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幸福护航

为幸福护航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1年7月,《徐汇区小学“快乐活动日”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实施,要求全区各小学自2011学年起每周安排一个半天时间,用以保证各年级“快乐活动日”的正常开展,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年段、分年级、分主题安排。为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在“快乐活动日”当天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在“快乐活动日”的实施过程中,各校注重发掘、利用学校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让其渗透于“快乐活动日”的4课时之中,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课程品质。

2011年7月,依据《上海市小学实施“快乐活动日”指导意见(试行)》及《上海市徐汇区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 征求意见稿)》的精神,徐汇区教育局制订了《徐汇区小学“快乐活动日”实施办法试行》,实施办法指出在“十二五”的起始之年,各校应以“优化适合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为宗旨,遵循教育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彰显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切实增效减负,加强学生体验和实践,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落实徐汇小学生“会运动、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惹人爱”的培养目标。

一、有序规划 强化意识

2011年7月,《徐汇区小学“快乐活动日”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实施,要求全区各小学自2011学年起每周安排一个半天时间(按4课时计),用以保证各年级“快乐活动日”的正常开展,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年段、分年级、分主题安排。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开展班团队活动、体育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专题教育等限定拓展活动以及自主拓展探究、兴趣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学校自行设计的实践活动。内容组织力求灵活多样、适切合理。

学校要结合本校的文化和一校一品建设,对“快乐活动日”进行整体设计、多方整合,在课程计划中,应单列“快乐活动日”具体的活动安排表并发动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快乐活动日”的设计和实施,共同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

其次在“快乐活动日”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学生的生活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基础。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丰富“快乐活动日”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提升活动品质。为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在“快乐活动日”当天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2013年,《徐汇区小学学校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正式启动,计划中将“课程计划的研制与校本化实施”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了:学校要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程、不断优化“快乐活动日”课程。围绕校本课程的建设,引领教师落实教学基本规范,把握教学基本要求,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投入校本课程研发。

二、全面推进 有效实施

(一)文化引领,提升课程品质

学校文化是学校课程的灵魂,课程是孕育文化的载体。在“快乐活动日”的实施过程中,各校注重发掘、利用学校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让其渗透于“快乐活动日”的4课时之中,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课程品质。

例如:徐汇区求知小学充分利用学校百年文化资源,进一步传承“自吾求知,蒙以养正”的学校文化内涵,以“快乐活动,乐求真知”为主题,依托“快乐活动日”多课型、多方位的实施优势,形成了以兴趣拓展、体育活动、探究、主题教育实践为载体的求知“启智、益趣、养正”三大校本课程。由七巧板、书香致远、五子棋、STEM+等组成的“启智”课程,传递着学校培育学子“手习脑勤”的文化积淀;由环保立体画、静态模型、手球、口才训练等组成的“益趣”课程,展现着学校培育学子“心康体健”的文化特色;由校史故事、校园景点、校园文化节、国际理解等组成的“养正”课程,彰显着学校培育学子“争冠治生”的育人价值。

徐汇区田林第三小学以“快乐活动日”课程建设为载体,将“兰文化”融入课程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逐渐形成了“以兰育清、以兰育雅、以兰育韧、以兰育和”的校园文化特色。学校依据“清、雅、韧、和”的培养目标,通过职业体验、参观寻访、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合作,在实践中培育学校兰文化“清雅、韧、和”的品质;通过经典诵读、少儿舞蹈、儿童书画、工艺制作等课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化艺术修养;通过参加足球田径、游泳、健美操、飞镖等多种体育健身活动,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健康强壮的体魄;通过科技场馆探究、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实合作的科学态度。学校努力实践和探索,将“兰文化”精神演绎得生机勃勃。

(二)整体筹划,完善课程建设

“快乐活动日”方案的实施不是简单地将已有的相关课程抽取后集中提放到某一时间段,而是根据区、校的两级的培养目标,认真梳理已有的课程方案,并对这四课时的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形成年级或年段课程方案,并使之序列化,落实、推动和完善了拓展型课程建设。

