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验感悟是品德形成的心路历程

体验感悟是品德形成的心路历程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活动体验型德育是近年来我们在改革基础教育课程、加强德育的实验研究中探讨和总结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方式。德育低效现象的症结是德育要求未能有效内化为学生的品德,其中关键是未能形成有效的交汇点。活动体验德育按照学生品德形成规律,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认知感悟,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受启迪而明理,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品德内化的目的,切实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传统的学校德育在方式上较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观念的说教和道德人格的自省,而较少关注品德内化过程的规律,尤其是德育要求如何通过主体的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走进心灵——入脑入心而成为品德素质的心理机制。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不仅是一种道德知、情、意、行协同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感知—体验—明理—导行”的心路历程,情感因素特别是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育方式的简单化和品德内化过程各环节关注、监控的不到位往往导致效果偏低或缺失。长期以来德育的“5+2≤0”现象以及学生品德素质上的“知行脱节”、“表里不一”等令人困扰的现象,与此不无关系。

德育方式直接影响品德内化过程及其效果。创新德育方式,特别是探索形式生动活泼、受学生欢迎和符合品德形成规律的德育方式,是提高德育实效、破解德育难题的有力措施,是促进德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活动体验型德育是近年来我们在改革基础教育课程、加强德育的实验研究中探讨和总结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方式。

与学校德育常用的养成、说理、辅导等德育方式相比,活动体验型德育是一种更真实、更有效的和更能入脑入心的德育方式。因为活动体验型德育过程的心理结构,即“活动—体验—感悟”的心路历程与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感知—体验—明理—导行”的内化规律完全吻合,而且,由于有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作动力,学生品德内化过程强烈而深刻,品德生成要素同步而协调,品德形成过程形成一种自主、自觉、自动、自悟、自省的自我建构机制,进而达到“自律”境界,因而成为走进学生心灵的一种德育智慧。

德育低效现象的症结是德育要求未能有效内化为学生的品德,其中关键是未能形成有效的交汇点。活动体验德育按照学生品德形成规律,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认知感悟,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受启迪而明理,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品德内化的目的,切实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正是活动体验德育实践与研究的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