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典型案例

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典型案例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设计班会课并不是以活动或者游戏本身作为主体,而是将各种活动加以改造,以达到教育目的。本章主要选取了31个具有典型性的活动案例加以介绍。在装满水的水杯里放回形针,要求水不能溢出,致水溢出的小组组员每人“奖励”50个俯卧撑。当学生将回形针全部放入水杯后,会长松一口气,感到莫大的成就感。

设计班会课并不是以活动或者游戏本身作为主体,而是将各种活动加以改造,以达到教育目的。心理活动中所设计的游戏数量是有限的,但根据不同的主题将各种原本表达其他主题的活动或者游戏加以变式,就可以满足很多班会课的活动需求。我们将活动素材库分为两个部分。本章主要选取了31个具有典型性的活动案例加以介绍。

1.跨越障碍——超越自我

活动目的

通过跨越障碍活动,帮助学生超越自我,让学生认识到前进的路上会遇到一些障碍,包括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超越自我,关键是克服内心的障碍,例如自卑感等,从而在精神上、心理上超越自我。

活动道具

障碍物:3个或以上,比如凳子、水桶等;高度要求:学生能够跨过去。

眼罩:1个;如无,可以用干净毛巾等代替。

活动场地

讲台大小的空地。

活动规则

(1)找出一名同学,给予一分钟的时间记忆眼前的障碍物,可以试行跨越。

(2)用眼罩蒙上眼睛,跨越障碍物,不能偷看,也不能用脚边试探边跨越。

活动过程

(1)摆好障碍物,选中一名同学,给予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记忆眼前的障碍物,可以试行跨越2~3次,直到学生有信心跨过。

(2)让学生站在起点位置,用眼罩蒙上眼睛,等候“开始跨越”的指示。

(3)教师迅速移走三个障碍物中的1个或2个,要求无声,不能让学生听到,时间不能太久以免引起学生怀疑。

(4)发出指示,学生开始跨越障碍。跨越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指示,比如告诉学生前行,抬腿跨越等。

(5)走到终点,问学生是否跨越了障碍。打开眼罩,学生看到有些障碍还存在,有些障碍已经被移走。

(6)采访:既然有些障碍物已经不存在了,那么你刚才跨越的障碍物来自哪里?

(7)得出结论:他跨越的障碍物存在吗?不存在。既然不存在,那他跨越的障碍来自哪里?来自以前看到的障碍。现在障碍虽然已经消失了,却真实地留在了他心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心自己给自己设定的障碍。我们前进的路上难免会有很多的障碍,有些障碍是客观存在的,有些障碍则是我们在心理上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客观的障碍并不可怕,因为看得见,可怕的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心理障碍。生活、学习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障碍,突破了这些障碍,才有利于我们继续前进,超越自我,做更优秀的自己。

2.拉力比赛——合作双赢

活动目的

让学生学会竞争,更要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共赢精神。

活动道具

粉笔一支。

活动场地

讲台大小的空地。

活动规则

(1)参赛双方间隔1米,用右手抓住对方右手,目标是将对方拉到自己这边,胜一次记10分。

(2)游戏分3~4组分别进行,最终得分最多的2人胜利。

(3)每组时限:30秒钟(用音乐链接计时,时间不应超过1分钟,否则太长了会降低学生紧张度;不应短于20秒,否则比不出效果)。

活动过程

(1)找出一名志愿者做记分员,明确记分员的职责。

(2)每小组讨论选出代表1人,代表本组参赛。

(3)在地上用粉笔画出间隔1米左右的两条平行线,参赛双方站在两边。

(4)参赛双方用右手抓住对方右手,音乐开始时开始用力拉对方。

(5)比赛完后,比较分数:找出分数最高的两位。采访:为什么刚才参加比赛时你那么用力拉?你感觉自己赢得容易吗?得出结论:用力拉是因为想赢,但是赢得很辛苦,很不容易。

(6)找出分数最低的两位,采访:虽然刚才你们的分数很低,但是老师知道你们已经尽力去参加比赛了,只是力不如人,很遗憾。那么你们想赢吗?如果想赢,老师只要对你们说一句话你们就可以赢了,相信吗?

告诉学生:两个人合作参加比赛,你轻轻拉一下,我跳过去;我轻轻拉一下,你跳过来,保证你们两个人的分数最高。

(7)让分数最低的两位同学做演示,结果他们很轻松地得到了更高的分数。

(8)小组讨论,谈感想:如果生活中我们能够转变观念,以合作共赢的心态去和对方合作、互助,最终实现的很可能就是两个人的互相成就,共同进步。我们日常学习中除了竞争,更需要合作、互助。

3.一杯水的容量——突破思维障碍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精神。

(2)让学生体验通过努力、合作取得胜利的感受,增强自信心。

活动道具

一个塑料水杯(最好能容纳500mL以上的水);

两瓶水(所盛水量要能灌满塑料水杯);

回形针两盒(准备多点,但是告诉学生老师准备了两盒);

纸巾一张;

小纸船3个。

活动场地

讲台。

活动规则

在装满水的水杯里放回形针,要求水不能溢出,致水溢出的小组组员每人“奖励”50个俯卧撑。(俯卧撑只是一种心理制衡,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目的是使学生不敢放太多回形针进去,以免受到处罚)

活动过程

(1)在透明的水杯里灌满一杯水。

(2)各小组展开讨论,在已经装满水的水杯里,你们组认为还能放多少枚回形针?要求各小组由第一到第四小组依次放入,致水溢出的小组每人“奖赏”50个俯卧撑。

(3)小组报能放的回形针的数字,分发回形针。

(4)依次放入回形针。

活动小结

正常情况下,根据水的张力原理,这杯水里能放200枚以上的回形针,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种情况来具体操作:

第一种:如果学生都很怕,放得比较少,教师可以在学生放完后自己将剩下的回形针轻松全部放入水杯。让学生谈感想,此时学生会很后悔自己太胆小,不具有挑战精神,谈感受时让学生联系自身经历效果更好。

第二种:如果学生比较胆大,放的回形针比较多,放了100多枚甚至200枚,在第三、第四组放入回形针的时候杯里的水会不停地晃动,气氛非常紧张,此时教师要不停地提醒学生小心、慢慢操作,并用50个俯卧撑来给学生施加心理压力。当学生将回形针全部放入水杯后,会长松一口气,感到莫大的成就感。此时让学生谈感受:有些事虽然看起来很难,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地、齐心协力地去做,肯定能成功!谈感受时让学生联系自身经历效果更好。

4.猜猜60秒——时间的感受与价值

活动目的

(1)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2)让学生感受到做不同的事情时感觉时间走过的速度完全不同,学会合理利用时间。

