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结构渐趋高级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结构渐趋高级化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目前我国的职业结构高级化只能称为“趋高级化”,即“正在趋向于高级化”,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美国的职员占13.8%,中国只占3.1%;美国的销售服务人员占25.5%,中国只占9.0%。另一方面,美国的农林牧业人员只占2.6%,中国则占到63.8%。美国的职业结构类似橄榄型,我国现期的职业结构则属于金字塔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职业结构依然处于发展中状态,是趋高级化。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结构渐趋高级化

“职业是阶级结构的支柱。其他经济与符号资源的分配与职业秩序同时存在,但是与职业秩序相比处于从属地位,它们源于社会分工。”(2)职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在较广义的职业定义下,我们可以把社会的职业体系看作一个由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构成的系统。职业系统的外部结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口的职业构成,包括就业人口的性别分布、年龄分布、产业分布、行业分布、所有制分布和职业分布等。职业系统的内部结构也可以说是职业的分层特征,职业的内部结构由职业的经济收益、职业的权力与自主度、职业所需要的教育或专业训练、职业的社会声望、职业活动带来的愉快感和自我实现等要素构成。职业的外部结构反映了—个社会中社会分工体系的状况;而职业的内部结构实际上是反映了不同职业对社会资源的占有。职业结构构成了职业流动的前提和动因,因此了解职业结构与职业结构分化的现状也就成为进行职业流动分析必不可少的—个环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我国的职业结构正经历着符合工业化国家发展趋势而又独具特色的高级化过程。

(一)职业的总量及结构变化

1978—2001年,我国的职业结构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结构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职业岗位的年均增长率为3.41%,职业规模从4亿个增加为2001年的7.3亿个,净增长3.3亿个。职业岗位的增加意味着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职业间的流动拓展了空间。在职业岗位增加的同时,各职业之间的结构也发生着变化,表3-1所示为1982—2000年中国从业人员的职业结构。

表3-1 1982—2000年中国从业人员的职业结构(3) 单位:万人

img23

表3-1(按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的职业分类)的数据表明,我国的职业结构出现了趋向高级化的形态,即职业结构中处于较高层级的职业类型,在全部职业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而在职业结构中处于较低层级的职业类型在全部职业中所占的比重逐步降低。

(1)企事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的比重上升。企事业管理者的职业岗位增长率为43.8%,比重由1.06%上升到1.18%;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由5.07%上升到5.62%,上升了0.55个百分点;办事人员的比重由1.30%上升到3.05%,上升了1.75个百分点。

(2)商业人员和服务人员增长较快。这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职业绝对数的增加。这部分职业从业人数绝对数增加迅速,从1982年的2 093万人(两者合加)增加到6 085万人,增加了3992万人。其次,职业的比重也增长迅速。1982—2000年期间,比重由4.02%增长到9.02%,增长幅度为5个百分点。这类的从业人员增长较快,一方面说明,与商业、服务职业类有关的产业成为了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说明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商业、服务业等有关产业的需求大大增加了。

(3)生产工人有所下降。1982—2000年期间,比重由15.99%降低到15.75%,下降了0.24个百分点。这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革、就业政策变化等有关。

(4)农业劳动者下降很快。1982—2000年期间,比重由71.98%下降到63.81%,下降幅度达8.17个百分点。在职业岗位总量增长的情况下,尽管农业的从业人员比例下降,但是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仍然较大。

在职业岗位增加的同时,新职业种类的增加是这个时期职业结构变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我国自20世纪末以来新出现的职业或经济群体主要有3个,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和职业经理人。到2000年,全国个体工商户增加到3 009.847万人,大约是1978年的200倍;全国私营企业已达243万户,出资者622万人;各类企业经理人为675.6万人。(4)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新的职业的出现可以用雨后春笋来形容,诸如计算机操作员、网络管理员、软件设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同声传译翻译、家庭教师、家政服务员、市场营销策划人员、广告策划人员、媒体运营策划人员、企业管理咨询人员、平面设计人员、融资代理人等。

职业种类的增加及职业构成比例的变化,使较高等级的职业数量和比重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为多数人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同时底层的职业从业人数持续下降,整个社会职业的位序得以向上提升。

