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

什么是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需要指出的是,体验式活动中的“活动”不是指学生按其原生的本能进行的自发行为,而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由教师有意识地设计、组织而引发的体验感悟性活动。因此,“体验式活动”的核心是“活动体验”,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体验式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准备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从这一部分开始,班主任要充分挖掘学生在活动中的感悟,凸显体验式活动的教育价值。

如上解析,“体验”强调的是亲自参与过程中对事物的较深刻认识,这种认识源于自身感悟而非他人灌输;“活动”强调的是全身心参与中的发展和成长,形式是参与,目的是成长。需要指出的是,体验式活动中的“活动”不是指学生按其原生的本能进行的自发行为,而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由教师有意识地设计、组织而引发的体验感悟性活动。

与一般的拓展性活动不同,课堂上的体验式活动通常短小精悍,所以又称“小活动”,能够在课堂上、校园内有限的时间、空间、条件(人力、物力、财力)下组织开展。把体验式活动引入教育,意在通过活动体验,解决当前德育中学生体验不足的困境,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成长,从而深层次地改变学生的认知,为进一步改变学生的行为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体验式活动”的核心是“活动体验”,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与普通的培训拓展活动不同,“小活动”更侧重于教师的组织引导过程和学生的参与体验过程、交流辨析过程、感悟提升过程,最终凸显“小活动”的教育价值。

因此,本文所说的“体验式活动”是在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自发的、个性的体验活动,也区别于校外教育组织的以户外活动为主的体验活动。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注重“自主、参与、选择”地学。但我们深知,由于受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等因素的制约,体验式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以避免“体验式活动”沦为自由活动,也避免将体验沦为目的而忽视了活动的教育价值的挖掘。所以,“体验式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下进行,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的情境和途径。

为了有效地开展活动并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一般一场体验式活动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想要达成的教育目标不同,所需要开展的活动也就不同。因此,班主任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的需要,选择利于达成该教育目标的活动,并进行活动前的准备。如:班集体刚刚组建时,为了帮助同学们快速认识新同学,可以选择“抛球交友”、“学生相互介绍”等游戏;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可以选择“吸豆竞走”、“梦想长城”等活动;为了培养同学们的感恩意识,可以选择“甜心运动”、“‘爱有多深’问卷调查”等活动(详细活动见本书的《活动素材库》章节)。班主任需要根据活动需要准备适当的道具、课件、场地等,以助于活动的有利开展。

体验式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准备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班主任在活动过程中要想办法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地参与活动过程。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由小组选取代表参与活动,虽然有些同学不能亲自参与,但是还是会为小组的表现而呐喊助威,虽然身体没有参与,但是精神上已经高度投入了。

从这一部分开始,班主任要充分挖掘学生在活动中的感悟,凸显体验式活动的教育价值。活动中,班主任可以以问题引导的形式引导学生分享个人感悟,引导学生敞现他们的真实生活以及真实的成长体验。“感悟”本身是中性词,对同一个活动可能同学们给出的看法不一,有褒有贬,甚至可能会有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呈现出来,而这些感悟恰好构成了教育中最真实,也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借此,教师可以以学生敞现出来的真实感悟为教育资源,让同学们联系现实展开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这势必会引发学生更深层的思考。因此,感悟分享的过程实际上是价值呈现的过程,交流辨析的过程实际上是价值澄清的过程,也是开发思维、培养独立性的过程。这些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独立判断能力,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如在“请你做评委”的活动中,很多同学认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胜出,不是因为我们不优秀,而是因为我们不足够优秀”,由此确立了班级追求“卓越”的奋斗目标。但是,也有同学提出“也许尽我们一生的努力也很难成为最优秀的一个,那我们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这也许是很多教育者不希望看到的答案,但这恰恰是学生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也是他们成长中发自内心的困惑。针对这种看法,我们继续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在激烈的辩驳中,逐渐形成了统一的认识:也许,这个世界上注定会有人比我们更强,我们永远不可能成为最优秀的一个,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奔跑、放弃成长,因为只有奔跑才能促进我们更好地成长,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就算怎么努力都无法超越别人,那也一定要超越昨天的自己。无独有偶,在“二人三足”宿舍拓展活动中,有些同学反映用来绑腿的绳子太细了,勒得脚脖子疼,建议下次换粗一些的绳子。我们在活动后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绳子不仅是活动道具,更是磨砺工具,如果我们连这一点疼都受不了,我们还谈什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分享、辨析中的师生、生生之间的群体交往和思想交流最终应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学生面对已经得到辨析的精神世界能够作出明智的选择。换言之,一次成功的活动会带给学生一些比较深刻的感悟和正确的认识,甚至能使学生斗志昂扬、热情高涨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但是,班主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激情是不可靠的,甚至在辨析中达到的比较深刻的理性认知也是不可靠的,因为“成长中的个体具有相当强的原始享乐本能和自我中心本能”。教育本就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工作,作为班主任我们既要重视活动的效果,又不能迷信活动的效果。为了确保德育效果的长效性,我们应该在活动结束后,以一些后续的德育行为继续引导学生的激情和理性,如组织学生进行“每日惜时宣言”,建设“学习型宿舍”,成立“班级幸福工程”,开展“每周反思”等等,用一系列延伸性活动引导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行动,做到德育教育的知行合一

由此可见,活动的选择与准备是基础;活动的参与与组织是引发体验的过程,是德育的起点,是引发感悟的载体;感悟分享环节、价值澄清环节、选择内化环节是德育的延续和升华。活动最终落脚于学生的价值澄清和精神生命质量的提升,落脚于德育目标的达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