活动道具

挂钟;每个学生一张纸、一支笔。

活动场地

教室。

活动规则

所有学生闭上眼睛,猜测时间,当他/她感觉到了60秒的时候,站起来并睁开眼睛,但是不能说话,不能给其他同学指示。

活动过程

(1)所有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叫开始,学生开始在心里默默计时。

(2)当学生感觉够60秒的时候站起来并睁开眼睛,老师记住哪些同学在多长时间站起来。

(3)当所有同学都起立后,给出结果:有些同学35秒左右就起来了,大多数同学在45秒时起来了,很少有同学坚持到55秒。

(4)学生谈感受:原来一分钟的时间是如此漫长。

(5)让学生拿出纸和笔,按照教师的指示开始写字,写的字数多的为赢。教师可指示学生写某个人的名字,或者写刚才那一分钟的感受,并计时。

(6)60秒后,学生正在快速写字的时候教师叫停,告诉学生60秒到了,而学生尚显意犹未尽。

(7)谈感受:同样是60秒,做不同的事情,感觉时间走过的速度完全不同。这告诉我们,不仅要珍惜时间,更要学会合理利用时间。

5.瞎子背瘸子——合作共赢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考虑他人的需要。

活动道具

蒙眼睛的眼罩或毛巾1条、障碍物3个、计时器一个。

活动场地

室外教室大小的地方。

活动规则

(1)每队选派两名代表,一人扮作瘸子一人扮作瞎子;

(2)瞎子(用眼罩蒙着眼睛)背着瘸子原地绕三圈后沿着赛道向前绕着3个障碍物转一圈后到达终点,用时最少的胜出;

(3)前进过程中瞎子不能睁开眼睛看到障碍物,瘸子只能用语言对瞎子给予指示,但不能下来带着瞎子走动。

活动过程

(1)选派代表,一般瞎子选派比较强壮的,瘸子选派体重较轻的。

(2)分组进行,各组选出代表后,第一组的代表先参赛,为了保持公平,其他组的代表先到场外回避,轮到本组方才进场。

(3)瞎子(用眼罩蒙着眼睛)背着瘸子原地绕三圈后沿着赛道向前绕着3个障碍物转一圈后到达终点,用时最少的胜出。

(4)谈感受:为什么有些小组用的时间很长,有些小组用的时间很短?为什么看不清路的瞎子会出现不能清楚地理解瘸子的指示的情况?得出结论:瞎子和瘸子需要合作,合作的前提是互相信任;但是两个人之间不仅需要合作,在合作的时候更需要从别人的需要出发。比如瘸子不能从瞎子的需要出发给出指示,导致瞎子无法准确理解指示,耽误了很多时间等。

6.传递橘子——团队的力量

活动目的

(1)突破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通过创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

活动道具

秒表5块(分成几对就准备几块秒表)、橘子5个。

活动场地

教室,或教室大小的空地。

活动规则

(1)所有的人分成5组,每组分配一个橘子;

(2)游戏时橘子要从发起者的手里发出,最后按顺序回到发起者的手里,要求在传递过程中每个人都必须接触橘子,所需时间最少的获胜;

(3)橘子掉在地上一次额外增加10秒并从头开始。

活动过程

(1)游戏开始时,5组人一般会不约而同地一个接一个地传递,计算3组的成绩,例如分别为17秒、18秒和50秒。

(2)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时间变得更短些?看到别的组比你们快,你们心里服气吗?还能不能更快?目前最快的组不怕被人追上来吗?你们还能不能再快一些?”老师向几小组发出挑战。

(3)各个小组想办法使时间缩短,最终找出最快的方式有哪几种。比如:小组成员围成一圈,每人伸出一只手也围成一个圈,小组长手持橘子在圈上划行一圈,不足1秒就能完成游戏。

【感悟分享】

(1)看看开始时的28秒,再看看现在的不足1秒,请问,当你看到这些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感觉?

(2)游戏过程中,别的组比你们组快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总结创新的动力包含了竞争和需要)

(3)创新是否意味着可以突破一切框架呢?(当有些小组在做游戏的时候没有按照规则去做,但在取得了更快的成绩时抛出这个问题)

活动点评

有的学生在看到成绩时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开始觉得30秒已是不可思议的了!”“能不能再快些?”经过沉默、思考,一个又一个想法从他们的脑中蹦出来。游戏过程中不断传来喜讯——“9秒”、“5秒”、“4秒”,最快的居然只用了零点几秒!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摆到面前时,这种“不可能”的心理定式,使每个人都会想到放弃。做了才能成功,但最终的成功不是因为你做了,而是取决于你怎样去做。发挥团队智慧,集合团队的创意,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奇迹般地成功了,这就是团队的力量!思维可以指导人们的行动,同时也约束着人们的行动。要想成功唯有敢于突破自己的旧有思维。

7.“盲人”旅行——信任的幸福

活动目的

(1)通过“盲人”与“拐棍”角色的体验,让学生理解自助与他助同等重要。

(2)让学生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

(3)通过助人与受助的体验,增加对他人的信任与接纳。

活动道具

眼罩每人一只,复杂的盲道设计。

活动场地

室外空地。

活动规则

(1)团体成员两人一组,一位做盲人,一位做引路人,二者配合。

(2)“盲人”旅行过程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最好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在背景音乐声中,每个人戴上眼罩扮演盲人,“盲人”原地转3圈,暂时失去方向感,先在室内独自一人穿越障碍旅程,体验盲人的无助、艰辛甚至恐惧感。

(2)所有学生中一半人继续扮演盲人,另一半人扮演帮助盲人的“拐棍”,由“拐棍”帮助盲人完成室外有障碍的旅行;完成后交换角色重新体验。

(3)所有学生均扮演盲人,并两个“盲人”一组相互帮助到室外走过一段障碍旅程。

(4)学生交流:在不同情况下,扮演不同角色的感受。

【注意事项】

(1)本方案设计了三种情况的“盲人”之旅,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只做其中的一种。

(2)障碍旅程的设计,应该有跨越、钻圈、下蹲、上攀、独木桥、上下楼等多种障碍。

(3)在角色互换的旅行中“盲人”与“拐棍”最好不要只互相对换,以陌生的对象重新组合为好。

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角色体验,许多人掀开眼罩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他们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盲人在障碍面前的无助、无奈、甚至恐惧,内心特别希望得到帮助与支持。“拐棍”的出现是“盲人”期待的。但做好“拐棍”也不是简单的事,因为许多“拐棍”自己能看到前面的障碍,就以为“没什么,我肯定可以顺利通过”,带着一份自信和勇气,领着“盲人”快速前进,无法体会“盲人”为什么如此犹豫不前。仔细想想,这不是没有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吗?“盲人”对眼前的一切一无所知,心存戒备,对“拐棍”的引导还不是十分信任,所以步履不可能轻松,心底无法坦然。

