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理时间,做好学习计划

管理时间,做好学习计划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在不被压力压垮的情况下,完成每一项任务,需要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要求你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做好计划,并知道如何进行优先排序。学习高手知道如何优先安排学习任务,并且据此来安排自己的时间。同样,在管理时间、安排活动方面,你也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从每天、每周,以及整个学期等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计划。这个过程被称为“学习曲线”,而且每一个人的学习曲线是不一样的。

管理时间,做好学习计划

完成你的任务

如果你在学习上的成功完全取决于你个人,你最好做好计划,让成功顺利到来。你接到的学习任务很多,量也在逐年增加。要在不被压力压垮的情况下,完成每一项任务,需要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要求你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做好计划,并知道如何进行优先排序。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需要你有钢铁般的意志,养成一些简单的习惯就能使得繁重的学习更轻松一些,这么做也能大大提升你的学术表现。学习高手虽然愿意努力学习,但是除非必要,否则他们绝不想在学习上多花一点工夫。他们一直都在寻找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他们在学业上所做的一切,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或目标的

学习高手知道如何优先安排学习任务,并且据此来安排自己的时间。当然了,管理好时间的真正原因在于,只有这样你才有更多的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课外兴趣反过来可以让你每天的活动更有规律,这能帮助你完成学习任务。我没开玩笑,只要你没有参加太多的课外活动,在你越忙的时候,你完成的任务也会相应增多!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或者你参加了某种周期性的活动,你会惊讶地发现,活动周期结束之后,要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反而比活动结束前更难,那些你空余出来的时间,很容易莫名其妙地被虚度了。

在这一章里,我会让你知道,如何利用赛博学习法中的一点一滴,去形成一套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到节省时间和精力的目的。记住:学习高手绝不会多花时间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工作量的扩大,是为了填满规定时间。这已经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有句老话说得好:“最忙的人才有空。”

——西里尔·诺思科特·帕金森

不要这样安排你的时间

有些学生会试着将一天里每一分钟做好安排,排出下面这样的日程表

完全按照这种日程安排来学习生活的人,没有多少能够坚持超过一周的时间而没有被逼疯。你的确是应该试着养成某种日常惯例,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如此详细地安排你的时间,况且这种做法一点也不灵活。

这才是你需要的

学习某个学科的时候,你在着眼于细节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大局。同样,在管理时间、安排活动方面,你也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从每天、每周,以及整个学期等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计划。在计划的过程中,你需要准备下面的列表及日程表:

1. 每天的“待办事项”表。将这个列表上的所有项目分成两类:必须今天完成和必须尽快完成的(如果有时间的话)。换句话说:划分优先顺序。

2. 一份未做标注的周课表(除了你要上的课,没有其他内容)。使用周日程表,这样你就可以对所有的课程一目了然,你可以用不同的颜色给不同课程进行标注,特别是那些需要提前准备的课程。

3. 一份普通的日历。用这份日历来记录你的任务、你的课外活动以及你的私人事务

4. 一份全新的日历,专门用于记录所有的重要考试以及本学期要上交的论文。利用这份日历,你应该能够一眼看清整个学期的安排。有些学生会根据他们需要提前多久开始准备而用不同的颜色对不同的课程、论文及考试进行标注。最好是将日历挂在书桌正对面的墙壁上。如果你不事先计划好,期末的时候,你可能发现自己要在完成两篇期末论文的同时,准备三场期末考试

面对截止日期

所有人往往都会低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特别是在课程刚刚开始不久,你对课程内容和老师布置的作业量都还不甚了解的时候,要估量完成课程任务的时间,确实比较困难。虽然随着课程的推进,你对课程的了解也会慢慢深入,你也知道将面临的是怎样的挑战,但在那之前,最好先大概估量一下完成该课程论文或者其他任务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将这个时间延长两倍。

那些比较重要的任务往往也让人难以对付,这也是你觉得起步艰难的原因之一。给你一个不错的建议:如果你能将那些大的任务分解成一些比较容易应对的小任务,然后在空余时间将这些小任务一个个解决掉的话,你一定会惊讶于在短时间内你所能够完成的一切。

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你可以将需要做的事情安排好,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任务。由于某种原因,你的大脑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是几天、几周、几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来明白某些类型的信息。这个过程被称为“学习曲线”,而且每一个人的学习曲线是不一样的。

形成一种惯例

习惯和惯例能让你的时间安排更有条理,也能让你有一个更恰当的学习心境。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在什么时候学习效率最高,什么方式最适合你。有些人白天效率高一些,有些人却是夜猫子;有些人喜欢花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专心学习某一个学科,有些人却喜欢搞突击式的学习。所以,你要尝试各种不同的日程安排和学习环境,看看最适合你的日程是怎样的。

