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实践的主要内容

研究实践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成立了《崇明传统节日》校本教材编写、实施领导小组,校长任校本教材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全面指导开发、实施工作;由校科研室具体组织落实开发和建设,协调各方面工作;教材编写领导小组组织每次教育活动的考核、考评工作。根据新课程理念与课程要素,对《崇明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从课程背景与目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框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纲要设计,为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作指引。

传承传统文化 丰富校本课程——传统节日文化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施胜忠

一、传统节日文化校本教材开发研究的背景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历史文化产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融合发展的形势下,传统节日的传承对于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大意义。

原始崇拜、迷信禁忌、神话传奇、历史人物故事、宗教仪式和娱乐喜庆活动融合凝聚成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具有厚重的历史感。传统节日文化流传至今日,其中的原始崇拜、迷信禁忌等风俗作为传统节日文化的糟粕应予以扬弃,但传统节日中所体现的团圆、家庭、亲情等价值在现在和将来都显得非常重要。

崇明许多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在以一种独特的形式进行,与相应的崇明民间饮食、民间游戏、民间体育活动、民间艺术等融为一体,极富海岛的泥土气息与浓郁的地方色彩,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崇明传统节日:崇明传统节日比较多,大多与中国传统节日相一致,在《民俗上海——崇明卷》一书中罗列出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和灶君节等节日,根据崇明节日的代表性和节日时间分布等实际情况,在本课题中,崇明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六个传统节日。

二、传统节日文化校本教材开发研究的目标、过程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通过崇明传统节日的教育与教材的开发与实施,让师生更加深切地了解崇明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及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了解富有崇明特色的节日文化,弘扬崇明的传统美德,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同时,通过拓展型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与体验,能形成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激发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树立国家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开发《崇明传统节日》校本教材和课程实施目标如下:

(1)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崇明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

(2)研读文献资料,制定《崇明传统节日文化》课程育人目标,确定课程框架,整理课程内容,制订课程评价方法。

(3)梳理教材中的传统节日文化知识,收集、整理崇明传统节日文化习俗,开发、编写传统文化节日教育教材。

(4)探索崇明传统节日课程的实施途径、方法与策略,实施崇明传统节日校本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传统节日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形成自觉传承民族精神、优良传统的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5)通过教师参与传统节日校本化课程的建构,实现教师与学生、与课程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二)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我们在《崇明传统节日文化》课程开发过程中,遵循科学性、可行性、乡土化原则,不断完善修改教材、探索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1.完善课题方案

我们查阅了《文化与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传统节日·崇明卷》等大量文献资料,对学生进行调查访谈,撰写了课题,并邀请德育室老师进行了论证,完善了课题方案。

2.成立课题领导工作小组

学校成立了《崇明传统节日》校本教材编写、实施领导小组,校长任校本教材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全面指导开发、实施工作;由校科研室具体组织落实开发和建设,协调各方面工作;教材编写领导小组组织每次教育活动的考核、考评工作。

3.制定《崇明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育人目标

(1)《崇明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的育人总目标:让学生相对系统地了解崇明传统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传统节日活动实践中,感知传统节日文化,体验传统节日快乐,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受到敬老、孝亲、团圆家庭等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归属感,从中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起传统人生价值观,形成传统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

(2)《崇明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育人分目标:一年级学生知道六个传统节日名称,大概了解六个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参与学校传统节日活动;二年级学生知道六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能说出各个节日的一两个主要习俗,乐于参加学校节日活动;三年级学生清楚了解六个传统节日名称、时间,能讲出节日相关习俗或传说故事,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敬老、孝亲等习俗活动;四年级学生不仅能掌握六个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由来,能讲传统节日故事,还具有探究传统节日的精神,具有过传统节日的自觉性;五年级学生具有主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的意识,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有质量的家、校、社区传统节日活动。

4.梳理现有教材中传统节日文化知识

我们完成了现有教材中传统节日文化的梳理、分析工作,厘清了六个传统节日的中心教育价值,规划了教材编写提纲,见表1。

表1

(1)通过梳理现有教材中的传统节日教学内容,我们发现年级越高涉及的传统节日教育越少,五年级只在探究学科中出现了中秋这一节日,而二年级的教材全部涉及了这六个传统节日,在美术、音乐、语文、品德与社会学科都有所分布。在整个小学阶段教材中传统节日内容所占分量最重的不仅是品德与社会,还有美术。在对学生的随机抽查中,学生对春节的认知程度最高,对清明节的认知程度最低,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品德与社会学科让自己知道了端午节。

(2)通过梳理,我们确定了各年级的各节日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教材框架,见表2。

表2

三、研究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编写了传统节日教材

我们根据一到五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有层次地编排了每个传统节日的教学内容;对该年级学科教材中已出现的内容有涉及,有补充,但不完全重复。