学生们通过“盲人”与“拐棍”角色互换的体验,反思自己在帮助他人与信任他人中的不足,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了信任与被信任的欣慰与快乐。所以,“谢谢你”是由衷的表达。

2.活动案例

“盲人之旅”开始了,燕子与阿云成了一对,燕子是“盲人”,阿云做“拐棍”。一路上,阿云细心地帮助着燕子,前面要下楼梯了,阿云走在燕子的前面,让燕子的一只手搭在自己的肩上,另一只手放在楼梯的扶手上,慢慢地,但也非常顺利地前进着。当走到楼梯拐弯处时难度突然加大了,楼梯中央挡着一个呼啦圈,圈后又横着一根木棍。阿云好不容易让燕子钻过了呼啦圈,但那根不高不低的木棍怎么办?跨过去太高,钻过去又太低,阿云一咬牙,把燕子抱了起来,当燕子的双脚再一次落地时,已经越过了木棍。燕子心里非常感激阿云,虽然不能用语言交流,但彼此的信任感深深地建立了起来。阿云与燕子是穿越障碍中最快的一对。

在分享时,燕子拉着阿云的手说:“当你把我抱起来的时候,我真的很感动。多少年了,没人这样抱过我,何况是一个与我年龄、体力相仿的女孩,我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你把我抱了起来。”阿云笑着说:“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来这么大的劲,但当时看着挡在前面的木棍,我就想一定要帮助你通过,也许是责任心吧。”

主持人问阿云一个问题:“我看你一路上对燕子照顾得特别好,不是搂着她的腰前进,就是走在她的前方引路,凡是有扶手的地方,你总是让燕子的手自己去感受和把握。你是怎样学会这一点的?”燕子说:“是妈妈教给我的。记得在小学二年级,我的眼睛出了问题,在治疗期间,医生把我的眼睛包了起来,我做了十天的‘盲人’,当时情绪低落,非常烦躁不安,是妈妈的精心照顾,使我感受到温暖与信心。妈妈不仅细心照顾我、安慰我,而且尽可能地让我独立、自信。所以今天做这个游戏时,我就想到了妈妈,也想到了曾是‘盲人’的我。”

3.学生感言

生1:当我看到一个同学被蒙住了双眼,惊慌失措、一副很无助的样子的时候,我觉得她好可怜,因此十分同情她,想着平日里能睁着眼睛走路是多么的幸福。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去搀扶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尽可能地帮助她走路,做好她的“拐杖”。

随后遇到了很多突如其来的阻碍,我就想:如何让她安全度过?看她胆小害怕的样子,我简直就想抱着她走,心想我能替她完成该多好。

生2:我扮演的是“盲人”的角色,当时心想不就是走楼梯吗,不要人扶我自己也能走得很好。但真的走起来,心里还是充满了恐惧,每下一节台阶都颤颤巍巍地。旁边的“拐杖”不是很用力地拉着我,而是轻轻捏捏我的右手暗示我右转,或轻轻拍拍我的头让我低下头,或揽着我的腰让我转弯。在慌乱无助的旅途中,同伴点点滴滴的指点,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当眼罩摘下时,我深情地拥抱了我的“拐杖”,感慨万千,内心充满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蒙上眼睛后,眼前是一片黑暗,仿佛世界成了浮影,一切都是空白。脑海中即刻掠过一个念头:假如我真是一位盲人,是否有勇气在这黑暗的世界中生存?就在彷徨的时候,一双温暖的手搀扶着我,顿时,我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和勇气在心中涌动,鼓励着我去尝试做盲人的感受。

9.一拍即合——锻炼专注力

活动目的

(1)可以放在活动初期,打破同学之间的隔膜;

(2)增加互动性,提升注意力;

(3)告诉学生一心不能二用,应专心学习,心无旁骛。

活动道具

无。

活动场地

随地。

活动规则

被人拍到手者即淘汰出局。

活动过程

(1)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10人左右。

(2)每组同学围成一个圆圈,每人向左右伸出双手,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方同学手掌下面5厘米处;右手掌心向下,并放在右方同学手掌上面5厘米的位置。

(3)教师朗读一篇文章,当文章中出现某一指定字眼时,成员的右手要快速拍打右边同学的手掌,左手则要尽量避免被人拍到。

(4)给人拍到的同学出列,其他同学继续,时间不宜太长。

(5)采访被拍到的同学,谈感想:原本以为我自己不会被拍到,没想到我还是被拍到了。原本以为非常容易的事情,结果却不一定是自己想的那样。我想如果是一只手拍对方或者被对方拍,我自信不会被拍到,但是当两只手同时行动的时候,难免被拍到。所以我想,当我们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能够做好,但是当我们分心的时候就很难了。比如有的同学一边读书一边谈恋爱,认为谈恋爱不会影响学习,实际上也许正在影响着,只是他还没有意识到而已。

【备用文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的小溪旁有一小屋,小屋里住着一只小乌龟,它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和黑皮肤。它有一个好朋友,是一只羽毛乌黑发亮的乌鸦。有一天乌云密布,突然下起了一场大雨,乌鸦就躲进池塘边的屋檐下。(可以让学生听到“wū”的时候开始拍打对方的手同时抽出自己的手)

10.人生百味——态度影响情绪

活动目的

通过对人生百味的体味,培养学生正常交往、善待他人的习惯。

活动道具

无。

活动场地

教室,或者能围成圈的空旷场地。

活动规则

(1)学生分成相同人数的偶数组,组合自定,要求人数一定相同,组数一定为偶数。

(2)按要求站好后,教师每喊一声“转”,学生就转动一个人的位置。

(3)要求:里圈同学向左转,外圈同学向右转。

活动过程

(1)全班学生分成偶数组,要求每组人数相同。

(2)小组成员手牵手围成圈,然后两组组合。一组在内圈,面朝外圈;另一组在外圈,面朝内圈。

(3)检查,确保每两个同学面对面。

(4)活动要求:教师每喊一声“转”,学生转动一个人的位置。要求里圈同学向左转,外圈同学向右转,同时做出一个表情,每换一个位置,要求更换一次表情(表情分两种:A充满善意的微笑;B发怒,发出“哼”的一声并把脸转向右边,不看对面同学的脸)。

