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收”是采取“读中记、查中知、思中疑、悟中积”四个环节进行预习指导。“放”是创新作业的自我展示,让学生享受预习的快乐。实在读不懂的句子可以放在质疑中,等到课堂学习时大家理解后诵读。只有会思考的预习,才是真正深入的预习。告诉学生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个的预习过程,都要思考。学生思考自己读完这篇课文之后,有哪些地方对自己的影响最大,在预习中,哪些收获最大。

西夏区第六小学 王渊荣

“预习作业是我的最爱!”这是我的学生每天放学时最爱说的一句话。每听到这句话,我的心里也漾起一种会心的安慰。预习本身就是一种自学,是课堂学习的准备,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课前预习在小学的习惯培养中很是重要。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我在平时就一点一滴地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方法指导,逐步让学生会预习、能预习、爱预习。

一、预习方法环环进,先收后放会预习

预习是学习领域重要环节,一个人只有掌握了预习的学习方法,才能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先收后放,引导预习。“收”是采取“读中记、查中知、思中疑、悟中积”四个环节进行预习指导。“放”是创新作业的自我展示,让学生享受预习的快乐。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是读中记。读就是读课文。告诉学生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读课文。课文既要多读几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我安排学生分四步完成“四读”任务。

一读识字词:第一遍读课文时放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要借助字典、词典、课下注释将字词读音读准确、读流利。实在读不懂的句子可以放在质疑中,等到课堂学习时大家理解后诵读。

二读解词义:标出不理解的字、词,有的可以在读的过程中解决,也可以再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来解决,也有的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共同解决。

三读知内容:第三遍可以默读,在读的过程中,要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已经明白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四读析文句:第四遍读课文时,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并将自己的理解写在预习本上或批注在书上。

第二是查中知。查的范围包括查字词、背景资料、作者生平等。告诉学生查可以读前查,可以读后查,也可以边读边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时查,并做上标记。而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最好是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查,这样对理解课文更有帮助。当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查的内容也各异。如《詹天佑》一课,学生对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和中国当时的国情不甚了解,就要通过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式搜集有关的资料,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第三是思中疑。思,即思考。“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会思考的预习,才是真正深入的预习。告诉学生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个的预习过程,都要思考。读课文时的思考,查阅时的思考,对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例如,看到课题,你会有什么疑问?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或者针对哪些段落与句子产生什么疑问等,不明白的问题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便于课堂交流。

第四是悟中积。悟重在积累,贵在创新。学生思考自己读完这篇课文之后,有哪些地方对自己的影响最大,在预习中,哪些收获最大。想一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不仅要知道写了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写。同时还要找一些与这篇文章内容相似的文章,或同一作者写的文章。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累更多的知识点。

二、精心设计预习题,提高效率能预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经学会用方法去预习,但预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化,要落实在书面上,预习的实效性才能提高。为此,依据上面的预习方法的指导,精心设计预习内容。

(一)读中掌握基础

1.今天我预习了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   》,第一眼看到这个课题我想到了(   )。

2.我先读了一遍课文,读的时候,遇到生字我先是读准了它的音,又认真观察了它的字形,然后尝试组词用横线画出来。我把自己学习的字词记录下来。

(1)借助课文中的生字注音,我认识的生字有(   )

(2)我通过查字典学会的字有(   )

(3)在预习中我认识的新词有(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有(   ),它们的意思分别是(   )。我能用一个或几个词语写一段话。

(二)读中理解积累

1.我再把课文读一遍,这一遍我要把课文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就用横线标出来,想办法读通顺。这一步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会读课文。

2.我认真读了课文后,发现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我积累了(   )。这一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积累习惯。对课文中的佳词、佳句、佳段,可摘抄、熟读、背诵。

3.我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步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可把几个意义段段意合起来归纳;可依据课后问题归纳,也可抓重点词、重点句归纳;可补充课题获取,因为主要内容常常是围绕题目写的。

4.我把课文中感受最深的段落画了下来并在旁边写了批注。这一步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批注,对要求理解、讲意思的词、句、段可在其下面或旁边加上批注。

5.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步是教学生会找中心词、中心句。要注意课题,有些课题点明或暗含了文章所表达的中心。

(三)读后课外延伸

1.读了这篇课文,我心中还有疑惑,弄不明白的问题我记录在下面。上课时,我要和大家进行交流,或者向老师请教,把这些问题弄明白。学贵有疑,这一步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

2.围绕课文内容(或课文作者),我进行了课前搜集,我搜集的资料是(   )。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利用资料来充实学习内容。

3.我的特色作业。这是最应该提倡学生做的,学习之后的特色作业,可以是对课文内容、形式的再创作,可以是同一文体的再阅读,可以是同一文体的再创作。这一作业最能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内的理解、对课外知识的延伸都能得以体现。也是最能展示自我、培养学生自信的一项作业。

三、预习兴趣长保持,形成习惯爱预习

(一)注重检查

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一个长期培养与训练的过程,教师除了平日里培养与训练外,还要注重检查,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享受预习中的快乐,从而认真而细致地完成好预习工作。在检查预习工作时,先是让学生在组内检查;再是同桌互相检查读书情况,最后是教师授课提问检查,对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对有特色的预习作业进行激励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付出的认可与赞许。

(二)采取一定的开放手段或奖励措施

因为学生喜欢插图,喜欢画画,满足学生的涂鸦意愿也等于无意间激发了学生的预习兴趣,我就特别强调学生可以对自己的预习本进行绘图装饰,当然要引导学生,告诉他绘图要适可而止,不能喧宾夺主。学生的预习本上有了这些小插图,色彩鲜艳了许多,学生预习的兴趣就大大提高了。同时,有布置就要有落实,检查要及时。在老师检查和小组长检查时,一定要配合不同形式的奖励,比如橡皮、铅笔、不同形状的贴画等一些小的物质奖品,再配合适当的语言激励、精神奖励效果更加显著。如每天的“最优预习作业”评选活动,把一颗红星、一个小红苹果等张贴在预习本的第一页上,激发更多学生的进取心,引导学生多发现优点和进步,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信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平日想方法努力将预习作业“随风潜入夜”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当中,定能收获“润物细无声”的超常效果。学生初步掌握了预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我们也就会和学生一起从预习中逐步尝试到了学习带来的乐趣。现在班里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预习,课堂主动发言的学生增多了,发言的质量、分析问题的深度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可以自信地说,是预习提高了我的语文课堂效率,是预习提升了我的教学质量。预习给我给学生带来的乐趣将激励着我在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地坚持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