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强了解,认识他人

增强了解,认识他人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活动还可以继续深入,在两个“有缘人”的基础上接着做“成双成对”的活动,继续寻找图形契合的另两个“有缘人”。找到后,四个“有缘人”通过交谈,寻找彼此间存在的三个共同点。当教师要求“有缘人”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点时,他们总是自告奋勇、迫不及待,因分享而受到大家的认可时更是开心不已。原本一个陌生的群体,由于找到“有缘人”而变得融洽与温馨。

1.串串相连

活动目的

活跃气氛,打破僵局,促进学生之间的认识和了解。

活动道具

无。

活动规则

每个人在介绍自己之前必须先重复前面所有人的自我介绍。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分组,小组成员围成一圈,任意点名一位学生自我介绍来来自学校、姓名;第二名学生接着介绍,但是要说:我是***后面的***。

(2)第三名学生说:我是***后面的***后面的***,依此下去,最后介绍的一名学生要将前面所有学生的信息复述一遍。

(3)随意抽取学生,要其把本组所有成员的信息复述一遍。

参考变式

为了促进学生更认真地认识他人、记住他人,可以采取小组竞争的形式,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奖励,对表现不佳的小组予以一定的惩罚。

2.笑容可掬

活动目的

以较热闹、激烈的活动让现场气氛活跃热烈,使学生们彼此熟络。

活动道具

无。

活动规则

鞠躬喊别人名字时要面带笑容。

场地要求

室外或室内空场地。

活动过程

(1)学生两两相对,站成两排。

(2)每个队员向对面的人介绍自己的姓名和所来自的学校。

(3)相互鞠躬。弯腰成90度,高喊“***你好”。

(4)交换位置,重复刚才的行动。

3.我是记者

活动目的

帮助学生们相互了解,增进学生之间的熟悉度。

活动道具

无。

活动规则

每个人要根据对采访对象的了解作1分钟的陈述。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让学生们找到自己的拍档,其中一人作为记者对这位拍档进行采访,形式和内容自定,时间3分钟。

(2)在3分钟内尽可能获取有深度的信息,要求在采访过程中做笔记。采访完成后进行角色交换再做一遍。完成采访后,每位学生要将采访到的信息做一次一分钟的演讲,目的是把被采访的人以最佳的表达方法介绍给大家。

(3)时间由教师掌握,如果人员较多,演讲可以以抽查的方式进行;或者一节课只做这一个活动,以便促进同学之间更深入的了解。

参考变式

可设置“最具口才奖”、“最具智慧奖”、“最佳策划奖”、“最佳记者奖”等奖项。

4.学生相互介绍

活动目的

让学生相互熟悉,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活动道具

无。

活动规则

要和每个同学进行一句话的完整交流并努力记住对方的名字。

场地要求

室外或室内空场地。

活动过程

(1)所有的学生都站着。

(2)在1分钟内,每位学生与其他学生握手,同时说:“早上好(或下午好),我叫***,见到你很高兴。”

(3)3分钟后,每位学生再与其他学生握手,同时说:“***早上好,见到你很高兴。”

(4)在3分钟内握手的人数越多越好,但学生必须在说完要说的话后才能与下一位握手,而且要努力记住与自己握手的人的名字。

(5)抽查一部分学生,让他们统计自己和多少人握过手,并要求他们介绍和自己握过手的同学。

参考变式

(1)为了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可以提前告诉学生一会儿老师要抽查,会让他们介绍和自己握过手的同学。

(2)可以设置一些奖项,或者以分组的形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

5.抛球交友

活动目的

(1)活跃现场氛围,打破比较拘谨的局面。

(2)帮助大家记住彼此的名字。

活动道具

三个网球,或是三个比较软的小球。

活动规则

(1)第一轮,学生要先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再抛球给队友。

(2)第二轮,学生要先大声喊出队友的名字,然后抛球给对方。

(3)每一轮都不能连续抛给同一个人。

场地要求

室外或室内空场地。

活动过程

(1)选一块宽阔平整的活动场地。

(2)队员们以小组为单位站成一圈,每人相距约一臂长,教师也不例外。

(3)教师告诉某个学生:“小组活动将从你手里开始”,接着那个学生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将手中的球传给自己左边的队友。接到球的队友也要如法炮制,喊出自己的名字,然后把球传给自己左边的人。这样一直继续下去,直到球重新回到第一个同学的手中。

(4)第一个同学重新拿到球后,教师告诉大家:“现在我们要改变活动规则了,现在接到球的队员必须要喊出另一个队员的名字,然后把球扔给该队员”。

(5)几分钟后,队员们就会记住大多数队友的名字。这时再加一个球进来,让两个球同时被扔来扔去,活动规则不变。

(6)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再把第三个球加进来,其主要目的是让活动更加热闹有趣。