(5)要求全情投入,转3分钟左右有些学生的眼泪就出来了;持续5分钟左右。

(6)找同学谈感受,尤其是流泪的同学:当同学微笑的时候,我感觉很开心,感觉到朋友之间的感情,她越投入我就感觉越真诚和开心;但是当听到同学“哼”的一声并发怒地转头不看我的时候,我感觉心里特别难受。我就想为什么我们要对自己的同学怒目而视甚至看都不看一眼呢?为什么我们不能珍惜游戏,愉快地相处呢?想想平时的自己,感觉很后悔,以后,我一定会改正,善待他人,给同学更多的微笑。

11.理财高手——团队精神

活动目的

(1)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2)促进小组合作,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

(3)培养集体荣誉感,树立学生的进取心。

活动道具

棒棒糖若干。

活动场地

空旷的教室大小的场地。

活动规则

(1)最先组成教师要求的面值的小组获胜。

(2)获胜一次记10分,总分最多者获胜。

活动过程

(1)全班学生分成几组,8~12人一组,按照顺序坐在一起。

(2)一种性别的学生代表“1元”,另一性别的学生代表“5角”,各小组须用最少的人数组成教师所需要的金额。

(3)教师说出一个金额,各小组须以最快速度以学生跑出的方式组成此金额。

(4)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组员每人奖励棒棒糖一根,组长发言谈感想。

得分最低的小组,男生每人“奖励”俯卧撑5个,女生每人“奖励”俯卧撑3个;组长谈感想。

【感悟分享】

生1:我觉得我们小组能够获得成功,原因有几个: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小组的每个人都很合作,很有合作精神;第二,我感觉作为组长,我对小组的组员进行了安排,合理的安排让我们节约了很多时间,这让我感觉到做事情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能够增加自己的胜算率。最后,我想对队友说句话:“精诚合作,共同奋斗,我们是最棒的!”

生2:虽然我们小组失败了,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合作,大家也都很想赢,只是在过程中出了一点小问题,但是我感觉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承担责任——俯卧撑。虽然这次失败了,但是我们下次会向胜利的小组学习。相信我们虽然这次不是最好的,但是下次会努力成为最好的。我也想对队友们说一句话:“和你们一起奋斗我很开心!同学们,继续努力,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奇迹!”

12.小鸡变凤凰——成长脚步

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竞争中寻求合作,训练学生合作的主动性。

(2)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活动道具

无。

活动场地

教室大小的空地。

活动规则

(1)以猜“包剪锤”的方式来决定胜负,胜的一方晋级,败的一方退化为后一级;

(2)遵守规则,不能越级成长。

活动过程

(1)进化分为四级:鸡蛋—小鸡—凤凰—人类,每级的动作如下。

①鸡蛋——蹲下来,双手抱膝。

②小鸡——半蹲下来,双手叉腰。

③凤凰——站立,双手放在头上。

④人类——站立到指定位置。

(2)活动开始时,全体同学全蹲下为鸡蛋,然后随意找人猜拳,猜“包剪锤”,胜方可以晋升一级成为小鸡;然后再找是小鸡的同伴继续猜,直到变为人类。相反,“包剪锤”输方要退化为后一级,再找同级同学猜,直到变成人类为止。

(3)讨论问题:

①你是如何实现晋级的?是等着别人来找你,还是你主动去找对手呢?

(引起学生思考:自己是以积极的态度还是以消极的态度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

②如何才能尽快变成人类?有哪些方法?

(培养学生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③如果我们中某个人违规,直接跳到了指定位置,你有何感想?(此处可用摄像机拍下那些直接跳到指定位置的违规学生)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规则的习惯)

④采访最先成功的同学:有何感想?采访没成功的同学:为什么没成功?除了运气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因素?

(尽力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13.依山傍水——体验亲情

活动目的

体味拥有,让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尤其是珍惜父母亲情。

活动道具

每个同学准备两张纸,一支笔。

活动场地

教室。

活动规则

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

活动过程

导入:我们买房子的时候最渴望的购房环境恐怕就是“依山傍水”了,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一直都生活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中。因为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父母就是我们的山和水。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梦想,带着父母一起出去游玩吧!

(1)请同学们用自己手里的一张纸叠成一艘小船。

(2)把第二张纸分成10份小纸片。

(3)亲人、梦想、金钱等,你都想带着什么一起出去游玩呢?请在10份小纸片上写上你一生最爱的人和最想拥有的东西,让他们和你一起去游玩吧。(每张小纸片上只能写一种)

(4)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你和最爱的人、最想拥有的东西(根据经验一般学生都会写上自己的父母以及事业、爱情、金钱等)一起乘船出海游玩了。(让学生把写好的纸片放到船上)

(5)当你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遇到了暴风雨,小船在大海中漂荡,眼看就要翻船了。这种情况下,需要你丢掉一些东西船才不翻,请你从带的10份东西中(包括亲人)丢掉5份,丢掉之后就再也不会拥有了。

(6)暴雨仍旧在继续,风越来越猛烈,你需要从剩下的5样中再丢掉3样,虽然你非常不情愿,但是你不得不这样做。(根据经验这时候很多学生基本都只剩下父母在船上了)

(7)风仍旧在猛烈地刮着,实在撑不住了,你必须再丢掉其中的一个,作为船长,请你快速作出决定。(有些同学实在舍不得丢下父母,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哭了)

(8)采访同学,尤其是采访那些开始哭的同学:你为什么哭了?有什么感受?

感受:我感觉心里很难受,尤其是当我必须失去父母中的一个的时候,我感觉特别难受。平时从来不觉得父母在自己心中有那么重要,但是真的要失去的时候,感觉心里特别特别疼,眼泪就忍不住流下来了。通过这个游戏,我感觉以前自己都不懂得珍惜父母,不懂得珍惜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今后我要对父母好一点,这样就算有一天我终究会失去他们,作为儿女我心里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愧疚。

14.不倒翁——信心来自信任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之间互相信任、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道具

眼罩。

活动场地

教室大小的空地。

活动规则

(1)每组组长作为保镖,在圈外保护小组成员的安全。

(2)每个同学轮流做“不倒翁”。

(3)“不倒翁”站在圆圈中间,用眼罩蒙着眼睛,双手交叉抱在胸前。

(4)其他同学紧密排成圆圈,曲臂,掌心向外,作缓冲样。

(5)喊开始后,“不倒翁”主动向身后任意一个同学笔直地倒下。

(6)后面的同学要双手托住“不倒翁”,然后再向右传递给身边的人,依次传完一圈。

活动过程

(1)分组,每组10人左右,其中一人扮演不倒翁。

(2)小组其他成员面朝里围成一个圈,圈不要太大,要保证能够接住倒向自己的“不倒翁”。

(3)“不倒翁”站在圈内,用眼罩蒙着眼睛,蒙上眼睛后根据教师指示转3圈,迷失方向。

(4)“不倒翁”站直,随便选择一个方向后仰,后仰前说一句话:我叫某某某,我准备好了。围圈的同学说:放心倒下来吧,我值得信任!