然而,目前我国的职业结构高级化只能称为“趋高级化”,即“正在趋向于高级化”,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引起职业结构快速扩增的是中下层职业,而非中上层和上层职业。从表3-1可以看到,职业岗位数量增长率最高的是商业人员、办事人员和服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企事业管理者)的增长则逊之,只是40%~45%的水平。作为职业上层的国家和社会管理者基本没有增长,甚至在1990—2000年出现负增长(-16.5%)。与美国相比,美国的行政和管理人员占14.7%,中国只占不到1.7%;美国的专业技术人员占18.9%,中国只占5.6%。美国的职员占13.8%,中国只占3.1%;美国的销售服务人员占25.5%,中国只占9.0%。另一方面,美国的农林牧业人员只占2.6%,中国则占到63.8%(5)。美国的职业结构类似橄榄型,我国现期的职业结构则属于金字塔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职业结构依然处于发展中状态,是趋高级化。

(二)各职业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提高

职业构成中,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是衡量职业结构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纬度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职业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变化进行分析:一是“从业人员总体的教育程度”;二是“各职业大类中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

1.按“从业人员总体的教育程度”比较分析

从业人员总体的教育程度反映着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是衡量职业结构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图3-1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业人员教育程度的结构和发展情况。

img24

图3-1 1982—2000年中国从业人员(总体)的教育程度构成(6)

这个阶段的从业人员教育程度变化有如下特点。

(1)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例均有所下降。其中,文盲、半文盲从业人员比例下降很快,从1982年的28.20%,下降到2000年的8.14%,下降幅度为20.06个百分点。小学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例下降幅度不大,其中由1982年的34.38%曾经增长到1990年的37.83%,到了2000年又下降到了32.84%。

(2)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的比例增长幅度较大。由1982年的26.01%增长到2000年的41.71%,增长了15.7个百分点。

(3)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的比例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1982—2000年,由10.54%增长到12.65%,增长了2.11个百分点。

(4)具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例增长较快。1982—1990年,由0.87%提高到1.87%,提高了1个百分点。而1990—2000年则增长迅速,由1.87%提高到了4.66%,提高了2.79个百分点。尽管如此,具备这样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仍旧较低。

2.按“各职业大类的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比较分析

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与之对应的职业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根据职业的大类对各职业的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进行分析,可以把握各职业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的构成(见表3-2)。

从表3-2(按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职业分类)可以看出,中国从业人员的教育构成及变化情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负责人中由初中、小学、高中中专教育程度占较大比重转变为由大专以上、高中中专教育程度占较大比重。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增长迅速,并且所占比重最高,由1982年的6.42%增长到2000年的34.94%,增长了28.52个百分点。具有小学、初中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重均下降很快,分别由1982年的26.96%、42.78%下降为2000年的5.74%、26.1%。

(2)技术人员由初中、高中中专教育程度占较大比重转变为高中中专、大专以上教育程度占较大比重。其中,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下降显著,由1982年的32.49%下降到2000年的14.14%;具有高中中专受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重变化不大;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重增加显著,由1982年的13.05%增加到40.25%,增加了27.2个百分点。

(3)办事人员具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重增加显著,由1982年的4.17%增加到2000年的32.34%,增幅高达28.17个百分点。高中中专教育程度仍占较大比重,具有小学、初中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下降到了5.74%、23.24%。

表3-2 1982—2000年中国从业人员(分职业)的教育程度构成(7)

img25

(4)商业服务人员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例在三次普查中均为最高。1982年为36.15%,1990年为45.71%,2000年为50.33%,且呈上升趋势。具有高中、中专教育程度的由1982年的18.15%增长到2000年的24.9%,也呈增长趋势。具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例很小,但是也呈增长趋势,由1982年的0.2%增长到2000年的4.03%。具有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例均有所下降,分别由1982年的12.66%、32.84%下降到2000年的2.65%、18.09%。

(5)生产人员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重在三次人口普查中均为最高,且呈增长趋势。由1982年的40.29%增长到2000年的57.28%,增长了16.99个百分点,增长幅度较大。具有高中中专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重较大,但是增长较慢,由1982年的18.94%增长到2000年的20.47%,仅增长1.53个百分点。具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重很低,但也有所增长,由1982年的0.19%增长到2000年的2.23%,增长2.04个百分点。具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重有所下降,2000年为18.56%,文盲半文盲比重不大,下降迅速,由1982年的8.42%下降到2000年的1.46%,下降6.96个百分点。

(6)农业人员中具有小学和初中教育程度的比重在三次人口普查中均居于前两位。2000年分别为43.19%、40.37%。具有文盲半文盲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重由1982年的36.52%下降到2000年的11.83%,下降幅度达24.69个百分点。高中中专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重很低,并略有下降,1982年为5.19%,2000年为4.52%。具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重极低,但也略有上升,1982年仅为0.01%,2000年也仅为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