(7)抛球活动结束后,在解散小组之前邀请一个志愿者,让他在小组内走一圈,报出每个队员的名字。

参考变式

(1)如果几个小组同时在玩这个活动,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在活动中间交换一半队员。

(2)让队员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小组。被新小组接纳的唯一条件是新成员在站好位置后喊出自己的名字,以便其他队员扔球给他。

活动提示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扔球的时候不可用力过猛,以确保安全。

(2)为了确保学生扔球的规范,教师最好要做一个比较规范的示范:合适的扔球应当是一个较慢的高球。

6.当头棒喝

活动目的

以比较热闹的形式帮助学生迅速记住他人的名字。

活动道具

气球棒若干(每个小组一支)。

活动规则

在主持人打中一个同学之前,该同学必须说出一个同学的名字,否则接棒人做主持人。

场地要求

室外或室内空场地。

活动过程

(1)分组,每组成员围坐一圈,每个人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并作简单解析。

(2)每个人记好几个人的名字,在主持人用棒打你之前,你必须说出一个同学的名字,说出名字后,主持人则转身打被说出名字者;若说不出而被打中,则接棒人做主持人。同时要求不能重复地说同一个人的名字。

(3)本组成员比较熟悉后,打乱重新分组,促使大家记住更多人。

活动提示

为了促使同学们记住更多人,可以提前强调一会儿要测试,使学生更专心地参与活动。

7.有缘相识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主动交往的乐趣。

(2)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共同爱好者,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活动道具

多种颜色的小方形纸若干,每张纸分别剪成四小块彼此能相互契合的形状;选择欢快的乐曲做背景音乐。

活动规则

每个人努力找到与自己图形契合的“有缘人”。

场地要求

室外或室内空场地。

活动过程

(1)在背景音乐的欢快气氛下,教师要求每个参与者到场地中央的盘子里选取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

(2)根据自己所选纸片的颜色与形状,到群体中寻找能与自己图形契合的“有缘人”。

(3)找到了“有缘人”后,两人坐在一起,相互介绍自己,通过交谈找出彼此间三个以上的共同点。

(4)全班交流分享。

参考变式

(1)纸片设计可以是四张相互契合拼成一个正方形,因此就会出现一人可以同时与两人相契合的情况。主持人可以要求第一个图形契合的人为“有缘人”,也可以要求只要是图形能契合的人都为“有缘人”。

(2)“有缘人”可以是拥有图形颜色相同形状契合的人,也可以是拥有的图形颜色不同但形状契合的人,这由学生自己理解决定。

(3)活动还可以继续深入,在两个“有缘人”的基础上接着做“成双成对”的活动,继续寻找图形契合的另两个“有缘人”。找到后,四个“有缘人”通过交谈,寻找彼此间存在的三个共同点。

活动点评

一群陌生人走在一起,如何主动介绍自己、认识他人?“有缘相识”活动利用小道具——一张不规则的纸片,让你跨出主动交往的第一步。不管他是谁,不知道他在哪里,凭着手中的小纸片,努力去寻找。相信相遇是一种缘分,所以当彼此找到图形契合的“有缘人”时就会特别高兴,然后开心地坐在一起交谈,挖掘着彼此间的共同点。陌生感没有了,人与人的距离拉近了。当发现彼此有这样那样的相似时,就会特别兴奋、特别珍视。

当教师要求“有缘人”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点时,他们总是自告奋勇、迫不及待,因分享而受到大家的认可时更是开心不已。原本一个陌生的群体,由于找到“有缘人”而变得融洽与温馨。

8.自我介绍

活动目的

促进班级同学之间更加了解和熟悉。

活动道具

卡片或幻灯片,上面要印有教师准备询问团队成员的问题。

活动规则

每个成员都用形容词描述自己的主要特点。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要求每个成员说出自己的名字,并在名字前加上一个形容词,这个形容词要能描述自己的主要特点。如,严肃的***、乐观的***、帅气的***等。

(2)回顾一下预先印好的表格上列出的各个问题,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将它写在纸板上或是自己制作一个带字幕的幻灯片。

(3)让每个人写下这个问题的答案。让他们完成答案之后通过与其他团队成员交流答案来进行自我介绍。

①我是谁?

②我认为最有价值的是?

③一直激励我的是?

④我最喜欢我生活中的哪一方面?

⑤我不喜欢我生活中的哪一方面?

⑥暂且不论时间、金钱和责任,在所有事情中,我最愿意做的是?

⑦除了我的父母以外,如果我能再选择两个人做我的父母,我将选择?

(4)当大家做完自我介绍后,教师应当指出这些自我介绍揭示了每个成员不同的内在的价值观

【参考问题】

①根据你对所提问题的回答来看,你的价值观是什么?

②我们的答案揭示了我们价值观中的哪些共性?