(5)“不倒翁”倒下被接住后,重新站直,随意转3圈,迷失方向后再次重复刚才的话并倒下,每人倒3次。

(6)每位成员轮流充当后仰者和承接者;尽量要求每位成员参与,但有心脏病、高血压和严重腰伤者不能参加。

(7)采访:

①倒下的那一刻你害怕了吗?你相信其他成员会稳稳地托住你吗?倒下的时候你的身体是弯曲的还是挺直的?

②你现在的感觉是什么?

③你从这个游戏中学到了什么?

【感悟分享】

刚开始蒙上眼睛,感觉周围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到,心里特别害怕。所以当我倒下去的时候,虽然他们说“我值得信任”,但是我还是感觉很恐惧,所以,是发抖着弯着身子倒下去的。但是到第二次尤其是第三次的时候,我感觉到他们真的是值得信任的,所以虽然仍旧是蒙着眼睛的,但是我心里的恐惧感基本没有了,更多的是信任和踏实的感觉。这种感觉真好!同学们,谢谢你们!

15.剪纸游戏(1)——理解在于沟通

活动目的

让学生认识到误会和不理解产生的原因更多的是沟通和交流出现了问题,培养学生学会面对误会、解决误会、和谐同学关系。

活动道具

每个同学准备两张大小相同的纸(长方形,可以选择A4或者B5),可以统一发放,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每人一把小剪刀。

活动场地

任何地方。

活动规则

学生根据教师的规则操作。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

请同学们拿起一张纸,跟着教师的指示操作。要求不能向老师提出疑问,不能和别人交流,按照教师的指示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部分。

教师指示:

(1)把这张纸上下对折。

(2)再把它左右对折。

(3)在对折好的纸的左上角剪掉一个直角边长为2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4)然后把这张纸左右对折。

(5)再上下对折。

(6)在右上角剪掉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扇形。

现在请你把这张纸展开来看一下,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结果:在同一指示下大家剪出来的图形各式各样。

第二部分:

请同学们拿起另一张纸,跟着教师的指示操作,在产生疑问的时候可以向老师提出疑问,可以和别人交流。

教师指示:

(1)把这张纸上下对折。

(2)再把它左右对折。

(3)对折后有一个角正好是这张纸的中心,请在纸中心剪去这个角,要求剪去的角是边长为2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4)然后把这张纸左右对折。

(5)再上下对折。

(6)在新的纸中心的右上角剪掉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扇形。

现在请你把这张纸展开来看一下,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结果:在能够沟通和交流的情况下,大部分同学甚至全部同学剪出的图形是一样的。

第三部分:

【感受分享】

虽然指示是相同的,但是第一次剪纸的时候,老师的指示我们并不是很明白,但是我们却不能提出我们的疑问,也不能和别的同学交流。这种单向的交流导致我们不能很好地领会老师的意思,所以出现的结果五花八门。但是第二次剪纸的时候就不同了,我们有疑问可以问老师,可以和别的同学交流,这种双向甚至多向的交流让我们真正领会了老师的意思,所以剪出来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这告诉我们:在和别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能理解别人或者不能被别人理解的情况,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误会。在产生误会的时候,我们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给出自己的解释,从而消除误会,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和谐。

16.剪纸游戏(2)——创意来自突破局限

活动目的

使学生认识到所受到的指示和限制越多,创造性思维就越少,所以要突破惯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活动道具

每个同学准备两张大小相同的纸(长方形,可以选择A4或者B5),可以统一发放,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

活动场地

任何地方。

活动规则

学生根据教师的规则操作。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

请同学们拿起一张纸,跟着教师的指示操作,在产生疑问的时候可以向老师提出疑问,可以和别人交流。

教师指示:

(1)把这张纸上下对折。

(2)再把它左右对折。

(3)对折后有一个角正好是这张纸的中心,请在纸中心剪去这个角,要求剪去的角是边长为2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现在请你把这张纸展开来看一下,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结果:在指示明确又能交流的情况下,大部分同学甚至全部同学剪出的图形是一样的。

第二部分:

请同学们拿起另一张纸,跟着教师的指示操作。

教师指示:

(1)把这张纸上下对折,如何对折随意。

(2)再把它左右对折,如何对折随意。

(3)在对折好的纸的左上角剪掉一个直角边长为2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剪哪个角随意,如何剪随意。

现在请你把这张纸展开来看一下,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结果:有些同学受上次剪纸指示的影响,剪出来的样式和上次完全一样;有些同学真的随意对折随意剪纸,剪出来的样式又开始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了。

第三部分:

【感悟分享】

采访那些结果一样的同学:为什么会剪出一样的结果?

因为受上一次指示和操作的影响,我仍旧按照上次的操作来做,并没有留意老师说的“随意”的指示。我感觉是自己的惯性思维限制了自己的操作,以后要勇于突破惯性思维。

采访那些样式不同的同学:很有创意的一个结果,请问为什么会剪出那么个性的图形?

因为剪纸的时候老师的指示很少,只是大致给出方向,然后有很多的“随意”的指示。我想既然是随意,那就随意剪吧。想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所以就剪出了这种图形。我的感受是剪纸的时候收到的指示越少越不明确,我们创造出来的结果就越多。这件事告诉我们:如果要想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就需要减少限制,尤其是思路的限制。约束越少,创造性就越多。

17.有缘相识——友谊始于主动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主动交往的乐趣;

(2)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共同爱好,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活动道具

多种颜色的小方形纸若干,每张纸分别剪成彼此能相互契合的四小块。选择欢快的乐曲做背景音乐。

活动场地

室内为宜。

活动过程

(1)在背景音乐的欢快气氛下,主持人要求每个参与者到场地中央的盘子里选取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

(2)根据自己所选纸片的颜色与形状,到群体中寻找能与自己图形契合的“有缘人”。

(3)找到了“有缘人”后,两人坐在一起,相互介绍自己,通过交谈找出彼此间三个以上的共同点。

(4)全班交流分享。

【注意事项】

(1)此游戏比较适合于一个相互陌生的群体。

(2)纸片设计时可以四张相互契合拼成一个正方形,这样就会出现一人可以同时与两人相契合的情况。主持人可以要求第一个图形契合的人为“有缘人”,也可以要求只要是图形能契合的人都为“有缘人”。

(3)有缘人可以是颜色相同形状锲合,也可以是颜色不同但形状锲合的人,由学生自己理解决定。

(4)游戏还可以继续深入,在两个“有缘人”的基础上接着做“成双成对”的游戏,继续寻找图形契合的另两个“有缘人”。找到后,四个“有缘人”通过交谈,寻找彼此间存在的三个以上共同点。

