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微教研”活动

用“微教研”活动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教研”是“微观教学研究”或“微型教学研究”的简称,是一种由教师因某一话题需要而随意即时发起的小型网络教研模式。此时即可用“微教研”平台,同样具备大型教研活动的功能,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因此,“微教研”更多地转向以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某个主题(知识点)、某个事件(活动)为研究对象,所以又可称为“微课堂教研”。

吴 键

新课改的实施,使教师和学校都面临着从理念到教育教学方式等的严峻挑战。通过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适应课改需要、推动新课改的顺利实施的必要手段。教研活动在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它通过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网络,全面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研究教材,并且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促进教学,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微教研”是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进入Web 2.0时代的一种新型教研方式。它是伴随着社会性软件——微博的广泛应用和近年来在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崭露头角、备受推崇的“微课”资源的普及应运而生的。

一、什么是“微教研”?

“微教研”是“微观教学研究”或“微型教学研究”的简称,是一种由教师因某一话题需要而随意即时发起的小型网络教研模式。“微教研”是当前的一种平民化、草根化、大众化的教研形式,也称微型教研,是对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借助区域网络教研平台,充分利用“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师生点评等多种教学资源和多种技术手段(如教学论坛、留言板、讨论区、视频会议系统、语音系统等)而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多主体的相互研讨、交流互动、成果共享,从而深化教师对某个主题的认识和理解,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微教研”着眼点在于教育教学细节,以细节问题为抓手,以“小切口、即时短时、重过程、有效实效”为基本特征。

二、“微教研”的主要特点

“微教研”具有活动即时、内容任意、地点灵活、参与广泛、功能强大等特点。

(一)教研活动的即时性

教师可对某一突发灵感即刻开展教研活动,活动由教师自由发起,无须提前组织。

(二)教研内容的任意性

教师可对某一教学方法、某一社会热点等任何问题发起教研活动。

(三)教研地点的随意性

“微教研”基于普通计算机和网络。教师办公室、家庭等具有连接网络的计算机设备,即可进行教研活动。

(四)参与人员的广泛性

参与人员无须提前组织,此时正好有人在,乐意参与讨论即可开展。

三、“微教研”开展的主要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好的内容必须要有好的形式来体现,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毫无功效。学校一般的教研模式主要有:听课、评课式,任务驱动式,教法研讨式,说课式,论文宣读式,教学比武式,经验交流式等。在“微教研”模式中,活动主题不求“大而虚”,而是“小而活”;教研程序不求“全且多”,而是“简而真”;教研时间不必规定“时长”,只要能解决一个真问题、对教师有所启迪,那么这样的教研就是真研究、实研究、管用的研究。它的主要形式有:

(一)音视频交流

参与教研的人员之间可进行音视频互动交流。

(二)文档共享与共同编辑

教研人员通过网络共同编辑同一个文档,最终形成的文档可共享给参与教研的人员。

(三)文件传输

参与教研人员可以共享、相互传输教研所需的各种类型文件。

(四)纸质教研

可开展基于纸质文档的教研活动。通过专业设备采集纸质内容进入教研窗口,参与教研的教师同时可观看采集后的纸质文档,并对文档进行意见发表。

(五)过程录制

对教研全过程进行录制并分发给参与教研的教师共同保存和反思。

(六)搭建云平台

大型教研活动可以解决很多大的问题但是无法满足一些随意性的小问题的及时解决需求。此时即可用“微教研”平台,同样具备大型教研活动的功能,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四、“微教研”与传统教研的区别

“微教研”形式,是传统“面对面”教研形式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新课改以来,课堂越来越成为教学实施的主阵地,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微观教学研究或微型教学研究在实际操作中也越来越多地围绕课堂教学来进行研究。但由于课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教学系统,虽然其时空范围相对有限,但包含的研究对象、影响因素、涉及面却非常广泛。因此,“微教研”更多地转向以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某个主题(知识点)、某个事件(活动)为研究对象,所以又可称为“微课堂教研”。

五、如何实现“微教研”

“微教研”活动可以通过微课题、微课堂、微练习、微备课、微讲座、微反思这几个方面实施。

(一)微课题

课题的设立可以是为了解决学生的某个问题,比如在地理教学中有老师发现连续几个班的测试,读图分析题型中地理位置的判定是失分的“大户”,平时讲解学生好像理解,但一到考试就模糊,于是就将“读图分析题地理位置的判定错误成因及改进方法”定为一微型课题的研究,研究内容针对性强,方向明确,研究周期通常1个学期就能结题,非常实用。

(二)微课堂

微课堂指的是围绕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研讨,比如如何进行课堂训练、如何进行课堂评价等。

(三)微练习

微练习指的是课堂上留1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现场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一定量的训练,现场反馈。

(四)微备课

微备课可以避开传统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等难题,办公室相近的几个老师,只要一有时间,就可以进行讨论、备课。

(五)微讲座

传统的讲座通常是由专家开讲,往往要耗时2个小时左右,而微讲座可以由学校的骨干教师、管理人员就一个热点问题,进行细致的解剖分析,话题切口小,效果明显。

(六)微反思

微反思就是教师课后的总结、反思,微反思字数在200字左右,只要讲述出任课教师自己的观点即可。

教师个人教育智慧的培养和发挥,离不开其所在教育集体的整体教研环境,尤其离不开教研组这个微型教研集体的多重影响和辐射。新课程背景下“引领互动”式教研方式研究中“微教研”简易性、即时性、渐变性的优势,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课堂的改变和学生的改变。在“微课”盛行的大背景下,对原有的教研形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对“微教研”这种新型教研方式的尝试是促进教研活动的日常化、具体化,使之成为日常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助力,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雷树福.教研活动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