1.教材目录

教材目录见表3。

表3

续 表

2.小标题名称

小标题名称见表4。

表4

3.教材编写说明

总体上来说,每一册教材都以“你知道吗”或“考考你”的形式将该节日的时间、名称、主要习俗做概括介绍,一年级的教材多图少文,以帮助学生感知节日为主;二年级到五年级的教材在每一册中有侧重地介绍该节日某一方面的习俗和活动。如重阳节节日教材,一年级为《九月九到重阳》以儿歌、图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这是一个团圆和敬老的节日;二年级则侧重重阳节的登高活动;三年级侧重重阳节中的敬老活动;四年级以重阳节的传说为主;五年级以文人墨客吟咏重阳节的诗词为重点。一二年级以“你知道吗”直接告诉学生相关知识,三四五年级以“考考你”的形式帮助学生温习该节日的基本知识,做到了有巩固有提高,体现了引导学生“了解—参与—传承”的传统节日文化的课程设置目标。

(二)编写《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纲要

根据新课程理念与课程要素,对《崇明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从课程背景与目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框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纲要设计,为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作指引。

(三)创建《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模式

因为传统节日具有生活化、活动化的特点,节日文化教育不能依靠单纯的知识讲授,必须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途径来开展,而基本的节日知识又不能缺少教师的引导和传授,所以,我们在传统节日文化的实施过程中创建了以班级活动为先、学校活动为主、社区活动为重的活动模式,使学校活动、班级活动、社区活动功能相结合、互相弥补。

(1)知识教育的班级小活动。我们汲取了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方式的优势,由各班班主任在节日前一个星期的午会课上,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对传统节日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在节日来临当周,再组织学生开展节日实践活动。小活动是学生了解、掌握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在课堂上,教师更关注群体,更能把节日的教育价值细化到班级生活中。课题领导小组对节日知识教学课和节日实践活动课进行检查和考核,并及时予以奖励、通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节日活动组织的水平。

(2)节日传统的大活动。我们将原有的校园文化活动、少先队主题活动相结合,形成有学校特色的节日活动。新学期开学祈愿活动与元宵赏灯活动相结合,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与少先队入队活动、风筝节相结合,端午、重阳节与经典诵读活动相结合,中秋赏月与艺术节活动相结合,期末卫生大扫除和春节扫屋子活动相结合。节日活动与校园传统文化活动结合后的大活动更加隆重,更容易形成节日气氛,也更容易给学生带来愉快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更体现了传统节日活动的生活化理念,进一步深化了对学生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3)走进社区的实践活动。我们在重阳节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在端午节请爷爷奶奶教学生包粽子等社区活动,把学生在学校受到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与家庭生活连接起来,使教育生活化,也使传统节日教育凸显出现实的教育意义。如果说,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是“学”,学校活动中是“试”,在班级和学校中完成了对传统节日的“承”,那么社区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

四、传统节日文化校本教材开发研究的成效

开发崇明传统节日校本教材的研究,以及几年来班级、学校大小单位的节日主题活动实践研究,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学生、教师、学校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活动过程中都在成长与发展,师生文化底蕴在积淀,学校的校园文化变得更深厚。

(一)学生在传统节日课程中的生长

1.在学习中了解了传统节日文化

大年三十的晚上为什么人人都要赶着回去吃年夜饭?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嫦娥和月亮有什么关系?这是不了解传统节日文化时,学生最容易产生的困惑。学生通过《崇明传统节日文化》走进了传统的文化,对六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传说、习俗等有了充分的了解,也了解了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祈盼,更知道了作为崇明人自己的历史。

如在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中,我们在一年级安排了《吃粽子过端午》,学生学习后就知道了:哦!端午节来了,我们该吃粽子了。二年级学生动手包粽子,知道了粽子用什么包、怎么包,还发现了崇明的粽子和别处的不同,江河、沟渠边的芦苇叶包的粽子是这样的清香,三年级学生了解了端午节挂菖蒲、艾蒿,喝雄黄酒的来历,惊奇地发现:原来菖蒲、雄黄不是只有装饰作用,而是都有药效啊!四年级学生对端午划龙舟有了深刻的了解,更是对屈原这个伟大诗人产生深深的崇拜之情。五年级的学生在了解日、韩等外国的端午文化后,不禁也产生深深的思考:原来世界上还有其他国家也在过端午节,而且他们到现在都还这样注重端午风俗。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不断地提高,比如现在问到学生什么时候是一个什么传统节日的时候,学生能够立刻整齐地答出是什么节。

2.在参与传统节日活动中体验了快乐

我们学校的传统节日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印象深刻的快乐,有些甚至是终身的快乐回忆。

