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卓越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卓越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9月,南京工业大学以成功入选全国首批“2011计划”为契机成立“2011学院”,旨在探索重构中国优秀本科教育模式,培养卓越科技人才。学院实施优秀学生“本硕博连读机制”,是人才培养方式的特色和亮点,也是培养卓越科技人才的保障。凡进入“3+2+3+X”本硕博连读计划的学生,经过硕士研究生培养,经考核合格后可继续接受博士研究生培养。

2013年9月,南京工业大学以成功入选全国首批“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为契机成立“2011学院”,旨在探索重构中国优秀本科教育模式,培养卓越科技人才。

学院秉承“教书启智、专业成才、育人铸魂、精神成人”的育人理念,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先进理念与方法,探索大众化条件下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以协同的理念,充分利用协同单位的优质资源,探索将学校的学科优势、政府的政策优势和区域的产业优势转化为本科人才培养优势,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强烈创新意识、独立思维能力和完善人格的卓越科技人才,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实行生源选拔,充分体现个性化培养特色

根据学校要求,学院不参与高考招录工作,而是面向全校符合条件的新生进行二次选拔。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招生选拔方式,并根据学生学业表现灵活调整、逐步完善招生选拔制度。通过选拔,使有志于在化工、材料、生工、光电等学科进行科技创新的学生进入学院。学院实行“1.5+2.5”的分段培养,前1.5年不分专业按大类培养,进行通识基础教育,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后2.5年进行专业教育,并配备专业导师,提升工程科学实践能力。

(二)优化培养方案,重构“通识+专业”课程体系

借鉴专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通识+专业”教育模式等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学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通识+专业”课程体系,通识教育阶段不分专业,着力加强学生数、理、化、英等基础课程的教学,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及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加强英语等实用课程教育,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将“化工原理”“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前置;优化整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课程资源,精简课时,增加自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等。

(三)构建“全程导师制、全员书院制”管理模式

学院实行“全程导师制、全员书院制”管理模式,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面指导和支持。建立学业导师、专业导师、学长导师、书院导师等多维度导师体系,构建师生平等互动、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全方位、个性化指导学生学业发展与能力素质提升。通识教育阶段配备学业导师,进行学业生涯规划与指导,专业教育阶段配备专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工程科学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学院为2013级、2014级学生分别聘请校内46名、52名专业导师,平均每名专业导师指导2~3名学生。

学生全部入住“2011书院”。书院实行社区管理,生活设施健全,重点营造“重思想、重品德、重人文、重情智”的育人氛围,为学生愉快学习、健康生活提供良好环境。

(四)实行“小班化、个性化、全球化”培养模式,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学院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小班化、个性化、全球化”教育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选聘全校最好的师资(含外籍教师)授课,实行小班化教学,探索推行研讨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新模式,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实施“翻转课程”等新型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基于个人兴趣,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课,形成个性化培养方案。与国外名校合作办学,通过开设双语课程、采用英文教材、鼓励学生境外研修等途径,强化学生全球化意识和视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交流项目,截至目前,共有30多名学生进入耶鲁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名校进行交流访学。

(五)设立“暑期学校”,构建四大平台,打造多维协同育人体系

学院设立“暑期学校”制度,依托协同创新中心举办“科技创新训练营”,与南京紫金(高新)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等单位合作举办“创新创业训练营”并设立“2011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基地”,依托数理科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等举办“学科竞赛训练营”,拟依托校团委、离退休党工委等举办“人文素质训练营”四大培训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打造多维协同育人体系,开展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以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为契机,鼓励学生进入教授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接受科研训练,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大学生暑期科创训练营”“创新创业训练营”等多个实践项目,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科创项目类型,提高了学生参与科创项目的覆盖面。

(六)实施本硕博连读机制,培养卓越科技人才

学院实施优秀学生“本硕博连读机制”,是人才培养方式的特色和亮点,也是培养卓越科技人才的保障。“本硕博连读机制”具体的内涵为“3年本科+2年硕士+3年博士+X(海外研修)”。凡进入“3+2+3+X”本硕博连读计划的学生,经过硕士研究生培养,经考核合格后可继续接受博士研究生培养。

“3+2+3+X”本硕博连读学生本科第四学年为本科和硕士融合阶段,学生在不影响本科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硕士阶段课程学习,进行学生导师互选,并在本科第七学期开始进行为期2年的硕士阶段科研训练。

“3+2+3+X”本硕博连读学生博士阶段学制为3年+X。学生在博士期间需参加学校设立的海外研修计划或国家留学基金委相关国际项目计划,学校将给予参与海外研修计划的学生相应的资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