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产出理论

学习产出理论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产出理论打开了高校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必然性的视域。与此同时,学习产出模型的搭建也搭建起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支撑,启示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在教育管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原则和路径中,以肯定的眼光看待所有

(一)理论概述:内涵与特征

1.内涵。所谓学习产出,就是指学生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实际学习成果,是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获得的清楚的、看得见的、可证实的成果。这些成果反映在三件主要事情上:一是学生知道什么;二是以他或她知道的,学生真正能做什么;三是在证实成果中学生的信心和动机。[10]

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理论——学习产出理论(Outcomes-based Education),又叫成果导向教育或结果导向教育,其核心观点如下:大学如同一个“黑匣子”,对入校的学生进行某种“加工”,使学生在毕业时呈现一种“变化”。该理论不关注入学时不同学生的能力层次,也不关注学生在毕业时的静态水平,而是注重毕业时能力与入学时相比较的“净增长”。大学应该给学生以“净增长”。学生通过在校学习体验应当实现哪些要素的提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学习产出理论的内涵所在。[11]为了使学生在校学习的成果具体化、细致化,学者们为学习成果建构了一整套可测量化、可操作化的主要因素和评价标准。综合来看,齐克林从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将学习成效分解为七大组成部分,尤厄尔则从认知、技能、态度和实践四个维度作出界定,塑造个性创新求真成为重要要素;国内学者在探讨学习产出要素中多指向探索精神、思考与质疑、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创新人才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成为学界对高校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核心标准。

在这种标准和目标的指引下,一种关于探究高效学习产出的学习模型渐成热潮,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基于内外因综合考量的“学生输入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函数”得到公认,学生学习效果与“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程度”及“高校吸引学生参与的作为”密切相关,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导向和组织形式成为最终的落脚点。

2.特征。基于学习产出理论的内涵,学习产出理论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它的“两个目标、三个假设和四个原则”当中。基于结果或成果的学习产出理论,一方面,期望学生在学校学习后能够取得并拥有相应的知识、能力和质量,实现对自身素质的提升,获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架构并控制学校,从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到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出发进行设计,以便学生的能力成效能够被达成。学习产出理论假设所有的学生都学习成功,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一次成功的学习经验将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经验,在此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成为直接影响学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因此,学习产出理论是一种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理论,强调输入到输出的思维转变,要求高校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坚守四项原则:一是所有的教育必须明确地集中于有价值、有意义的结果中,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指导着一切;二是教育要为学生取得相应的成果进行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学生成功最大化;三是教育要给予学生成功足够的信任和期待;四是根据结果进行反向设计,要求人才培养思路和模式的设定实现溯源式设计。

(二)理论启示:培养实践逻辑

1.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的重心标示:多元标准中创新能力的强调。基于结果导向的学习产出理论既打开了高校人才培养设计的思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活动是一项围绕学生能够获得的能力为导向的过程;同时,也为高等教育质量观即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开启了新的维度,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衡量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参照。基于学习的结果导向和对学生可能产生效果的积极认知,高等教育的评价标准也应当是积极的;在多样化结果和因素的启示下,高等教育的评价标准也应当是多元的。

于是,学习产出理论不仅架起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与高校之间的桥梁,也像一个目标和指明灯,指引着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向,并反过来形成一种对于人才培养效果或成果的观照。出发点和观测点的不同导致了学者们对于学习成果因素的不同关注和认知,其中,创新独独没有逃离绝大多数学者的眼球,成为多元评价标准中独树一帜的能力载体和标示。

透过多元智能理论,高等教育中能力人才观走在了知识人才观的前面,在加德纳看来,智能是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这种对智能的解释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当能力的培养被重视,开发优势智能,取长补短的教育思路得以拓展,优势能力间也不可避免地形成势能差,创新获得新的生命力。学习产出成果中的创新能力再次启发高等教育要在能力人才观上抓住重点和根本,一种关于人才评价的新观念、新标准和新路径——创新人才观——成为新宠。高校在开发学生智能的过程中,在没有充分分辨出学生优势智能与劣质智能之前,每一种潜在的智能都存在成为创造性能力的可能,每一次对创新能力的强调都不为过。

2.教育实践主体的使命与责任:学生参与中学校主动作为的启示。每个学生都是标志独立个性的存在,并以自身内在不同智能的多元化倾向彰显着自身发展的方向性,即扩大优势智能、缩小弱势智能、培养创新能力。然而,这种方向性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和主要载体还相对模糊,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如何架构起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创新人才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以怎样的分量标志着自身的存在?学习产出理论打开了高校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必然性的视域。

Shouping. Hu和George. D. Kuh两位专家曾经对学习产出理论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选取了美国120所四年制学院和大学中参加过第三期“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CSEQ)的44 238名全日制学生展开调查。调查显示,学生个体的诸如能力现状、态度等个体特征对学习产出有影响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学校影响对学生的刺激的性质和强度,即强调学生主动接受学习环境的影响程度。[12]

学习产出理论从一开始就是基于高校应该如何作为而提出的,在一系列的理论论证中,高校积极作为的方向、地位和路径渐次明朗。创新人才和个性发展是时代发展的使然,是评价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更是高等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所在,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再次引起重视。如果说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是一次在漫无边际的知识海洋中的遨游,那么,高校俨然是航海中的眺望者和掌舵手,引导、设计遨游的方向和方法。与此同时,学习产出模型的搭建也搭建起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支撑,启示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在教育管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原则和路径中,以肯定的眼光看待所有学生,更多地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出发,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自我发展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