③我们的答案揭示了我们价值观中的哪些差异?

④我们怎样分配团队的任务才能使这些安排与每个人的价值观、特长和能力相适应?

参考变式

如果还有时间,发给每个人一份事先印好的表格,让他们花几分钟时间去完成这些问题,然后再让团队成员介绍一下自己。这些自我介绍可以揭示出他们内在的价值观。

活动提示

也许有些同学给出的答案并不是教师所期待的答案,或者是不太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答案,但如果学生的答案是经过认真思考得出的,教师要予以理解并做积极引导。

9.了解你的伙伴

活动目的

猜测组员的生活习惯,促进同学之间更好地互相了解。

活动道具

笔和问卷

活动规则

按照你对伙伴的了解,写上问题的答案。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教师说:“很高兴在这里见到大家,但我们看不到彼此平日的生活习惯。”

(1)将组员分成2人小组。

(2)在与伙伴交谈之前,先回答问卷。

(3)分组后,按照你对伙伴的了解互相猜测,写上答案。

(4)交换答案纸,大家围圈。每个人读出伙伴对自己的看法,并以自己的现况加以澄清。

附:问卷

①你的伙伴几点钟睡觉?

②你的伙伴每天安排多少时间锻炼?

③你猜伙伴最惧怕什么动物?

④你猜伙伴有什么雄心壮志?

活动提示

注意问卷中要避免涉及学生的个人隐私

10.真我风采

活动目的

(1)用物品作自我介绍,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

(2)增进同学之间的深度了解。

活动道具

无。

活动规则

用一样东西来代表自己并用它来介绍自己,要求尽量不重复。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教师说:“从一件衣服、一样东西就可看到真我流露,你身上的物品也不例外。”

(1)请大家用几分钟时间在教室中或自己身上找一样可以代表自己的物品。

(2)各人分享所选的物件,解释选择的理由。例如,“我选择的是手表,因为它代表我很有时间观念……”

(3)每个人必须找到一件代表自己的物品,不能借口找不到而逃避活动。

(4)分享之后,教师小结。

参考变式

(1)可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好准备。

(2)可规定所选物品的类别,如大家都找水果代表自己。

11.舞台新秀

活动目的

(1)思考个人性格特点,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

(2)训练学生运用身体语言表达个人意念的能力。

活动道具

提前安排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准备道具。

活动规则

每个学生用最能代表自己个性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动作不能与他人相同。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提前通知学生游戏规则:每个学生用最能代表自己个性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动作不能与他人相同。给学生留一定时间让他们预先构想最能代表自己个性的动作。

(2)全部参与者一个一个上台表演,如果人员过多,可选择分组表演。

(3)教师判断表演动作与之前是否重复,如果重复,需重新表演。并让学生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动作代表自己,这一动作代表自己哪个方面的特征。

【参考问题】

①通过这次展示,你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哪些方面的特征?

②对于仅仅用一个动作来表达最能代表自己的个性,你有何感受?

(4)教师小结:略。

参考变式

(1)学生可以提前准备道具来代表自己,展示并解释给大家听。

(2)学生可以选择以组合的形式展示自己或自己所在的团队。

活动提示

提醒学生不要用存在安全隐患的动作来表达自我。

12.纸飞机

活动目的

(1)活跃现场气氛。

(2)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

活动道具

每人一张纸、一支笔。

活动规则

每个人写的东西要保密,不能让别人看到。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每人发一张纸。请全班同学各自在纸上写下形容自己的内容,不要让别人看到。建议不要写最明显的特征,如最胖的人、最高的人等。

(2)写好个人资料后,让大家把纸张折成飞机。

(3)请大家闭上眼睛,教师喊“1,2,3,起飞”的口号,让同学们一起放飞纸飞机。在飞机着陆之前,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每人接一个纸飞机,也可以从地上捡起一个纸飞机。

(4)拆开纸飞机,每个人按照纸上的资料猜测这个人是谁,写上那个人的名字。

(5)公开纸张内容,大家一起猜测姓名,并找本人核实。

活动提示

提醒学生飞机头不要叠得太尖,以免在飞机降落时扎到同学。

13.有“球”必应

活动目的

调节氛围,在轻松气氛下更好地了解别人。

活动道具

一个球。

活动规则

要求学生所提问题不能涉及个人隐私。

场地要求

室外或室内空场地。

活动过程

教师说:“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有求必应,你想感受一下有求必应的感觉吗?我来教你!”

