化对三网融合等新技术、新领域的统筹管理,促进建立统一的产业政策。提高政策执行力度,不断改进相应的监管和服务方式,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2.设立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

建议国家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信息服务业发展,主要用于:支持信息服务业的关键共性技术、服务产品的开发以及产业化;支持产业基地、园区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国家级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品牌培育、标准制订等产业环境建设等。要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直接投入、补贴、贷款贴息、奖励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源积极参与信息服务业发展。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发展信息服务业的扶持力度,科技三项经费、自主创新资金、技术改造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关键领域重点突破资金的安排都要向信息服务业有所倾斜。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将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列入考核指标,作为政府支持的依据。

3.将信息服务业企业纳入软件企业等优惠政策范畴

国家对软件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鼓励扶持政策有力支持了相关产业发展。应利用现有的针对软件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调整和完善相应的认定标准,扩大对信息服务企业的覆盖范围,对符合条件的信息服务业企业可按软件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高延敏.制定产业政策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中国电子报.2007年11月08日)。同时,目前对软件研发和服务、产品技术研发和工业设计服务、信息技术研发服务、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等五类技术先进性服务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只在个别地区进行试点。建议有关部门对试点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后,并适当推广,进一步扩大到重点领域的信息服务业企业。

4.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

制订《信息服务业发展投资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和领域,引导资本投向。支持金融机构对鼓励发展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对产业基地、公共平台、产学研项目建设和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等加大扶持力度。以企业为主体,完善中小企业行业担保机制,为中小型信息服务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鼓励、支持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投向信息服务业。进一步支持符合条件的信息服务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债券发行、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

5.建设信息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

重点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产业基地(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技术标准体系等建设。①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光纤骨干传输网,优化网络结构,实现主要城市城域网高速互联。建设城市无线宽带工程,完善新一代无线通信基础设施,重点城市要率先实现无线宽带全面覆盖。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推动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②加快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建设区域特色信息服务业产业基地,建立信息服务业示范园、产业基地。③推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中介机构和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的公共服务平台,如测试认证平台、共性技术与应用开发平台、新技术推广应用平台等。探索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运营、服务和发展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研发支撑服务。④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制订国家信息服务业标准规范的总体规划。提出信息服务业标准规范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统筹信息服务业标准制订工作,支持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服务业技术标准体系。加快信息服务业行业统一标准的制订,如制订统一的系统集成和应用标准,统一的结算、支付、电子证据、物流配送标准等。研究建立通信服务、软件服务、信息安全服务、移动终端内容服务、互联网信息内容服务、业务流程外包服务、IT咨询服务、个人数据保护等领域的标准规范。加强标准制订的开放性,鼓励和支持企业主导和参与信息服务业国家与行业标准的制订,并积极推动自主技术标准上升到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6.推进大企业大集团培育

在产业政策、重大工程、科研开发、对外合作、投融资、政府采购、税收政策、财政资助等方面,对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产品市场前景好、有持续发展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优势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培养和扶持一批重点信息服务业企业,使其加速发展,率先突破,成为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李朝鲜.理论与量化: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22)。鼓励骨干企业开展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联合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服务,以品牌占领国内外市场,实现规模经营与品牌经营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7.加强多层次人才培养力度

加大各类高等院校、高职、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分层次、分类型的再培训、再教育。充分发挥各类软件学院和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作用,建立高水平的实训基地,重点培养国际化复合型软件技术人才,探索信息服务业实用人才培养的新路子(首珩.共享型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4(34))。建立健全人才培训体系和评价体系,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完善信息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质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培训、考核市场化机制。加强对培训项目、培训证书和培训机构的管理。对信息服务企业引进外国专家、留学人员或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级人事部门要在立项、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国家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博士后专项经费、引进海外人才工作经费等要向信息服务业倾斜。

8.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鼓励国际著名信息服务业企业来华设立产业园、分支机构、研发中心和运营中心,扩大投资规模和生产规模,尤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海外信息服务业研究开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加强对信息服务业出口骨干企业的支持,鼓励企业通过ISO9000、CMM系列认证,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许贵庆等.印度软件产业情况的考察及启示.科技与经济,2002,15(6))。鼓励企业设立海外机构,收购、并购国外相关企业。建立国家统一的信息服务业出口推介促进平台,扩大对外宣传,树立中国信息服务业统一的国际形象。支持信息服务业企业在海外积极应诉知识产权纠纷,及时提供海外法律、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咨询。

参考文献

[1]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协会. 中国信息年鉴2008. 北京:中国信息年鉴期刊社,2008

[2]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北京市信息服务业发展报告2007.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3]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产业地图2007-2008.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邹生. 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5]中国通信企业协会. 2007中国通信业发展分析报告.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6]信息产业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2008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8

[7]卢峰. 服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产品内分工视角.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江小娟等. 服务全球化与服务外包:现状、趋势及理论分析.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9]张文俊. 数字新媒体概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10]张凯. 信息资源管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1]刘渊. 互联网信息服务理论与实证.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2]王守法. 现代服务产业基础研究.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3]李朝鲜. 理论与量化: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14]谭仲池. 现代服务业研究.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5]张秋生. 面向2020年的“十一五”期间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纲要研究报告.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6]夏杰长等. 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