1.班队活动,主题鲜明

班团队活动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阵地,班团队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教育效果。部分学校以快乐活动日的实施为契机,将已有的班团队活动内容系列化,设计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供学生体验。

例如:徐汇区向阳小学将班团队活动与周四下午的“快乐活动日”有机结合,利用周四下午第一节少先队活动课为平台,以组织意识、政治启蒙、道德养成、成长取向为主要教育内容,以中队为主要单位,结合以大队、小队、红领巾社团等多种形式,开展各类队会、队课、队活动、队仪式、队组织生活教育。同时关注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儿童化的形式,制订分年段的活动目标及主题,施行分层教育。

又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在坚持以人为本,传承和发扬“比德于玉 致和求精”的育人理念,倡导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下,挖掘、整合、利用百年学校历史资源,以“追寻烈士足迹,畅想美好明天”为主题,帮助队员了解老校长韩慧如与丈夫秦鸿钧烈士可歌可泣的事迹;在“快乐活动日”对四年级学生以班队活动的形式,进行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党意识和爱国精神。此团队活动分为“寻找体验”“寻访发现”“升华情感”三个版块,通过读一本书籍、看一部电影、讲一个故事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忠于党、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最后通过在秦鸿钧烈士墓前召开的主题中队会,用说一说、演一演的方式再现老校长韩慧如与秦鸿钧的故事。

2.体育活动,健康主导

体育活动课是“快乐活动日”的一项深受孩子喜爱的活动内容,各校以区本教材《中小学体育游戏活动》作为体育活动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并组织校本培训,提高体育活动课师资队伍的课程执行力,并因地制宜地发挥场地的最大效益,将体育活动课的游戏内容分年级、分阶段固化下来。

例如:徐汇区东二小学体育组根据“激发兴趣、拓展空间、增强体能”的体育活动目标,结合多年来在“体育民间游戏”教学上的经验,积极拓展体育课程的特色内容,提出了“三爱五会(”爱运动、爱学校、爱生命;会打桥牌、会打乒乓、会游泳、会打篮(排)球、会玩民间游戏)的体育活动目标。学校结合“快乐活动日”的开展,除了用好《中小学体育游戏活动》《我爱学游泳》这两本区本教材,还成功施教《桥牌》《民间游戏》两本体育校本教材,并将活动覆盖到全校所有学生,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运动,在快乐中提高体能。随着“三爱五会”活动的深入推进,体育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也在不断加强,学校体育组的研究能力不断提升。

3. 自主拓展,满足需求

“快乐活动日”中的自主拓展课程作为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许多学校在“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满足学生个性需要”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与实践,让学生在选课过程中首先体验到了“我的课程我做主”的快乐。

(1)网络报名 翻转课堂

徐汇区汇师小学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开发了“快乐活动日”拓展型课程网上选课平台。每年开学初,教师将课程方案公布在网络平台上,学生了解各课程科目内容,在校或者在家进行选课。开设的课程受人数限制,按照先报先入的原则,满额之后,平台系统会自动关闭。没有报名成功的同学可以继续选择其他感兴趣的课程内容,直至选课成功。

网上选课平台的成功运行,大大简化了课程报名的流程,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此外,学校还引入了“翻转课堂”的理念,实现虚拟化学习与实体化学习的对接,即根据课程特点请部分教师将课程内容数字化,通过课程的学习指导和微视频展现,为学生提供网络在线学习。这种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学习,一经推出,就深受学生欢迎。

(2) 自主先行 尊重意愿

许多学校在开展“快乐活动日”之前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与学生进行座谈,以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从而对学生喜欢的拓展课的内容的形式,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然后想方设法,主动满足学生的需求。