(1)准备一个皮球,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将球抛向一位学生,并问他一个问题。要求该问题不能涉及他人隐私,如果涉及隐私,被提问人可以拒绝回答。

(2)被问者回答后可将球抛向另一位同学,并向他提出问题。

(3)若接球后三秒(或组织者数三声)内,抛球者不能问出问题,或接球者不能给出答案,便要接受惩罚。

14.找异同

活动目的

促进同学之间的了解。

活动道具

卡片、笔。

活动规则

学生要努力找出他人与自己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每人发一张卡片(如下):

姓名_________(自己)

(2)给予5~10分钟时间,请同学们自由找人交流,完成上面的内容。

(3)选取代表,全班分享,并征求所对比人的意见。

15.糖果抛抛

活动目的

(1)活跃现场气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促进刚组建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

活动道具

每个人十颗左右糖果。

活动规则

其他人如果没做过和叙述人同样的事,必须给对方一颗糖果。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全部人坐成一圈,给每个人十颗左右的糖果。必须等到活动最后才能吃掉手中的糖果。

(2)其中一个人讲一个他做过的特别的事,或是一个小小的经验。

(3)听完后,其他人只要没做过同样的事就必须给说话者一颗糖果。活动持续轮流下去,全部轮完后,就可以吃糖果了!

16.特征检索

活动目的

促进初建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认识。

活动道具

写有班级成员特征的名单数张(每人一张)。

活动规则

每个人根据名单所写特征寻找符合相关特征的人。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教师把准备好的有班级成员特征的名单发下去给每个人。

(2)在一定的时间内,或收到第一张有完整签名的名单之前,每个人必须去寻找符合名单上描述的人,并取得签名。

【题目示例】

在北京出生

会背三首以上的唐诗

会三种以上语言

戴隐形眼镜

住在学校宿舍

家里有养宠物

17.配对识友

活动目的

使新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气氛中结识新朋友。

活动道具

每人一张配对卡(请参照样张)。

活动规则

每位学生寻找与自己的配对卡上描述相符的人,并请他在卡上合适的位置签名。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每人发放一张配对卡。

(2)请每位学生寻找与自己的配对卡上描述相符的人,并请他在卡上合适的位置签名。

样张:

配对卡

说明:

每个空栏处都标有本班学生的特点。请在所有学生中寻找与下列表格中条件相符的人,如果找到请他们在相应位置签名(可能有人符合卡中所列的多项条件,但每个人只能在卡上签一次名)。

18.心有灵犀

活动目的

(1)测试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和默契程度。

(2)促进学生更多地去关注他人、了解他人。

活动道具

每人一张纸、一支笔。

活动规则

(1)两两分组,每人根据问题写出自己和对方的答案。

(2)对方的答案写在纸张的左侧,自己的答案写在纸张的右侧。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要问的问题。

(2)学生两两分组,建议两个好朋友组成一组,分组后将两人隔离开来(能防止学生互相核对答案即可)。

(3)教师以幻灯片或者阅读的方式逐个呈现问题,让学生写出自己和对方的答案,对方的答案写在纸张的左侧,自己的答案写在纸张的右侧。

(4)完成后,分组收取答案,视时间长短公开核对答案。

【参考问题】

①你们两个人的答案有多少是吻合的?是你对对方的了解多一些,还是对方对你的了解多一些?

②你对你们彼此的了解程度满意吗?如果不满意,应该如何改善?

(5)学生感悟分享,教师小结。

活动提示

(1)建议两个好朋友组成一组,测试大家之间的默契和关注度,要让学生在有成就感的同时感到自己对对方关注的不足。不熟悉的同学之间难以实现该活动效果。

(2)公开答案时最好选择两个人互相问答的形式公开答案,以较夸张的口吻公开答案从而增加趣味性。

【题目示例】

自己和对方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自己和对方是什么星座?

自己和对方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自己和对方最不喜欢的蔬菜是什么?

自己和对方不高兴时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自己和对方最常说的口头禅有哪些?

19.真真假假

活动目的

促进学生之间更加充分、深入地相互了解。

活动道具

每人一张纸、一支笔。

活动规则

组员相互猜测每个人写的哪一句话是真的,哪一句话是假的。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全班根据需要随机或自愿分为6组,每组约5人。

(2)分给每人一张纸及一支笔,并在纸上写下4句有关自己的句子,其中3句是真的,1句是假的(要求学生必须真实客观地写,不能故意误导)。

(3)写完后轮流讲出自己写的句子,由其他人来猜哪一句是假的,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判断理由。

【参考问题】

①你对你身边的同学足够了解吗?了解源于什么?

②你对同学的判断和他对自己的判断有什么差异?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4)教师引导:

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来自于平时用心地观察、沟通。经过沟通,你是否发现原来对对方的了解有些是不真实的甚至是自己凭空臆想出来的?再想一想,你们在平时与同学发生的口角、误会和冲突,很多时候是不是缺乏了解所引起的?

参考变式

(1)可根据需要对活动作出修改。如要测试某一个人(如教师、班长)对本组人乃至本班人的了解,可以只让这一个人猜测。

(2)如果目的是促进好友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则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如果目的是为了促进全班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则可以随机或抽签分配小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