学生们在元宵节赏灯、猜灯谜、送新学期祝愿。寒假在家缠着爸爸妈妈一起动手费尽心思做了一个灯笼,就盼着在元宵节的时候独占鳌头,能听见别人指着自己做的灯笼说:“哇!好漂亮的灯笼!”那份自豪感不言而喻。在一个灯谜前冥思苦想,最后取下灯谜获得奖品,这份喜悦让人回味无穷。校园里五花八门的灯笼已叫人赏心悦目,吃元宵、送祝福更是让学生个个喜笑颜开、乐不可支。节日,让学生体验到的是快乐!有了快乐,就喜欢,就会投入,就会认同。

3.用行动传承了传统节日文化

春节来临的时候“扫房”(打扫教室)、学着古人写“名刺”(贺卡)祝贺新春,在元宵节做灯笼、赏灯笼,在清明节祭奠先人,在端午节送香包,在中秋节结伴出门赏月,在重阳节去看望老人,学生不仅是自己在参加这些活动,也影响了周围的人,给身边的人传递了一份节日的气息。尤其是我们高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两年的学习后,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归属感更强烈,他们逐渐产生过传统节日的自觉性。比如,五年级学生在得知韩国人已经将端午节申遗成功之后,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就谈道:“端午节不仅仅是吃粽子、纪念屈原,我们中国人更是通过这个节日把不同流合污、宁死不屈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我们要把端午节过得更隆重,让所有人都来过端午节。”

(二)教师在传统节日课程中专业提高

教师在大量收集资料、广泛学习的基础上,团队合作编写了《崇明传统节日文化》校本教材,还设计了有创意的主题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开展了各种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教师在此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

1.丰富了教师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文化与中国人的历史相伴而长,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涉及饮食、习俗等方方面面,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就是学习中国文化。可以说在进行《崇明传统节日文化教材》编写前,我们很多教师对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等也不甚了了,对崇明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也几乎淡忘了,这次课题研究为了完成《崇明传统节日文化教材》的编写,教师大量翻阅了中国节日文化的相关书籍,对《上海传统节日》的内容更是了然于胸,对于屈原、陶渊明等历史人物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教师们还大量走访老崇明,捡回了只属于崇明人的节日文化传统,对崇明春节的调狮、崇明灶花等又燃起了兴趣。

2.提高了教师的活动策划、组织能力

在实施《崇明传统节日文化》校本教材的过程中,为了引领学生更好地参与节日活动,接受课题领导小组的考核、评比,教师不断学习组织班级活动艺术,探讨开展活动的方法,认真撰写主题活动教学活动方案,带领学生策划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开展班级主题活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我们还积累了不少的节日活动方案、案例。

3.提高了教师执行校本课程的能力

在本次研发教材、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在教科室的引导下,分工合作,能按照规划编写教材,按照计划推进传统节日教育,在班级里积极、认真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在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进行反思、修改,基本能按要求完成任务,教师的校本课程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要求把握比较准确,设计活动创意新,开展活动的积极性高,丰富了校本课程资源。

(三)学校在传统节日课程中发展

学校实施《崇明传统节日》拓展型课程,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拓展型课程内容,而且丰富了校园文化,还担当起了传递民族精神文化的使命。

(1)拓展型课程是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宽与延伸,是为学生学习研究型课程积累更宽泛的知识与经验、能力与方法,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通过拓展型课程《崇明传统节日》的学习,使拓展型课程有了新的教学载体和内容,使拓展型课程更好落实,保证拓展型课程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加深了对社会、自我的认识与体验,提高了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形成了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传承了民族精神。

(2)学校校园文化在传统节日课程中丰盈。我们将原有的校园文化活动、少先队主题活动相结合,形成有小学特色的节日活动。元宵来临,我们赏灯,寄望新学期有新开始;清明节至,我们烈士园扫墓,重温入队誓言;中秋佳节,我们搬出十八般武艺在艺术节一展身手。这些大活动的开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将成为学生小学生涯最美好的回忆。这些校园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发展,将学生的生命浸润在“团圆、亲情、伦理、家庭”的传统教育中,学生不仅感知到“我”是中国人,还知道“我”是崇明人,更知道“我”是人。学校校园文化在传统节日课程中丰盈。

(3)学校在传递民族传统文化过程中发挥了推动作用。《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利用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崇明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结合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突出教育重点,寓教于活动之中,创新教育形式和手段,赋予传统节日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传统节日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广大学生更好更多地了解、认同和喜爱传统节日,进而内化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影响一个学生,能影响一个家庭,一个个家庭就是社会,我们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外资源,鼓励家长共同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传统文化的校外延伸,吸引了孩子的父母、亲人。做灯笼、包粽子,使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发展至家庭,校园和家庭的教育功能作用配合得更加紧密。

(作者系崇明县竖新小学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