例如:徐汇区东安三村小学为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所有课程内容的确立都是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产生的。学生选课遵循自主报名的原则,教师不干预。学校还设计了“快乐活动日红领巾社团争章卡”,引导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参加三个大类六个不同的课程,以培养多样化的兴趣。

又如:上海实验学校附属小学最早的“快乐活动日”由拓展、自主阅读、俱乐部和体锻课四部分组成。一个学期之后,学校进行了学生调查问卷。依据学生建议,将原先不太受学生欢迎的“自主阅读”课程改为了“益智坊”和“小影院”课程。另根据学生需求,购置“益智坊”活动器材,每月组织观摩一次学生自选的最受欢迎的电影并通过海报形式及时宣传、预告当月的活动内容,以此进一步完善了活动内容和形式,提升了“快乐”内涵,真正体现了“我的活动我做主,我的快乐我做主”的主旨。

(3)开门办学 寻求合力

当校内资源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时,许多学校将视野拓展到了校外,充分发掘家长和社区教育资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建立新型的教育体系,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程品质。

例如: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结合“让学生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近学校”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丰富、优质的家长资源,开展了“阳光爸爸”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旨在探索父亲这个角色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父亲的优势来共同教育孩子;“阳光爸爸”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快乐健康的平台,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幸福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阳光爸爸”系列活动遵循学校“以生为本,凸显校本,持续发展”的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德育三大模块活动之一的年级性模块,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开展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都有所不同(见表1-4)。

表1-4 “阳光爸爸”系列活动

多年来,此项活动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形成开放性的、不拘一格的教育教学形态,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个性得到张扬,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生活的愉悦感。

4.社会实践,快乐输出

在“快乐活动日”的实施过程中,许多学校把社会实践与服务有机地融入课程方案中,使得此项课程的落实有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的保障。一些学校在《徐汇区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集》的基础上结合办学特色设计了具有校本特色的10个社会实践活动序列。

如徐汇区建襄小学设计了生活、艺术、体育、科技四个版块的内容,活动前年级组长先做好前期考察、活动方案设计、拓展作业的布置,真正使校园文化课程与学科学习有效互融、课内知识技能与社会实践创新整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快乐、广阔的天地。

又如:徐汇区上海小学将社会实践定位为为社会服务、快乐助人,引导学生通过服务他人、服务社区、服务社会来收获“快乐”。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行为能力,设定一年级学生的社会服务点为校园内部,二年级为校园围墙栏杆处,三年级为长桥一村、五村居委,四年级为上海幼儿园,五年级则是敬老院。通过这些活动深化学校“上达达德、海通通才”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同时,上海小学的学生人手一份“志愿者服务记录册(”图1-2),学生会将他们服务的地点、对象、内容做好记录,然后由学校大队部做盖章认定,成为学生志愿服务的评价之一。

图1-2 上海小学志愿者服务记录册

图1-3 上海小学各年级社会服务安排表

5.积极探索 主动研发

“快乐活动日”的实施是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抓手,许多学校以不断优化“快乐活动日”课程结构为突破口,以校长引领团队合作为主要推进形式,通过思考与实践为逐步探索、构建彰显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做了许多宝贵的尝试。

(1)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的“留白课程”

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快乐活动日”课程围绕“我和社会”“我和自然”“我和我的成长”三大领域,设置了“小志愿者”“艺术畅想”“梦想团队”“阅读悦读”等7大类课程。经过几个学期的实施后,学校发现“快乐活动日”可以给孩子设置各种发展区,但不一定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需求都包含在学校设置内,有的孩子的需求已超越了开发课程设计者原有的想象和预料。

因此,学校开始反思调整,设置了“留白课程”。“留白”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课程不能涵盖所有学生需求的缺陷,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引导他们去创造。在“留白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也在不断地根据课程内容、类型,较为灵活地采取短课时和长课时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留白课程”的多样化,“留白时间”的弹性化,“留白空间”的无限化,让老师和学生都受益匪浅。“留白”是对“七彩”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留白”更是对“七彩”课程理念实践的进一步深化。