活动点评

一群陌生人走在一起,如何主动介绍自己、认识他人?“有缘相识”游戏利用小道具——一张不规则的纸片,让你跨出主动交往的第一步。不管他是谁,不知道他在哪里,凭着手中的小纸片,努力去寻找。相遇是一种缘分,所以当彼此找到图形契合的“有缘人”时就会特别高兴,开心地坐在一起交谈,挖掘着彼此间的共同点。陌生感没有了,人与人的距离拉近了。当发现彼此有这样那样的相似时,就会特别兴奋、特别珍视。

当主持人要求“有缘人”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点时,他们总是自告奋勇、迫不及待,在分享得到大家的认可时更是开心不已。原本一个陌生的群体,由于找到“有缘人”而变得融洽与温馨。

18.生命的价值——是金子总会发光

活动目的

(1)让学生认识到只要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才不会因为外界的挫折而贬值;

(2)激励学生积极努力,为自己的人生增值;

(3)在学生遭遇挫折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活动道具

纸币一张(最好不小于20块),草稿纸一打。

活动场地

任何地方。

活动过程

(1)教师拿出一打草稿纸,说:我们的同学平时很缺草稿纸,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打,谁需要的请举手。(此时会有很多人举手)

(2)将这打纸揉成一团,问:谁还想要这打纸?(此时有一部分人举手)

(3)将这打纸扔到地上,并且用脚在地上踩来踩去,弄脏它们。问:现在谁还想要?(几乎没人举手)

(4)教师拿出一张纸币,说:老师这里有20/50/100块钱,谁想要请举手,举手就有机会得到哦!(此时会有很多人举手)

(5)将这张纸币揉成一团,问:谁还想要这张纸币?(此时仍旧有很多人举手)

(6)将这张纸币扔到地上,并且用脚在地上踩来踩去,弄脏它。问:现在谁还想要?(还是有很多人举手)

(7)采访学生,谈感想。

无论老师如何对待那张钞票,我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因为老师揉成一团或者踩脏而贬值,它依旧是面值20/50/100元的钞票。这让我想到两点,第一点:我们要不断地给自己增值,让自己做一张纸币而不是做一打草稿纸;第二点: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就好像纸币被揉成一团或者被踩脏一样,但是只要我们真的具有价值,我们绝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贬值,所以我们要坚信自己是有价值的,勇敢地面对挫折。

19.无家可归——被孤立的滋味(同辈压力)

活动目的

(1)让学生感受脱离集体、无家可归的无奈,从而刺激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让学生学会接纳别人,和谐人际关系。

活动道具

因小游戏而定。

活动场地

由小游戏而定。

活动过程

(1)把坐在教室左右两边的同学分成几大组,每个大组20人,多余的做裁判,监督被淘汰的同学,让他们不能继续参与游戏。

(2)使每组的20人按照9人一组快速分成两组,以组为单位做游戏(游戏自定,主要是易操作的小游戏)。多余的两人被淘汰,不能继续参与游戏。

(3)使每组9人的小组按照4人一组快速分成两组,以组为单位继续做游戏。多余的一人被淘汰,不能继续参加游戏;游戏持续几分钟,让参加游戏的同学感觉到乐趣,被淘汰的同学感受到无家可归的感觉。

(4)采访学生,分享体验。

①请在游戏中被淘汰的同学谈谈他们的感受:被淘汰之后看着别人玩得很开心,自己却没有机会参加,感觉很无奈,也很无聊,有一种无家可归的感觉。没有归属感,心里特别失落。就想,要是我也能参加游戏,也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地玩就好了。还有,这次是我被人淘汰无家可归,那以后我会不会淘汰别人或者排斥别人让别人感觉无家可归呢?这真是可怕的感受,我想以后我会尽量不排斥别人,尽量接纳别人,和同学和谐相处。

②请那些在游戏中胜出的同学谈谈他们的感受:看着那些被淘汰的同学,突然感觉能够继续在小组中参加游戏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可能这就是集体带给我的幸福感吧。我想以后我会更加珍惜我们的集体,爱护我们的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20.人椅——心齐力量大

活动目的

(1)让学生感受到个人的表现对团队的影响巨大,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2)让学生感受到互相鼓励的重要性。

活动道具

无。

活动场地

教室大小的空旷场地。

活动规则

(1)计时,坚持时间最长的小组获胜。

(2)每个小组若有一人倒下,视为游戏失败,计时结束。

活动过程

(1)把班级平均分成N组,每组10人左右,多余的人负责计时。

(2)每一组的学生走到空地上围成一个圈,每个学生把双手放在前面一个同学的双肩上,脚尖顶住前面那个同学的脚后跟。

(3)听从老师的指令,缓缓地坐在身后同学的大腿上。

(4)坐下后,计时开始,看每组可以坚持多长时间。

(5)在学生难以坚持的时候,让学生喊出相应的口号,如“齐心协力,挑战自我”。

(6)记录好各小组所坚持的时间。

(7)采访学生,分享体验。

①采访最先放弃的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是否有依赖思想,认为自己的松懈对团队影响不大?最后出现什么情况?

②采访最终胜利的小组:是什么让你们坚持到最后,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当时你们喊的“坚持住”等口号让你有什么感觉?

21.心算测试——思维惯性与心理定式

活动目的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内心有一些“想当然”的惯性思维束缚着自己的思考。

(2)让学生认识到带着“任务”明确“目标”去做事的重要性。

活动道具

无。

活动场地

任何地方。

活动规则

闭眼,不能讨论。

活动过程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来进行一个心算测试,做一道数学题,听老师给大家读题目,计算过程要独立完成,不能讨论。

(2)题目:一辆载着280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有90人下车,60人上车;下一站又下去50人,上来120人;再下一站又下去30人,上来90人;再下一站又下去80人,上来40人;再下一站又下去10人,上来20人;再下一站下去100人,上来95人。

(3)请问,题目中火车停了多少站?(几乎每个人都能回答出车上还有多少人,却几乎没有人能回答出火车停了多少站)

(4)采访学生,谈感想:我们之所以回答不出正确答案,是因为我们都想当然地以为老师会问车上还有多少人,没想到老师会问火车停了多少站。这一个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惯性思维束缚了我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任务不明确所导致的。这件事让我想到,如果我们能够克服想当然的惯性思维,带着一定的“任务”去做某件事情,那么,我们将会对这项“任务”倾注极大的注意,就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答案。所以,如果在上课以前就做好集中注意力的准备,带着问题听课,我们的听课效果就能事半功倍。

