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和纪念祝贺式式辞

共和纪念祝贺式式辞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族人民皆有此心,方可谓中华民国之中华心。忆自武昌发难,全国震动,乃以汤武之大义,唐虞之大德,不数月而造成共和。共和肇始之日不可不纪念,中华心胚胎之日,尤不可不注意,不可不研究也。爱国心为国家之生命,中华心为中华国民爱国之真谛。中华民国为中华国民之所有,今日之共和纪念日,即表明中华民国为中华国民所有之纪念日。惟国亦然,全体国民必贵有共通心,而国始云安靖。

共和纪念祝贺式式辞

(1915年2月)

一室之内有灯数盏,虽灯自为灯,而全体之光共通焉。一国之内人数万万,虽人自为人,而全体之心亦当有共通,否则无以言共和。夫共和二字,不仅自政体上解说,尤须自社会上人心上解说。所谓社会心,实为共和二字之真髓。世上无单独孤立之个人,故我之为我,皆为同样之社会我,此社会我与社会心,即国家精神之代表。五族人民皆有此心,方可谓中华民国之中华心。忆自武昌发难,全国震动,乃以汤武之大义,唐虞之大德,不数月而造成共和。今日二月十二日,为其纪念日,此日为共和肇始之日,即中华心胚胎之日。共和肇始之日不可不纪念,中华心胚胎之日,尤不可不注意,不可不研究也。

个人主义,伦理学上所不取,而极端的一般主义,亦失其自律的要素。自一般之所满足而求自己满足,自己满足同时一般亦满足,所谓良心的行为,与社会我、社会心有密切之关系。惟所谓一般者,其范围有广狭。如野蛮人以极小范围之种族,为其一般之范围,是己种族以外皆视为仇敌,故侵夺他人之财产为其理想。不得谓野蛮人之行为非良心的行为,盖野蛮人固自己满足,同时其自己种族亦一般满足。文化如今日,所谓一般之范围,断不可以种族为限。何以为限?曰以国为限。

自己满足,同时中华民国亦满足者,即中华心之所在。以国为限之者,国之内万不可有界限,而国之界限不可不严守之也。间尝曰,府界不宜存,省界不宜存,种族之界不宜存。妄唱世界主义者曰,国界亦何苦独存。斯言已将爱国之心付之东流,而所谓中华心亦无从说起,夫中华心与爱国心有相附而行之关系。爱国心为国家之生命,中华心为中华国民爱国之真谛。世界和平会之主旨,决非废国家之主旨,废国家人类必不能昌荣发展,而人类之运命尽。中华国民之运命,与中华民国同一运命,故吾人唯一之大要义曰爱国。

自己之所有物爱之更切,此人情所同。中华民国为中华国民之所有,今日之共和纪念日,即表明中华民国为中华国民所有之纪念日。自己之国与自己所有之国不同,自己之国宜爱,自己所有之国更宜爱。彼曰爱国,此曰爱国,倘爱国之精神不能一致,爱之适足以害之也。乱党且自鸣爱国,此误解自己所有之意,以为自己所有者自己一人可以自由处置之,则大谬矣。中华民国为中华国民自己所有之国,而非自己一人所有之国。即前所谓社会我、社会心,为自己所有之社会我,自己所有之社会心,而非自己一人所有之社会我,非自己一人所有之社会心。譬言之,第一师范学校为诸生个人所有之学校,而非诸生一人所有之学校。全体学生皆以教育为宗旨,即师范学校学生之共通心,而学校日臻完备。惟国亦然,全体国民必贵有共通心,而国始云安靖。共和共和,纪念纪念,其旨在斯。

(原载《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志》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