(2)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的“走进博物馆系列课程”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文化建设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中各类博物馆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途径和场所,以及了解这个城市和社会的重要窗口。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本着这样的设计初衷,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在策划“快乐活动日”社会实践考察活动时开发、设计了“圆梦快乐营——走进博物馆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学校结合学生的特征充分挖掘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使其成为学校课程资源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将博物馆资源和知识与学校相结合,使学生的经验变得更加丰富。

其次,教师们感到,知识、技能只是博物馆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参观博物馆过程中的礼仪与规范教育是培养一个合格公民、一个文明人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落实德育目标,真切感受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学校将博物馆系列活动分阶段开展,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达到知行统一。表1-5所示为该系列活动三阶段学习内容。

表1-5 “走进博物馆系列课程”三阶段学习内容

(续表)

(3)徐汇区世界小学的“老洋房微课程”

徐汇区世界小学坐落于武康路幢幢风格迥异的老洋房之间,学校依托湖南社区的地域资源,以史养识,努力挖掘、探寻其丰厚的人文底蕴,开发了“老洋房探踪”校本课程,该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校“快乐活动日”的内涵。为了让学生走近身边的老洋房,学校为学生创设了“老洋房社会考察微课程”,在每周三下午的“快乐活动日”中,教师带领学生以各种形式遍览散落于上海各处的洋房故事,让他们能真正走出校园,真实地触摸历史的印痕。结合各个年级的课程内容,学校对武康路上归属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老洋房进行了遴选。将张乐平故居作为一年级的社会考察点,二年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聂耳铜像,三年级以宋庆龄故居为教育辐射点,四年级考察的目的地设在巴金故居,五年级则结合微课程的内容,以学校校史馆作为考察地。通过相关的社会考察,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微课程”有了更深刻的文化体验和情感体验,也能更好地将爱国主义的理解内化于心并落实于行动。

(三)多元融合,探索评价方式

根据“改变单一以成绩为主的评价,提倡多元的评价方式”的要求,学校实施课改以来,除了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外,也在努力改变着评价方式。“快乐活动日”除了让孩子们学有所获,体验快乐之外,教师还可以关注些什么?这是“快乐活动日”持续一段时间后,不少学校留给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教师的目光逐渐转移到了对活动的评价上来。

“快乐活动日”实施以来,不少学校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评价方式日趋多元。各校除了用好《学生成长手册》以外,还设计了“争章卡”“小护照”,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结合节庆活动,学校组织了“校园小达人评选活动”“艺术节展演活动”,有序安排作品展示橱窗,将日常观察与活动成果展示相结合;围绕“快乐活动日”进行家长问卷工作、开设家校网络论坛,将教师评价与家长等有关人员的评价相结合……多元化的评价促使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了课程的建设。

徐汇区康健外国语实验小学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该校“快乐活动日”评价以学生为出发点,评价中遵循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使评价成为学生对学习进行实践和反思,及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活动评价以成长档案袋为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经历,让学生获得成长的喜悦。教师将评价时刻穿插在每个活动,甚至是每个活动的环节中,评价的内容有学生态度、方法、能力的变化和进步。

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徐汇区汇师小学充分利用平台的网上交流功能。凡是浏览过这份作业的人,都可以对其做出评价。评价可以由自己做出,也可以来自于老师、同学或者家长。对于别人的评价,学生可以表示赞同,可以借鉴学习,也可以发表议论进行反驳。平台强大的互动交流功能,让评价变得越来越多元,也越来越全面。