选择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对我而言,图书馆过于安静了。在图书馆里,我能听到的最大的声音居然是头顶上日光灯滋滋的声响,这让我感到各种不安。但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可以让你安心学习的地方。另外,你还需要一张桌子和一把硬面的椅子,这个地方应该让你感到舒适,但也不要过于舒适,略微的肌肉紧张能帮助你保持思维的敏锐度。

学习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各种因素——学习的科目、你的精力、你是否在为考试做准备,等等,你需要自己去摸索最适合你的时长。拿我来说的话,因为我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进入状态,我第二个小时的效率要比第一个小时高一些。但通常来说,在同一个科目上花上一两个小时已经是极限,那之后你必须考虑换一个科目学习。

然而,上面所说的规律,有两个例外:当你在准备重要考试或者是写论文的时候,一切就另当别论了。在这两种情况下,你需要应对大量的信息,还要完成一系列步骤。这时候,你一次性安排的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

当你坐下来学习的时候,不要坐等自己有感觉才开始,将所有可能分散你精力的东西从你的桌上拿走,然后开始学习。你的心情不可能一直都有利于你的学习,但是学习是你的职责所在,当你将学习进行了半个小时左右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开始完全专注。起初往往是最难的部分,但如果没有开始,根本就没有过程可言。你要做的,正是如耐克广告的代言人所说的:“Just do it!”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精神很难集中,你可以换一个科目试试,或者干脆休息一下。注意休息的时间不要超过5到10分钟,否则你就会失去专注度。同时,也不要一休息就打电话给朋友,或带上耳机听音乐,你并不需要这种会打断你注意力的休息。你可以适当降低学习的强度,一边复习相应材料,一边吃三明治或者其他什么东西。

每周都能多一天

惯例虽然很重要,但是在时间安排上,一定的灵活度也同样重要。不要等到最理想的情况出现,才开始学习(这会让你一直等下去)。如果你跟大部分人一样,在每个小时里,你都会浪费5到10分钟的时间,一天里这些时间加起来总共有一两个小时。让我们假设普通工作日里的工作时长为8到12个小时,一个普通人,平均每周会浪费掉一天的时间!

你可能并没意识到这些时间的存在,因为这些时间并没有被大段大段地浪费掉,而是由许多碎片时间叠加起来的:等公交车、等老师、上学途中、买票排队等。

要赢回这些被浪费的时间,你可以用它们来做这些事情:

确保你随身带着一支笔和其他学习需要的东西,这便于你利用这些时间。有些尖子生甚至会自己准备学习卡片。这些重新夺回的时间将向你证明,它们的价值是多么不容忽视,你一定会因此感到惊讶。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你要尽可能利用好每一天中的所有空余时间,不轻易放过每一分每一秒。其实有些时间就应该被虚度,放松放松,做做白日梦。但是你一定要意识到,在无意之间,你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

再提二八原则

根据二八原则,你应该弄清楚,哪几件事情是比较重要的,也是你必须完成的,然后确保你首先完成那几件事情。如果你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平均分配给所有的事情,你会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很多时间,同时又不能给予重要的事情以足够的关注。你一定要学会按照优先顺序安排课程内容,否则你永远都不能按时完成重要的事情。

制定好一周策略

你可能没办法完全按照这份日程表来学习生活,但是理想状况下:

慢慢来,一点点完成那些你知道的必须完成的任务,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好应付的,不然的话,当那些被你忽视的任务慢慢堆成小山,你迟早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制定好学期策略

每个学期的开学和期末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两个关键时期,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大部分学生在刚开学的几周里都无所事事,觉得难的部分在后头,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但是学期初的那几周,恰恰是你打基础的时候,而且老师对你的印象,往往也是在这几周里形成的。在整个学期里,老师们对你的印象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你这几周的表现。千万不要输在开学第一个月!

在学期开始之前,你应该已经:

在开学的前几周里,你应该已经:

在学期末的几周到来之前,你应该已经:


总 结

学习高手往往能够在惯例与变通之间找到平衡。日常的“待办事项”列表以及校历是做计划时必备的资料。你必须按优先顺序对你的任务进行排序,这样才能确保按时完成重要的事情。同时,你还应该知道比较重要的考试和任务的时间安排,并且给自己预留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另外,不要制定太过详尽的日程表。有一些零碎的时间是你在计划时难以预料到的,有一定灵活度的计划允许你充分利用这些一点一滴的时间——同时还能让你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当你能够将你曾经浪费的时间有效利用起来,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你的学习负担也自然会减轻。记住:学习高手在按时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能够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享受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