22.雨点变奏曲——规则与规律

活动目的

让现场气氛活跃热烈。

活动场地

无。

活动规则

按照教师指示操作。

活动过程

(1)让所有学生利用身体的任何部分碰撞发出两种以上的声音(会发现学生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场面一片混乱)。

(2)让所有学生用自己认为最擅长的方式发出声音(这时,会发现学生的声音进行汇合,形成几个主流的声音)。

(3)老师引导大家渐渐形成四种声音发出的方式:

“小雨”——手指互相敲击;“中雨”——两手轮拍大腿;“大雨”——大力鼓掌;“暴雨”——跺脚。

(4)老师说:“现在开始下小雨,小雨变成中雨,中雨变成大雨,大雨变成暴风雨,暴风雨变成大雨,大雨变成中雨,又逐渐变成小雨……最后雨过天晴。”随着不断变化的手势,让学生发出的声音不断变化,场面会非常热烈。

(5)最后,“让我们以暴风骤雨的掌声迎接×××老师……”(游戏结束)

23.瞎子走路——真诚赢得信任

活动目的

让学生体会信任建立的过程,思考原因,建立同学间的相互信任关系。

活动场地

教室。

活动规则

(1)让每个成员给自己找一个搭档。

(2)要求一方闭眼,由另一方口述注意事项,指引其行进。

(3)交换角色。

活动过程

(1)让每个成员给自己找一个搭档。

(2)由其中一人先闭上眼睛,将手交给队友,睁着眼睛的队友带着闭上眼睛的队友走过一些特定路线,口述注意事项,指引其行进。

(3)交换角色。

(4)采访:在行进过程中,你能充分信任队友吗?为什么?

如果队友给你的指令很多都是错误的,你还敢继续信任他/她吗?信任与被信任的感觉是怎样的?我们怎样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

(5)得出结论:信任是一扇由内而外打开的大门,它无法由别人从外面打开。我们无法要求别人信任自己,因为我是一切的根源,一切首先都要自己值得别人信任。牢记值得别人信任的“十二字真诀”:真实、坦诚、忠诚、廉正、责任、诚心。如果我们不能被人信任,仔细检讨一下会发现一定是因为某个时候,我们曾经有过或至少无意中有过违背“十二字真诀”中任何一条的行为。

24.“六人组”的快乐——人人都是社会人

活动目的

生动地向团队成员展示:成为一个团队(六个人)中的一员是多么愉快,而被团队排除在外时又是多么不安。

活动道具

事先准备好足够的短语卡片与信封,在进行游戏时发给所有的参与者。

活动场地

教室。

活动规则

(1)准备好一系列短语卡片,并将它们每张都自制六份,另外准备1~5张短语卡片,每张卡片上的短语都不同。

(2)让团队成员打开自己的信封,阅读里面的短语,然后在房间里到处走动。

(3)当一个人发现另外一个人与他有相同短语的时候,他们就组成一个小组。

(4)持续这个搜寻与介绍的过程,直到绝大多数成员都组成了六人小组。

活动过程

(1)准备好一系列短语卡片,并将它们每个都自制六份。这些短语最好与活动的中心内容、团队当前的重要议题或面临的问题有关,比如“应付变化”等。另外准备1~5张短语卡片,每张卡片上的短语都不同。

(2)将短语卡片分别放到一个个没有做记号的信封里封好,将所有信封混在一起,然后给每个成员一个信封。

(3)让团队成员打开自己的信封,阅读里面的短语,然后在房间里到处走动,向别人介绍自己并重复那条短语(轻声说)。

(4)当一个人发现另外一个人与他有相同短语的时候,他们就组成一个小组,直到绝大多数成员都组成了六人小组。

(5)当除了几个“孤独者”之外的所有的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六人组”时,老师装作惊讶,然后引导整个团队进行后面的讨论。

(6)采访:没有被一个团队或小组接受,你的感受如何?在你的生活中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吗?是有意的吗?当你发现别人也有同样的短语时,感受如何?为什么已经组成了团队的人不去帮助那些被排斥在团队之外的人?

(7)得出结论:要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人,积极地融入他们的生活,从对方的角度多为对方考虑,多为他人做一些实事。学会先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比如说利益的时候可以说你有什么利益,而不先说我的利益怎样,这样大家会觉得你是一个会为他人着想的人。同时多与人交流,从身边的人开始再到陌生人,要勇于表现你自己。

25.说我,说你——尊重是沟通第一法则

活动目的

让学生意识到以自我为中心的弊端,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活动道具

无。

活动场地

随意。

活动过程

(1)自由组合,两人一组。

(2)两人面对面,用两分钟的时间和对方沟通。说话的时候只能用“我”为主语,不能不说话,也不能说“你”怎么样怎么样。

(3)采访,谈感想:当别人对你说话时一直说“我如何如何”时,你有何感受?(学生会感觉自己被忽略了,自己不受重视不被提及,感觉很不舒服)

(4)两人面对面,用两分钟的时间和对方沟通。说话时只能用“你”为主语,不能不说话,也不能说“我”怎么样怎么样。

(5)采访,谈感想:当别人对你说话时一直说“你如何如何”时,你有何感受?(感觉自己受到了别人的关注,感觉自己很重要)

(6)得出结论:平时我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过多关注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了别人,这很容易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我们是好朋友,应该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考虑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更需要多关注别人,多考虑别人的需要,多了解别人的想法,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会更有利于我们和别人沟通。

26.独角戏——人人都需要别人的认同

活动目的

让学生理解尊重别人的方式之一是倾听,积极地倾听和回馈会带给讲话者更好的状态。

活动道具

纸、笔(学生自备)、写有反应要求的卡片。

活动场地

随意。

活动规则

每一轮游戏由一个参与者做独白,其他参与者根据指示作出反应。

活动过程

(1)学生拿出纸和笔,写下最令自己骄傲、最想与别人分享的事。

(2)从参与者中随机挑出一个人作为演讲者,均有机会发表大概3分钟的演讲。

(3)老师给出一张写有要求的卡片,其他人传看要求,不能出声,在游戏开始后照做。

(4)游戏开始,演讲者站在中间,向大家讲自己最骄傲、最想和别人分享的事。

(5)其他人在演讲者演讲时根据卡片上的要求作反应。

(6)讲完作为一轮结束,由另外的人讲,开始下一轮。

(7)几轮之后,大家对这个过程中的体验展开讨论。

附:卡片内容

A.积极关注:从一开始就对演讲者的内容十分感兴趣,目光锁住演讲者,并根据其演讲作出相应的反应,如及时给予赞叹或掌声。

B.消极对待:由始至终,对演讲者的演讲不感兴趣,左顾右盼、交头接耳、照镜子等等都可以。

(8)讨论内容:

当你讲话时,别人一直听得很入神,一直在认真地听,你的感受是什么?