(四)以赛促训 机制保障

“快乐活动日”是学校实施拓展型校本课程的重要载体,“十二五”期间,本着“聚焦难点,以赛促训”的工作思路,徐汇区教育局将区内“汇师杯”教学能力邀请赛聚焦在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上,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进一步科学评价课程及其实施成效,以提高学校课程领导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徐汇教育学科高地的建设。2012年第五届“汇师杯”教学邀请赛围绕“快乐活动日”单项活动方案设计,全区44所小学共计选送了88个方案参赛,最终23所学校的29个方案进入复赛。进入复赛的23所学校派教师通过参加说课比赛参加专家答辩,竞争特别奖和一、二、三等奖。本次比赛展现了基层学校对“快乐活动日”实施的精心设计以及让孩子们快乐活动的决心和措施,同时使一批年轻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实施“快乐活动日”的骨干力量。

2014年,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徐汇区小学学校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规范校本课程的建设,徐汇区教育局通过建立合作奖励机制加大了推进的力度。徐汇区教育局与热心教育事业的徐房集团签订了协议,设立了“徐房集团教育基金”,协议规定徐房集团甲方向丙方共捐助人民币叁拾万元,设立“徐房集团教育基金”,用于奖励每两年一次的“徐房汇师杯”(即第六届到第八届)教学邀请赛的获奖优秀校本课程设计团队,每届“徐房汇师杯(”两年举办一届)可使用的“徐房集团教育基金”不超过拾万元。

2014年12月,第六届“徐房汇师杯”优秀校本课程设计大赛拉开了序幕。各校除了选送两个类别的校本课程设计之外,进入决赛的教师以课堂教学评比的方式进行了角逐,最终产生了徐汇区小学十佳优秀校本课程科目设计方案,十所学校的课程开发团队分别获得了“徐房集团教育基金”的奖励。

2015年9月,在两届杯赛的基础上,在全区各小学制订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建立小学校本课程评审机制,同时建立了徐汇区小学校本课程评审专家组,拟从2015学年第二学期开始通过评审,不断促进与提高学校课程研发与实施的能力,为区域在线课程的建设提供有质量的课程资源,通过在线评估方法,调整与完善区域小学数字化校本课程平台的建设。

三、区域联动再行思考

“快乐活动日”建设,既要由上而下,从新理念、新方法出发指导学校、引导教师;同时又要自下而上,以基层学校的实践和创新丰富理念,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在继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还需要组织一批基础好、实践优、效果显的学校开展区域内、校际内的联动和辐射,提炼出经验在区域内共享。鉴于此,我们还有进一步的思考。

(一)基于学情,做好课程内容整合

学校需依据学校的培养目标、文化氛围等,围绕学生的基本情况设计相关活动项目、教学过程,使学生得以浸润熏陶,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学生。例如学校需将主题月教育活动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另外,在传统节日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应紧紧围绕时代教育主题和特点,使传统节日活动更具有时代性和实效性。

(二)基于校情,推出学校特色课程

学校需围绕校园核心文化、育人目标,进一步对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再加以梳理,可依据校情、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内容,使得实践的目的和内容能更清晰、更适切,以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例如,对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较高的学校来说,可以引领学生体验城市文化的魅力,使其尽快融入上海的城市生活。又如一些艺术或体育特色校,可以将学生带入正式场馆感受一场精彩的赛事和演出,让他们经历一次终生难忘的体验之旅。再比如,徐汇滨江西岸的开发将是上海市建设开发的热点区域,徐汇滨江附近的学校可保持关注度和敏锐度,酌情将其有机纳入社会实践基地序列中。

(三)基于师资,开展多样教师培训

教师是课程开发实施的主体,毋庸置疑的是“快乐活动日”的实施对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自主拓展学科需要教师能亮出主教学科之外的教学能力。所以我们将进一步借助“徐房汇师杯”拓展型课程教学能力评比的激励机制,加强拓展型学科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区域拓展型课程中心组的建设,结合新形势培育特色教师,让这批种子选手在学校的校本师资培训中发挥作用,鼓励更多的老师成为1+N型教师。让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给学生的快乐添翼,为孩子们的幸福护航!

(撰稿人:梁 斌金 燕 审稿人: 钱佩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