当你讲得兴致正浓时,别人却毫不感兴趣,你的感受是什么?

当别人正在讲话时,你不听他讲,设想他的感受是什么?

27.把紧张吹跑——自我减压

活动目的

教会学生一种最基本的消除紧张、缓解压力的方法,适用于考试前的动员和考试焦虑心理的辅导。

活动道具

无。

活动场地

随地。

活动规则

无。

活动过程

(1)大家一起深吸气——实际上,我们只是尽力吸入一大口空气。

(2)屏住这口气,慢慢地从1数到15。(小学生数到5或者10就可以了)

(3)最后是精华部分——很慢很慢地把气呼出。(以上的过程我们叫做“清肺呼吸”)

(4)重复3次。

(5)谈感想:感觉放松多了,不像刚才那么紧张了。

28.蒙眼闯方阵——成长需要朋友

活动目的

使学员切身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活动道具

眼罩、桌椅、水桶、塑料水杯等。

活动场地

经过布置的教室。

活动过程

(1)在教室里随意放置几张桌子、几个水桶和几个装水的塑料水杯。

(2)让一学生蒙上眼罩独自从屋子的一个门口走到另一个门口,记录下其所碰倒的东西的数量,碰倒东西最少的同学获胜,走动过程中可以用手或脚打探。

(3)采访:刚才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何感受?(感觉非常不容易,举步维艰,好像到处都是陷阱,到处都要小心)

(4)让该同学找到一队友,该同学蒙上眼罩后,在同伴的引导下再次穿过障碍走到目的地。

(5)采访:刚才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何感受?(感觉心里踏实很多,有人可以依赖和信任的感觉真好)

(6)小结:学习、生活中总有很多我们不懂的东西,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在黑暗中摸索的过程。在学习中陷入迷茫时的感受,你有,别人也会有,这时别忘了求助与帮助别人。给别人帮助,能带给别人温暖和信任;寻求别人的帮助,能促进自己更好地成长。

29.认真评论游戏——评价的EQ

活动目的

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评论(破坏性评论和建设性评论)会带来不同的影响,教学生学会积极的建设性评论技巧。

活动道具

无。

活动场地

随地。

活动规则

参与者按照特定的指导方针,对志愿者的勇敢演说进行评论。

活动过程

(1)找出一个志愿者,让他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一次演讲,如班级建设方面。

(2)找出另外两个志愿者,对他的演讲给予评论。评论时须按照教师给出的指示进行,其中一人进行建设性评论,一人进行破坏性评论。

(3)采访演讲者:面对两种评论,你有何感受?

(4)结论: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得出的整体感受可能是一样的,比如一个人的演讲很精彩,我们大家可能都感觉很精彩;一个人的演讲不太精彩,我们都感觉一般,这些都正常。只是,面对相同的感受,不同的表达却能带给别人不同的感受。破坏性评论会让人感觉很沮丧,而建设性评价则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让人感到振奋。

30.送糖豆——人人需要欣赏

活动目的

通过给予和接受赞扬来加强交流,培养集体感情。

活动道具

每人准备一些纸条(多少和大小视个人需要而定)、每人一支笔、一些小奖品(如棒棒糖)。

活动场地

随地。

活动规则

直到所有的成员把自己写的赞扬(用送糖豆的方式)都给了别人,每个人都坐下来后,收到糖豆的人同时打开他们收到的赞扬纸条。

活动过程

(1)给每个人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如实地尽可能多地写出对同学的赞扬,这些赞扬可以是程度较浅的(你的发卡真漂亮、你肤色很好等),也可以是比较个人的(任何赞扬者喜欢的东西)。

(2)把写出的赞扬(用送糖豆的方式)送给你要送的人。唯一的要求是,在交给别人糖豆时,必须注视着接受者,必须进行目光的交流,给接受糖豆者一个赏识的目光,也可以握握手、点点头等表示自己对对方的赏识和肯定。

(3)直到所有的成员把自己写的赞扬(糖豆)都给了别人,每个人都坐下来后,收到糖豆的人同时打开他们收到的赞扬纸条。

(4)找一些志愿者分享自己收到的糖豆,大家掌声鼓励。

(5)提问:“你们中有多少人从某个你们从未给过他糖豆的人那儿收到了糖豆,甚至收到了不止一颗糖豆?你们对此感觉如何?”(从来没想过某个方面会是自己的优点,也从来没想过某个人会关注自己、表扬自己,感觉很开心)

(6)提问:“你们中有没有人,平时生活中从来没表扬过某个人,但是刚才送糖豆的时候,你通过糖豆的方式表扬了他/她?表扬别人的感觉如何?”

(7)小结:我们很多人都在关心着我们的同学、朋友,我们很多人都在互相关心着对方,但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一起默默的相处,习惯到我们忘记了去表扬对方。其实在我们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是需要表扬的,也都是喜欢被人表扬的。既然表扬别人既能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关心,又能让朋友感到温暖,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吝啬自己的赞扬呢?勇敢地赞扬别人,勇敢地表达你对同学对朋友对父母的欣赏和赞扬吧,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在意和温暖。

31.对不起,我错了——勇于承担责任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活动道具

无。

活动场地

空地。

活动规则

所有学生相隔一臂站成几排(视人数而定),教师喊一时,向右转;喊二时,向左转;喊三时,向后转;喊四时,向前跨一步;喊五时,不动。

活动过程

(1)所有学生相隔一臂站成几排(视人数而定)。

(2)讲明活动规则:教师喊一时,所有同学向右转;喊二时,向左转;喊三时,向后转;喊四时,向前跨一步;喊五时,不动。

(3)活动开始,教师随意喊一二三四五中的一个数字,同时观察哪些学生做错了。

(4)当有人做错时,做错的人要走出队列,站到大家面前鞠一躬,举起右手高声说:“对不起,我错了!”

(5)做几个回合后,提问:刚才我们每个做错的人都勇敢地站出来说“对不起,我错了”吗?采访那些没有站出来的同学:你为什么不肯站出来承认自己做错了?(感觉不好意思,没有勇气;感觉反正别人也不一定注意到自己做错了,不承认别人也不知道)

(6)采访那些勇敢地站出来承认错误的同学:当你站起来承认自己做错了之后,内心有何感受?(感觉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好,也感觉自己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心里踏实了很多,没有了那种偷偷摸摸的做贼一样的感觉)

(7)小结:面对错误时,大多数情况是没人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少数情况是有人认为自己错了,但没有勇气承认,因为很难克服心理障碍;极少数情况是有人站出来承认自己错了,并勇敢地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他们付出了代价,同样他们收获了内心的安宁。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